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明末:我,孙可望!绝境翻盘! > 第324章 领导要造反!
    “王爷,鳌拜的几万兵马布置在凤翔一带。”

    “而我军足有十万之众,且和鳌拜麾下的新兵不同,我军俱为百战之余,精兵强将。”

    “以我军的实力,直接以堂堂之阵攻破凤翔杀入关中平原,而且拿下西安,兵出潼关,恢复天下就是了”

    大将胡守亮率先开口,博得一些吴军的将领的认同。

    现在吴三桂麾下兵马的精锐强度可谓是天下之最了。

    这么多精兵强将如果不考虑其他,单论精锐程度甚至连孙国主的驾前军都比不上。

    毕竟驾前军已经初步扩充至五军四十二镇,极大地稀释了老兵老将。

    而吴三桂的麾下却是清一色的老兵。

    单从将领来说,吴军老本有胡国柱、夏国相、王屏藩、胡守亮、高得捷、韩大任等人。

    从属的绿营精兵中有李本深、郑蛟麟、张大元等人。

    新收编的西营兵马中有马宝、马唯兴、吴子圣、杨武、祁三升、许名臣、高承恩、郝承裔、王有德、杜子香、王兴等人。

    这么多将领中就没有一个不能打的

    兵马精锐成这个样子,似乎直接平推是可行之策。

    然而一道声音却传了出来。

    马宝拱手道“王爷,我军兵马虽众,将士虽精,但鳌拜也不是好相处的人,更何况鞑子依托于凤翔重镇,以雍水为防线,排兵布阵颇为严密。”

    “我军虽有十万精兵强将,可红衣炮尚在路途,想要打破凤翔重镇只怕还是有些冒险啊”

    此言一出,吴三桂瞬间就皱起了眉头。

    吴军虽然打到了这里,可是仗着的却是浩浩之阵以及自己在陕甘的十年经营。

    而攻城利器红衣大炮却由于路途遥远现在还没有运出秦岭。

    没有足够的红衣炮就去硬啃鳌拜设置的防线,似乎也不是那么好赢的。

    “王爷,淮国公说的不错,昔日我跟随晋王东下广东,就是因为没有红衣炮,所以顿兵于新会长达半年以上,最终师老兵疲,黯然而退。”

    吴子圣也叹气道“没有红衣炮想要打下凤翔这种重镇,只怕我军虽然精锐但也难以为继啊”

    昔日李定国带着四五万老本东下广东,沿途王兴、陈奇策等人义军群起响应。

    各路明军号称二十万之众围攻区区一个新会,但最终打了大半年还是黯然而退。

    其原因就是因为李定国的军中缺乏足够的红衣炮。

    新会城中就只有吴进忠、由云龙等千把两藩精兵在督战,外加一些绿营部队。

    可就是这么点人硬是让李定国那号称二十万的大军无可奈何。

    对比孙国主的数万驾前军一日击破徐勇坚守的辰州。

    不是李定国的老本不能打,而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李定国兵败之时,丢下的红衣炮不过区区十三门到二十门之间。

    要是他能够在广西造出几百门红衣炮,半年的时间新会守军就算是轰也该轰完了。

    而今吴三桂劳师远征,也是处在无炮可用的境地。

    但靠沿途缴获的红衣炮想要攻破凤翔坚城这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吴军众将闻言后也是凝重了起来。

    攻城战有炮和没炮可是天壤之别。

    李定国昔日面对新会的几千守军,数万老本,二十万各路人马,硬是打了大半年没打下来。

    现在吴军虽然有十万精锐,倍于李定国的实力。

    可凤翔的城防和守军也是远强于新会啊

    这要是打个大半年吴军就直接厚礼不急,饮恨西北了

    “马宝,我军虽强但强攻鳌拜的防线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你心中可有计策助本王拿下关中啊”吴三桂沉声道。

    西营降将中吴三桂对马宝可谓是颇为重视。

    对于这位久经沙场的悍将,吴三桂自然得另眼相看了

    “王爷,末将认为鳌拜率主力在凤翔依托地利阻击我军。”

    “我军可以使用斡腹策略,派两支兵马北上,一军略陇右,收甘肃,以为后方。”

    “一军攻平凉,下固原,进取陕北,而后南下直插鳌拜后方。”

