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回到唐朝当炼师 > 88,醉倒太白
    玄见元丹丘和吴筠二人兀自沉吟,便忙道:“各位远玄备有薄酒,正好为各位仙长接风洗尘。不如移步去道院如何?”

    众人跟着李玄来到道院的大膳堂。那些被道院待为上宾的炼师们,正引杯据案,开怀畅饮。见到玉真公主等一行人穿梭而过,早有人惊呼:“那就是公主!”

    “那不是李太白嘛?”

    “元丹丘元真人也来了!”

    “还有吴贞节吴真人!”

    李玄是按后世的食堂来设计这道院的大膳房的。长条大桌,酒菜任取,好一派闹腾景象。

    两位嗜酒如命的酒仙,元丹丘和李白,早就喉中咕咕大动起来,好香的酒!

    膳堂的后面,设计了一个极大的雅间,这是道院接待贵客用的。

    雅间虽不豪华,但简洁中透着高雅。堂中悬着一幅《葛仙翁炼丹图》,其上两行题辞: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入口亿万年!却是梁令瓒的丹青妙笔。

    不一会儿,鲜于仲通、鲜于叔明陪着梁令瓒也都赶到,鲜于瑾瑜、鲜于灵金俱都到齐。

    黄药师也被严尊请了来。道院的四大导师都已经到齐了。以酒会仙,明摆着是为明日的大会做点准备的。

    玉真公主自然坐了主位,身后则是妙常妙真两位女冠拥着,三人明眸皓齿,望之有如神仙。

    “明日是三月三。正是西王母华诞,你们看,这西王母居中而坐,连驾前地小玉双成都不缺了。太白兄,明日神仙大会之后,你可要做一首“西山群仙会真诗”啊,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你那首诗,倒是与今日场景有些相合呢。”那元丹丘本是玉真公主的老朋友,跟李白又亲如兄弟。这会便打趣道。

    李白诺诺应了一声,看向玉真公主,恰巧公主也在看他,便忙别了头,跟着元吴二人坐了客位。

    对面则鲜于仲通和李玄一行主人坐了。

    李玄本想仿后世弄一个大大的圆桌,在饭桌上便可以开“圆桌会议”,可是却被严尊等人坚决地否定了。以当时的习俗,这圆桌也有点太出格了,而且当时还流行分食制度,众人在一个大盆里夹菜。也确实有点不太像话。考虑到“合乎卫生”这么个优点,李玄又一次地“从善如流”,所以这宴会厅。仍是长案摆在两侧,客人踞席箕坐。

    待众人落座已定,玉真公主这才轻启玉唇道:“各位能千里赴会,是给足了持盈面子。可是,这道院之创,会仙之议,全是出于李炼师之手。别看他年纪不大。手段可是不小,这道院从无到有,还不到半年时间。真是我道门鲜见的奇才!”

    玉真公主先将李玄夸了一番,是想让大家明白,她虽然担了个名头,可这道院实际主事的,还是这炼师李玄。

    李玄却一直在暗暗注视着自己的偶像李白,见他喉头微动,知是酒瘾发作。连忙一挥手,几位女侍早已端上酒菜。这些女侍皆是由陈会在青城本地所招。年可十六七。穿了蓝布花祅,胸前竹着个指南针的图案。李玄早已将整个道院的徽标识别系统定了下来。

    那边鲜于仲通也接话道:“此番神仙大会。堪称我剑南盛事,两位仙真如能共镶其事,则我剑南大幸。万请勿辞啊!”

    那梁令瓒也在一旁捻须点头,他跟这两位原也认识,刚才寒喧之时,便已出言相请,此时只待两位高道点头了。

    “李玄不才,是想将这指南道院,办成我大唐之稷下学宫,重现当年百家争鸣之盛事。道家于先秦诸子之中,实乃巨。故当年太史公论六家要旨,首推道家。老子庄周,田骈慎到之流,人才辈出,各派俱以为尊。然讲学之事,非高人名士不足以动四方,四大导师,岂非我道院之老庄田慎乎?”李玄朗声道,这番话,却将办此指南道院的宗旨点明,那吴元二人,亦是点头不已。

    “说得好!为此当浮一大白!”这面前地酒实在是奇香无比,李白早已等不及了,端起酒杯,一仰脖子便灌了下去。

    众人俱各举杯,李白一饮而尽之后,意犹未尽地咂舌道:“此酒清冽甘醇,竟是平生未尝之佳酿,好酒啊!好酒!”

    李玄知道李白虽是对仙道之术极为狂热,但比起元丹丘和吴筠,他还算是个初入门者。李白的名声成于身后,在当时,他也仅仅是以诗文名于世的。所以这指南道院,确实是很难给他安个职位。李玄一边在继续劝说吴元二位,一边也在想,穿越回来,果然得偿夙愿,见了诗仙李白,可这李太白却如何打发呢?

    李白一沾了酒,顿时意兴飞,再也难以自制。他举杯再饮,大口肉,潇洒狂放之态毕现,仿佛座中之人,皆为无物。

    这才是李太白,诗中神仙,酒中神仙!李玄忽地暗笑一声,有了!李白爱酒,何不在这剑南烧春上做做文章呢!

