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明末:我,孙可望!绝境翻盘! > 第283章 顺治暂累吾民两年
    夏去秋来,随着鳌拜在南阳击败李来亨,大破顺军。

    解决了满清的燃眉之急,天下间的战事似乎降低了一下火候。

    不过即便如此,激烈的战争依旧在继续。

    孙国主的北伐和西征已经开始。

    而相比于槽糕的战事,满清还需要解决巨额的财政亏空。

    原本自洪承畴在湖广编练十万绿营精兵耗饷数百万开始。

    满清的财政就已经处在亏空状态了。

    从一开始的二百五十六万两亏空涨到了三王内哄前夕的五百六十余万。

    等云贵战事一起,满清岁入不过一千多万两,可军费开支却高达了三千万两以上

    原本云贵打下来,咱大清也该喘上一口气了。

    可是孙可望这个祸害一动手,咱大清的军费不减反增

    除了巨大的军费开支外,由于接连丧师失地,损兵折将。

    咱大清还不得不额外编练十万新军。

    又由于海寇入犯,江南士绅的统战价值迅速攀升。

    所以咱大清不得不苦了八大皇商,苦出了十万新军的经费。

    原本熬了这么久,梁化凤大破郑成功。

    不仅打退了海寇,也为咱大清搜刮江南机会。

    但是还没等咱大清动手,该死的孙可望就霸王硬上弓,抢先上了江南。

    让咱大清的天直接垮了半边

    这陕甘是精兵产地,江南是钱粮产地。

    没了江南,咱大清连现有的军队都难以维持,又该如何扩充军队夺回失去的江山,剿灭孙可望这些贼寇啊

    迫不得已之下,满清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加派三饷,再苦一苦百姓。

    满清高层针对因江南、浙江等财赋之地的丢失而岁入大减的情况。

    以死人顺治的名义下了一道遗诏,决定“暂累吾民两年,每亩加增田赋三分。”

    由于两广失守,湖广被占,云贵落入了吴三桂的手中。

    而江南又被孙可望袭取。

    福建、浙江音讯不同,江西又因为西军的战线推进到了九江,水师横行,事实上已经被隔断了。

    满清此时手中还能够控制的只剩下了陕西、甘肃、河南、山东、山西、北直六省。

    当然四川名义上大部分地区还在咱大清的控制下。

    可是保宁等地一年的赋税不过区区五千多两,光是发放当地官员的俸禄都入不敷出。

    所以四川可以直接忽视掉了。

    这六个省份中,

    北直有耕地四十五万九千顷,除了这四十五万九千顷民田外,还有有旗地约十六万顷,投充地约三万顷。

    只是旗地和投充地的收入属于八旗,不属于咱大清。

    所以真正能够产生收入的只有这四十五万九千顷耕地。

    靠着这些耕地,北直能够产生田赋银一百八十二万两,丁徭银三十四万两,米麦豆一万九千多石。

    在每亩加征三分,一百亩加征三两后。

    这些耕地能够额外多收一百三十七万七千两银子。

    而山东耕地数为七十四万顷,能够产生田赋银二百三十八万两,丁徭银二十七万五千两,米麦三十九万四千石。

    加派后能够多出二百多万两的收入。

    山西耕地数约为四十万顷,田赋银二百二十万两,丁徭银约二十万两,米麦豆四万多石。

    加派之后能够多出一百二十万两银子。

    河南耕地为三十八万顷,田赋银一百八十万两,丁徭银约十余万两,米麦豆约二十四万石。

    加派之后能够多出一百一十余万两银子。

    陕西三十七万顷,田赋银一百四十三万两,丁徭银约十余万两,米麦豆六万石。

    加派之后,大约能够多收一百一十万银子。

    另有关税、盐课、杂项等约一百二十万两左右。

    这些收入也被咱大清竭力拔高。

    除此之外还有作为添头的江北各府以及甘肃。

    在咱大清的竭尽全力下,今年的收入大概能达到银二千二百万两左右。

    只是作为漕粮源地的江南和浙江已经没指望了。

    无论是北京的几十万旗人还是全国各地的数十万清军,他们都需要发放粮食来维持生机。

    在没了江南的赋税和几百万石漕粮后。

    满清不得不在北方各省进行部分减折增本。

    这顾名思义就是原本赋税是要收物资的,种粮食的给粮食,打渔的给咸鱼。

    只是以前咱大清和咱大明没那么多精力去处理这些物资。

    所以自从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后,底层的刁民们就不用交物资了,全都把物资折算成银子交上来,这种行为叫做折色。

