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 第393章 澶渊之盟,大宋国书
    领导们努力的板着脸,生怕露出得意的表情。

    后面的下属着实按捺不住,议论纷纷,渐渐的,声音越来越大,像捅翻了几十只鹦鹉笼。

    “承天太后雕像,又是辽圣宗祝寿贺礼,这不妥妥的国宝”

    “有点信心,把的字前面的全去掉”

    “如果和第一件头盖骨对比一下,哪个更有价值”

    “没办法对比从历史进程而言,完颜阿骨打是开国皇帝,肯定影响力要大一些,但从文物角度而言,第一件就不应该出现,所以不会展览,更不会通报”

    “没关系,有雕像就够了,如果再往前对比一下,和青龙山的大宋拄斧做对比,历史意义可能差一些,但艺术价值一点不低”

    “估计还要高一点,就地建一座博物馆,绝对没有问题”

    “所以既便后面的三件价值不怎么高,也不用遗憾”

    “我也感觉,可能高也高不到哪里去,萧太后雕像应该就到头了。”

    “不一定,说是五件,就肯定是五件,说是国宝,就肯定全是国宝反正绝对不会差”

    “谁说的”

    这位朝李定安的方向支了支下巴,问话的顿然不吱声了。

    再一瞅,李定安一顿不动,好像在发呆。

    吕本之顺着他的目光看了看“别发痴了,只是樽雕像,又不是活的”

    “我痴什么痴”

    李定安徐徐一叹“我是想青龙山挖出了四件,这里又挖出了两件,剩下来的三件估计也是算一算,这已经是九件御宝,且横跨宋、辽、金三代吕院,你觉得是谁干的”

    吕本之想了想“还能有谁杨琏真伽专门坏各朝风水,斩各朝龙脉,两座大阵又是元人为引龙气而建,盗宝的只可能是他说不定布阵的也是他”

    对啊

    所以,这家伙到底掘了多少座帝陵,又盗走了多少件帝宝

    如果再加上后妃、诸王、官员、巨富,没挖上千座坟,怕是也有七八百。

    这贼和尚,简直缺德到家了

    暗暗骂着,舱外又“轰隆”的一下。

    顺着声音看过去,一股尘烟从西边冒了出来。

    李定安悚然一惊“怎么回事”

    “哦,刚才程铭汇报,说是西边的地形有点复杂,需要移走两段夯土墙估计是没成功,移到一半墙就塌了”

    “光是墙”

    “放心,要出事故,程铭肯定会汇报”

    又听了一会,好像没了动静,李定安才松了一口气墙塌了没事,人坚决不能出事

    随即,对讲机又“刺啦”的一声“李老师,吕院,探到了西边这儿也是一口木箱”

    “多大”

    “长两米,高一米,宽八十”

    “长方形”

    “对”

    李定安心里一跳我了个去

    “先吊回来和之前一样,整体提取”

    吕本之交待了一句,又转过头“你愣什么”

    李定安连比带划“吕院,你不觉得这东西有点像棺材”

    吕本之稍一琢磨不是还真有可能

    闫副厅和当地的书记就在两个人的身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棺材

    再算算尺寸,确实挺像。

    但不大,也就是正常的棺材大小,里面估计没什么东西,可能只有尸体

    嗯尸体

    他们终于知道,李定安为什么是那样的表情搞不好,真就是皇帝的尸体

    刚后面的人还在说头盖骨怎么尽出这一类

    “李老师,会不会是干尸”

    李定安默然就这地方的气候条件,不是没可能。

    而且可能性极大先是不知哪位皇帝的龙骨,又是金太祖的头盖祖,这又冒出来可能是那位皇帝的干尸

    这贼秃何止是缺德

    都缺德冒烟了

    思忖间,吊车又吊回来一座土墩,三下五除二,技师清理完了四周的沙土。

    李定安瞄了一眼哈

    确实是长方形,上下通直,无檐无座,四周无字无铭,更无花无纹,甚至没刷漆。

    应该不是棺材

    又“咔嚓”几声,技术员掀开箱盖,一件黑黝黝的东西展现在众人面前

    这是犁铧

    犁梢似角,犁建似圭,犁底似床,犁辕似龙曲辕犁

    李定安心下稍松真要出现一具皇帝的尸体,他真就不知道怎么处理

    但曲辕犁

    那贼和尚从哪弄来的

    吕本之凝神细瞅“这是青铜犁”

    李定安也点头黑漆古太明显

    也只有沙漠地带的青铜器,才会呈现这种“黑中显绿”的氧化层因为干燥,铜氧化生成的黑色氧化铜比绿色的碱式硫酸铜多,自然也就黑比绿多。

    同时也代表保存的很好

    王永谦格外惊奇“那就是全铜,还是实心”

    “对”

    “至少也有五六百斤这么重,怎么用”

    “不用”

    “不用难道摆着”

    李定安竖了个大拇指。

    王永谦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这是礼器”

    “应该是”左朋努力的回忆,“礼记月令孟春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躬耕帝藉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

    “三加五加九,来回十七趟,还是青铜犁”王永谦又仔细看了看,“左局长,等把皇帝的一亩三分地犁完,牛怕是得被累死吧”

    李定安差点笑出声:都告诉你了不会用

    “左局长说的是天子亲耕的农具,但亲耕之前还要祭天,祭祖、五岳、炎黄、及先农与后稷这就是专祭先农坛的礼器”

    “先农坛祭天五坛之一”

    古董王永谦只懂皮毛,不知道各朝各代皇帝祭天的礼器有多少种,但至少知道祭天五坛是哪五坛。

    所以,这只青铜犁绝对是天子二十四祭之一而且是青铜器

    王永谦惊了一下,“哪个朝代的”

