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在堂中踱步。

    天幕叙述的朝代越近, 他心中的焦躁越难平。既盼天幕多说些宋,又惑于那经常被后人嘲讽的徽钦二帝,以及畏武将而弱兵的子孙。祖宗是个万人丛中拼死一战的铁血汉子, 平荆池, 灭后蜀,定南汉, 亡南唐,何至于斯

    天色已昏, 天幕准时到来,善战的帝王归于座上, 沉默地看青史又过一页。

    从“九天阊阖开宫殿, 万国衣冠拜冕琉”到“古迹荒基好叹嗟, 满川吟景只烟霞”, 朱温逼唐昭宣帝退位,后梁立, 巍巍大唐历二百八十九年, 终究落下帷幕。

    新的大分裂乱世到来, 兵强马壮者接连称雄。如果说南北朝尚保留了一些衣冠体面,五代十国就是混乱而狰狞, 举目不见日光的鸦黑,欧阳修称其为“天地闭,贤人隐”的时代。

    提着屠刀的朱温在白马驿杀得血流滚滚,最终依然被儿子弑父篡位, 李存勖兴后唐,后人却更熟悉他的戏与文,如梦令当真如梦。后晋石敬瑭许诺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儿皇帝的骂名也传了千年。

    郭威迫太后授其监国之权, 将士请见,他闭门拒之,军士登墙越屋而入,请帝为天子,立后周。历史总有轮回,待到他的继承人柴荣死去,大将赵匡胤也学他来了一出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宋太祖兵锋所向,如雷如霆,无不陨灭,建立了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矛盾的时代,文采风流为后世传,软弱也为后世憎。

    关于赵匡胤的死亡,历来说法众多。因其死亡的突然性与赵光义及其子孙上位后许多令人扼腕的操作,人们不断怀想这位英勇无绝的开国帝王,企盼他的马上刚骨也遗留给后人,能一转大宋的倾颓之态。

    沉吟的赵匡胤万分惊愕,原以为那些软弱皇帝是自家儿孙,终日沉思为何自己有这样不成器的后人,如今天幕细论,居然是老二的孩子

    联想到老二往日做派,他先信了三分,但这弟弟究竟是如何得位的他建宋不久,如今还未对继承人做出安排,但从天幕叙述口吻看死得突然,老二继位亦有争端。

    李世民看着那句大唐历二百八十九年落下帷幕兀自叹息。将近三百年的王朝并不算短暂,但从那样的盛世气象到衰草荒土,他几乎可以想见百姓经历了怎样的波折。

    而天幕之前一直提到却没有细说的安史之乱,又在其中占据了什么样的地位本以为知道大唐国祚几何便足够,但人终究贪心,知其然,又想知其所以然,后续那些乱世,能避开一点也是好的。

    那些后唐后晋后周大约也是借个正统名头,与大唐无尤。

    春袍青草,庾郎年少,王维看着自己的诗映在天幕之上,原写盛世气象,而后紧随的却是末代王朝中的烟霞一梦。盛世不长久,功名皆缥缈,无边身不见如来。他捻了捻珠串,又坚定几分隐世念头。

    唐后乱世,割据一方的野心家或雄主虽闻天幕,依然故我。有些推翻盘算提前起兵,有些杀了他人,又被新的势力屠戮,石敬瑭听着后世唾骂不以为意:“后人知道些什么,且顾眼下”

    只要能赢了李从珂,为契丹做哈巴狗儿也不在乎么手下到底有按捺不住的将士,当夜便结果了石敬瑭,刘知远趁乱自立。

    朔风卷黄沙,郭威勒令养子必杀赵匡胤时,另一位面的郭荣扶起手下将军:“不以来日罪,夺君今日功。”

    浩荡川流,滚滚风烟,往分久必合的路上行去。

    宋太祖目前流传最广的两个临终故事,一是烛影斧声,赵匡胤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召弟弟同饮,其他人于烛光中看见赵光义离席避让,听见帝王用柱斧戳地让弟弟好好儿做,四鼓时分天子离世,晋王赵光义登基。

    传播度第二的是绝命毒师,赵二化身大宋投毒小能手,凭借医官程德玄,不但毒死了哥哥赵大,还在上位后给李煜投牵机毒,据说当年的孟昶和后来的钱俶也是他送走的,当地知名皇室杀手。

    民间有个故事,宋仁宗某日无事,于宫中闲逛,发现一间隐蔽的宫室里面装满了毒药,赵祯一查,太宗留下的。

    其他晚辈在家里蒙尘的旧阁楼翻出长辈过往辉煌岁月的见证,老赵家却是误入科学怪人实验室的惊悚。虽说这故事扯淡得实在明显,但能流传至今,足以说明赵光义在后世眼中的形象。

    那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纵观华夏史几百位帝王,除了他谁拿到驾照了谁当上赛车冠军了舒马赫看了直呼行家,赛车正统在大宋,什么叫物理意义上的一骑绝尘,今儿您可就瞧好啦。

