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正德王朝 > 第三十四章 请君自入瓮
    在杨一清和张永互相的同时,京师的刘瑾,也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好事。//高速更新//[](]

    普查钱粮,只要是贪官,都会损失无数。但损失最大的,却是文官集团那帮伪君子!

    削了文官集团的面子,替皇帝当了一次恶狗,没有功劳,总有苦劳;没有苦劳,那疲劳总该有吧?

    皇帝看到刘老大这么勤劳,外加忠心耿耿,还好意思削老刘的权柄么?

    而且打了文官集团的脸,那群假道学伪君子还不跳起来八丈高,到时皇帝应付他们都来不及,哪还有心思打理阉党大佬们?

    这就叫一箭双雕,不管事情如何发展,坐山观虎斗的,总是老刘。

    至于文官集团对阉党的报复?拜托,这两党啥时候消停过?这些年来,死在两党党争中的英雄豪杰们,没有一万,也有八千,也不差这么几百号人。(]

    有时遇到银子不够的情况,就得向京师富豪们商借,等到贷款到期,才从官库中拿出银子偿还,名为“京债”。

    从借到还,这中间的猫腻,大家都一清二楚,上下其手的,不计其数,因此大家都习以为常,要是一天不送礼,反而还浑身不自在。

    送礼的源头,刘太监,居然要查账了!这还有没有天理?大明还有没有王法?

    文官们愤怒了,弹劾老刘的奏折,雪花般飞向京师。

    老刘一向不管别人的弹劾,尽管朱寿跟他已经越来越不亲近,但每日里还是会让他随侍左右,有什么大事要事,也会征求他的意见。因此他认为自己的地位,如同泰山般稳固,那些小爬虫们的骚扰,直接扔到垃圾堆里好了。

    首先落马的是金华知府万福,这个老家伙,过了致仕年龄,还占着位置不走,年年上供给老刘,想保住自己的乌纱帽。

    不过现在老刘怒了:你去年送了七千两,今年倒好,只送了五千两,你不滚蛋,谁滚蛋?

    “因疾致仕”,万老先生接到这道圣旨,欲哭无泪:刘恩相,你又不是不知道,海上贸易,如今都被东海公司和各地大佬们垄断了,我一个屁大点的知府,还到哪儿给你赚七千两去?这五千两,有两千还是我的棺材本!连我那个如花似玉的小妾,我都没舍得给她!

    紧接着落马的,有如下官员:苏州知府鲍辇、同知王卺,这两人的罪名是赃贪;江西左布政马龙,罪名是贪滥;佥事阮宾,罪名有点奇怪,居然是轻浮!两人都被降职审问。

    山东巡按胡节的罪名更加搞笑,居然是行贿刘瑾(敛银馈瑾)!第二天,胡巡按就不明不白地死在了大牢里。跟胡巡按同命运的,还有侍郎张鸾。

    这两个倒霉蛋,连悲叹的地儿都没有,受贿对象,居然收了银子之后,还顺手将行贿者扔进了监狱,死的死,伤的伤,可谓是天下奇闻。

    这一波反腐风暴,涉及的官员,还有给事中欧阳云、御史贝仪、少监李宣、指挥赵良等数十人。

    其中有不少阉党,但更多的,却是文官集团的干将们。

    于是李丞相就看不下去了,找到刘老大说道:“君欲何为?”

    老刘说:杀两个人玩玩。

    李毒蛇叹了口气:收收心吧,我收到风,有人想搞你!

    老刘大惊:谁?

    李毒蛇指了指西方,从此再也不说话。

    西方?杨一清!那个狗东西,老子当初就不该心软!刘老大觉得一定要找个机会,把杨一清搞死搞臭,绝不能再给杨应宁任何希望!

    你不杀他,他就会杀你,这就是政治现实。

    可惜刘老大的决心,这次下得晚了点。

    能从李毒蛇嘴里吐出来的,绝不是什么好话,九成九,都是杀人不见血的蛇信。

    “君欲何为?”差不多同一时间,张永也问出了这句话。

    在马昂和仇钺的陪同下,酒楼上的宴席,也进入了高氵朝阶段。

    张提督和杨总制的爱情,也在这一刻开花结果,因为杨总制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患在内,而不在外;患在宫中,而不在朝中!”

    杨总制捅破了那层窗户纸!此刻,他不再是一个人了,他的好基友张永,早就热血沸腾!

