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上次天幕已过一旬,各朝俱有动作,将豆类谷物茶籽坚果等翻来覆去折腾,略见成效,榨出些新油,历代油价皆往下沉了一二文。朱门绣户不以为意,贫苦人家却欢欣。

    天幕也一如往日到来。

    初汉的刘盈讲完了,我们就可以把时间线一直拉到汉末了。东汉末年分三国,魏蜀吴轰轰烈烈打了好些年,最后三家归晋给了司马氏,这段历史大家还挺熟悉的,毕竟有三国演义嘛。虽说艺术加工部分很多,但也确实让大家熟悉了这一时代的大致走向。

    很多历史穿越的主角发现自己一觉醒来穿到三国大魏阵营后,会先选择让曹操砍了司马懿,堪称新手村必做任务,认为这样david朝就无后顾之忧了,怎么说呢没彻底解决问题。

    我们先来复盘一下晋朝开国史,也就是司马氏上位史哈。

    司马懿其人,一开始是曹操征辟来的,当时他家有个“司马八达”的美名,兄弟八人在外经营得都挺好。曹操封魏王加九锡,给他安排了太子中庶子的官,辅佐曹丕,曹丕登基后他自然受到重用,慢慢升职了。

    曹丕去世,给儿子曹叡挑选的几个辅政大臣主要是司马懿、曹真、曹休、陈群,有人说就不该在这里用司马懿,但论曹丕的托孤对象,其实没啥大问题。

    陈群,颍川陈氏的人,九品中正制主要推手之一,属于朝廷中清流人物代表,陈寿写其“动仗名义,有清流雅望”。

    曹真曹休,曹操的养子和族子,和曹丕关系不错,看姓氏就能看出来是宗族代表,还是俩带兵打仗的,军事实权人物。

    司马懿,河内司马氏,在曹丕一朝四处打工,从尚书到侍中,右仆射到抚军大将军,可以说是文职武职全都干,哪里有活哪里搬,本朝很好用的一个打工人。

    就这个辅政大臣的结构来看,清流,宗室,军权,世家,各种因素还是比较平衡的,奈何大家都不太能活,或者司马懿太能活,到曹叡死的时候,他还在。

    曹叡个人玩政治是有一手的,上位不久就把曹真曹休司马懿调度来调度去,让能经手军事的这几个都在外奔波,离朝堂比较远,陈群一个人对他造成的影响不太大,同时延续他爹的政策,削弱宗室。

    然而他活得不够久。曹叡将死的这段时光,“欲以燕王宇为大将军,及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共辅政”,看得出来,姓曹的和姓夏侯的占多数,可以说是以宗亲为中心的托孤方案,而且,都是武将。

    但后面又变了,总要制衡一下吧,周围都是亲戚不太放心啊,掂量掂量,找个能和宗亲拼一拼的。最后给养子曹芳定下的辅政人选就是曹爽和司马懿,一个是曹真的儿子,宗室代表,一个三朝老臣,世家代表。

    曹叡可能觉得没什么问题,朕登基的时候就没怎么受掣肘啊,养子掌政不是易如反掌

    怎么说呢,一来他爹死得早,哪怕过了一朝,曹操时代留下的人杰们依然活着,这些人对正经继承人曹叡的态度是很积极的;二来曹丕选的人各方面势力都很均衡,没有特别偏重的一方。

    然而到他这里,陛下,时代变了。英豪基本上死光了,宗室在父子两代的打压下早就不如往日,被提溜出来的曹爽还是个中看不中用的,根本玩不过别人。

    要知道,辅政大臣这种存在,传一代还能说受重用,传两代就有点出鬼了。

    还有加倍不幸的,登基的曹芳才七八岁,就问这个年纪的小孩能管点啥吧,正是憨吃憨玩的时候,朝政不落到别人手里才怪呢。

    曹爽果然没怎么把小皇帝放在眼里,大家都姓曹,我爹曹真还那么牛,你一个小娃娃算啥旁边那个马上就要入土的老东西也边上去,当个没实权的太傅玩一玩吧。

    司马懿很不爽,一边辞职在家装病,一边蓄力,在曹爽陪少帝扫墓的时候发动政变,他弟司马孚协助其控制京师。司马懿指洛水对曹爽发誓,表示你投降就行我绝对不搞你,回头很痛快地把人屠三族了。

    一个姓曹的、亲属关系很近的重臣,在大魏朝被诛三族,基本上可以宣告咱老曹家要完蛋了。

    高平陵一变,曹氏宗族势力去了大半,王凌觉得皇帝也太不行了,谋划推楚王曹彪上位,司马懿杀曹彪,“悉录魏诸王公置于邺”,身为臣子,把曹氏宗亲都给收拾了,属于装都懒得装。