    “不要太兴奋,肯定不会太早,再且又在西方位不是金就是辽”

    “那也是祭天礼器”

    话音刚落,一个技术员敲了玻璃,朝着李定安亮了亮手机。

    李定安连忙掏出手机。

    技术员发来了一张图片,像是犁辕的一部分,上面有铭文。

    依旧是契丹文。

    “收国元年正月壬申朔,群臣奉上尊号。是日,即皇帝位以耕具九为献,祭于效”

    唏我去

    李定安仔细再瞅,没错,就是收国元年,即皇帝位

    吕本之也愣住了,还有王永谦、左朋、闫副厅,当地的三位领导。

    他们看不懂,但能听懂,也不管懂不懂文物,至少有基本的常识收国是完颜阿骨打的第一个年号,又是元年、又是正月壬申元旦,初一再加上后面的即皇帝位,耕具九为献,祭天效

    这是完颜阿骨打称帝之时,祭天祀祖,诏告天下的礼器

    李定安又回忆了一下这一句,宋书、辽史、金史、续资治通鉴中都有记载,无非就是措词不同。

    再者,能埋在这里,就不可能是假的

    王永谦盯着照片看了好久“你没翻译错”

    怎么可能翻译错

    为了研究青囊书,我特么都成契丹文、金文、八思巴文专家了,而且绝对属于相当拔尖的那一拨

    “要不你再请个古文专家来看看”

    “我不是那意思”

    王永谦叹口气他是不敢置信。

    刚刚后面的人还在议论,萧太后和金太祖哪位的影响力大一点,又讨论后面的三件中再有没有比“水月观音”更为珍贵的文物。

    结果话说完没过三分钟,青铜犁就出现了

    也不止是他,包括所有人,也包括李定安自己,都很清楚金为二十四朝之一,又是开国之典之重宝,这件青铜犁绝对能进国博,而且是能放进中央展厅的那一种。

    但没有一丝防备,突兀而又突然的就出现了

    跟天上掉下来的一样

    领导们按纳着激动,交流着眼神。

    没必要和青龙山做什么对比,更不需要什么“唐代遗都”、“李氏宗庙”的附加值,只是已经出土的这三件文物,就能一骑绝尘

    “李老师,感谢”

    “苗书记,真不用,等发掘完再谢也不迟”李定安的眼睛里闪着光,“先把剩下的两件挖出来”

    不夸张,他现在好奇心都快爆棚了,硬是把想要进去研究一下青铜犁的冲动给压了下去还有两件,会是什么

    有这三件打底,绝对差不到哪里。

    关键在于,其中有一件,必然是宋朝时期的器物

    几位领导齐齐点头。

    少倾,程铭这里又有了动静前殿的东西也挖出来。

    但诡异的是,这次却成了铁匣。

    约十公分厚,三十公分见方,类似公文箱。

    一听是南殿,李定安戴起面罩,进了内舱南方属火,必为宋器。

    主要是前两件太大,动辄好几个立方,这一件却这么小,就像烧饼上的一颗芝麻。

    李定安更好奇了这么薄,装块玺印都够呛

    但所代表的意义绝对差不到,至少不会低于萧太后观音像

    狐疑间,他揭开了匣盖里面躺着三只皮囊。

    皮质褐黄,油光发亮,崭崭如新

    几乎与铁匣一般长,但很窄,不足十公分,宛如剑鞘。

    “皮检皮制信封”

    吕本之目露孤疑,“会不会是圣旨”

    旁边没人吱声,他才反应过来李定安不在。

    其他人不敢确定,自然也就不敢接话

    吕本之看了看,又点头“应该是宋朝的”

    宋朝的圣旨,我了个天

    左朋暗呼一声,又猝然顿住几位领导、包括王永谦,闫厅长,当地正副职,个个沉稳笃定,安如泰山当然,好奇还是有那么一丝丝的。

    不是这可是圣旨,你们怎么都这么镇定

    稍一转念,他又释然在前面那三件文物面前,宋朝的圣旨真就不够看

    暗呼一口气,他又往里看李定安已经打开了其中一封红绢

    保存的非常好,放了几百年,连丝褶都没有。

    但没有轴,只是一张平绢,好像不是圣旨

    当然不是圣旨,只是一首诗

    我为民忧切,戍车暂省方。

    旌旆明夏日,利器莹秋霜。

    锐旅怀忠节,群凶窜北荒。

    坚冰消巨浪,轻吹集嘉祥。

    继好安边境,和同乐小康。

    上天重助顺,回旗跃龙骧。

    无题无款,无跋无章,无法判断何人所书,但不用怀疑,肯定是哪位皇帝。

    一般人谁敢用“为民忧切”、“戍车省方”这样的措词

    词藻普通,胜在通俗易懂夏初,皇帝御驾亲征,率军往北,到了冬天才得胜回师

    终大宋一朝御驾亲征的就只有前三帝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以及真宗赵恒。

    再结合北征,打的不是北汉就是契丹

    字倒是写的不错,但除了极具辩识度的瘦金体,李定安对宋朝皇帝书法并没有什么研究。

    所以基本没什么头绪,不好判断是哪位的御宝,他看了看就放到一边,又打开了第二封。

    依旧是一张红绢,这次有轴,而且是玉轴。

    字更好,比之前那一封更好,虽然是方方正正的楷书,但规整中不失特色。

    再看内容维景德元年,十二月,七日丙戌,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

    刚开始,他还在推算,景德是谁的年号,元年又是哪一年,但当看到七日丙戌之后,脑海里“嗡”的一下。

    仿佛有锤敲了过来,李定安猛往后仰厉害了,贼和尚

    澶渊之盟,大宋国书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