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武相 > 第八十八章:正式成为小吏
    见猎心喜,对新知识的无限痴迷,叫大宗师情不自禁的开始讲述断句和拼音的功效,口若悬河。[燃^文^书库][www][77][buy][]舞若小說網首发)

    不愧是饱学之士,虽然才开始接触,就已经很熟络了。

    师傅和沈坤都逐渐痴迷,就拿着树枝,在地上比比划划,倒是把刘睿这个始作俑者抛之脑后。

    沈坤感概着:“古来,就一部论语,因为人们的理解不同,就有千百种解释,更有不少根本就是断章取义的猜测。

    如今,有了断句,就可以规范出一部经典的论语真义了。”

    师傅倒是对拼音情有独钟:“简单的一些字符,就能把识字弄得这般简单,今后如果推广开来,必然带动学风弘扬。”

    大宗师一指小青山:“老夫已经决定,就把书院放在这里,就用子玉的这些东西,传授弟子,嘿嘿,到时候,子玉就是笨书院的教授,传授这些知识如何?”

    能把新思维带动这个时代,自然是当仁不让:“谨遵大宗师之命,晚辈必然力所能及。”

    大宗师看着刘睿好久,才感慨万分的说着:“其实,不孝子那件事,老夫心里很是怨恨子玉的,孩子他三舅更是怒不可遏,说一定放不过你的。

    这也是天意,老夫一看你这份东西,就开始痴迷,拿给他三舅看,也被吸引住了,说这两个心思路,会带给大明击极大的好处,就决定暂时不追究你的罪过了,将功补过,叫你一定尽心传授这个,造福大明。”

    那陆炳,能被严世藩称之为当世三个绝顶人物之一,有这个见识,很正常。()

    这个人出身名门,为人仗义,就是有点贪,虽然和严家父子搅在一起,但但很多事情还是可以称道的。

    就是陆炳的保护,沈坤才在诏狱多活了几年。

    自然,如今的情况,和真实的历史,有了一点改变了,沈坤因为辽东的意外变故,如今非但没进诏狱,而是好好地在这里做着钦差。

    大宗师拍拍刘睿:“从修建河坝这件事看,子玉还有建筑方面的才能,老夫就把建造书院的事情委托给你了,改日老夫叫韩坤把银子给你送来,看在老夫的老脸,恳请子玉今后多多带带韩坤,叫他也能学点出息。”

    想起那个纨绔,想要他在学问上下功夫,基本就是对牛弹琴,不过对航海和商务还有兴趣,到时候试一试吧。

    “晚辈尽力就是。”

    紧紧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河坝还有急水河两岸的沟渠就大概修造完毕!

    比预计的一个月生生提前了一半的时间。

    人数增加是一部分原因,但刘睿的物资刺激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虽然每天增加的酒肉费了一些银两,但半个月省下的公费,就远远不是这个数目了。

    整个投资才两万两出头!

    这样算起来,用不了两年,就会收回所有的投资甚至还有赚头。

    刘睿从五千佣工中挑选出五百个机灵本分的,分成五个百户组,沿着急水河两岸布置,一面保护维修河坝沟渠,一边照料那些大户的水田。

    没几天,河坝前面的水位就涨到了七八米色深度,可以按照计划,给下游的各个坞堡还有商户村的农田提供水源了。

    整个辽东都在大旱,除了因为辽水两岸好一些外,急水河下游却是整个辽东的亮点,因为水源充足,更有沟渠的优势,不但水田,就是旱田坡地都有欣欣向荣的气象,眼见着就是一个好收成。

    同时,刘睿的典吏的吏部批文已经下来了,正是成为了大明千万小吏中的一员。

    沈坤因为河坝的事情,亲笔给刘睿写了一个条幅,上面写着:天下第一能吏!

    同时,沈坤提审辽东四年前的兵变之案,也有定论,曾经的巡抚曾泽急功近利,伤害了很多无辜军民,给辽东留下了诸多隐患,怨声载道。

    已经被嘉靖帝下旨,监押的锦衣卫诏狱,日夜提审。

    刘睿知道,有些人,包括赵文华该粉墨登场了,用诬陷的手法,利用曾泽和夏言的关系,开始对夏言下手了。

    这里历史的必然,刘睿不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改变什么,也没有这个必要,只是冷眼旁观就是。

    刘睿回到卫城,到经历司消了差事,进了户科,发现,除了杨逍,其他的书办都在位。

    看见刘睿进来,一个个都立刻站起来行礼:“见过典总!”

    刘睿点点头:“都放松一些,都是同僚,没必要这样客气。”

    书办们争先恐后的说着:“典总乃天下第一能吏,我等自然要敬重,更是向典总学习。”

    ,当初一个个翻白眼,如今紧着献媚。

    人情冷暖,本就是这个味道。

    “我宣布几个事情,第一,杨试办因为军储库的事情,报审吏部的批文没有下来,如今也被监押在镇抚司的水牢,今后,户科就有我刘睿负责。”

    众书办点头哈腰,就是那八个书办能脱了干系,还是刘睿私下活动的结果,自然感恩涕零。

    “第二,这一次急水河修建合办,二位书办勤勉认真,多番辛苦,我决定,特以每人一百两白银的奖励,那些军吏也同时奖赏,每人三十两白银1”

    这是必然的,当初跟着自己的,自然要受到照顾。

    那八个书办本以为跟着杨逍到军储库发点财,不想一文钱没拿到,还到镇抚司的水牢蹲了半个月,心中的滋味可想而知。

    刘睿看看他们,安慰着:“别灰心,今后的机会有的是,本典总会一视同仁的。

    我最后宣布一件事情,从明天开始,我们户科要搬到小青山,今后都在那里办差!”

    众人一片惊呼!

    这可不是小事情,户科竟然出经历司,自己到小青山办公!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天子关于小青山股份公司的旨意已经下来了。

    那就是三年内的人物就是把这里的上万倾荒田开垦,三年内满足海盖六万七千军户的温饱。

    至于开发海外商务,因为首辅夏言等文官的反对,搁浅了。

    这也在刘睿的预料之中,片帆不许出海,本就是夏言上给天子的折子。

    刘睿知道,远在京城深宫内的嘉靖帝,也在暗中盯着自己,看自己究竟在三年内,能在小青山弄出什么成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