    马宝侃侃而谈道“若是如此,我军收取陇右、甘肃、陕北后,陕甘大部已为王爷所控,对鳌拜控制的关中形成了泰山压顶之势。”

    “而后我军偏师南下直取西安,鳌拜将成为第二个李自成也”

    砰砰砰

    一道鼓掌声响起,吴三桂哈哈大笑道“孤得马宝,如虎添翼”

    “昔日李自成依托潼关和多铎鏖战,而阿济格则同本王从陕北南下直插西安。”

    “闯贼最终不得不放弃陕甘从商洛仓惶撤退。”

    “如是按照马宝之策,鳌拜必会步了李自成的后尘”

    关中虽险,但也要看是对那个方向。

    如果面对关东地区,那么潼关天险自成天堑。

    但吴军此时却是从西边冒出来的。

    广阔的陕甘大地,足可让关中四面漏风

    后世王辅臣反清后就是回到自己的根据地平凉,而后收取陕北,对关中形成了泰山压顶之地。

    若不是张勇四人从甘肃、宁夏等地拿下,抄了王辅臣的屁股。

    咱大清只怕会失去整个陕甘被吴军完成破局啊

    而今面对鳌拜的风险防线,缺乏大炮的吴军采用斡腹策略,待龙右、甘肃、陕北一失后。

    吴军将从西、北、南三面包围关中。

    令这八百里秦川四面漏风,等到那时胜利自然不言而喻了。

    “王爷,昔日蒙古人南下之后,从陕北、凤翔两面渗透关中,令金朝的关中之地变成了一片死敌。”

    “现在我军也可以采取这样的策略,让鳌拜手中的关中四面漏风,处处受敌”

    “若是鳌拜不愿意和我军决战那么便直接放弃关中退保潼关,若是他执意坚守关中,那么我军便可在这八百里秦川一支歼灭满清的陕甘军团”

    王屏藩等人纷纷开口都赞同了马宝的方案。

    “好既然如此,那鳌拜喜欢跟咱们耗,咱们就在宝鸡跟他耗”

    吴三桂中气十足道“马宝、祁三升何在”

    “末将在”马宝和祁三升连忙拱手。

    “孤命你二人统兵两万,从宝鸡西进,尽取陇右、甘肃,为我军开辟新的粮饷来源。”

    “而后北上和本王的另一支大军在陕北会师,南下力压关中,威胁鳌拜的后路”

    “末将领命”马宝和祁三升连忙拱手。

    “王屏藩、吴之茂、王进宝何在”吴三桂的第一道命令下出,再次开口道。

    “末将在”三位大将皆拱手。

    “孤以王屏藩为帅统兵三万北上攻取平凉和固原,一旦得手尔等可迅速进兵陕北,收取延安和榆林,待马宝军至。”

    “王屏藩你可率五万大军直插西安,效仿阿济格旧事,令鳌拜进退失据,首尾不能兼顾”

    “请王爷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王屏藩三人拱手道。

    “好孤就带着剩下的五万兵马在宝鸡和鳌拜的主力隔河相望,看看是谁最先沉不住气”

    吴三桂信心满满,哈哈大笑道。

    “王爷,鳌拜麾下的兵马虽然不少但是根本不经战,我军收取陕甘各地,若是他的主力不出,那么陇右、甘肃、陕北必定落入我军手中。”

    “若是他的主力出动,则正好可以给我军野战的机会”