    只有玉真公主一双秀目,始终不离左右地看着李白,眼里既有柔情,又是关注。李玄看在眼里,心中自然也明白了几分。李白当年辞家远游,到了湖北安陆,给退休的许宰相当了个倒插门的女婿,过了十年衣食无忧的日子。

    此时,

    人许氏早已病故,而李白还未再娶,玉真公主难道是么?

    “丹丘兄,好酒啊!来,再来一杯,这酒可比江南的新丰酒还要好!”李白跟元丹丘喝得酣畅淋漓,浑然不顾公主的秀眉已经轻轻地皱了起来。

    对于李白,玉真公主可以说得上是爱恨交加了。当年王屋山阳台观地司马承祯曾经亲自对她说:“若论经济文章。西蜀李白当堪大用!”这句话,可以算是师父的临终嘱托了。可是,这人偏偏好酒误事,皇上要他写诏书,他却醉得人事不知,真是令人可恨!

    现在好了,他可以喝个痛快了!

    可是这样喝下去,一会儿就会烂醉如泥了!这剑南烧春,虽然没有后世地老白干够劲,可至少也得三十多度吧。这样大口大口地灌,就算他是饮中八仙,也会受不了的。李玄想到这里,便有意打个岔,随手取过几本自己的著作《造化指南》,分递给吴筠和丹丘生,口称指教。当然,也恭恭敬敬地递了一本给李白。

    李白接过一看,“造化指南?哈哈,你作地书?用了我的文句啊!穷造化之机。究天人之际,好!指南,指南……指南兄啊!”

    李白见了这指南二字。不由悲从中来,一双虎目之中,竟然泪光闪闪,口中痛呼“指南兄”不已。

    众人愕然,只有丹丘生会意地点点头,将手中的酒一饮而尽。

    “我那指南兄,竟然惨死非命!痛哉!痛哉!”李白兀自大呼不已。

    “原来指南竟然是个人的名字?这倒是巧了!”李玄暗道。

    “白十五学剑术。三十成文章。当年与吴指南侠行乡里,以大梁侠客自命。指南兄随我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不料行到江南山中,却遇猛虎……”李白酒已三分,喃喃叹道。

    其实他有些话还是没说,李玄看过后人的考证,这李白少年苦练剑术,一心想当个大将军之流地武人。当年在家乡与人争斗。一言不合,便手刃数人!看来这吴指南。便是他当日的小兄弟了。两人不得已。只好跑路,这才有了仗剑远游。不敢还乡地隐秘故事,正像李白自己诗中所写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那指南兄不幸为虎所伤,当即不治。白持刀怒吼,与虎相搏,终于驱走恶虎,指南骸骨得存,可恨当时无以为葬,只得埋骨黄土,次年才得收拾遗骸……悲夫,痛哉!”李白虎目垂泪,声音悲愤,举杯狂饮。

    原来李太白是个打虎英雄!跟武二郎有一拼啊。这段故事,李玄到是第一次听到。眼见他悲愤莫名,众人俱为这一段兄弟之情感动不已。

    “指南驾鹤仙去,今日这道院亦名指南,就算是纪念那位大侠吧。”元丹丘举杯道。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好,丹丘生,再喝一杯!”李白又是一个满杯灌了下去。

    只有吴筠是个不善饮酒的,他对这两位老朋友早已摸清脾气,一沾了酒字,二人肯定是不醉不休了。他自己翻看着李玄的那本《造化指南》,神色之间,却是似有所感。

    不能再这样喝了!玉真公主对李玄使个眼色,意思是你得劝劝,这烧酒如此之烈,哪能这样喝啊!

    “嗯,丹丘大师,明日还要请你和吴炼师同登玄坛,讲论大道。今日这酒……”李玄硬着头皮道。

    “好酒,好酒,会当一饮三百杯!来……来!”李白已经有了七八分醉意了。

    你可不能“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啊,李玄心道。这酒要这样喝,那诗仙哪里还能“斗酒诗百篇“呢。

    “这酒是指南道院自家所造,李谪仙若爱此酒,尽可在此盘恒。李玄倒是有个不情之请……”

    “这酒真好……好酒……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你说什么?”李白醺醺然道。

    “李玄斗胆,请将此酒,以“太白酒”为名!从此之后,这剑南烧春酒,便可上贡天子,下饮黎民,流传四海,永传后世……”

    “好……好,太白酒!好名字。酒以人名,诗以酒传,好主意!”元丹丘也醉醺醺地赞道。

    鲜于仲通笑着朝李玄点点头,那意思是真有你的。这“太白酒”三字,可是比剑南烧春响亮多了。他鲜于氏早已在成都府开了几个大酒坊,如今有这“太白酒”的招牌,想来销路根本就不用愁了。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携此太白酒,遍游三神山……”李太白已经醉态可掬了。

    众人皆莞尔,只有玉真公主神色不悦,甚至还狠狠地瞪了李玄一眼。

    李玄吓得敢紧扭过头去,心中却在想,李太白啊,我不能聘您当道院的导师,您老就先屈尊当个烧酒的形象代言人吧!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让所有地烧酒作坊都给你付广告费,你就真正能够“千金散尽还复来”了。

    当然,还要将你那首《将进酒》刻在酒酒罅酒杯酒壶之上,让太白地名字永远跟诗和酒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