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明末:我,孙可望!绝境翻盘! > 第一百七十八章 北上抗清还是南下内战?
    李定国微微点头,对于现在的晋藩来说南入广西才是最好的选择。

    正如昔日放弃广西夺取云南一样,现在只有放弃已经守不住的云南,前往大治的广西,晋藩才有可能休养生息,秣兵历马,发展壮大。

    如果不去广西,撤入滇西或者夔东,那么发展潜力极小。

    晋藩必将在天下之争中失去资格,而以晋藩和满清以及和国主一系的关系,一旦他们得不到天下,那么等待他们的就将是灭亡。

    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逐鹿中原,争夺天下之举,一旦出手就再也回不了头了。

    李定国和晋藩清楚,自己和孙可望已经结下了死仇。

    对于孙可望降清一事,不要说在这个时空,孙国主还有兵有马有地盘了。

    在另一个时空中,李定国和永历甚至在孙可望势力瓦解,已经无路可走后,都没有料到孙国主竟然会降清

    所以在现在,李定国还是认为自己的这個大哥在广西是绝不会降清的。

    既然不会降清,那个这个天下孙可望还是会和咱大清争一争的。

    而晋藩一旦退入夔东或者滇西,受限于地盘的问题,失去了争夺天下的资格。

    那么无论是孙可望还是咱大清取得了天下,它们都不会放过李定国和晋藩的。

    甚至对晋藩的其他将士来说,满清得天下的威胁甚至要比孙国主要小。

    因为晋藩如果愿意投降,咱大清还是会接受的。

    而孙国主要是得了天下,就两大势力的这些事情。

    光是昆明凌迟的那几百个驾前军将领,就足够国主一系把晋藩株连九族了。

    正所谓,异端比异教徒更可怕

    国主一系和晋藩虽然都抗清,可到了现在,他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死敌

    甚至在晋藩的心里,相比于满清,国主一系连投降的资格都不会给他们

    所以对于晋藩来说,满清是敌人,孙可望更是敌人

    既然是这样,夺下广西,既能增强自己的实力,又能削弱孙可望的实力,对于晋藩来说何乐而不为呢

    在生存危机面前,无论是李定国还是晋藩都顾不上其他了。

    以前在广西,晋藩可以低头时尚且奋力一搏。

    现在在云南,他们连低头的资格都没有了。

    一旦选择进入夔东或者滇西,等待他们的就只有慢性死亡,所以晋藩更需要拼死一搏了。

    “孤这就进宫,向皇上严明利害,满清和孙可望都是大明的敌人,唯有我们自个发展壮大,才能匡扶天下。”李定国权量很久后,长叹了一口气,缓缓出声。

    “殿下圣明”金维新哈哈大笑道。

    很快李定国进入皇宫之中,向永历报告了自己的决策。

    而得知晋藩的决策后,永历也是急忙召开了朝议。

    而在朝议上,永历朝廷大部分的臣子都是赞同了晋藩的决策。

    “陛下,粤和满清皆国仇也唯有朝廷自强不息,社稷才有光复之日”首辅雷跃龙沉声道。

    此言一出,朝堂上大部分人都点了点头。

    为什么孙国主意欲发动长江之役,夺取江南时,文安之这些人会拼命的拖他的后腿

    还不是对于南明,对于永历朝廷来说。

    孙可望和满清都是敌人

    孙国主要是打下江南了,咱大明还能够存在吗永历朝廷还能够存在吗

    既然如此,反正是死,死在谁的手上不是死

    咱大明凭什么不斗孙可望争取一线生机

    同样的道理,现在南明无论是退入滇西还是进入夔东,都只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

    想要求生唯有发展壮大,才能在孙可望和满清之间生存。

    昔日南明和李定国合流夺取云南,成功的完成了翻盘。

    现在只有夺取广西,李定国和永历朝廷才有希望啊

    对于永历朝廷和晋藩来说,死在满清手上和死在孙可望的手上,根本就没什么区别。

    反正是死,说不定满清还只诛首恶,余者不究呢。

    真要是让孙可望得了天下,就晋藩和永历朝廷把人家逼成了丧家之犬的行为,孙可望非把他们一锅全端了不可。

    既然都这样了,阻碍孙可望抗清这种事情就不值一提了。

    毕竟到了现在,孙可望抗清成功的话,晋藩和永历朝廷有一个算一个,基本上就没几个能活的。

    所以说,要抗清成功也得先分是谁抗清成功。

    在永历朝廷的心里,李定国可以抗清成功,郑成功可以抗清成功,甚至李来亨抗清成功说不定也能捏着鼻子认了。

    可唯独孙可望抗清成功,那可以要命啊

    既然都这样了阻碍才是应该的,不阻碍反而不合咱大明的天理了。

    永历环顾了周围的臣子一眼,微微点头。

    可正当他要说话的时候,广平伯陈建却骤然出列。

    “臣陈建请陛下按照蜀王遗愿,移跸四川”