    “只要打的是野战,以我军之精必胜无疑”祁三升见状眼神犀利,自信满满道。

    “有诸位相助,本王何愁大业不成啊”吴三桂也是开怀大笑,信心十足。

    他麾下的将领本就能打,再加上这么多西营兵将,的确他这位周王有足够自傲的本钱了。

    历史上祁三升等人其实也不比马宝差,甚至他麾下的兵马还胜于马宝,被称为滇南诸营之最。

    只可惜在三藩之变之前这批西营悍将大多死了,只剩下马宝、高启隆等寥寥几人参与到第二次反清事业中。

    最为可惜的当属白文选,这位西营都督级人物,在三藩之变前夕正好病逝。

    要是再挺挺,说不定吴三桂一反,白文选一激灵,吴三桂麾下就有足够重量级的人物能够独挡一面了

    不至于让王屏藩和吴之茂在陕甘战场上屡次被张勇这帮人击败。

    吴三桂的策略迅速敲定,自知兵贵神速的吴三桂在磨蹭了大半年后终于迅速行动起来了。

    马宝和祁三升迅速西进,秦州、巩昌等地迅速落入吴三桂的手中。

    整个陇右之地的清军防御宛如纸糊的一样迅速被吴军瓦解。

    马宝等人不费吹灰之力之力便在半个月的时间内杀至兰州附近,而甘肃之地也由于鳌拜没有部署任何一支军团而注定了结局。

    在马宝西进之时,北路军由王屏藩挂帅,吴之茂、王进宝为副手,三万吴军精锐迅速北上。

    杀进了平凉府内,兵锋直指西北枢纽平凉

    平凉城内,张勇看着远处的吴军大营眉头紧皱。

    “总爷,数万吴军北上,咱们在城中只有区区一万兵马,这可如何是好啊”一名亲信开口,试探道。

    “老子现在是汉军都统,不是绿营总兵”

    张勇呵斥道“以后都给我机灵点,不要再叫总爷、总爷的了”

    “是是是”一众亲信连忙应声。

    “吴军虽然进兵神速,可是我军在平凉有一万披甲精兵,足可以凭城坚守”

    “昔日刘武元、高进库等人凭借着区区几千兵马在赣州先败金声桓,再败李城栋。”

    “各路明军号称百万之众都不能拿下赣州。”

    “而今我平凉兵精城坚,粮草充足,足可以坚守一年,为大清创造时间”张勇大喝出声,语气坚定道。

    昔日徐勇和张勇同为左良玉的部将,二人降清后,徐勇在赣州、长沙、辰州,连斩三位明使。

    不给自己留后路。

    最后徐勇在辰州城破后被驾前军乱刀砍杀。

    而今张勇也准备在平凉为咱大清谱写出一曲忠歌了

    “都统,话虽如此,但吴三桂势大,况且南边的孙可望也虎视眈眈,要是战局不利,都统又该如何啊”另外一名亲信小心翼翼道。

    他们都是张勇的亲信,这战局要是有利,那么张勇要干什么他们跟着干就是了。

    可要是战局不利,咱大清要完了。

    无论如何都得给自己的领导还有自己本人留条生路啊

    “昔日本都统和徐勇都敬佩在萨尔浒为国捐躯的刘挺将军。”

    “现在徐勇在辰州死在了孙可望的手中,我张勇若是战局不利,也当为大清战至最后一兵一卒,流尽最后一滴血”张勇闻言长叹道。

    “啊”一众亲信闻言直接懵了。

    这张勇和徐勇其实气节都还行了,虽然投靠了咱大清。

    可是他们只变节了一次。

    对比九易其主的王辅臣,以及在明、顺、清、吴徘徊的其他绿营将领。

    二人又如此节操已经算可以了。

    毕竟人是比出来的,叛变一次总兵叛变数次要好。

    只可惜张勇和徐勇都曾经热血青年,和尚可喜一样想要为咱大明尽忠报国。

    但到头来这些不要命的明将最后尽忠的对象却是咱大清

    平凉和固原两镇重镇原本由一万新兵驻守,在鳌拜加强了侧翼的兵力后,这两地的披甲兵数量来到了两万人。

    平凉和固原各自有一万披甲兵驻守,分别由张勇和祖泽清镇守。

    张勇对咱大清忠心,所以选择固守平凉,阻挡吴军的脚步。

    但在另一处,固山额真祖泽清的心思却活跃了起来

    “现在吴三桂来势汹汹,你们都说说咱们该怎么办啊”

    固原城中,吴军的兵马还没来祖泽清便可是试探手底下人的态度了。

    “这”一众亲信久久无语,都不敢轻易出言。

    和平凉守军不一样,平凉的兵马中有大批从云贵回来的绿营兵将。

    所以这支兵马的中下层对反清的意愿较强,只不过靠着张勇的威望压着平凉城才暂时没有出路。

    而固原守军中将领,没几个人是从云贵回来的。

    又因为祖泽清早已经是是旗人,他的小班底也受咱大清的恩典多年了。

    所以在局势没有明朗之前,对咱大清这些人还是能够稳一手。

    只可惜平凉是反清状态是自下而上,而固原守军却是自上而下。

    祖泽清这个汉奸家族出生的人,却怀着一些情怀,想要剃掉辫子,干翻咱大清啊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