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重生1980年 > 第二十四章 房子盖好
    房梁都上完那天晚上,王权安排自家二叔叔王洪城跟他去县城供销社,找供销社的老头又找经理签字,买回来一驴车的面粉。

    80年代物质短缺的年代,买面粉啥的都凭票购买,王权手上虽有点粮票可不够,他的粮票就算够也不行,限量购买。

    每个人有个10厘米长,5厘米宽的牛皮纸封皮的粮油供应证小本,封皮上头写的语录,下头写的地区城市单位盖着红章印,翻开里面记录每個月粮食供应量。

    大学生每月粮食供应量是最多的435市斤,中学生32斤,教师27斤,待业青年25斤也不知道够不够吃。

    粮油供应本里有语录告诫人们吃粮也别忘学习,里面也记录了粮站购粮的规定,限量供应斤量,购买粮食明细记录,你有票想多买也不行。

    不找人签字,一车面粉根本别想买到。

    老少爷们有一个算一个来帮工盖房的,直接给10斤面粉,

    有不好意思要的,“三权,都是乡里乡亲的你破费这钱干啥”

    “哥,叔,爷,都拿着吧,我这面顶账来的,拿着回家吃吧。”王权笑呵呵的挨着个给发了面粉。

    帮工盖房不要钱的年代,王权心里觉着过意不去,都是体力重活,累着呢。

    上房梁的时候,王权看了木头房梁在地面上会木工的人打好架子,好几百斤重的房梁,老少爷们三十多人,扯着嗓子喊“一二上,一二上”

    大家齐心合力铆足劲,下面的人肩膀扛着,有的爷们膀子都压秃噜皮了,上面的人站砖墙上,抱着房梁硬撑着扛上去,搭建好的。

    村里老少爷们没少了给村里人家帮工,可给富强面粉的,晌午还供六个菜带肉的,白酒管够的人家,老王家独一份,没见着过。

    村里来帮工的人领到面,都喜滋滋的好像过年了,回家让娘们蒸馒头,这下王权在村里的地位和名声一下就飙升起来了。

    舆论的力量可了不得,村头村尾的婆子们得空唠嗑夸的都是王权,这小子太能太了,品行还好,讲究,还大方,是个出息的料。

    这事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三晃荡耳朵里了。

    王权家新房罩面那天,三晃荡带着几个兄弟来帮工了。

    王勇气的要撵走三晃荡几个,王权笑着说“二哥,人家也是好心,再说咱们也没啥深仇大恨的,他愿意帮工就帮呗。”

    三晃荡见王权走过来,说道“我收蘑菇跟你一个价啊,没压着你。”

    “嗯,市场就这么大,多几个人干才叫行业,你能公平竞争也算仁义。”王权觉着这三晃荡能处,看得开事。

    三晃荡吩咐他的兄弟干活,他就跟着王权唠嗑,“三权,我瞧着你办事挺讲究。”

    村里爷们们都觉着,老王家老三是个讲究人,老少爷们帮工都是实打实的出力,没一个耍滑头磨洋工的。

    上瓦一天就干完了,后面木工打窗户,罩面,没用王洪城操一点心。

    除地基养护7天外,12天五间起脊大瓦房盖起来了。

    王权也没操心,老少爷们们屋里都给糊的花窝纸,水泥罩面,五间大瓦房敞亮亮的,全家高兴的不得了。

    这个年代老屋多数人家,墙上糊着报纸,或者干脆抹的黄土浆。

    村里大瓦房的家庭不少,可五间大瓦房的可是头一家,村里以前可怜王洪国一家娘们孩子无依靠的,现在突然见到拔地而起的大瓦房都羡慕的不得了。

    王洪国这个不着调的有福气,生了俩中用儿子,真叫人嫉妒。

    房梁和窗口的木料都是松木的,砖墙沙子水泥哪哪都是钱,村里嫉妒老王家起了五间大瓦房的人私下算了,王洪国家这五间大瓦房800都不见得够。

    村里人风言风语的,事情就传到了生产队长李玉军那。

    李玉军可不傻,上次他也是被这闲言碎语驱使的去和老王家三小子过招了,那小子可是个能太的。

    李玉军给大家伙的话就是,“改革开放了,谁有能太谁干,别背地里弄些上不得台面的小把戏,

    人家老王家三小子才十八,你们做长辈的有个样子。”

    被李玉军怼了,村里一时消停了不少。

    王权想要低调的挣点钱,也不好使啊,每天至少赶着一辆马车去送货,总不能为了低调货都不送了吧。

    一些村民见李玉军都不管,就也顺杆子爬在村口就支起摊子了,卖红薯,卖萝卜白菜,卖了几天没人买,眼见都快烂掉了最后回家自己吃了。

    看别人做买卖挣钱盖房眼气,轮到自己赔了个底朝天。

    王权知道自己挣到钱,肯定会有人嫉妒,“我就是凭着良心,眼下先让自己家人吃饱,再带动村里老少爷们们一起吃饱,这样我觉着自己没白活,心里舒坦。”

    “改革开放了,快大包干了,我有信心脱贫致富,也相信有好政策支持我们。”

    三晃荡打量着王权,这样的人他以前没接触过,估计以后也遇不到,他想借助王权的力量让自己发展起来。

    “三哥,我之前没多想,就是瞧着你哥俩赚到了,我也想改善下生活,没啥。”三晃荡掏心窝子的说道。

    “你干你的,多大点事。”王权满不在乎的说着。

    老少爷们都觉着老王家老三仁义,天天酒菜管够,这样的吃喝谁好意思不卖力气,房子盖的速度飞快。

    第十九天晚上房子里里外外都收拾立正了,连院子都被爷们们铺平了。

    王权一家子高兴的不得了。

    马上下霜,秋收生产队忙了,村民们虽然抽空也会去才蘑菇,雨水不勤了,蘑菇没多少了,王权送到县城和省城的货,将搭将够。

    五间大瓦房敞亮亮的,那个年代没有甲醛啥的,屋里墙上糊的是花窝纸,用浆糊贴上去的,王勇去镇上买了五张竹席子,铺到火炕上。

    大灶一烧,烘烘屋里的潮气,住人啥事没有。

    又给老四老五打了两张大木桌子,留写作业用的。

    又打了一张大圆桌,家里孩子多原来的小炕桌挤不下,还打了碗架柜,放灶台边上装碗碟筷子啥的,又打了两对大箱子,家里人衣服总要有地方装。

    这下家里焕然一新,王娟和李素琴去镇上赶集买的布料,全家都做的新衣服。

    王娟纳的千层底,给王权哥俩做的板鞋。

    房子盖完两天,全家就搬进新房住了,李素琴带着小六住一间,王娟住一间,王勇住一间,老四老五各住一间,这样五间房都被占了。

    兄弟姐妹都搬进新屋,才发现老三王权没自己的屋子。

    见全家囧破的样子,王权笑了,“我暂时先住老屋,火炕才刚修砌好没几天,不住可惜了。”

    王权前世创业赚到钱后,在城里买了大房子,这世他住不住新房无所谓,眼见着全家住新房高兴的样子,他心里很舒坦。

    乔迁之喜,村里娘们们见李素琴家住新房了,气闷烟瘴的有,还有劝李素琴摆酒席的。

    依照王洪城的意思,大哥家这几年没随什么来往份子,摆酒席怕是也没什么人戚。

    王权倒是没有摆乔迁酒席的想法,觉着麻烦,他也不差收那点礼金。

    搬家这天晌午,李素琴娘家一个燎锅底的人都没来,李素琴心酸的知道自己家这些年日子过的不好,娘家人没待见她。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