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明末:我,孙可望!绝境翻盘! > 第270章 吴三桂的名单
    吴三桂此言一出,周围的吴藩文武们都纷纷点头。

    孙国主的跟斗才栽了几年啊要是吴藩不防一手实在是说不过去。

    与其到时候后悔,倒不如现在就借缅甸人的手一不做二不休,一次性全杀个干净

    汪士荣见状也长叹了一口气,缓缓开口道“群臣的确可杀,很多小人也该杀”

    “只是皇上身边也有一些可用之人,王爷万不可让缅人全杀了。”

    “那是自然。”吴三桂点头道“老师在昆明时便建议我留下黔国公沐天波。”

    “这些日子我与马宝等人仔细地详谈过,从他们口中得知总兵魏豹、王升、王启隆、邓凯四人皆乃良才,故此孤想让缅王留下这五人。”

    沐天波这位黔国公的身上有着沐家三百年来的威望和人脉,在各地土司中声望甚高。

    无论在谁那里都吃香,孙可望看重他,李定国依仗他,在东南亚各国眼中这位黔国公也地位超然。

    所以洪承畴便建议吴三桂留下此人,助力其稳定云南局势。

    原本洪承畴只愿意留下沐天波一人,只不过吴三桂思索再三后,又决定多留王启隆四人。

    所以在给缅王的名单上,又添上了王启隆四人的名字。

    这份吴三桂的名单将决定南明群臣的生死。

    只不过和孙国主昔日在安龙因为密诏之事怒杀十八位南明大臣,制造了名扬天下的十八先生案相比。

    咱大明的群臣在洪承畴和吴三桂的手中莫说是杀十八个人了,连活十八个人都不行。

    加上沐天波,吴三桂的名单上只有区区五人可活

    其余南明大臣们,都得死

    “王爷,不如多留一些人吧。”汪士荣继续开口。

    吴三桂要杀这么多南明大臣,虽是借缅人之手,但仍然会被天下人评击为尔朱复生,董卓再世啊

    孙可望昔日杀了十八位大臣,便被世人指责为乱臣贼子,臭名昭著。

    吴三桂每杀一人,他的名声便臭一分,这么多人杀下去,那自己的王爷岂不是要臭名昭著了

    不行,不行,绝对不行汪士荣的心里直摇头。

    “多留无益。”吴三桂缓缓道“沐天波贵为黔国公,本王自有大用,孙可望昔日都需要借助他在云南的声望,本王以云南起兵,对这位黔国公自然得以礼相待。”

    “王启隆四人身为总兵,素有才能,可为本王冲锋陷阵,建功立业。”

    “又人品不错,深得马宝等人赞赏,自当留之。”

    “而其余诸臣,就像崇祯朝的那些衮衮诸公一样,尸位素餐,毫无作用。”

    “又精于算计,令人不胜其扰。”

    “孤乃大明官军,对此早已深受其害,不像孙可望和李定国这些流贼出身的人,还不知其中利害。”

    “有孙可望的前车之鉴在此,孤又为何留他们”

    汪士荣闻言哑口无言。

    吴三桂可是大明官军出身,在咱大明的体制内混过十几年的

    对咱大明朝衮衮诸公的德性还不清楚吗

    洪承畴昔日在体制内也是深受其害,

    一个偌大的大明朝都不够衮衮诸公祸害的,后面只剩下了一个云南又被祸祸完了。

    不同于留他们一命的孙可望,也不同于依仗他们的李定国。

    吴三桂和洪承畴昔日就品尝过了苦果,所以大明官军出身的他们决定杀

    “好了,本王主意已定。”吴三桂对使者道“速去阿瓦,让缅王完成这两件事情。”

    “如若不然,本王必当率十万大军,踏平阿瓦,剿灭缅甸这个蕞尔小国。”