    这样一来既方便政府进行输送和管理。

    又给官老爷们多了条财路,皆大欢喜。

    当然了人家老张在改革之前,主要是为了方便。

    而且一条鞭法其实看起来还是上利国家下利百姓的。

    毕竟在一条鞭法之前,老百姓交赋税还得自己扛着粮食去大老远的粮仓里去交。

    这粮仓搞不好还离家几百里,就算是到了官老爷要是不高兴还说你的粮食太差了直接不收,从哪里来的再扛回哪里去。

    这一来二回的,老百姓的粮食要是被收了还得对官老爷三跪九叩。

    可一条鞭法后,就不用交粮食了,带几钱碎银子就把赋税给交了。

    可是坏就坏咱大明是什么体制咱大清又是什么体制

    一条鞭法后,就多了火耗这种东西。

    这老百姓虽然交了碎银子上来,但是当地的官员可不能拿着一堆碎银子交到国库去。

    所以这碎银子得回炉重新铸成官银。

    可是问题来了,回炉重铸会产生损耗啊。

    在这种情况下咱大明的官员们一般会收个百分之二三十的火耗。

    毕竟手底下的刁民们尽会钻空子,交上来的碎银子都是一些什么成色

    火耗二三十都是往小了来说的,官老爷为了这群刁民都得往里面添呢

    到了咱大清那更是不得了。

    康麻子时代的火耗高达了百分之八十。

    百分之八十的火耗,咱大清收上来的是碎银子还是银矿石啊

    原本满清靠着江南的漕运,财政体制还能维持得下去。

    可是现如今江南没了,咱大清的银子收再多也没用啊

    银子再多能当饭吃吗

    不要说二千万两了,咱大清要是竭力搜刮,五千万两都能刮出来

    北京城中王公贵族们,哪家里面不藏着个几百万

    但就算满清刮出来的五千万也没什么用。

    因为打仗打得是物资,银子只是调剂物资的方式而已。

    北方本就缺粮,再多的银子砸下去也没什么用,反而会引起剧烈的通货膨胀。

    所以咱大清也只能减折增本,少收银子多收物资了。

    江南地区的几百万石漕运需要进行补充。

    否则没用这比粮食,北京城中的几十万满人,全国各地的几十万军队就会饿肚子了。

    满清占领区的粮价本就很高,孙国主占领江南后,北方各省的粮价更是迅猛上涨。

    若是不发粮食,就旗人和绿营兵一个月的那两个子,只怕会直接饿死。

    所以根据咱大清的良心换算,原本二千二百万两的收入,变成了银一千八百万里,粮食四百万石。

    再加上北方原本征收的米麦豆。

    咱大清加派后收入达到了银一千八百万两,粮食四百七十余石。

    其中地方留存在大约在纹银三百万两左右,北京的官员俸禄即便削减了,但仍然消耗了一百万两。

    咱大清总计岁入一千八百余万银子和粮食。

    只是这加派的几百万两银子,和减折增本后的四百万石粮食,具体落在了老百姓的头上是多少,就不为人知了。

    总而言之,通过横征暴敛,满清暂时能够养活自己的军队和旗人并且看似还有进一步扩军的可能。

    只是在这一切的光彩下,是一座蠢蠢欲动的火山。

    从八月开始,顺治的遗诏迅速宣告天下,让各地的满清官员准备刮地皮。

    “国事艰难,巡抚衙门只加三成”

