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明末:我,孙可望!绝境翻盘! > 第309章 挖了野猪皮的坟!
    既然郑军拿自己没办法,那就可以放心大胆的投靠王自奇了。

    虽然福建绿营没吴三桂那么胆大,但在自己有足够把握守住城池的前提下,还是敢奔个好前程的。

    就这样,整个八闽之地纷纷插上了大西军的旗帜,王自奇还没有动手。

    就像昔日的多尔衮一样,瞬间就得到了大片大片的土地。

    在新年临近之时,他统率数万大军进入了泉州城中,接受了马得功的投降。

    而郑成功则带着主力走方山、沿着大路开进到了兴化府内。

    准备带兵夺下兴化府城,为福州建立一个前沿基地。

    此时此刻,张胜蹶了名王,在华北连战连捷。

    吴三桂兵出云南,还在穿梭四川的千里无人区。

    李来亨驻扎襄阳,正在舔着南阳之战的伤口。

    冯双礼、张虎拿下武昌、赣州,肃清湖广和江西的清军据点。

    李定国和白文选在丛林之中,旁皇失措。

    鳌拜驻军南阳,一直拿李来亨没有办法。

    王自奇和郑成功正在争夺福建。

    而孙国主坐镇江南,正在亲手敲响满清的丧钟。

    铛的一声,新年的钟声敲响。

    1659年彻底,1660年正式到来。

    “禀告国主,西征军八百里加急,兴安王已经拿下了武昌,昌国公也夺取了赣州,奉节王正在收取福建,安宁王驻守湖南,安稳如初。”

    “如此局势,国主无忧也,待各路人马进行整编,新兵相继入伍,以我五军四十二镇,五十余万披甲,百万雄兵。”

    “国主取天下如同探囊取物尔”

    大殿之中,万年策中气十足地宣布了今年来的各种成果。

    从军队、钱粮、地盘,孙国主可谓是形势一片大好,展现了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

    “不错。”孙可望询问道“今年的钱粮开支如何”

    “禀告国主,其他地区的统计还没送到南京。”

    “可是今年秋收,我行政六部在江南和浙江的一百四十多万顷耕地上,共计收取了米粮四千八六百余万石”

    “其中扣除了地方留存后,共有有四千零六十三万石可岁入入库,截止到现在,各路大军消耗粮草不过区区六百三十八万石,还剩下三千余万石的结余。”

    “而江南谋逆士绅伏诛后,又从各地缴获了粮草高达两千六百七十八万石。”

    “到现在,整个江南,国主共有存粮超过六千万石,因各地仓库狭小,不得不借用各处寺庙存粮呢”万年策兴致勃勃道。

    此言一出,一众文武倒吸了一口气。

    六千万这个数字,实在是令人太震撼了

    孙可望见状微微点头,不就是六千万嘛。

    江南一亿多亩地呢,除去缴获士绅的,一亩地才亩征四斗呢

    而从叛逆士绅家中超出了两千多万石,这不足为奇。

    江南富商地主不计其数,谁家没过几十石,几十万石的存粮的

    这里可不是北方,以江南亩产二石水平,有个几万亩土地,一年收个七成,就能攒下十万石粮草了。

    攒个几年,囤积居奇一把,几十万石的存粮不就出来了吗

    等孙国主派兵一抄,这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两千万小意思了。

    要不是江南大部分事情被恫吓住了,搞不好孙可望能抄出一个小目标来呢

    说到底江南这么多耕地,产出这么多粮食。

    每年分到士绅手中的没有一亿石,也有八千万。

    这还是孙国主限制之后的呢。

    要不然凭借江南水田,亩产二石以上的能力,这一百四十多万顷,一亿四千多万亩耕地,每年产出的三亿石粮草中,江南士绅非刮走一亿五千万石不可

    当然了要是搁在以前,江南的改稻为桑,大规模地种植经济作为,粮食是不可能有这么大的产量的。

    毕竟以前是粮食没有棉花等经济作物值钱。

    可是现在却是乱世,全国各地都缺粮。

    在满清的统治区,一石粮食往往三两以上,现在更是不知道多少了。

    所以江南士绅早就已经开始改桑为稻了。

    毕竟乱世之中,粮食才是最值钱的。

    虽然还有对外贸易这一项,不过江南的耕地现在九成五以上还在种粮食。

    所以孙国主才能够有如此巨大的粮食收入。

    除了粮食收入外,今天孙国主在江南的确金银收入也颇为巨大。

    “除了这六千万石的存粮外,盐颗、关税、其余杂项,共计银一千四百八十四万两岁入,除此之查抄伪清官吏,附逆士绅,得银三千六百二十八万两。”