    使者闻言连忙带着吴三桂的书信往阿瓦而去。

    和李定国和白文选相比,吴三桂无疑有底气许多。

    除了兵力和后勤上的优势外。

    还有一点,那就是在吴三桂的心里他并不是真正地在意永历的生死。

    在李白心里,永历这个皇帝得不到和死亡这中间的意义相差太大了。

    但是在吴三桂的心里,永历这个逃跑天子他一旦得不到,那么永历和死了就没什么区别

    所以双方的决心就完全不同。

    李白二人救驾他们怕永历死。

    但是吴三桂接驾虽然也怕永历死,要是却不至于因为怕永历死而放弃接驾。

    因为要是得不到永历这杆旗帜,那么对吴三桂而言这和永历死了没什么区别。

    在使者出发后,吴三桂统率七万大军继续南下,沿着缅甸境内的大路宛如推土机一般,势不可挡。

    在群山和密林之中,白文选的大军正在沿着阿瓦到木邦大路前进。

    军队中不少士兵伤痕累累,士气低落,显然是刚刚遭到了挫败。

    “大帅晋王来了”

    一名将领急忙从前方折返,来到了白文选的身边禀报。

    “什么”白文选心中一惊,连忙纵马疾驰,来到大军的最前方。

    而后拿起了望远镜,只见一支打在日月龙抱旗的军队出现在他的眼中。

    几十名骑兵扛着一杆晋字大旗,正在护卫着一人疾驰而来。

    “是晋王”白文选惊呼一声,连忙带兵来迎。

    “文选”

    “晋王”

    在大路之上,雨林之旁,李定国和白文选再次相遇。

    “晋王恕罪”白文选突然下马,单膝跪地。

    将自己此行的种种一一道来。

    李定国听闻后心中大惊道“文选,你救驾未成,皇上危险了”

    “晋王,这是何故”白文选连忙道。

    “吴三桂来了”李定国咬牙道。

    原来吴三桂打着咱大清的旗号浩浩荡荡地南下,此事在三日前已经被李定国得知。

    所以他才会带着麾下的六千兵马急匆匆地南下。

    “什么吴三桂这个汉奸他想干什么”白文选大惊道。

    “哼,还能干什么。”李定国冷笑道“必是奔你我和天子而来。”

    “你我二人在蛮夷之地,尚可左右腾挪,带着吴三桂这个狗汉奸在雨林之中遛上一遛。”

    “只是天子在缅人手中,若是被吴三桂所害,我大明社稷就再也无望了”