    但解读历史还是要结合史实,这些论调固然有意思,赵大的死因与赵二是否弑兄却至今仍是悬案。

    赵祯: 民间故事里的我很闲吗

    “嚯,太祖居然是被太宗毒死的,我早知皇家可怖。”宋人惊愕。

    闻者摇头:“没听天幕说吗,悬案一桩,可怜太宗一世英名,竟被后世小女子轻毁。”

    文莹眨巴眨巴眼,看向自己昨日刚刚写就的太祖太宗与道士同游故事,阴霾四起,天地陡变,霜雪俱下,太祖召太宗深夜饮酒书生落笔时痛快,不知记载与叙述在此刻完成闭环,正往他们的祖宗脑袋上砸。

    被召来的赵光义看着兄长肃然的面孔擦了擦冷汗:“已至日暮,陛下为何此时习武气血上涌,非养生之道。”

    蒲扇大的拳头携拳风迅猛而来,在快挨上他鼻梁时停下,赵二强遏住自己后退的步伐,猛喘了几口气。

    寡言的天子随意抹了把脸:“活动活动筋骨罢了,舒展开了好发挥。”

    两厢沉默,赵匡胤看着弟弟那张脸便有怒意上涌。天幕说他的死亡是悬案,投毒与烛影斧声也并无定论,姑且不谈,但古今上位有异的皇帝众多,后世对赵二的态度却如此挖苦戏谑,流传的故事也并非正面,这小子究竟做了些什么

    那些听不明白的驾照赛车一骑绝尘,包括后头的雪乡二圣,都得慢慢清算。

    从宋太宗得位不正的角度看,赵光义拿出的登基凭据“金匮之盟”的真实性存疑。太后说周世宗因幼子掌管天下才能让赵匡胤得之,赵大受教,同意传位给赵光义老太太快死了,赵匡胤还身强力壮着呢,她又不把儿子一起带走,为啥要愁赵大的儿子活不到成年执政如果预见太祖的早逝,那就更不能细想了。

    况且这么重要的物证,还是在太宗登基六年后才现于人前的,再加上赵匡胤亲子赵德昭自尽,赵德芳寝疾薨,叔父得位的方式就更耐人寻味。

    正经继位的理论依据也有,首先驳斥的就是绝命毒师这个人设。李煜被毒死的记载最早见于宋人王铚的默记,可信度略低,孟昶与钱俶之死于史书也以意外记之。宋太祖死因则被归为大鱼大肉与常年嗜酒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登基后运动量不比以前,急性脑溢血的可能较大。

    再者,赵光义登基前的亲王与京尹职业配置是五代储君常态,而太祖亲子职位无实权,并未参与朝事。宋代柱斧是个水晶做的小把件,被赵匡胤用来砸破过臣子门牙,并非后世想象中太宗用于杀人或太祖用来威慑的武器。

    史学界也存在一种理论,宋祖一开始确实沿袭五代风俗打算传位给弟弟,后来位子坐久了,儿子长大了,思想发生变化,赵光义发觉有异才动手。

    说一千道一万,这桩迷案至今也没有得到解答,真相如何,除了当事人无人清楚。问题还在自身: 历史上权力继承交接有问题的多了去了,赵二这个皇帝要是当得好,谁没事儿在背后蛐蛐你咋上位的

    本以为自家事已过,李世民搂着李治正看天幕,听得宋祖死因眉头一跳,捕捉到“心脑血管疾病”这一关键词,示意太医上前。

    鱼肉与酒肥甘厚味便不用再吃了,自天幕说完长孙皇后的风疾,他们一家便粗粗调整了日常饮食,以汤药温养身体,如今看来还得多食素菜,学武将添些运动。

    天子怀着一段焦躁心思,自是忧虑不安,李治听到此处对李泰投去难以言喻的怜悯目光: 今日起他便无酒肉可食了,在父亲定下他与长兄如何安置前,大约都得被拘在宫中操练。

    儿子们在练武场摔摔打打,帝王自寻工匠给皇后做了把合适的小弓藏着,待日后亲手教她。

    气氛沉郁,天幕寥寥几句说得大宋历代皇帝几欲晕厥,虽说也提出了太宗是顺理成章继位的猜想,但到底也没有坚决驳斥得位不正论调,悬案悬案,后世可知这二字要引起多少风波

    虽说把握好太祖一脉皇位便不会动摇,但上至大夫下至小民,最感兴趣的还是波澜诡谲的内宫疑云,本朝重教化风气,难道能封了所有人的嘴么自今日起,太宗怕是要提前许多年背上这好坏参半的名声了。

    紫袍相公敛手而望,后世既然对太祖太宗事如此感兴趣,是否会论起祖宗主张,比较彼时与今时的大宋

    那时再叩高殿,问堂上诸公,祖宗之法可变否

    太祖赵匡胤是逐退群星与残月的豪杰,太宗却是文人皇帝,书法上乘,文治颇佳,但爱在军事上瞎比划。

    比如著名的“将从中御”,调兵的权力在枢密院,三衙管兵,出兵由皇帝任命武将。有战事时天子“从中降诏,授以方略,或赐以阵图”,又以文臣任统兵官,督率武将。

    怎么说呢,他哥当年虽然也控制军队,但太祖毕竟是亲手打天下的,讨伐南唐时也给了主将先斩后奏之权,就问赵二哪来的这种纸上谈兵的自信吧。

    他这么一搞,军权确实收回帝王手中了,属下黄袍加身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但军队的灵活机动性也随之削弱。

