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武侠界 > 第三十四章 有意气者,有为人者!
    “何辅堂,关中太原人,是一名落第酸腐秀才。”

    紫禁城大内皇宫,御书房房内,一身穿金黄色绣有五爪龙袍的花甲老人有气无力的靠在书桌前的那张雕琢刻画有山水之秀丽的梨花楠木椅子上,老人的双眼浑浊暗淡,即使是穿着耀眼的龙袍,高高在上坐在椅子上却让人一点都瞧不出有啥上位者的威严气势。

    穿着龙袍的花甲老人身前那张偌大书桌前站着两名已过中年似近花甲穿着官服的朝廷大臣。

    两人身上所穿的官服均着紫色,官袍上绣有花纹,腰间配有金鱼袋。

    可千万别无视了官袍上这些小小的细节,在朝廷官阶上那可是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唐朝的法例规定,这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才能赋着紫色,余下的官阶所赋颜色皆为:

    四品,深绯;五品,浅绯;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

    这区区的一品之差也许有人就需要熬上个一两年甚至是小十年。

    还有那官袍品服的花饰也是有规矩的:

    一品,径五寸独科花;二品,径二寸独科花;三品,无枝叶散答花。

    至于那四至七品官袍上的绣纹嘛,皆均为直径一寸的小朵花,别小瞧这朵小花,以为不值钱,八至九品的官阶还没这个资格绣纹呢!

    普通的市井老百姓只能穿衣白布。然而大多数文人骚客们比较爱穿青衫,除了只能这样穿之外,不外乎透着一股浓郁的装逼意味。

    当然唐朝的官阶有些特殊,某些时候大多数官吏职务高但是品级低,这该怎么办呢?老李同志多聪明啊,下了一道圣旨说凡是遇到这种案列的官员仍然按照原品阶服色。就比如任宰相而不到三品的,其官衔中必带“赐紫金鱼袋”的字样。

    既然扯了些有关于唐朝官服的事情,那就不得不说一下唐朝官职是如何安排的了。

    咱们俗话常说的一品大官,那到底何为一品大官呢?

    一品有三师,三公。

    三师即为:太师,太傅,太保。

    三公即为:太尉,司徒,司空。

    可是这三师和三公虽然都均为一品大官行列,但在实权上却远不如二品三品之列。

    三师为训导之官,无所统职,三师无其人则缺。而三公则为论道之官,佐天子平邦国,无所不统,在这一点上与三师相同,皆不常设,皆无实际执掌,通常只是皇帝送给那些几朝元老用来安抚他们失落的脆弱小心脏的。

    正二品则是尚书省尚书令,掌统领百官,仪刑端揆,是杠杠的实权职位。

    世人皆知,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合称三省,唐太宗老李同志还曾担任过尚书令,何为尚书令呢?说白了就是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这三省的老大,如果把这三省划分为股东,那尚书令就类似于后世董事长,最高执行总裁CEO之类的,当然就不知道老李同志有没有像后世那些老板一样都有一个身材性感貌美如花的秘书了?他包不包二奶?或者养一个小萝莉什么的?

    擦,脑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呢?恍然间发现扯得有点远了,打住,打住,还是回到故事上来吧!

    御书房内。

    一人是以“犯颜直谏”而闻名,充满“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精神的尚书左丞,并且担任太子太师,知门下省事的魏征。

    说起此人,相信大多数人都会不由下意识想起他提起的那几句治世名言: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此人还曾恳切要求唐太宗李世民使他充当对治理国家有用的“良臣”,而不要使他成为只对皇帝一人尽职的“忠臣”。

    历史上魏征这人颇有胆量,经常把李世民气的对他吹胡子瞪眼,可是李世民此人不是一般人啊,甚至后来还和魏征成了一对好基友。

    “酸腐秀才?”

    半靠在椅子上的李世民听到长孙无忌的话那张满是皱纹的额间眉头皱了下,他看向站在长孙无忌旁边一声不吭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的魏征,那张一脸褶子的脸上笑了笑,问道:“玄成,你怎么看啊?”

    字号玄成的魏征听到李世民的问话那张一脸平静的脸终于有了些动容:“启禀圣上,微臣这里却有不同的版本,不知皇上是否想要听听?”

