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道血玄黄 > 第四章 太清仙气,造化玄机
    太清仙气,举重若轻。既可化云当风,做赶路之用,又能附于衣杉之上,当防御之使。既可当无形之手,抓食辟路。又能做雷霆紫电,降妖除魔。

    气色清白不染,如寒山云雾,若薄纱气障。显而不显,见而不见。若隐若显,玄深奥妙。

    李捍道先以刚刚练出不久的真气,布下一门《太清仙法》中记载的五图之一,《甲一清木阵》护住己身,才开始运转门法。

    《甲一清木阵》,是《太清仙法》第一卷里记载的五图其一,需以百草之精,百露之水方可布置。要换做地球,想要布下此阵,起码也要一年才能得够材料。

    但在这洪荒之中,随便一颗小树,都是蕴涵了不知多少的草木精华,早晨起的露水,就能做甘露来用,到也不发愁材料,所以才轻易布置成功。只不过以李捍道真气太少,发挥不了阵法太多作用罢了。

    李捍道运起玄都大法师所传门法,隐于谷神真灵,弹出一点银星,却是真灵驱动元气所化,哪道家口中所谓的神识。没入脑后青葫芦,行七七之数,幻化成四十九道太清符文。再由这四十九个小太清符文,组成一个大的太清符文。

    太清符文以规而有律的形式运转起来,只是无论符文如何运转,这大符文如果能让人在外观看,都不会看出有过一丝变化,好似从未动过一般,端是神奇无比。

    当小符文以特殊门法运转了七七四十九圈之后,这字突然消失,同时李捍道心神有感,银月之中的一点真灵,若即若存,若弃若离,与青葫芦取得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奇异联系。

    取得这丝联系,李捍道心知此事成矣,却没有停功,而是继续门法,因为与葫芦取的联系只能被动护身,离随心所欲差之甚远。

    李捍道继续行功,取得丹田中九成金气上涌,落入眉后谷神,银月成束,金气被神念送入青葫芦中的太清仙气之内。

    这点金气,其实就是道家所言的真气。

    真气入了葫芦,变化成太清符文,迎向太清仙气。

    这真气所化符文一沾太清仙气,顿时仿佛火入油中,‘轰’的一下,青葫芦内部就沸腾起来。

    如水煮,似火烧,巨疼裂痛。不过一时三刻,李捍道就是道心已稳,也几乎被折磨疯掉。

    真气本就蕴涵了一点李捍道的神识,又以源源不绝神识做后盾,与真灵直接相连,真气所有变化、受理、所见、所闻,都会全全本本的反应到他的真灵本心之中。

    虽然早有准备,李捍道还是没有想到竟会有此遭遇,只恨不得赶紧与神识断绝联系,收回供应在后的神念银束才能甘心。

    但李捍道知道,若此时就将神识断绝,就等于白遭了一翻恶罪。这还是其次,白白消耗了神识元精,才是他最不可接受的。

    强迫自己提起精神,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真灵之外元精所化的银月足足缩小了一大半,终于勉强将真气送入太清仙气深处,便赶紧将这点神识自爆,借助自爆涣散之力,将真气与太清仙气初步融合一起。

    真气者,真人之气也。又有金丹大道之说,真气皆可称之为金气,又能做阳气、生气。

    阳气人人有,不过只有真人,才能提炼而出,或取天地之精补其不足,或用其当道使然。

    修真者,借假修真,实是修仙也。是以真气、金气、阳气、生气这一人身立命之气,得道后就会变成仙气,是仙人立命根本之一。

    玄都大法师所修法门乃是《太清仙法》,筑就仙体后体内存在的自然也就是太清仙气。是以,这太清仙气,实则仙人筑就仙体后的真元所化,李捍道又修的是太清仙法,与其同根同源,太清仙气对其排斥最少。

    便是如此,俩者间相差实在太大了一些,让李憾道几乎耗尽了心神,才勉强将包裹在真气内的真灵打入与太清仙气之中,依靠这点真气与散掉的真灵神识,跟其取得一丝联系。

    不过想要彻底炼化,还不知要到猴年马月。不过一旦炼化,李捍道就等于凭空多了成千上万年的修为。

    切断了神识感应,李捍道脸色苍白,虚弱的一拍脑门,顿时一团清气喷出,形成祥云状,其大如斗,在空中飞了几圈,又收回脑后,感叹道:“呼呼,这下损失不小,元精足足消耗七成有余。还好我真灵已显,能够以玄功采补天地精华炼化再补元精,要是换了修道之前,这一下起码损我三十年阳寿,离死不远矣。”

    自言自语了句,提起精神,散盘而坐,眉心指天,玄功运转。先收揽天地之精华,再谷中真灵,把这些收揽的天地日月之精,化做丝丝元精,重补银月。

    仙家妙道,成仙之法,其根本,其实就是这元精。

    这元精消耗,可不如真气消耗。真气消耗,还可玄功运转,只要法门高妙,元精充足,很容易就能再炼真气。

    但这元精消耗,却必须用真灵,才能将收揽了的天地精华炼化,化做元精。

    所谓的: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其中虚胜实,不足者,说的就是真灵。有余者,则是指妙法。仙法虽妙,却仅能收揽天地之精,却不如真灵一道,可以炼化天地之气,反本源朔,成为元精。

