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直播和古人一起读史书 > 第 30 章 桓公五年(3)
    “你以为寡人不敢吗”寤生的眼神极冷,手上的力量也逐渐收紧。

    武姜分明一只手仍是自由的,居然也没有丝毫反抗的意思,甚至还故意压制了自己本能的挣扎。她的眼神始终高傲而睥睨,不屑地望向寤生,似乎仍在挑衅。

    你不敢的,你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你可是王卿,郑伯,你放不下你的名声,哪怕一切都早已成了过去。

    总而言之,郑伯寤生虽然可以做各种无礼的事情,在危险的边缘疯狂试探,但这些试探里绝对不包括杀周王。那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指不定就真的要被天下英雄共诛之了。所以他甚至还在战后派祭仲去慰劳周王,什么虾仁猪心行为。

    宋公冯眼珠子转了一转,发现寤生明显在听到小疯这句话时仿佛受到些震动,顿时不嫌事大地发了条弹幕,还故意在输入时大声了些“壮年时不敢杀姜氏,晚年时也不敢杀周王林,看似一生风光无限,吾却瞧郑伯寤生这辈子实在憋屈。”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法则,虽然春秋时期没有法律,但是礼法有时候甚至比法律更森严。那是从出生起就已经注定的东西,连理论上可以突破的空间都没有。但是现在很明显,事情已经有了变化,就从礼崩乐坏开始。

    至于弑母,说实话对于郑庄公而言,弑母和杀周王是同等的行为。他只要活在那个体系之下,就很难做到。何况他还向来自诩君子,有德之人怎么能做这么败坏德行的事情,或者说根本连想都不敢想吧。

    武姜的神色愈发透出一种有恃无恐。

    “虽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但是母亲,你又没有想过,如今已经没有天下,也没有天下人了。”寤生猛地松开抓住武姜的那只手,两手一起狠狠扼住武姜的咽喉。

    公子忽面色一白便倏地站起身想要阻止,旁边的公子突却抬起手臂拦住了他“这是他们之间的事情。”

    “无论如何,君父不该做如此如此妄为之事。”公子忽有些急切地挥开公子突的手臂。

    公子突这次直接站起身挡在了他身前“没有什么该不该做的事情,只有想不想做,君父只是还没有完全适应这个崩坏的时代,他希望自己可以在道德上毫无瑕疵。”

    这位日后的郑国君主贴近他的兄长,那个拥有美谥为“昭”的他的竞争者,低声道“兄长一生除了与陈女先配而后祖之事,毫无可以指摘之处,然而您又得到了什么回报呢”

    这边兄弟二人僵持着,另一边被扼住喉咙的武姜眼中先是下意识因为生命受到威胁闪过一丝惊慌,但随着理智很快控制了情感。她的神色先是意外,再是兴味,最终化作平静,甚至颇有些引颈就戮的意思。

    呼吸困难终于教她无法克制自己本能的挣扎,精神上对于死亡的坦然很难与身体相抗衡。在看到武姜的反抗和呼吸都逐渐微弱时,寤生松开了手。

    自始至终寤生没有想过要杀死武姜,不仅仅是因为生前所求的名誉。但他不得不承认,当

    终于可以对她生杀予夺之后,现在他似乎终于释怀了某些东西他不知道他的母亲有没有想过,若是段成为国君,他是否存在活路。

    繻葛之战就这样结束了,周桓王丢了大脸,但郑庄公也没敢做得太过分,虽然就当时那个时代看来已经挺过分了。不过归根结底,实力依然是立身之本啊看看人家郑国,1v4都打赢了。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是周桓王在战前曾经派人前来鲁国。通常春秋记载的事情,左传会根据原文依次解读,然后按时间补充春秋没有记载的,当然也会有无传的情况。但事情先后顺序是不会有问题的。

    然而,分明在战前发生的天使访鲁事件,嗯天使就是天子使者,这是常见古文用法,不是那个天使你们懂得吧。这件事在左传中却被放在了战后,就显得有些奇怪。

    关于这个问题,杨伯峻先生推测是因为天使访鲁明显是为了邀请鲁国出兵一起伐郑,而鲁国其实还是比较支持周王的立场;但这件事上又拒绝了出兵,所以左传在释读的时候放到战后以暗示鲁国拒绝了这件事。

    由于这一处没有古代学者的释读,今人来看也没有什么依据,只能按照一些惯例来揣测当时的情况。所以哪怕是大家学者,在提出这种观点时也是用的推断口吻,这是比较正常的。

    武姜经过一阵休息终于缓过劲来,她并未对寤生破口大骂,或是有什么其他的过激反应,甚至看都没看寤生一眼。公子忽想要过去瞧瞧她的情况,她也嫌弃地避过头去,尽管之前武姜还主动与他亲近过。