    “除去地方留存,日常开销,赏赐诸军、扩充军队外,还有两千六百三十二万两结余”万年策再次中气十足开口道,禀告了今年的金银结余。

    此言一出,一众文武再次倒吸了一口气。

    这江南就是不同凡响了,哪怕孙国主在田赋上暂时只收粮食,依旧能够产出这么多金银啊

    特别是造反的那些士绅们,一个个家里都藏满了金银就等着驾前军去抄呢

    孙可望闻言也是叹了一口气,晚明时期中国的经济可是蓬勃发展的啊。

    别的不说,光是那七亿多亩地,一亩收一斗,这都有七千多万呢。

    崇祯要是每年有七千多万,那还至于上吊吗

    至于其他各行各业,随随便便捣鼓一下,两三千万就出来了。

    所以说士绅这些中间商是真的不行啊

    每年几个亿的项目,但凡分一成给咱大明,咱大明都能保住他们。

    明军那可是能吃草挤奶的啊

    不要说吃肉分汤了,但凡给点边角料,明军咬咬牙都能撑下去。

    可是连草都不给吃,那也怪不得人家最后不干了。

    “传令下去,新年大吉,江南百姓每家可去官府领米三斗,庆祝新年。”

    “所有军队,步兵可领钱一两,米二石,其余骑兵、军官、守兵各自升降,江南各地的官吏也制定标准,统一发放,欢庆新年。”孙可望大大咧咧道。

    这新年了,新朝又快立了。

    新年新气象,新朝新气息,孙国主也该发发年终奖了。

    等官员、士兵和百姓领了年终奖,也该准备准备,称帝北伐,让他们好好出出力了。

    “国主仁义,天下无双啊”万年策等人夸赞道。

    孙可望微笑道“孤现在有的是钱粮,自然不能亏待了忠臣。”

    “现在旧岁已去,新年已到。”

    “各军又节节胜利,势如破竹,一举扫荡了南方各地的满清余孽。”

    “今天孤也该谈谈北伐事宜了。”

    “吾等愿闻国主高见”一众文武行礼道。

    “待春耕结束,孤的五军四十二镇当编练完成。”

    “以此兵马,纵使和全天下开战,孤亦立于不败之地”孙可望正色道。

    现在孙国主的新兵已经有模有样了,最早的湖南和两广籍的新兵已经训练了半年之久。

    得益于两广军工能力的节节攀升。

    这些新兵又不缺盔甲、火炮、刀剑。

    不像孙国主惨淡经营的第一年新兵一样,还需要人等装备。

    所以大部分兵种经过半年的训练后都已经可以一战了。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由于缺乏马骡胸甲骑兵规模无法提上去。

