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 第335章 钻死胡同了
    浩浩荡荡,乌乌央央,突然进来了好多人,实验为之一顿,讨论声戛然而止。

    灵醒点的连忙打招呼“馆长、书记,各位领导”

    但大多数的研究员都无动于衷,恍如看客。有几个甚至皱起了眉头,嘴里还念念有词。

    如此姚川“又来凑热闹”

    负责实验的副所长连忙迎了上来。

    馆长摆了摆手“只是观摩学习,实验不用停,忙你们的”

    “好”

    经常有领导来参观,比这大的阵仗都经历过,而且不少,研究员们早习惯了。

    打量了几眼,看馆长和书记都没什么表示,也没讲话的意思,就不再理会,自行其事

    做实验的做实验,记录的记录,讨论的讨论,实验室里又热闹了起来。

    很专注,也很投入,感觉前面的领导和四周的参观团成员不存在。

    这样的情况着实不多见,参观团成员也来了兴趣,在不打扰研究人员的前提下,尽量走近了看。

    依旧没人理他们,各干各的,有几个组正在讨论什么,声音还不小。

    副所长刚要提醒,书记摇了摇头。

    现场观摩,看的就是实际情况,讲解不讲解都只是其次。

    所以很真实,气氛也有点怪,仿佛走进了3d特效体验馆,两拔人各不相干你看你的,我吵我的。

    “他们争论的是什么”

    “说是料彩色卡的数据对不上,十多次复试的数据结果基本一致,但与初试的数据偏差很大。”

    “会不会是初试数据错了”

    “有可能,但听他们的意思,初试没错,应该是复试程序出了问题,现在就在争,问题出在了哪个环节”

    他们又听了一会儿,争论也有了结果谁都称自己的环节没错,最后决定重新复试,同步记录,如果这次还是这个结果,再向什么李老师请教。

    实验过程很长,也没什么看头,几位领导又转到了下一组。

    这边也在争大致是釉面烧结温度的初试数据和复试数据有误差,而且很大初试数据是500到550摄氏度,但十多次复试数据全部在700度以上,相差近两百度。

    而且与之前一模一样十多次的复试数据基本一致,只是与初试数据对不上。

    几位领导更奇怪了

    “既然复试结果一致,为什么不反过头来检查初试程序”

    “不知道,但他们意见很统一初试肯定没错,有错的只可能是复试环节”

    “太武断了吧”

    “恰恰相反集中讨论,意见一致,挺民主”

    “哈,讨论有结果了还是继续复试”

    几位领导小声议论着,程永权下意识的回过头,看了他们一眼。

    “程永权,自己的活你都干不好,还有空操别人的心”

    姚川张嘴就骂“色卡色卡测不准,温度温度算不明白,你干什么吃的再给你两天,数据要还对不上,你待在电视台别回来了”

    “别说两天,再做二十天也是这个结果”程永权翻了个白眼“我待会给李老师打电话,请教一下”

    姚川冷笑“你还有脸打电话”

    “不是姚组长,这两组试验你也做了好几次,结果和我的有什么区别”

    姚川噎了一下,拿手指点了点他。

    几位领导看的津津有味搞研究的都有一个共性,说好听点是自尊心强,说难听点就是谁都不鸟。

    围观的人这么多,而且还当着主要领导的面。这样的场合,搁一般人既便不翻脸,脸色也肯定不好看。

    但这两位却没有挨了骂的既不紧张也不生气,被顶了嘴的也不恼。

    至少说明国博的研究氛围很好,上下级相处的很不错。

    “他们研究是的釉上彩技术”

    “对,瓷胎上珐琅釉”

    “但我记得釉上瓷的二次烘烤温度,最低也在六百度以上”

    “据说是新技术,可能有特殊原因。”

    “那位组长骂的待电视台又是什么意思”

    “哦那位程研究员好像上过电视。”

    “好像想起来了,央视的古韵新风”