    司马懿死后,儿子司马师接过权柄,废曹芳,立曹髦,死了,弟弟司马昭揽政,进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桥段。

    曹髦试图诛杀司马昭,被告密,曹髦亲临司马府,贾充呵斥众人,曰“畜养汝等,正谓今日。今日之事,无所问也。”成济便当街刺杀曹髦,刃出于背,魏帝于光天化日之下死于车中。

    以臣谋君大不敬,那当街弑杀天子,又当如何

    司马昭装模作样痛苦一阵后立了曹奂,灭蜀,加九锡,时空重叠于此,九锡熟悉至此,司马昭也停住了脚步,病死。儿子司马炎接过他的位置,终于又踏出那一步。

    咸熙二年,司马炎迫曹奂禅位,立晋。

    曹操看着曹芳含恨而去,曹髦血溅长街,曹奂战战兢兢,曹氏子弟不断覆灭,大魏王座上坐着的从天子变为人君,再变为傀儡。

    “晋,司马氏天下,”他抚掌而笑,“孤竟不知司马公有这等好儿孙。”

    司马防简直要晕厥过去,司马懿司马孚跪于左右,曹操想到外任兖州刺史的司马朗,笑意更深。

    “常说河内名门,司马八达,别的世家还要为儿孙造势,司马公却不尽然。仲达眼见是我大魏股肱之臣,其他兄弟也不差。

    中郎,鸿胪寺丞,刺史,文学掾,今日一观,司马公门生故吏,亲朋子孙,简直遍布我大魏啊。”

    曹操悠然而思,不知这些人砍完,邺城街市可会被染红

    纵观这漫长的几代,不止一朝天子,不止一个司马,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一代又一代政权被稳固地移交,司马氏逐渐膨大至帝王无可奈何。

    司马家就活呗,谁能活得过他们呀。

    如果说大宋的朝堂主线是新旧党争,大明的朝堂主线是党争加君臣拉锯,那么大魏的朝堂主线就是宗亲和士族的博弈,按道理是东风西风互相压倒,但到了后面完全失衡。

    曹丕曹叡父子俩活得都不是很长,对大魏朝堂本就不太妙,俩父子贯彻的又是打压宗亲政策,西风就很显然要扑过东风了。

    试想,一个私人性质的工作室,本来有个超级牛的初创老板,大家都很信服,后来他离职了,新老板把工作室搞成上市公司,原来的元老们还能帮帮忙。

    没整顿几年,再次换老板,这一任依然干不了几年就没了,他和上一任还都防着董事会坐大,继任者又是个有名无实的奶娃娃。

    而这个过程中,有那么一个人带着他的部门,从工作室时期就入职,最后一任老板离职时依然坚挺。

    如果说曹操时期司马懿还是新人实习生,司马防司马朗几个人捆在一起撑死也就百分之三的股份,那曹丕曹叡死了司马懿就收拢大半,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两个继续努力,还因为控股过多有了罢免ceo的权力。

    不声不响同样在大魏苟了好几朝的司马孚一看,怎么就从文学掾到太傅了,手里这么多股份又是哪来的我不造啊,我就是老老实实在这里当了五朝的官而已,和兄长一样,除了帮忙搞曹爽,其他时候本人真的是非常纯粹的大魏忠臣一枚啊

    等到司马炎在爸爸安排下入职一看,嚯,咱家在david any控股百分百啊这公司凭啥还能姓曹

    看起来好像偶然,只是司马懿活太长而已,早点砍了就行,但司马防有八个儿子,没了司马懿也有别的兄弟能推上来;弘农杨氏四世三公,不是司马也尚有其他士族。

    最适合士族生长的土壤出现了,抓住这个机会的是司马氏,不幸的是,是司马氏。

    大魏一朝所用的九品中正制是合时代的,但它为什么适合

    因为朝堂需要它,但士族也需要它。早期九品中正还唯才是举,但后期设州中正,中央的士族逐渐掌握选官,自然可以收拢于己有利的人才,让与自家有利益关系的士族上位。

    只要有势大的士族,只要该士族出了一个位高之人,朝堂稍微动荡那么一点,世家就会逐步收拢权力,制衡朝堂,插手选官,让利益交织成新的网。

    父亲死了尚有儿子,兄长死了还有弟弟,一代又一代的“士”成了“势”,就会慢慢成为庞然大物,最终侵吞皇权。

    晋兴于此,晋亡于此。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