    她的表情十分倦怠,仿佛从现在开始,任何事情都不再能引起她的兴趣;就好像之前兴致勃勃与寤生争辩,时不时就要给他找些麻烦的都不是武姜本人似的。

    寤生叹息着摇摇头。她其实从来没有变过,是他对她的期望太高了。

    武姜就是这样的女人,从头到尾的自私,也自始至终任性而跋扈。她生来高高在上,未受过什么磋磨。一切对她而言都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只有她不想要的,没有不该属于她的。

    现在她觉得一切都变得无趣了,便就想即刻抽身离去,哪怕她之前曾经多次因为想要看看寤生死后郑国的混乱而放弃离开的想法。

    左传桓公五年看下来其实有三个比较重要的点,一是陈国内乱和陈君佗相关,二是繻葛之战,三又是一个礼制类的东西,四时之祀。之前说过,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其中一年四季都有固定的祭祀,也都有特定的名字。

    其中春祀叫做郊,夏祀名雩,秋祀为尝,冬祀则称作烝。四时之祀是每年的例行事项,通常来说是不会被记入史书的。如果被记载,意味着这一年的祭祀可能出了某种问题,其中最常见的是没有在惯例时间举行。

    首先是春祀,要在启蛰时郊。所谓启蛰就是惊蛰,据宋代学者所言是为了避汉景帝刘启之讳而改称惊蛰。关于郊礼说法很多,这毕竟是左传里记载的郊,我们就还是用它自己的说法

    。

    旁边的武姜在一片平和下静静地消失,冯顿时觉得失了点乐趣。虽然武姜再嫌弃儿子也不会和他一起找寤生的麻烦,但是他肯定不能像武姜一样轻易挑动寤生的情绪,等于说他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帮手。

    他既然不愉快了,就也不想别人愉快,于是迅速问道“汉景帝是谁为什么要避讳他”

    从小疯的语气就能听出,汉景帝刘启恐怕是后世一个颇为有名的人物,这样的问题很容易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此前寤生也问过一些问题,但往往都尽量做了掩饰,从来未像宋公冯这样直白。

    汉景帝是谁汉武帝他爹啊,你不会再问我汉武帝是谁吧至于为什么要避讳他,避讳皇帝的名字不是很正常。

    影像中的女子明显有些疑惑,寤生意识到不能再问了,使了个眼色示意公子忽两兄弟去把冯拖开。不过对方明显很识时务,见状自觉地就走远了些,不再做多余的事情。

    没事那我们就继续。“春雨惊春清谷天”的节气歌我们都背过,也就是说雨水之后是惊蛰。然而在古代,惊蛰是在雨水之前的,是夏正正月,我们之前说夏正和今天的农历差不多。换算成周正则是春三月,所以还是春祀没错。

    但如果按照后来的节气顺序,惊蛰在雨水之后,时间是夏正二月,换算成周正就是夏四月了,自然就不适合叫春祀了。回到祭祀本身,郊的目的主要是祈谷,也就是要说在耕种之前郊,算是农耕时代很正常的需求。

    接下来是夏祀,“龙见而雩”。那什么叫龙见呢我们都听说过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四象之说,也都听说过二十八星宿。尽管古代天文学经过很多次演变,说不清名称更迭的年代,但总之二十八星宿中,四方各有七宿。

    其中苍龙七宿是指东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所谓“龙见”当然说的是苍龙星宿出现在天空中,但是并非全部,只要其中的角宿和亢宿在黄昏时出现,就意味着“龙见”了。根据天象,雩的时间是在夏正四月,目的是祈雨。

    由于谷物收获之后自然要给祖先供奉,敬奉之后天子所食的就是这些新谷,所以叫“天子尝新”,秋祀的“尝”由此而来,时间是夏正七月。

    最后冬烝在夏正十月,是与“启蛰”相对的“闭蛰”时节。一年到头了,各方面建设付出也都得到了成果,和丰收一样是值得要跟祖先汇报的好事。那干脆再来一场祭祀吧,反正农闲时间,闲着也是闲着。

    这就是四季的祭祀,作为一个现代人,我的评价是,真的是闲着也是闲着。不过对于当时人来说,这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可能也会觉得我们的生活忙忙碌碌、莫名其妙吧。

    桓公五年到这里基本结束了,在下一年,我们即将再次面对一场复杂的战争,不过要换个主场。毕竟隐公元年到现在桓公五年的十六年里,讲述的都是中原国家的恩怨情仇,也该让南方的邻居露个面了,怎么说也是先秦一大霸主呢。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