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正德王朝 > 第二十五章 盛衰本是常事
    刘瑾手上所拿的,是三保山要求内附的奏折。//百度搜索:看小说//

    三保山,据马来西亚的历史记载,是来自明朝的一位公主所建。数十年前,她嫁给当地的苏丹满速沙之后,她的随从和侍卫等数百人就留在了当地,定居在三保山,并与当地人通婚。他们的后裔,男的称作峇峇(baba),女的称作娘惹。

    不过在明史中,从来没有和亲西洋的纪录,因此这位公主的身份,也就只能算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了,当不得真。

    这群定居在三保山的中国人,原本处于满剌加王国马末沙苏丹的统治下,倒也安居乐业,繁衍昌盛。但是到了正德三年,这种好日子终于结束了。

    因为葡萄牙人来了,他们看中了三保山的地理优势,正准备跟马末沙苏丹翻脸的大鼻子们,开始对三保山进行攻略,选中的对象,就是三保山的拥有者,陈氏家族的现任族长陈维元。

    陈氏家族的先祖是随郑和下西洋的闽南人,据陈氏家谱记载,长房长支,一直都只和汉人通婚,以保证族长的正统性。陈氏祖祠中,也时刻供奉着永乐皇帝的一道圣旨,以此来证明自己与中原王朝的血肉相连。

    三保山是汉文化和回教文化的融汇之地,陈氏族人们尽力保持着自己的汉族传统,婚礼、服饰、饮食,都有着典型的中国元素。

    但是盛衰本是常事,别说陈氏家族了,就是比他们大上数十倍的西洋华人家族,也时有消亡,如同镜中月、水中花,既得不到本地统治者的支持,也得不到中原帝国的援助。

    一旦有土人围攻,或是其他强敌,便是族灭身死之局。

    陈维元年龄不大,不过三十余岁,萨维在满剌加苦混六年之时,跟陈维元关系密切,到了大明之后,也跟旧友偶有书信往来。

    陈维元的父亲在世时,长袖善舞,在满剌加宫中关系甚多,大把的银钱洒下去,将前后几任苏丹都哄得服服贴贴。不过这位老人家也许是太忙于事业了,忽略了对儿子的培养。

    能跟萨维这种道德败坏的家伙混成好友的,能有几个是道德君子?

    小陈吃喝嫖赌,五毒俱全,家中资产巨万,他就是挥霍十辈子,也花之不尽。因此没有丝毫警惕性的小陈族长,就被好友萨维的同胞们盯上了。

    在西洋的地面上,汉人做生意,那是最讲规矩的。当然,出了海,换了海盗身份的那些家伙除外。

    陈家是豪富之家,对汉人海商们倒也照顾得紧,经常贴补一些亏了血本的商人,让他们有钱返回大明。海上多风险,受过陈家恩惠的海商,遍及西洋和大明沿海各地。

    但这世上,总有一些人,是不懂得知恩图报的。一个数年前得了他家恩惠的海商,借了两千两银子,就去柔佛做生意,从此一去不回。直到正德二年,这名海商忽然回了三保山,连本带利,还了足足一万两银子给小陈。

    小陈一看,这是个仁人君子啊。五毒俱全的家伙,对君子们是很有爱的,从此便对这鲁姓海商言听计从。

    老鲁在三保山呆了数月,有一日,忽然劝小陈:你在这儿混得再好,也不过是苏丹手下的一条狗,所谓衣锦不还乡,有如夜行,无人可知,我在天朝有些门路,不如替你去捐个官身?

    小陈从自己好友萨维的来信中得知,这小子去了大明之后,深受皇帝器重,不仅赐了官职,还能够经常面圣,于是他就想:萨维那种混蛋都能在大明混得开,难道我小陈就不行?

    于是就给了老鲁数万两银子,让他去大明活动活动。

    老鲁领了银子,转身就进了葡萄牙人的军营,因为他手里捏着一个很关键的证据:小陈的亲笔书信,用数种文字书写的,对大明皇帝朱寿同学的效忠信。

    小陈也许忘记了,他不仅是个汉人,而且还是满剌加苏丹马末沙的臣子。

    但葡萄牙人并没有马上从中渔利,因为小陈这种行为,还算不上叛逆谋反,马末沙自己也对大明向往不已。

    于是一封跟小陈笔迹一模一样的内附奏折,就在葡萄牙人的书桌上被泡制出来,顺着北去的大明商船,递到了萨维的手上。

    小陈的原本打算,是找萨维买官。萨维自然也有自己的打算,见到内附的折子,大喜过望,他被朱寿关在京师,除了偶尔跟几个管军械的太监捞捞银两,别无进账。

    他没有忘记自己来大明的目标,不是造大炮,也不是造火器,再说大明的火器并不比葡萄牙落后,有些方面甚至还超过了葡萄牙人的技术。当然,火炮除外,大明火炮的质量和准头,当真不靠谱。

    他要赚钱,他要纵横四海,他要有自己的庞大船队!这是卡布拉尔家族每一个人的梦想。

    小陈内附了!萨维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大明有了第一个海外殖民地,这是好事啊。他来了大明几个月,对明朝的政治、军事和文化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强大!非常强大!不可思议的强大!这是萨维对大明军事实力的印象。

    腐朽!非常腐朽!不可思议的腐朽!这也是萨维对大明军事实力的印象。

    这两种极其矛盾的现象,都存在于大明的军队之中,就连大明军队的后勤,都让他佩服不已。如果不是被交通条件和政治眼光所限,也许大明的军队,早就将龙旗插遍了整个东亚。

    暴力热血军国主义分子萨维的异想,在这一刻,也是朱寿的异想。

    不过当萨维将内附折子递上来的时候,朱寿还是犹豫了,不是他不知道其中的利益所在,而是他很清醒地认识到:这不是一个机会,很明显,这是一个陷井!