    “感觉挺权威,怎么被骂成了这样”

    “专家也有出错的时候。”

    “李老师又是谁”

    “可能是项目负责人,不然威信不会这么高。”

    “差不多”

    正议论着,有人说了一声“李老师来了”

    瞬间,研究室里的画风一变。

    做试验的放下了试管,做记录的放下纸和笔,骂人的、争论的全闭上了嘴。

    随即,不知谁喊了一声,场面彻底乱了套“李老师,数据对不上,你帮看一下李老师,我这也是,先到这李老师,这边”

    呼喝声此起彼伏,一声比一声大,搞的参观人员莫明其妙。

    刚刚他们进来的时候,这伙人基本没什么反应,至多抬头看了看,跟机器人一样。

    更像是哑巴,就零星几个人和馆长书记打了声招呼。听说是观摩学习之后,大多数的人是该干嘛就干嘛。

    这会倒好,仿佛炸了马蜂窝。

    很直接,没人客套性的问候,全是让李老师看一看,自己的实验流程或是计算方式是不是出了问题。

    问题五花八门,或与土质相关,或与工艺相关,或与料彩成份相关。乍一听这么多的数据出现偏差,这么多环节出了问题,这研究怎么做的

    再仔细听,核心问题大同小异复试进行了十几、几十遍,结果大都一致,但与初试数据对不上。

    所以,不止是刚刚听到姚川他们讨论的那几位觉得纳闷,而是所有的参观团成员你们为什么不怀疑一下,会不会是初试数据出了问题

    又听了一会就明白了初试就是这位刚进门的李老师做的。

    参观团更奇怪了这位得有多权威,出现的问题这么多,这么多研究员,竟然没有一位质疑他的试验结果

    研究能力得多高,才让这些人觉得所有的问题他都能解决

    诧异间,又仔细瞅了瞅这不就是之前在旁边的办公室睡觉的那位年轻人

    门口确实挂着牌子珐琅彩浮雕瓷项目负责人,但过于年轻,没人往这方面联想,只以为是普通的工作人员。

    当时有人还想不提参观团的规格有多高,只说上班时间,却有员工摸鱼睡觉,国博的工作纪律有待加强。

    这会倒好,项目负责人

    知不知道今天的参观团就是冲你负责的项目来的,人都进了研究室,你还在睡觉

    再看面貌,越看越像是学生

    李定安的头有两个大吵吵嚷嚷,乱烘烘的,像进了菜市场,竟然也没人制止

    包括两位领导,站在实验台上,就跟看戏一样,脸上竟然还带着笑

    他忙给何安邦使了个眼色“各位老师,问题待会再说”

    “不能待会,你跑了怎么办”

    “又费不了多长时间”

    “对啊,一个问题你最多两三分钟就解决了,却能抵我们两三天的进度”

    “李老师,帮帮忙”

    何安邦眼一瞪,刚要骂一句“都闭嘴”,又反应过来参观团就在旁边,领导就站在不远的地方。

    他硬是挤出了一丝笑“别吵等参观团观摩完,李老师再和你讨论”

    “不用”姚川大手一挥,“馆长说了,只是观摩学习,他们看他们的,我们干我们的”

    何安邦一口噎在了嗓子里,李定安腮帮子鼓成了两个包姚组长啊姚组长,知不知道你级别比老程高,能力比老程强,为什么是他上电视

    嘴太直了

    参观团的兴致更浓了。

    级别放在这里,所以以前不管到哪,不论是什么性质的单位,不论是检查还是观摩,所在单位都不是一般的重视。

    继而,氛围就比较严肃,气氛也比较沉闷。

    以为这次也一样,毕竟是展览单位,参观的又是工作内容相对枯燥烦闷的研究机构,而研究员的性格几乎都是一个模子里看出来的刻板、内向、不善言辞,脑子就只有研究,管你什么领导不领导。