    虽然孙国主在云贵实施马政,用滇马和水西马武装了一支可以持续不断的骑兵部队。

    可是伴随着交水之战的惨败,云南养马地彻底丢失,而贵州的水西马基地也丢失殆尽。

    除了从贵阳带走了一批幼马外,马政得重新构建。

    所以这两年以来,孙可望的骑兵看似强大,实际上却是后劲不够。

    一旦损失了便只能靠着缴获和搜刮补充战马,没有稳定的战马供养。

    他这个国主虽然在两广推行的马政有条不絮,可是马匹这种东西不可能速成。

    战马从培育到上阵至少要三年时间。

    也就说是孙国主在1657年年底在两广开始培养的战马,得今年年底才能收获上阵。

    所以手中没什么产马地的孙国主虽然靠着行政六部培养了大批战马,但是现在却是不能指望这些了。

    只能靠着缴获和搜刮才能补充骑兵部队。

    在孙可望手中的三大骑兵镇中,骁骑镇是驾前军的精华,铁骑是用云贵残余战马以及两广搜刮战马组建的,骠骑镇是由反正兵马中的骑兵组建的。

    这三大骑兵镇在宝庆之战中都损失严重,幸亏缴获了多尼的两万多匹马骡,近万匹战马,才得以补充完成。

    而今虽然在两广和湖南的新兵中,长矛兵、火枪兵、炮兵都已经有模有样可以上阵了,但唯独胸甲骑兵却是数量严重不足,只有区区五千之数,只有一个协的规模。

    而在江南的新兵,火枪兵等兵种训练已经训练三个月有余,也初见规模了。

    可是骑兵部队,孙国主搜遍江南,也只凑出了一万多匹战马,组建了一个锐骑镇。

    不过即便如此,孙国主的军力依旧无比强大。

    因为此时的他已经拥有了五十万以上的披甲。

    五军四十二镇,加上各地的守备兵力,以及收编的绿营和义军,披甲兵的数量已经超过了五十万人。

    仅仅在五大野战军中,就有着四十万以上的披甲兵。

    而整个天下,满清的披甲兵不过二十万数量级,在扣除了东南各地的残余披甲后。

    鳌拜的陕甘军团披甲兵不过十万,北京一带不过六七万人,算上关外八旗的万名披甲,以及河南、山东、山西的残余,满清的披甲兵已经快跌破二十万的关口了。

    至于吴三桂,他手中的披甲兵在十万数量级,规模在十五六万左右。

    而李来亨和郑成功都是五万数量级的披甲兵。

    在孙国主这个五十万数量级的猛犸象面前,满清现在是瘸腿的东北虎,吴三桂是进化后西南豹,李来亨是刚吃饱的西北狼,郑成功是东南蛟,只不过他这头海上蛟上岸就退化成蛇了。

    孙可望所言非虚,在他的持续暴兵下,他的实力已经一骑绝尘,足可以鲸吞天下扫荡一切不服了。

    当然嚣张归嚣张,大规模的战事还是得春耕完以后再说。

    只需五军四十二镇有成,那么孙国主就可以登基称帝,开启一统天下的最后一步了

    “国主所言甚至,以我数十万驾前健儿,何须再管其他,待春耕之后,直接北上伐清,杀光鞑子,一统天下即可”袁涛安、杨嗣龙、孙家瑶等一众亲信大将,信心十足道。

    “春耕之后,夏季一来,孤准备以三十万大军北上伐清,一举荡平中土腥余”

    孙可望郑重道“只是满清乃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然日落西山,垂垂老矣,但仍旧颇有实力。”

    “孤不惧三十万驾前军与之一战,孤唯忧满清见势不妙,会趁机收拾金银细软,逃回关外。”

    “等到那时,孤的驾前军又得劳苦北方百姓,远征辽东,徒耗民力。”

    “更会除恶难尽,让满人遁入白山黑水,依旧存活”

    “所以孤决意,在江南搜罗海船,增设新舰,以一路兵马跨海远在,直捣黄龙”

    此言一出,一众文臣武将都惊讶了。

    自家国主这是打算将满人斩尽杀绝,一个不留啊

    要是此计若成,北伐之时,驾前军先在辽东登陆,抄了满清的后路。

    把数十万满人堵在关外。

    那么这些妇女老幼就没地方撤了。

    他们剩下的唯一一条路就是出居庸关,逃入蒙古。

    可是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

    他们这些人带着金银细软逃入了蒙古,蒙古人会放过到嘴的肥羊吗

    只怕一番厮杀下来,满人就彻底地没了,满族也将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国主此策甚妙,我驾前军就应该登陆辽东,把野猪皮的坟给挖了,断了他们满人的根”杨嗣龙大声叫好道。

    “没错,满人屠城无数,从辽东一直杀到了云南,咱们只屠了南京一座满城,杭州的满人还没得我们到就已经跑了。”

    “要是能够登陆辽东,将满人的老巢一锅端了,末将愿为先锋”孙家瑶拱手道。

    一时间,一众将领纷纷请命。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