    已经从政治小学毕业的朱寿,带着后世就拥有的眼光,看清了葡萄牙人的阴谋:陈氏想内附?苏丹同意不?大明的文武百官同意不?葡萄牙人同意不?

    而这个萨维,有没有在其中充当一个二传手的角色呢?

    朱寿已经学会去分析自己身边的这群人,这是当好皇帝的首要条件:他们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他们想朕如何去做?他们要从朕这儿得到什么?他们有什么底牌和后手?如何看清楚这些人之间的隐藏关系?

    在张太后的言传身教下,有李毒蛇、刘老大、杨师傅等政治天才当陪练的宅男,已经逐渐有了皇帝的样子。

    葡萄牙人的阴谋,如果换一个明朝皇帝,肯定不懂,因为他们是天子,是天朝的中心,蛮夷之地那些屁大点儿的蠢事,还不如身边一个宫女来得重要。

    朱寿当场就对萨维说道:“依朕所见,那陈维元,眼下非死即囚,岂有内附之理?”

    萨维当场就愣住了,并不是朱寿的见解有何高明之处,而是他完全知道陈维元即将面临的处境,而这些,正是他想隐瞒朱寿的!

    对于萨维这种人来说,女人是拿来上的,朋友就是拿来插上两刀的,小陈的死活,跟他毫无关系。他只需要一个借口,一个地盘,几艘大船,还有朱寿的支持,就能撑起西洋的一片天空!

    忠诚、朋友、大明帝国、葡萄牙?在银子的面前,这些都是不重要的。

    但有外邦内附,就算是一个屁大点儿的小邦,按照大明帝国的习惯,还是要召集相关的大臣,进行商议,再决定是否接纳。不过根据前例来看,大明是很少接受外邦内附的,远在万里之外的三保山,肯定不在接纳之列,走走过场罢了。

    朱寿虽然是皇帝,但有些政治规则,他也不得不遵守。这也是萨维的底牌,在上折前,他甚至取得了刘老大的支持。

    是的,萨维虽然是异族,但谁是朝中的头马,他还是看得清楚的,到了京师没多久,他就投到了刘瑾的麾下。

    老刘为什么会同意萨维的想法呢?很简单,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三保山在哪儿,萨维有什么异想,老刘一点都不关心,他老人家天天捞大明的银子都来不及,秒秒钟数千两银子上下,哪有心思去理会海外的事儿?

    老刘关心的,是一个人:罗祥!

    跟高凤一样,罗祥原本是老刘最忠心的小弟,但朱寿一出手,他们都出来了,不仅不把老刘当老大了,而且还老是找机会打刘瑾的脸!

    比如四月份的第二届东海公司拍卖大会,老刘想在中间捞点外快,罗主席当场就炸了毛,将事情闹到了朱寿的面前,害得老刘被朱寿踢了好几脚。

    老刘:小罗,你给我记住,老子总会找回场子的!

    罗主席:去死吧,刘瑾!

    罗祥凭什么有这种底气?凭什么在福州当他的土皇帝?凭什么一个太监还娶了几十房妻妾?就因为他手中有东海公司这张王牌!

    朱寿最看重的,只有两个东西:东海公司和大明武学院,这就是高凤和罗祥敢打老刘脸面的原因。

    萨维的能力并不差,英俊的葡萄牙人精通航海、军事,在大明和西洋,都有着雄厚的背景,这种人,比罗祥强上一百倍!

    老刘的想法,就是把萨维推出来,你小罗不是有东海公司么?那我就让萨维去搞个西洋公司,只要能分了你的圣宠,当你在圣上眼里不再那么重要时,看我老刘怎么收拾你。

    至于萨维的野心,在老刘看来,这是很正常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过这种异族跳梁小丑,就算是伸出一个小手指,也能将他碾死在大海里。

    因此刘瑾手拿奏折,早就在心中盘旋的主意,立即脱口而出:“三保山内附,此乃天赐祥瑞,不正是天大的一桩喜事么?”

    朱寿见老刘似乎成竹在胸,不由得将信将疑,脸上的神色,似乎也轻松了下来。

    在旁的太监大佬们见了,心中都不禁打了个抖。张永张提督暗暗叹了一口气,看来又被刘瑾这厮逃过一劫!

    

    老张为何有如此想法呢?请各位兄弟把你们的推荐和收藏扔出来吧,听小弟下回分解。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