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 第127章 相信了吧
    第127章 相信了吧

    “师兄,要不要带什么仪器”

    “不需要,文博学院有的,国博和故宫都有”

    “那资料呢”

    “更不需要国博和故宫的资料比我们还全只要人去就行”

    “啊”

    李定安稍懵了懵仪器、资料,都比文博学院的齐全,去的人当中,职级最高的高胜东也才是助教,那国博和文博学院合作研究的目的在哪里

    真就是专门为了给自己铺路

    高胜东左右看了看,又叹口气“我这么说吧在明清、近代文物方面,咱们学校除了丁院和吴教授这样的大牛,剩下的,和国博与故宫还是有点差距的”

    李定安顿了顿,又默然。

    这个剩下的,自然指的是学校教授和国博故宫的研究员相比较,以及专业性和学术水平相比较当然,指的只是明清、近代时期。

    倒不是京大很差,而是时间跨度太广。

    看看京大考古学的研究范围从旧石器时代到建国前,这是多长的历史时期

    而国博和故宫却不一样,特别是故宫,重点研究明清两代,时间跨度还不到五百年。两者相比,这又是多大的时间差距

    百万年了都。

    再者性质和侧重点也不一样京大是教学,博物馆是典藏、陈列,光是文物等级和数量就不在一个级别

    暗暗思忖,两人到了一间实验室门口,高胜东轻轻的推开了门。

    里面有七八个人,女多男少,正围着一台仪器,好像在研究什么。李定安瞅了瞅,是一台c14检测仪,旁边还放着几块碎瓷片,估计是在给什么东西断代。

    听到动静,所有人看了过来,看到是高胜东和一个不认识的年轻人,大多数的又是该干嘛干嘛。

    就只有一位三十岁出头的女老师打了声招呼“高老师”

    “这位是白助教,白老师”

    李定安恭恭敬敬“白老师好”

    白如稍稍有些好奇。

    这么年轻,又是这样的态度,肯定是学生。但是,宋元明清系的学生就这么三两只,哪个她不认识

    “新来的”

    她稍一思索,眼睛一亮“是那位李师弟”

    高胜东点点头“对”

    “唰”的一下,所有人又回过了头。

    两个多月前,吴教授在硕博大课上提到要来一位新同学,解释说是因病缺课,起初没人在意。

    后来,有一次论文集体不合格,吴教授发了火,说他们给李定安提鞋都不配,这一下,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位既将要来的学弟,叫李定安。

    再然后,“李定安”就成了吴教授的口头禅,也不说他干了什么,只说“给李定安这样不配”,“给李定安那样不配”

    所以,这个名字算是刻到了所有学生的脑海里,不管是本科、硕士,还是博士。

    同时,所有人也就知道了,李定安不是病了,不然吴教授不可能经常见到他,更不会那样说。

    具体在忙什么,为什么不来上课,不知道。反正没有不好奇,不期待的,都想看看这位学弟是不是长了三头六臂。

    还好,终于算是见到了人

    当然,三头六臂是没有的,相反,长的很是养眼,跟明星似的。脸上挂着浅浅的笑,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清秀儒雅的气质。

    还很有礼貌。

    李定安微微一欠腰“各位学长好”

    白老师又好奇了一下“高老师,这是”

    “插班哦,丁院同意的”

    七位研二生的眼睛同时一亮果然

    要说不服气,肯定是有那么一丝的。毕竟以就业而论,什么金融、新闻等专业在考古系面前全弱爆了。敢学这个,敢报考古硕、博的,不但要家世好,而且要相当的好。知识积累的要求不是高,而是相当的高。

    所以,都是天之骄子,凭什么给你提鞋

    不过该有的礼貌都有,实验室里响起了稀稀落落的声音

    “你好”

    “学弟好”

    “来,李师弟,过来一起研究”

    “研究先不急,先通知一件事。”高胜东清了清嗓子,“有三个新课题,吴教授让我通知一下大家”

    有个清瘦的男生举了举手,直接打断“高助教,请问是什么课题”

    高胜东稍顿了顿“清代玉器和瓷器。”

    “不是已经有清代瓷器的相关课题了吗,怎么又开发新项目”

    “咱们系开发了玉器项目倒是少见”

    “估计也就是浅述一下,要说玉,还得看汉唐系”

    “高师兄,能不能问一下是谁带组,是丁院长,吴教授,还是王副教授”

    “哦,都不是,是我带组不过具体研究内容和论文方向,是由李定安负责”

    “唰”的一下,所有人的眼睛再次一亮,包括助教白如,全都紧紧的盯着李定安。

    让新生插班也就算了,还让新生实际负责具体项目,而且一带就是三个

    不带这样玩的吧

    转过来再一想让“高打眼”带组

    哦看来十有八九是为了让李定安跳级,为了好写论文,学院专门给开的绿灯,因此订了几个小项目。

    也由此可知这位要么是关系户,要么是高干子弟。

    不过被吴教授都吹上了天,不知道真材实学又有几分

    大部分的人都在猜测李定安的身份,而对项目本身,那是一点都欠奉。

    对不起,我不喜欢捧臭脚,也不爱提鞋

    “高助教,不是强制性参与吧”