    只是,人眉心之后藏精之地,皆是泥丸宫之内,是有限度的。

    一个人初生之时元精圆满,落地后便开始流失,化做后天之精、生气,只要元精耗尽,衰老死亡,绝无幸免。便是修道之士,可以轻易把失去的元精补回,加之化月之精,最多暴增一倍。但想再增长一分,却需加大一分泥丸宫之开阔,其艰难程度,实是真人见我,盘古开天。

    (PS:真人指自己,自己开自己的小天地,如盘古一般艰难。就算开成了,也有可能如盘古一般,顶天立地,化身尘土,做了众生养料。)

    真人有三元之寿(180年寿命,真实如此),指的也就是这个。当然,如果圣人法门,绝非那些后世靠一门半法结成金丹人能够比拟的。

    精元本为先天之物,压无可压,缩无可缩,全靠开阔泥丸之度,方能给元精增长的空间。

    元精化月,成精银月。真灵吸收元精所化之银月,可渐渐成长。真灵不壮,泥丸不大,银月之华便不可增半分,一饮一啄,实乃天定。

    泥丸为体,真灵为基。是以道家言:借假修真,修得成真。这真,朔其根本,说的便我,也就是指的是性、神光,或者说真灵。

    既然借假修真,修真得铸假,得铸炼身体,仙体重雕,也不过是一个变法而已。为的就是哪泥丸一宫,成的那一灵,即真灵,其他之处,不过次要。

    不过太清仙法确是玄妙,开宫养真,转化银月,都是同时进行。

    这一坐,就是十天十夜。

    以元精滋润身体,充当作物,自然可以避谷不食。但真灵不够壮大,时间久了自然要累,却是必需休息。

    李捍道感觉真灵萎缩,便收了功法,散了盘坐,躺卧地上,倒头就睡。

    正是世人对神仙的描述哪般:神仙吸风饮露,不食五谷。躺卧山林,逍遥自在。

    一觉醒来,李捍道神意充足,又是一翻收揽天地之精,炼化后,终于神元气足,恢复圆满,并切元精大大增长一截。却是他活了近二十年所消耗的元精,这次修炼,也被完全滋补了回来。

    可以说,李捍道从记事起,就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舒服过:

    “怪不得人人都说神仙好,确实好,我长这么大就没有比现在更好过。嘿,当真有趣,有趣的紧啊!待我也来做诗一首:人人都说神仙好,不知其法化尘了。妙门所在吾胸怀,大道无间终有猜,哈哈。”

    乐足乐舞一翻,李捍道终于冷静下来,开始考虑后事如何。

    这里明显就是传说中的洪荒之地,而且太清圣人老子李耳还未有太上老君之号,反过来讲也就是还未成圣。也就是说,现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极有可能就是鸿蒙初开不久,最多最多,也就是巫妖还分别掌天控地的时期。

    如此时期,自然机缘大大,同样,更是危机重重。自己这点门道,有太清仙气做底,要是换了后世,不大不小,也是一得道高人。但在这古兽横行,妖神满天的洪荒世界里,说不得也就是蚂蚁苍蝇级别的人物。

    危险危险,大大的危险。不妙不秒,真真的不妙。

    万一自己人品出差,不小心被哪个妖怪看上眼,单看这洪荒中一棵小树就可抵百草之精的效力,就可以猜测到,自己在它们眼里估计也就是根草。

    想到这里,李捍道警惕心大起,下意思的四下看了看,随即发现自己态度有问题,哼哼两声,摸了摸脑厚如包一般的葫芦型疙瘩,冷笑道:“玄都大法师再不及,也是未来的太清圣人唯一的亲传徒弟,仙家手段可不是一般人可比。他既然说我有了这一葫芦太清仙气在这山就可保平安,就定然可保平安。想来一般的小妖小怪,在我面前也就是一盘菜,到也不用太过担心。只要我小心行事,不做张扬狂妄,最起码,小命还是能保的了地。”

    想起玄都大法师,李捍道又高兴了:

    “就算只是个不记名的弟子,自己总是修炼的太清仙法,我要是能熬到后世,不知那传说中的蜀山大超级B白眉真人,是该叫我师兄呢,还是我叫他师叔?想来应该是前者吧?毕竟那家伙貌似也是个不记名的弟子来着。”

    想到小说《蜀山》中的白眉真人,李捍道眼前一亮:“御剑乘风,出入青冥。追云逐月,寄托元神…飞剑?法宝?朱果?天地奇珍!这里可是人参如草,灵芝当菇的太古洪荒啊!!!”目光不由的四下瞄了起来。

    (PS:本书每天平均更新两章,每章3000字。当然,有时候也可能一章,有时候也有可能三章,这个是要看情况的。

    一个是人气问题,许多读者看书不喜欢头票、收藏,或者从来不曾投票、收藏。各位读者大大,你们的投票跟收藏,就是一个读者的动力源泉之所在。如果可能,还请各位看书时顺手投票。

    前四章是过度,过度后就是剧情了,希望各位看书的读者大大们顺手投票收藏,妙门这里先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