    大约是为了树立个人威望,证明自己不输兄长,抑或是真的想鼓舞军心,赵光义提出御驾亲征。出发点是好的,夺回燕云十六州,但他最好还是别出发。

    刚灭完北汉,都没犒赏三军就和辽人对上,宋军围攻幽州城不下,将士多怠,疲惫非常。后三面受敌,溃不成军,死者万余,而天子坐上了近臣找来的小驴车,一路南逃,转进如风,狂奔至涿州。

    历史要辩证看,我们当然不能直接定性说赵光义是个烂皇帝,他在某些方面做得不错。但没办法,子孙大部分都在拖后腿,而本人除了基因也确实有些方面特别拉,太宗陛下的身后名自然复杂起来。

    宋史于太宗本纪赞曰帝沈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

    伟人读史,在这一句旁批注: 但无能。

    赵匡胤没能忍住,把弟弟拎到面前:“想收拢兵权朕明白,但你做的都是什么事若将在外要束手束脚,被不懂兵的人督率,根据皇帝给的图策才能打,那大宋还打个什么仗”

    被兄长死死压制的赵光义讷讷:“我看官家也轻武人”

    “你也知道那是轻武,”皇帝简直要被气笑,“五代多骄悍之兵,只要有军威便可强得天下,柴荣临终都要将李重进他们调离,何况大宋初立。轻武事、转军策确实必要,但谁像你这么胡来一通,难道往日我出征时你光顾着躺在家中研制毒药”

    这个弟弟要出头,要证明他比自己强,工于心计他都可以不计较,甚至身死的原因也能暂时搁置,但他无法忍受赵光义在兵事上的愚蠢,这样的愚蠢会葬送王朝。

    “御驾亲征,却乘驴车而逃。你把军心置于何处,大宋的天子若是这么个软骨头的东西,无怪乎会有天幕之前说的雪乡二圣,祖宗都立不起,何况后人”

    无能已登基的赵光义在皇位上冷笑,兄长做的便高明到哪里去么,尽削方镇兵权,更戍之法也是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在位之人屡动军制,为的还不是自己手中权力,天幕却只指摘他一人。

    赵氏兄弟所思所想影响不到旁人,天幕下善战者皆被宋太祖的行为震撼,只叹大宋将军不易,狄青长叹一声,并不指望官家听后能改变什么。

    赵顼摇头,慨然更制,使禁兵无复出戍。

    赵佶对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并不在意,只比较太宗与自己的书法,梁师成赞叹:“官家笔墨天成,锋如兰竹,简直神品,颇有太宗之风。”

    姑且不论其上位缘由吧,虽然大部分王朝在初立时的继承人交接都容易出问题,但赵二依然被认为是所有得位不正的太宗中最令人无言的那个,子孙后代都和继承人杠上了。

    赵官家们后宫女眷没有少到哪去,但有些只有一个儿子,有些生了儿子又夭折,有些干脆就没有能立的儿子,只能从宗室过继。

    现代人讲笑话,在唐朝你可能需要经过一场政变才能继位,在东汉你可能几岁就有皇位坐,但在大宋,只要你健健康康活下来,你就已经赢了一大半。

    这个笑话固然有些刻板印象,但也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他宋别的不说,在继承人这一方面,确实是最契合咱们这一版块主题的。

    不过把所谓天理昭彰报应不爽那一套剖开看,大宋王室子嗣稀少的原因无非那么几点,一是赵家有短寿基因,二是统治阶级骄奢淫逸不运动,导致身体虚弱常得病。

    最后一点就是大家较为熟悉的了,几乎每本穿宋的古代小说都会提及,大宋皇宫的硬装材料可能有毒,涂料中含有大量水银、丹砂。宋代又不学化学,没法合理运用,有害物质含量太高,在空气中挥发,就导致大人身体虚弱,孩子早早夭折。

    仁宗赵祯就属于比较倒霉的那一批,住有毒的串串房,刚把有害物质吸光,大火一烧,家里攒了很多年的小钱钱没有了,屋子也没有了。

    建了新的串串房,全家又住进三百六十度纯污染房源,什么大宋官方指定人肉空气净化器这种居住环境,孩子能活下来才奇怪呢。

    宋代皇帝们都沉默了,原以为只是粉刷宫墙,谁能想到涂料中竟含毒素,经年累月侵蚀身体。无论前面还是后面的皇帝都心疼了一把仁宗,赵祯却顾不上更多,只匆匆移居,令人重修宫室。

    他叹息一声,想到自己夭折的儿女,若能早知焉能早知。

    有心之人却沉思,丹砂水银这样的毒物,在此时最多被用于装饰,后世却说时人不会运用,难不成后人竟有能将其中毒物剔除的妙法

    沈括从混乱的朝局中抽身,暂观天幕喘息片刻,闻此亦奇,化学是何物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