    “不是”

    “那就好我手里明代瓷器的课题才刚开始呢。”

    “我也是之前那篇珐琅彩的论文都被吴教授打回来两次了”

    “我也去不了”

    就知道会这样。

    高胜东有些不悦,也有些无奈“真不去”

    “不是不去,是没时间”

    “对,没时间”

    七个人当中,有五个人都是这样的说辞,就只有一个清秀的女生和一个矮壮的男生稍有些犹豫。

    当然,他们也不愿意捧臭脚,问题是,本学期的论文数量还差好多,再不想办法,就得挂科。

    不管了,第三作者就第三作者,第四也行

    “高助教,带上我吧”

    “还有我”

    “那就闫宗江和沈英秀还有没有友情提醒一下今天下午报审,项目明天就要正式开始,这会错过了,可就真错过了”

    “放心,不会”

    “高助教,是真的没时间”

    “好”高胜东眼中闪过一丝幸灾乐祸可千万千万别后悔

    “那你们两个准备一下,明天找我报道。”

    沈英秀举了一下手“高助教,要几天”

    高胜东看了李定安,李定安摇了摇头“三个项目都挺复杂,所以要研究多久,还真不好说”

    旁边有人暗暗鄙夷装的倒像那么会事

    来这里,基本上就是为了这三件事介绍、通知、选人。事情办法了,也就没必要多耽搁。

    而且需要准备的还有很多,李定安当即给刚认识的几位学长学姐告着别“师兄师姐,伱们先忙”

    “几篇小论文,不用这么着急吧”

    谈宏武,就是之前高胜东话刚说到一半就被打断的那位,他先是扶了扶眼镜,又笑着指了指仪器,“闻名不如见面,李师弟要不指点一下。”

    态度很礼貌,语气也很客气,但意思却相当的不客气。

    当然,和李定安无关,全是吴教授给他招的祸

    高胜东都抬起了脚,一听这句话,当即就停了下来,眼中闪过一丝光。

    说实话,他等这一天,都等了半个月了。

    他玩味的笑了笑“那就研究研究”

    李定安很是无奈你是看热闹不嫌事大是吧

    不过确实得露一手,不然天知道这样的破事会不会没完没了

    “谈师兄客气,哪里敢称指点”

    他说着往过走了两步,先看了看仪器屏幕。应该是东西刚放进去不久,上面还显示正在检测中,所以没有结果。

    然后,又看了看旁边的两块瓷片。

    是两块白瓷,看模样像瓷碗的一部分。但感觉稍有些怪碗壁内部油润滑亮,外壁却暗涩无光。

    其实是内壁施了釉,外壁却无釉,所以恰好,与一般的瓷器反了过来

    “谈师兄,这是反瓷吧”

    嗯,有点见识

    不过只要是玩清代瓷器的,只要稍专业点都能认得出来,所以对于“宋元明清考古、陶瓷考古”专业的研究生而言,这只是基本功。

    谈宏武点了点头“还有没有”

    当然有

    李定安指了指瓷片“这应该是珐琅彩的粗胎”

    嘿哟

    一瞬间,所以人都打起了精神。

    学的就是这个,在场这些研究生当然能认得出来。但稍稍看几眼,就认得这么清楚的,也就那么一两位,其中就包括谈宏武。

    看来确实是有两把刷子,怪不得吴教授动不动就提,动不动就吹

    白如也来了兴致“还有没有”

    还不够

    行,那我一次性说完。

    李定安点了点头“有这是洪宪珐琅彩的瓷胎,并非官窑出品,不过也是名家之作,出自郭世五的觯斋”

    什么

    所有人都有些懵。

    只是这么几眼,你连手都不上,就敢断这么清楚民国洪宪

    所谓的洪宪,指的就是袁世凯称帝时的年号,仅仅八十三天。可以说,他不仅断了代,更是直接断到了“季”

    要说在场的谁有这个本事别开玩笑了。

    要是只靠眼睛看就能看的出来,何必用“c14”仪检测

    不对c14也绝对没这么精确,断出的时间区间值最小也在二十年左右。更何况,李定安还提到了郭五世、觯斋

    敢问他这后半句,靠什么样的仪器能测出来。

    也别说这几个研究生,以及两位助教,即便是把吴教授请来,有没有这么快,有没有这么肯定

    众人还在恍惚中,李定安轻轻的叹了口气,出了实验室,高胜东连忙跟上。

    听见关门的响动,七个学生加一个助理才如梦初醒。

    “真的假的这也看的太快了些”

    “是啊,真就只是两眼,还没一分钟,甚至都没上手”

    “肯定是胡蒙的”

    “就算后面是蒙的,但前面那些他可都说对了”

    “这倒是看来还是有点水平的”

