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指点江山 > 第二十二章 上古秘事
    “太史怎有这么大的权力?”公孙易秋不无惊诧道。

    “是啊,——我就是本朝太史院的当朝太史啊”,蔡邕一脸无奈的说。

    “这就要从吏制说起了。贤侄,你可知‘太史’这个官制的来历吗?”

    “小侄不知。”

    “太史并不是本朝才有的吏制,追根溯源可要话讲从头了……,老夫今天兴致,就简略说些吧。据《太史传略》上记载,在远古,仙与人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那时的世间万物彼此平等和睦相处,上古的王与民也只是分工不同,并没有尊卑之分。而且当世的人乃至于飞禽、走兽、一草一木如若谁能领悟出自然之力亦可直接晋身为仙的。

    那个时候还没有九幽黄泉。仙人可以驾驭自然之力生命绵长,而普通人至少也能有几百年的寿命。当人死去,魂魄不是进入阴间而是直接化做导致产孕的交感之气。这样的周而复始,年复一年不知多少岁月。”

    “只是后来……,”蔡邕语音稍顿,似乎是在回忆当年的场景。

    “不知哪天平静被打破了,这个世间突然冒出了魔,它们专食魂魄。以至干扰了这个世界的周转平衡,导致了最终的仙魔大战。

    那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据说仙人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只不过仙人随后把这个世界划分为天、地、冥三界,地界留给了人类。冥界由几位仙人统御司责魂魄轮回转世托生。而仙人自己并同当时所有的珍禽、异兽一齐退入天界,此后渐从人界淡出。”

    “这么说来,人类不是被抛弃了……?”公孙易秋直接插言。

    “似乎是,但又不全是。表面上地界从此成为失乐园,但天界、人间并没有因此断去关系。因为上古的人间帝王本身就是仙人,即使是后来的尧、舜、禹本身也是祭祀之身,可以自而然的沟通碧落、黄泉,秉承天意。据先师推断,‘天人意向’只是从台前转到了幕后而已。”

    “那世间果真就没有神仙了吗?”

    ……呵呵

    “……在人间,仙迹传说千百年来倒是听闻不断,可真正的上古神仙倒是没人亲眼见过。前朝汉武大帝就曾发动全国遍寻仙师而不得见,以致郁郁而终呢。”

    “没想到这个官衔的背后竟有如此离奇的故事,以前怎么一点都没听说呢?!”公孙易秋真的有些困惑了。

    “这个怎么说?有谁会说呢?世间有哪个皇帝不说自己是承命于天?承认我们超然地位不是从根本上否定他们自己是‘真命天子’吗?这种事自是皇家秘辛,便是朝中三公显贵也无从知晓了”,蔡邕脸上这时显露更多的不屑。

    “史官其实是一直就有的。在黄帝时,史官就是上古祭司。可这个吏制的确立倒是夏朝始有的。当年大禹私心作祟,五帝之后建夏私传上位于启,人间帝王的那种沟通天地的神通便已逐渐消无,为了继续得到上天的诚示。夏置太史官沟通天人。以后的历朝历代皆同此例”

    “那这太史官是什么人来做的?”

    “历代的太史官皆来自民间。据传当年仙魔大战时,人间就有轩辕宫,那本是人间王广纳人间精英辅仙御敌的,没想到竟成了后世辅佐帝王治理江山的工具!”,蔡邕先是傲然转而慨叹的说。

    “当年因不满大禹传位,时任宫主把轩辕宫转归民间渐入隐秘。但秉承轩辕创宫本意守护人间,仍能在每代帝王需要时,派人出山辅助当朝皇帝。你眼前之人便是出身这轩辕宫的。”

    ……呵呵

    “要不然,以老夫这样屡指时弊的性子纵不为皇帝所忌,也早被那些朝宦杀了。”

    ……这事实在是匪夷所思。公孙易秋深吸一口气,缓神暗想,‘难道这世上真的有这轩辕宫?为什么恩师一直没对我说过?如果这世间真的没有神仙,那师父的仙家道法又是从哪里来的?’

    “伯父这件事实在是太令人震惊了,按理轩辕宫刻意低调,皇家又避人耳目。那您为什么又会把这密辛说给我听呢?”

    ……呵呵,“这个就叫做说与有缘吧。”蔡邕笑而不答,转而又道:“想当年轩辕宫把这世间分为三阙八府百十二门,在这天、地、人三阙中的地阙就涵盖那些陆地神仙,世外高人。而人阙就是指老夫这样登台入阁之人”

    蔡邕顿了顿说:“想你对那左慈师傅是多有疑问,人说他是陆地神仙,按理该归入这地阙当中的。其实陆地神仙与那些真正的上古仙人是有本质不同,归入地阙是指代那些修炼之人。秋儿有件事你要切记,!!万不可以仙功道法妄加凡人身上,否则定遭大劫。”

    “难倒临阵对敌,我也不能用师传武功?”

    “这倒未必,神功仙法威力巨大。如以此屠戮世人那是遭劫的,但战场厮杀要另当别论了,切记不可妄杀就好。”

    “原来是这样啊,倒没听师傅说过。伯父,试想轩辕宫如此势大,俨然可以控制朝野。那翻覆朝廷不是很轻易的事情吗?这轩辕宫为什么自己不做江山呢?”

    “……问得好,当年轩辕创宫本意,在于守护人间。人道是,‘流水不腐’。如果由这轩辕宫走出前台,表象自然是天下昌平。但这样来反会使人间少了发展的动力。试想每件事你皆能预知后果还会再努力做事吗?这就是物极必反、勤惰互易的道理啊!”

    “侄儿受教。不过好像有被关在笼子里的感觉。”

    “哈哈,那倒大可不必。你就当他从未存在好了。黄帝以来,轩辕宫在历朝历代都会培养志士仁人。可向来不会过问人间的皇权更迭,各种变故。故此历朝皆会派人与当朝皇帝合作。象老夫,哪天要是被朝廷降祸那轩辕宫同样是置之不管的。”

    “那这三阙千百年来是如何传承的?”

    “简单地说是‘度与有缘’。想那——天、地二阙中人俱得天地之妙自不必言,可这人阙却是要死人的。故而在这人阙历来都有薪尽火传的惯制,老夫说与你听就是有意想你在老夫故去之时补入这人阙中来……”

    “这个……,”

    “你不必挂虑,轩辕宫向不管人间诸事。只是老夫自度大劫将至,想找个衣钵传人。”

    “怎么会?伯父一向康健,怎会说这种不吉之话。”

    蔡邕不由正色道:“说起撒豆成兵、呼风唤雨的本事老夫是没有,可说到奇门遁甲、祭祀占卜有谁能比我们太史一门更强?!寿禄乃上天注定之事非人力所能更改。”

    “秋儿,我们太史门的占卜之能练到高端处可以不借外物无需心血来潮,只要掐指即可。尤其是就算这泄露天机么,也自有祈壤避祸之法,不必顾虑天谴。你可愿学?”蔡邕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