    陈建又一次举起了刘文秀的遗表。

    “请陛下,移跸四川”

    邹简臣、刘玄初等蜀藩人员尽数出列,跪在地上。

    “请陛下移跸蜀中,切勿再行内讧之举。”

    艾能奇的长子艾承业也出列请求。

    转入广西,摘孙可望桃子的决定,虽然符合永历朝廷和晋藩的利益,但南明内部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

    对于蜀藩而言,他们帮助晋藩和朝廷,冒着生命危险斗倒了孙可望。

    然而事成之后,刘文秀却被李定国气死,被永历朝廷抛弃。

    这种行为早已经让蜀藩对李定国和永历寒心了。

    所以在北上和南下的决策中,蜀藩是坚定支持北上的。

    因为从个人感情上来说,北上是刘文秀的遗愿,蜀藩这是在完成故主的遗愿。

    虽然个人感情在天下之事上往往并不适用,但也并非毫无作用。

    正如李自成、吴三桂、李定国、孙可望都有自己的死忠一样。

    陈建等人是刘文秀的心腹,这些人中甚至有不少能够为刘文秀去死。

    所以刘文秀的遗愿,在他们的心里甚至比生命还重要

    正如吴三桂死后,吴国贵、胡国柱等人为吴藩而死一样。

    张胜、张虎在另一个时空为孙可望而死一样。

    陈建等人为了报答刘文秀的知遇之恩,为了完全刘文秀的遗愿,他们中也不乏有人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

    从大局上来说,南下的决定,对晋藩和永历朝廷的自身利益是有利的。

    但对于整个抗清大局来说,却有着巨大的负面影响。

    而蜀藩对晋藩和朝廷又早已寒心,所以从大局上来说,蜀藩也会坚持北上战略。

    从利益上来说,晋藩和朝廷的利益早已经与蜀藩脱钩,蜀藩和晋藩只能共患难而不能同富贵。

    甚至在此时的蜀藩心里,逼死刘文秀的李定国和晋藩还远远不如孙可望和国主一系呢。

    所以从利益的角度来说,晋藩的南下战略也根本不符合蜀藩的利益,晋藩得了势蜀藩反而要遭到打击,这是已经经过验证的事情。

    要不是没机会,蜀藩还巴不得李定国和晋藩死绝呢。

    既然南下战略,在感情、利益、大局方面都不符合蜀藩的意愿,蜀藩为什么还要支持李定国的决定呢

    蜀藩现在的意愿不过是完成刘文秀的意愿、驱逐鞑虏、还有自己地位上升这三条而已。

    晋藩的决策对这三条都没有好处,陈建等人自然就不会赞成了。

    而艾承业虽然不是蜀藩人员,可作为艾能奇的长子,身为延安藩名义上的继承人,他也遭到了晋藩和永历朝廷的打压。

    要知道,西营四王中就数延安王艾能奇对孙可望这个大哥最为信服了。

    在艾能奇死后,延安藩的兵马和将士被孙可望彻底接受。

    头号大将冯双礼更是被孙可望委以重任,现在还带到了两广。

    延安藩和国主一系一向都是休戚与共的关系,甚至都可以算成国主一系了。

    在交水之战后,就连蜀藩都遭到了晋藩的打压和排挤。

    延安藩的待遇可想而知。

    在另一个时空中,李定国决议西撤后。

    冯双礼、陈建、邹简臣、狄三品、艾承业都直接和晋藩分道扬镳,选择去了四川。

    甚至艾承业还率领自己的亲卫想要劫持永历,和李定国彻底决裂。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人和晋藩的隔阂有多深。

