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红楼襄王 > 第119章 朱景洪和将校们
    第119章 朱景洪和将校们

    且说薛蟠出了行宫,他那悬着的心才落下。

    事情比较紧急,他是半分不敢耽搁,于是立刻就上了马,带着亲随往府邸赶去。

    一路回了府中,薛蟠找了最信任的管事,让他们立刻去办这件事。

    和西洋人谈生意,薛蟠虽也亲自参与过,但还是没下面具体执行的人熟。

    “都听清楚了,一定要找手艺好的,人是要带给十三爷的”

    “若是办砸了差事,小心你们的脑袋”

    听到这话,薛家几位管事岂敢不重视,纷纷表示会尽全力而为。

    待这些人离开,薛蟠才去见了母亲,把行宫发生的事讲了一遍。

    “十三爷说了,妹妹参选的事,他打个招呼就成了,让咱家不必担心”薛蟠笑着说道,实则为自己表功。

    薛姨妈虽高兴,但转而发现了不对劲,于是问道“那你怎么没提补缺的事”

    “额儿子忘了”

    “忘了这你都能忘”薛姨妈顿时怒急,恨不得又请出家法来。

    这时宝钗劝解道“娘总算不是坏事,您又何必埋怨大哥”

    “进京的两件大事,如今儿子已解决了一件,母亲不夸也就罢了,又何苦加罪于儿子”薛蟠显得有些委屈。

    事已至此,说再多也无用,薛姨妈只得说道“十三爷交的差事,伱可一定要办好”

    薛蟠答道“娘你放心,此事儿子亲自盯着,必能保证万无一失”

    三人又说了阵子话,薛蟠就带上亲随离了家,这件事他也要亲自参与。

    确定今日不走后,薛姨妈下令家奴各归其位,收拾好的行装亦是被搬下了车,等待着下一次再拿出来。

    陪母亲又说了阵子话,薛宝钗才回了自己闺房,两个贴身的丫鬟正坐桌前下棋玩。

    “姑娘,可是要走了”莺儿起身迎了出来。

    薛宝钗答道“过几天再出发,行李先放着”

    “是”

    这时文杏端了茶过来,问道“姑娘,去了京城我们住哪儿”

    坐到椅子上,薛宝钗徐徐答道“京中旧宅久未修缮,暂时不能住人,母亲的意思是先投奔姨母家”

    “便是京城里的荣国公府听说他们家富贵至极,这下可以去开开眼界了”

    文杏满是欢喜,年少的她保留着天真,对新环境充满了期待。

    莺儿瞥了她一眼,随即骂道“你这小蹄子,我看就该把你留在府里,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去了岂不让人看轻咱家”

    “我哪有”

    “就有,你还不承认”

    两个丫头闹了起来,薛宝钗只得出手压制,让她们各自做事去了。

    太阳逐渐西斜,朱景洪也没闲着,他在校场练习射箭。

    距离大战胜利,到今天已过了十来天,嘉奖的旨意已到了金陵。

    有人升了官阶,有人得了恩荫,士兵们得到赏赐,阵亡的士兵将得到抚恤。

    一切善后事宜,都在钦差的主持下井井有条,各方势力都十分的满意。

    按照皇帝的旨意,再过两天太子将启程返京,朱景洪自是随行返回。

    所以在今天,要在行宫开庆功宴,太子将代表皇帝犒赏文武官员。

    朱景洪正瞄准箭靶,却听身后侍卫提醒“十三爷,有人来了”

    “谁来了”

    “好像是金陵都司的人”

    射出一箭正中靶心,朱景洪满意点头后,这才转过身看向来人处。

    “十三爷,到处找你不见,臣猜您就在这儿”

    开口说话的,乃是金陵都指挥使王全义,在他身后跟着一众金陵武官,其中还有陆育新的父亲。

    朱景洪面带笑容,说道“你们倒是来得早,庆功宴还有一个多时辰”

    孔金山跟着答道“臣等不敢误了时辰,所以提前到了”

    有都司的大佬在,其余一众指挥使,指挥同知和佥事,此刻根本插不上话来。

    被众人簇拥着,朱景洪徐徐说道“提前到了,也该去跟太子说话,过来寻我是何道理”

    王全义无奈道“太子那边儿人正多着,臣等也挤不进去,无故还遭人白眼儿,所以还是不自讨没趣的好”

    为了今日这庆功宴,金陵各府县衙门的官员,那可一早就在准备,许多提前三天四天就到了。

    先前他们不配合太子办差,是因清账关系到他们的乌纱帽,眼下剿倭胜利了他们涌过来,同样是为了头上的乌纱帽。

    朱景源是皇帝嫡长子,是性格温和的国之储君,这帮官员又岂会不来露脸。

    已经到场的文官,至少也有上百号人,他们自己都还不够“分”太子,又岂会给一帮丘八面见太子的机会。

    文官编排讥讽,自让一帮武将愤懑不平,不愿受这鸟气直接离开。

    于是他们就来到了校场,找上了朱景洪这位脾性相投的皇子。

    “那般酸秀才,眼高于顶自以为是,你们堂堂大丈夫何必跟他们计较”

    坐到椅子上,接过张临递来的茶水,朱景洪又说道“他们总说治国平天下,自以为读了些书就无所不能”

    “要我说他们治国兴许有点儿用,可平天下这种事,还不得靠咱这些武人”

    这话说得解气,众人对朱景洪更多了些好感。

    这时有一指挥使开口道“十三爷说的对,咱们不跟他们计较”

    紧接着又有人说道“剿灭倭寇,是咱们舍生忘死打的仗,那些人却围着太子爷表功,脸皮也是够厚的”

    众人吵吵嚷嚷,朱景洪听得也烦,当即提高了声音“行了”

    只一句话,一众武将立刻噤声,可见朱景洪威严深重。

    朱景洪抱拳虚行一礼,而后说道“功也好过也好,吾皇圣明烛照,自有明断不是谁巴结几句,就能淹没真功实劳的”

    孔金山第一个出言附和“十三爷说的是,圣上英明睿断,岂会被那帮人蒙蔽”

    一时间,众人都称颂起皇帝的圣明,一派良将贤臣的模样,似乎太子身边的都是奸佞小人。

    在场都是武夫,此地又是校场,众人闲聊一阵之后,便开始比拼起了武艺。

    众人世代武职,虽已做到卫所高官,但从小练的本事却没丢下,习练起来倒也有模有样。

    或许是有了事做,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太阳便落山了。

    “十三爷,前面已要开宴,太子爷已派人来请”

    余海匆忙前来禀告,也让校场里的欢笑时光结束。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