    马昂吓得酒都醒了:尼玛,两位大哥,不带这么玩人的,你们这么正大光明的商量阴谋诡计,小生刚睡醒,牙都没刷呢,能不能暂时卡一下,我回家抱着小妾睡个懒觉再说?

    跟马国舅不同,仇钺的眼神发亮,他的手在微微地颤抖,以致于酒杯里的酒,都洒了几滴出来。他的心跳速度,起码加速了一倍以上。

    现场只有四个人,但在仇钺眼里,这不是四个人,而是四万人的战阵对决,不,应该是四十万人!

    无边无际的兵马刀枪,黑压压的弓箭,都在这四个人的嘴里涌出,因为他们要对付的,不是无名之辈,而是大明朝的立皇帝、帝国最有权势的刘瑾刘公公!

    杨一清将这些人的反应都瞧在眼里,他非常满意,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要杀刘瑾,其实只需要一件事,那就是张永的赴死决心!马国舅和仇钺,不过是润滑剂罢了。在杨一清的计划中,这两个红娘,只是小龙套。

    唱主角的,必须是张永,也只能是张永。

    “贼患势大,奈之若何?”张永想杀刘瑾,已经很多年了,一直没有找到机会。

    对于他们这种地位的人来说,什么罪证、阴谋都是瞎扯淡,各自庞大的势力,无数的爪牙,火并起来,不仅仅是两败俱伤,而是根本就不会有任何结果。

    能够决定他们生死的,只有一个人,就是坐在龙椅上的皇帝朱寿。

    如果打动朱寿的心?这才是张永想问的真心话。

    是啊,如何才能打动朱寿的心,这句话,如果是一年前问杨一清,杨总制会摊摊双手:俺也木有办法!

    但是现在,杨一清有了一张底牌,这张底牌,就是他的办法。

    “圣上有太祖、成祖之志,欲威加四海,抚慰万民。”杨一清开始慢慢揭起自己的底牌。

    张永有点糊涂了:兄弟,你扯这些有的没的干嘛,哪个皇帝不是这么想的?我们现在讨论的是杀刘瑾!如何当一个好皇帝,那关我这个太监鸟事啊?

    于是,他问出了最开始那句话,“君欲何为”,意思是:老杨,我知道你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说话老是让人不明白,你也知道,咱不是读书人,你能不能把话说得再直接点?跟你们这帮知识份子说话,真他娘的贼累!

    “圣上登基四年来,渐有乾纲独断之势,君不见河间府一事,”杨一清缓缓笑道,举起双手来,对着东方,遥遥拜了一下,“圣上天纵奇才,平民乱于瞬间,息兵祸于须臾,此乃大明之幸,江山之福啊!”

    张永愣了一下,看了看马昂,见马国舅满脸迷惑,再看了看仇钺,发现这老小子眼睛贼亮、浑身颤抖,最后将目光又回到了杨一清的身上,见他的双手依然对着东方,没有放下。

    “贼患老朽,行将就木!”仇钺猛地插了一句,点中核心。

    张永恍然大悟,终于将乾纲独断和行将就木联系在了一起,不是他的政治智商不够,而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张提督一直生活在皇宫中,他从来没有想过,那个他从小抱着的婴儿,居然在不知不觉间,已经长成了一个大人,拥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势力、自己的执政手段。

    不仅张提督如此,八虎无一不是如此,在这些人心里,朱寿还是那个哇哇大哭的小孩,需要他们去保护、去爱护、去亲近。皇帝不能没有他们,就像小孩不能没有父母一样,他们,才是皇帝最亲近的人。

    但杨一清却很直接地告诉他:老张,你错了,皇帝已经长大了,他需要的,不是奶水,而是天下,你们这群人,占着帝国的时间,已经太久了,尤其是刘瑾,立皇帝,他还真当自己是皇帝了不成?

    张永的冷汗顿时流了下来,虽然是夏天,但他浑身发冷,杨一清指给他的,不是一条明路,而是一条死路!

    他忽然不想杀刘瑾了,因为刘瑾因朱寿而死的话,那他张提督呢?毋庸置疑,将会是被杀的第二人。

    因为他就是八虎的老二!

    杨一清好狠的心思,好毒的手段。

    

    杨一清用什么样的手段逼老张就范呢?请听下回分解。强推了,无节操地继续求票:)

    (看正德王朝最新更新章节,请百度搜索,或直接输入.。)

    (看精品小说请上,地址为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