    就像刚才。

    但一转眼,就像按了什么开关,画风突然就变了

    太活跃了

    “专注,纯粹,团结、活泼,同时又能保持独立性和积极性林部,国博的研究团队很特别”

    “你别急着夸,平时可不这样一个个眼高于顶,谁都不服,上下级观念太淡薄,该批评”

    嘴里说着批评,脸上却在笑。

    任主任也笑这分明是表扬。

    搞研究,最重要的就是创造性和独立性,服从的同时,还要有敢于蔑视权威的勇气,不然你搞什么研发

    说直白点技术水平决定权利结构

    所以搞研究的自尊感都比较强,个性化由其明显,也就是馆长所说的眼高于顶。

    就比如刚刚那两位,你骂你的,我争我的

    馆长又给副所长交待“告诉何安邦和李定安,只是观摩,不用讲解,平时怎么样就怎么样”

    “好的馆长”

    副所长匆匆而去,随即,人群中又传来姚川的笑声“何馆,听到了吧你去陪领导,别在这瞎捣乱”

    何安邦一脑门的汗,李定安反倒松了一口气。

    他也不太爱往领导跟前凑。

    “行,那就就地解决一个组一个组来程老师”

    “我就两个问题,第一,料彩重塑的复试数据与初试数据对不上”

    “具体点”

    “轴72,a轴3,b轴5”

    “e值呢”

    “15”

    “少绿、少蓝、偏暗”

    李定安稍稍思索了一下,“减压”

    “减到多少”

    “08”

    程永权扭头就走,甚至都没问一下原因。

    第二位是姚川,他和程永权一个组,算是同一组的问题。

    “李老师,二次上釉温差太大,初试500,复试650”

    “也是常压”

    “对”

    李定安恍然大悟“这是同样的原因造成的程老师,你也来”

    程永权刚刚走到实验台前,又小跑了回来。

    “先说色差京城的平均海拔是四十四米,通辽中部平原蒙古瓷窑口大概范围的平均海拔是100米,两地海拔相差不大,正常情况下可以忽略不计

    但有一点,我猜测窑口位置大概在青龙山一带,这里的海拔为600米,气压至少要减少百分之六,同时,海拔升高,温度下降,同期温度要低五到六度。

    再加上近两百年以来的气候温差,温度相差应该在八度左右,所以同配比同等份的颜料,在中和及色素沉淀过程会产生不同的变化,所以才会测不准

    包括炉温、釉面结晶温度也一样,同样要考虑到气压和气候所带来的影响但因为是大致推测,需要经过实地考察之后才能确定,所以我没有在资料中标注我的错”

    姚川和程立权恍然大悟“就说怎么做实验,都和初试结果对不上李老师,谢谢”

    话音未落,两个人转身就走,同组的研究员一个不落。

    “李老师,我们也是色差问题,是不是也和气压有关”

    “具体点”

    “是料彩,同样配比,但烧结后与样瓷有色差,不过和姚组长恰恰丰反a轴与b轴都是负值”

    “偏绿,偏蓝”

    “对”

    “具体原料”

    “曾青、回青”

    “不是气压的问题,应该是原料配比有误差这样,曾青、回青减半,再添加同等份的古水绿和古翠再试一下,嗯,古水绿多加雪白”

    研究员愣了一下,又“啪”的拍了一下脑门“我明白了,谢谢李老师”

    马献明也在旁边,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原来如此”

    何安邦犹豫了一下“前后两种的主要成份都是碱式碳酸铜钴氧化物,有什么区别”

    “曾青和回青是天然颜料,后两种是配制而成,原本是铁灰色和灰红色,需要反复炒制才会变成绿色和蓝色再次入炉后,又会产生变化,所以会有色差”

    何安邦还是没听懂“说清楚”

    马献明压低了声音“这两种青料都是官窑专用,太贵,估计那时的蒙古王爷搞不到这玩意,只能拿普通的颜料代替”

    何安邦愣了愣,脸有些发烧钻死胡同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