    直到此时,李定国仍然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纵使吴三桂带着浩浩荡荡的大军前来。

    这位李晋王也丝毫不惧。

    不过这也难怪,在运动战和伏击战中李定国先杀孔有德,后杀尼堪。

    磨盘山之时,他又以六千残兵,几乎干翻了满清主力。

    现在宽广的雨林之地,正是李定国的用武之地。

    他从来不怕强敌,即便是再强大的敌人,在运动战和伏击战中李定国都总能找出他们的破绽。

    而现在,虽然他麾下的六千将士虽然已经掺杂了土司兵和新兵,大不如磨盘山之时了。

    但是在磨盘山之时,李定国身边无人可用,为了永历还不得抽调自己的四千精锐兵马去护驾。

    可是现在,他的身边却有着白文选,李白合力其军力远胜磨盘山之时

    有白文选在,在雨林之中李定国根本不怕吴三桂来找自己麻烦。

    昔日尼堪何其强大三贝勒,八固山,可最终还不是死在了衡阳

    昔日孙可望何其强大大军十四万,战将千员,可最终还不是交水惨败

    昔日多尼何其强大,攻占云贵,气焰滔天,可最终还不是磨盘山一战被李定国打得欲哭无泪

    李定国不怕强敌,只怕对手不露破绽。

    尼堪有破绽,孙可望有破绽,多尼有破绽,所以他们都被李定国击败过。

    而在缅甸的雨林之中,李定国有白文选在,不怕吴三桂不露破绽。

    大不了在丛林之中,将吴三桂遛上个一年半载。

    一旦吴军露出了疲态,李定国将如毒蛇一样直接窜出来咬得吴三桂哇哇叫。

    在现在这个时期,打运动战和伏击战,李定国根本不惧任何人。

    只是有永历在,这一切似乎都变了。

    “文选,吴三桂迫近,你我二人需要尽快救出天子,否则圣上必为吴三桂所害”李定国急切开口道。

    吴三桂来找他李定国不怕,但是就怕这个狗汉奸不陪自己钻雨林,直接去阿瓦擒拿永历啊

    所以李定国得赶紧去救驾了。

    “好晋王你我二人这就去阿瓦救出天子”白文选立马答应。

    李定国和白文选二人立刻合兵,带着已经不足两万人的大军先是降服了孟乃、雍会两地的土司。

    以大军为资本,令其助粮助饷。

    在筹措了一批粮饷,暂时解决大军生计问题后,二人立刻向阿瓦进军。

    在李白二人准备的时候,缅王也没有闲着,莽达喇下令全国的兵马集结,准备和李定国、白文选决战。

    缅甸各处的援军陆续抵达阿瓦,使得缅王军势大振。

    特别是各地战力强大的边军抵达,更增强了缅王信心。

    于是得知李白二人再次来犯后,缅王莽达喇命大将边牙鲊、边牙猓、如国龙三人率大军十五万,战象千头,携带以西洋进口的铳炮,前往抵抗李定国和白文选。

    两军在锡波江边一连交战十余日,明军的物资迅速耗尽。

    火药和箭矢难以补充,渐渐地已有不支之势。

    缅军眼见明军后继乏力,不由地大喜过望。

    于是便决定倾巢而出,一举歼灭李定国和白文选。

    而这也正中李定国的下怀他不怕对手强大,就怕对手不露破绽

    要是对手露出破绽,就算是尼堪、孙可望、多尼他及时抓住,一举破之。

    可要是对手结硬寨,打呆仗,就算是尚可喜李定国都无计可施。

    而现在明军虽然无后勤支持,而缅军兵力众多,但只要他们离开大营选择野战。

    那么李定国就有信心击败这十五万缅军

    翌日清晨,缅军横阵二十余里,鼓声震天。

    在战阵的最前面千头战象排开,在战象后方十多万步兵组成方阵,手执盾牌、长矛、蛮刀、弓弩、火铳等各式武器,杀气腾腾地层层推进。

    李定国和白文选则背水列阵,决定置之死地而后生。

    尽管明军的兵力只有缅军的十分之一,而且历经磨难,装备奇缺。

    在千里奔逃后,就丢失了几乎所有的火炮。

    在现在就连火枪和箭矢都弹药稀少,士兵手中只有长矛、佩刀、白棒了。

    但是这些西营将士皆是百战余生的精锐。

    其战力要是在同等状态下甚至不弱于现在的八旗兵,战斗素养更是远远超过这些杂七杂八的缅军们。

    因此即便面对强敌,即便背水一战,但明军却根本没有畏惧之感,反倒是人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打算与缅军大战一场。

    缅军主将边牙鲊见明军兵力不多,又背水一战,不禁冷笑一声。

    当即下达了进军的命令“传本帅令,象阵出击,从正面突破明军防线,把他们全都赶进江里喂鱼”

    随着命令下达,千头战象立刻在象兵的驱使下组成了冲击队形,一齐向着对岸的明军军阵发起了正面冲击。

    这些战象一面横冲直撞,一面高高举起鼻子,发出令战马不寒而栗的吼叫声。

    一时之间,大地震颤,腾起的烟尘遮天蔽日,久久无法消散。

    缅军的战象颇有一种势不可挡之势。

    边牙鲊不是不知道火器可以破象阵,只是和明军交战多日。

    李定国和白文选的部队原本所剩不多的火药已经大为耗损,就连鸟枪都没多少药子了。

    就这情况还等什么呢

    战象突脸怎么输

    李定国看着无数战象的冲锋丝毫不惧,而明军也娴于象战阵法,久与战象为伍,甚至此时军中还有不少战象,因此也没有丝毫的慌乱。

    随着缅军战象的逼近,李定国很快就发现缅军是以一只善于突阵的花象作为群象之首。

    虽然在花象的号令下,缅军的象阵颇有章法。

    但只要能够击退这只花象,那么眼前声势浩大的战象群便会群象无首,露出破绽。

    在看出了象阵的漏洞后,他又不慌不忙地认真观察了一番整个战场上的形势,心中顿时有了主意。

    “文选,你来指挥孤亲自去冲阵”

    话音未落,李定国便带五百精兵从大阵中冲出,直面缅军的战象。

    而明军将士眼见主帅亲自出阵,也是一个个地士气大振。

    “驾”在象阵之前,李定国纵马疾驰。

    在象鸣之下,明军几乎所有的战马都不敢靠近大象。

    唯有定国胯下的坐骑二斗金,跟随定国征战多年,颇通人性。

    所以便能在主人的驾驭下发起冲锋。

    而在他的身后,五百明军精锐手持在长矛咆哮着冲向战象。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