    “哦?”李世民又皱了皱眉头,扫了眼长孙无忌又看向魏征,微笑道:“朕倒想要听听这个叫何辅堂的读书人有什么故事,你说。”

    魏征抬头看着半靠在椅子上的李世民,问道:“贞观元年,此人前来京城参加科举考试,陛下还记得当时那年牵扯甚广的科举舞弊案吗?”

    李世民点了点头:“朕当然记得,还记得那年关中太原大旱,可是此人与此事有何关系?”

    “那一年此人前来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却因为不愿像别的读书人那般给监考官塞银子,故被拉入了黑名单,与此同时,也就是那一年太原出现罕见大旱,科举过后此人立即返回家乡,揭榜那天自然也就没去看,不过去看了也一样,那一年的榜上中举者果然没有此人,科举舞弊案过后,微臣曾亲自翻阅过那一年所有参考学子的文章,看过此人所写的文章,微臣说一句自愧不如的话,此人的文章可谓之是字字珠玑,对目前国情的钻研探讨以及百姓民情的了解深度恐怕还在微臣之上,如果那一年不是科举监考腐败所致,此人倘若入朝为官,定为国之重器也。”

    魏征一脸惋惜之色:“至于此人返乡后遭遇了什么,微臣就不得而知了,只知道此人在那一年就像是蒸发了般在人间消失了,微臣曾私下派人多次寻找此人,可是依然无果,这么多年过去了,想不到今日倒是被圣上将此人提了出来。”

    说着魏征停顿了下,他看着李世民问道:“不知圣上今日提及此人有何用意?”

    “玄成,朕可是第一次见你对一个人赞叹如此之深啊,此人真的像你所说的那般有大才?”

    魏征一脸认真的点了点头,然后说了是任何一位读书人都无限向往梦想的四个字:“国之重器。”

    -------------------------------------------------

    -------------------------------------------------

    安康王府。

    “爹,你今天是怎么了?咱今天这不是去唐家给儿子讨一个公道的吗?本来一切都好好的,咱们气势正旺呢,怎么没见那姓唐的小子说几句话,儿子就发现爹你的气势弱了下去呢?”

    自后出了唐府脸色就一直不太好看的赵胖子赵大海有些埋怨的看着自己的父亲,他自己怎么都想不通,老爹不是最疼自己的吗?平常自己被别人欺负了,老爹哪一次不是都气的不行,一副要把别人吃了的样子,说什么都要给自己找回一个公道,可他就纳了闷了,今天那姓唐的小子没说几句话自己老爹咋就变得那么和气呢?一点都不盛气凌人,搞得自己一点都没仗势欺人带来的嚣张快感,这不像自己老爹一贯的做法啊?

    安康王看着自己的独生子,想起唐小宝那孩子的深厚城府,心里微微叹息了下,自己的儿子什么时候才能真正长大啊!

    “还记得小宝那孩子说的那几句话吗?”赵杰像是一点都没听出儿子语气中的不开心,笑着道。

    不知道自己老爹为什么会突然间这么问,赵大海愣了下,然后点了点头:“记得,不过那几句话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啊?不就是讨好我们所说的一些好话嘛,怎么了?”

    “大海,并非爹爹不给你出气,而是”安康王叹了口气:“小宝,那孩子很会做人啊!”

    “那家伙很会做人?”赵大海对这句话很不认同,笑话,那姓唐的野蛮人很会做人?如果他很会做人的话,那晚在红袖添香怎么会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侮辱自己?如果他很会做人的话,怎么会把自己给揍得跟个猪头似得?说他唐小宝会做人,赵大海觉得这比听到母猪学会爬树还来得可笑。

    见到自己儿子一副像是听到了天大笑话一般的表情,安康王赵杰脸上露出苦涩笑容,然后一脸认真的看着自己儿子,轻轻道:“记住儿子,你活在这个世界上,若想活得比别人好,有五点最为重要。”

    一:当识人,然识人不必探尽,探尽则多怨;

    二:当知人,然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

    三:当责人,然责人不必苛尽,苛尽则众远;

    四:当敬人,然敬人不必卑尽,卑尽则少骨;

    五:当让人,然让人不必退尽,退尽则路寡。

    “有眼界,能看远;有肚量,能容忍;有锋芒,能内敛;有涵养,能自持,方能游刃有余。”

    安康王看着自己儿子一脸迷茫的神色,脸上露出慈爱的笑容,心里却在轻轻叹息。

    “你说当一个人这些都拥有,他又怎能不会做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