    西安城中,接到圣旨陕西巡抚白如梅正色道。

    “巡抚大人高义”一群穿着孝服的官员感动不已,纷纷书写文书发完陕西各地。

    “西贼猖獗,闯贼流窜,我等万不能给百姓增加负担,我延绥道台衙门只加四成”接到巡抚衙门文书的延绥道员韩文全满脸严肃道。

    “道台大人如此对百姓,我要是百姓也就知足了。”一名名官员夸赞道。

    “我延安府本就贫瘠,现如今朝廷局势艰难,需要粮饷维持。”

    “我延安府衙门只能过一过苦日子了。”延安知府姚安文接到了延绥道台衙门的文书叹气道。

    “知府大人说的是啊”一群官员赞同道。

    “也罢,只能苦一苦我延安知府衙门了。”姚安文叹气道“本府只加两成,万不可让延安府的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知府大人,要是这样你也太苦了吧”一群官员抹了抹眼泪。

    以前都是加收五成的,这一下子变成了两成。

    这让他们少挣了这么多银子,这怎么能行呢

    “我不苦谁苦就这样吧。”姚安文挥了挥手,转身离去。

    “知府大人”一群官员悲伤不已。

    很快延安知府衙门的文书发到了下属各县。

    米脂知县杨文越一筹莫展。

    米脂县屡造大难,李自成和孙可望就是从这里杀出去的。

    后面阿济格南下后又将米脂县屠戮一块。

    现在好不容易经过了十几年的恢复,米脂县稍微有了一些人气。

    可是整整十几万两银子和五万石粮食的重担又压在了老百姓的头上。

    “知县大人,你看县里向百姓们收多少”师爷小心翼翼地询问道。

    “我米脂百姓本就人丁稀少,朝廷的这次加派已经让百姓不堪重负。”

    “再加上还有徭役和地主士绅们的佃租,本县要是再加,只怕必生民变。”杨文越叹气道。

    师爷闻言也是长叹了一口气,不过他随后开口道“可是知县大人不加,知县大人的京债又该怎么办”

    “知县衙门这么多人又该吃什么”

    “我这个师爷跟了大人多年,可以不要。”

    “可是县衙里面这么多人,知县大人若是不给钱粮,咱们米脂县只怕连赋税都收不了了”

    “等到时候,还未民变,知县大人就已经人头落地”

    杨文越汗毛倒竖,一时间竟然毛骨悚然。

    咱大清虽然表面上清承明制但是实际上很多地方比咱大明还不做人。

    就像杨文越吧,他虽然是米脂知县,但是上任之前就已经背负了高达两万两的京债了。

    在咱大清虽然中举之后从理论上来说可以当官了。

    可是这也只是理论上而已,从举人甚至是进士到实上任,咱大清平均的速度是八年。

    也就是说科举过了,还得再过八年才能当官。

    当然了现在还不严重,毕竟咱大清入关才十几年。

    第一次科举原本打算录取四百名进士的可是那时候满清才刚入关,咱大明的文人也得注意一下。

    所以总共才三百七十人参加了咱大清的科举。

    这进士指标都四百了,报名的才三百七。

    所以凡是参考的就全都是进士了。

    只不过到了现在,满清入关已经十几年了。

    所以咱大清的科举以及官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

    毕竟这世界上缺了啥都不会缺当官的和想当官的。

    为了当官不要说剃发了,很多文人都能把自己给阉了。

    在阉掉之后一边痛骂,一边委屈屈地上任。

    所以十几年的时间一过,咱大明的文人终究禁不起诱惑,纷纷投身清庭,参加了科举。

    可是人一多,竞争一激烈,这赚钱的门路就来了。

    京债就由此而生。

    文人中举后,得在北京等着。

    什么地方有空缺了才能去补。

    可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这种实缺总得活动一下才能够得到吧。

    所以杨文越这些人中举后想要补缺要么背后有人,要么手上有钱。

    可是杨文越一没人二没钱。

    既然这样了那能怎么办

    总不能在北京等一辈子吧

    好在北京的权贵们贴心地为杨文越这种穷酸文人推出了京债。

    杨文越不是背后没人手上又没钱吗

    背后没人那的确没办法,可是手上没钱可以借啊

    这借了不就是有了吗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