    既然都这样了,南下广西的决定同样不符合艾承业的情感、大局和利益。

    以前在李定国势大之时,艾承业自然不敢对抗。

    可是到了现在,随着李定国的一系列政策,以及在北盘江的惨败。

    大义加持下的形象,和两蹶名王带来的战功,早已经消耗殆尽。

    艾承业自然就没有那么的畏惧和忌惮李定国了。

    总而言之,正如孙国主失去了威望和大义后,压不住白文选、马宝等人一样。

    李定国在云南经过了这么多事情,也已经无法服众。

    毕竟他对蜀藩等派系做的远远比孙可望过分。

    而对云南的治理更是导致了十几万秦兵缺衣少食。

    让原本被大义和李定国的战功晃得不要不要的西营将士,被饿得整天念叨着孙国主的好。

    要是李定国能够打赢北盘江之战,还可以靠战功来遮盖一二。

    可在至关重要的北盘江之战中,李定国却一败涂地。

    孙国主打了一场岔路口内部问题就层出不穷。

    可岔路口之战时孙可望至少还拿了两颗梅勒章京的人头保住了体面。

    虽然败了就是败了,可败也要分程度的。

    北盘江之战,李定国统率二十万大军据守天险。

    可从十一月清军发起进攻来算,区区一个月的时间,明军一败涂地。

    不仅安庄卫、鸡公背、关岭、北盘江、七星关、凉水井等要地全数丢失。

    而且其战果也少的可怜。

    二十万明军全面崩溃的代价,不过是参领尼堪、前锋侍卫索丹等寥寥几颗八旗中低级将领的人头而已。

    和岔路口的两名梅勒章京人头相比,李定国根本办法拿参领和前锋侍卫这样的人头来为自己遮丑。

    所以说现在的李定国甚至还不如昔日的孙可望。

    整个南明的内部早已遍布火药,而北盘江之战非但没让李定国拿到战功,提升自己的威望压住众人,反而将两蹶名王带来的战功折损的一干二净。

    在这种情况下,李定国已经陷入了孙国主昔日的怪圈之中。

    从因为战功无法服众转而在政治上发力,继而因为政治上的发力,更加得让众人对自己离心离德。

    “南下之策,事关朝廷生死,更关乎着天下大计,绝不会因为尔等寥寥几人而改变”李定国断然出言,推翻了陈建等人的北上主张,彻底敲定了南下的战略。

    然而事情并没有因此而结束。

    威望已经不如以前的李定国既然已经无法服众,那么陈建等人肯定就不会屈服。

    第二天,陈建等人依旧手持刘文秀的遗表,哭求永历移跸四川。

    公然得同李定国唱起了对台戏,进行了路线之争。

    这下子,彻底点了李定国的怒火,一场风暴即将到来。

    这天晚上,哭求了一整天的陈建回到了蜀王府,在刘文秀的牌位面前嚎哭不已。

    “殿下,是末将无能,明天朝廷就要南下了。”

    陈建悲从心来,愧疚无比。

    和张胜、张虎一样,陈建也是自幼加入了西营,跟着刘文秀已经二十年了。

    可以说,刘文秀就是他的天。

    自从刘文秀死后,他的遗愿就是陈建心中必须要完成事情,而到了现在陈建已经绝望了。

    “殿下,属下也无能啊”谋士邹简臣也嚎啕大哭。

    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文人中虽然不要脸的大有人在,可有些人也是有傲骨的。

    圣贤书并不是每一个都读到了狗肚子里去。

    邹简臣为了刘文秀的知遇之恩,也是尽了自己的一切努力。

    可是蜀藩早已经式微,就连刘文秀在时都无法左右朝廷的决策,更别提他们这些蜀藩的遗留之人了。

    “广平伯,右通政使,事到如今殿下的遗愿我们是无法完成了。”刘玄初长叹了一口气。

    “不过殿下生前想要驱逐鞑虏的夙愿,我们还得努力。”

    “驱逐鞑虏”陈建红着眼睛道“朝廷即将南下和孙可望开战,想要驱逐鞑虏,那还有什么机会啊”

    “那可不一定。”刘玄初冷笑了一声,拍了拍手。

    只见大堂中,有一魁梧男子,身着蜀藩将士服饰出现在了刘文秀的牌位面前。

    “锦衣卫指挥同知梁诚,奉国主之命,前来代国主为蜀王上香祈福愿蜀王的在天之灵能够安息。”

    梁诚一脸郑重地为刘文秀上了三炷香,磕了九个响头。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