    何止是有点水平

    白如暗暗叹了一口气既便只说对了一半,李定安的水平也要超过在场的绝大多数人。

    所以说,吴教授动不动就拿李定安来刺激这些天之娇子,不是没有原因的

    正当几个人议论纷纷,仪器滴了响了一下,白如下意识的一回头,然后眼眶直接崩成了两个圆圈。

    屏幕显示着一行行数据,表明已完成检测。再看给出的区间80100年

    瞬间,她心中生出一种怪异的荒谬感真就是民国瓷

    再进一步,要真是洪宪瓷呢

    李定安只是随随便便的看了一下,都能赶的得仪器的精准度

    不仪器算个屁,这前后测了半个多小时才给出结果,而且断代区间至少也得以“年”论,甚至说不准就有十多二十年的误差。

    但李定安一张嘴,就断定在八十三天之内,前后也不过看了一两分钟的时间

    感觉太不可思议了

    同样的,七个研究生也被惊的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脸都快扭曲了。

    “难不成是机器坏了”

    “扯什么淡”

    “会不会有误差”

    “误差可能会有,但之前特意刮的是釉面上的粉末,而且用了质谱仪加速,所以误差最多不超过二十年”

    80100年,即便可能有20年的误差,也没超出民国时期。

    而之前,所以人看过,都猜测这是清早期的官窑珐琅彩粗胎,因为瓷质很深,恰好附合康熙时期珐琅彩瓷质的特点

    这这两个时期之间又差了多少年

    “难道又是蒙的”

    这一下,再没人说话了。

    从康熙时期引进珐琅彩,到现在三百多年,李定安为什么不说其它时期,只说洪宪

    他们很不愿意相信,但仪器屏幕上的那些数据却让他们不得不承认即便是蒙,李定安也已经蒙对了一大半反瓷、珐琅彩粗胎、民国时期

    更不要说他之后说的“洪宪瓷”和“出自觯斋”了。说实话,真要能蒙这么准,还上什么学,做什么研究,买彩票不更香

    一时默然,实验室里寂静无声,直到有人推开门,他们才再次回过神。

    看到七个学生加一个助教,神情一个比一个的怪,吴教授很是好奇“怎么了,愣什么呢”

    啊吴教授

    对啊与其在这里纠结,为什么不请教更为专业,更为权威的人

    白如反应了过来,用力的呼了一口气,拿起桌上的瓷片“吴教授,能不能麻烦您看一看”

    “什么东西碎瓷片哪来的”

    “谈宏武从御器厂淘回来的”

    “以后来历不明的东西再不要带到实验室来”

    谈宏武立马认错“老师,我记住了”

    吴湘斥了一句,才接过瓷片,仔仔细细的看了几眼“珐琅彩的粗胚嗯,这土质”

    看了看,稍想了想,吴湘又说“这应该是洪宪瓷,不过不是居仁堂烧的,应该是郭世五的私窑出来的东西”

    啊

    八个人想不懵逼都难,他们回忆了好几遍,都发现吴教授说的和李定安说的,一个字都不差

    而且同样的快,同样只是看了几眼

    现在,谁敢说李定安是蒙的

    真的就这么厉害

    缓了好一阵,白如才深深的一叹“吴教授,洪宪瓷是不是还有什么非常显著的特点”

    “当然,不然你以为我真是火眼金睛,能看这么快”

    吴教授笑着,指着瓷片的断茬“看这里,瓷质的颜色是不是比较深这是因为土质中铁含量过高导致的,而jdz,就只有瑶里乡的土是这一种”

    白如想了想“意思就是当年郭世五奉袁世凯之命到jdz烧珐琅彩,官窑还在珠山御窑原址,自己的私窑,也就是觯斋建在了瑶里乡”

    “对”

    一瞬间,众人又沉默了。

    谈宏武怅然若失,琢磨了好久“吴教授,那清早时期,也就是珐琅彩刚引进中国的时候,为什么瓷质也是这种颜色”

    “因为当时建窑也在瑶里乡,后来发现土质颜色太深,影响上色,所以又搬到了珠山。但民国时期的珐琅彩工艺已非常完善,自然不受影响”

    吴湘解释完,又扫视了一圈,感觉愈发奇怪。

    怎么都跟受刺激了一样

    “怎么了”

    七个学生没人敢吱声,白如则重重的一叹“刚才李定安来过”

    “噢你们也让他看过”

    吴湘恍然大悟“是不是,他和我说的一模一样是不是也是,嗯就简简单单的看了两眼”

    八颗脑袋齐齐的往下一点。

    “哈哈”

    怪不得都跟傻了一样

    如果是李定安,那就不奇怪了

    吴湘又笑了起来“之前我经常说,李定安如何如何,你们嘴上不说,心中绝对不以为然,现在呢,相信了吧”

    七个研究生唯唯诺诺,一时间,竟不知道怎么回答

    感觉分开发情节不连贯,所以两章就合在一起发了。

    再求一下月票,谢谢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