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一界之主从四合院开始 > 第605章 厂里要精简咱们科吗
    第605章 厂里要精简咱们科吗

    大舅哥赞同道“这个我有跟建筑公司说过。”

    “这次事情的祸首,新蒲岗人造花厂的西环总厂就妥协了。”

    “没事找事,前面做好了,就没有后面这么多事。”

    “要我说,大家这次亏的钱都t该要他来赔”

    李铭笑了笑,“没有新蒲岗的人造花厂,也会有其他的厂。”

    “港城普通人的生活压力大,出事是迟早的。”

    方便面厂文广顺说道“物价还在上涨呢,这也算是火上浇油。”

    不是业务上的事,黄福义也插话道“吃饭倒是还好,学费太贵了,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李铭懒得点评,这些都是表象,根本的原因是瑛国佬在割韭菜,港府上下都在捞钱,没人关心普通人的民生。

    港城保持低税率,然后把绝大部分有利可图的产业交给了瑛资企业。

    这些瑛资企业在港城享受低税率,少交税,反手在瑛国本土交税。

    相当于把港城的税收收入转移到了瑛国本土。

    华资企业发展起来后,港府才有更多的税收收入用于民生。

    但此时对华资企业又有各方面的限制,有各种方式的雁过拔毛。

    比如土地,华资企业重建大楼的旧楼很多是从瑛资企业那买过来的,基本上都要被狠狠宰一刀。

    今年的事情,会让瑛国佬见识到什么叫力量,这才有了各方面的松动。

    凡事有利必有弊,有得必有失。

    低税率,也让华资企业能够积累资本可以大发展,形势逆转的反攻瑛资企业。

    还是那句话,展现了相应的实力,才有资格安稳的赚钱。

    下午。

    在外面溜达了一大圈,李铭回到轧钢厂保卫科。

    泡上一壶清茶,他翻看今天的报纸,图片比较多,他就仔细瞅了几眼。

    某某部队的指战员,手持镰刀,背上背包,带着语录,开赴农业生产第一线。

    苏省太仓洪泾大队的社员和干部,带着语录和画像,在田间抢收小麦。

    豫省邓县槐树大队的小学生,带着语录,唱着语录歌,热情地为集体拾麦穗。

    各地已经开始了比拼。

    买东西要对口号估计也不远了。

    轧钢厂,采购三科。

    大高个采购员胡来问刚回来的陈国栋科长,“科长,厂里要精简咱们科吗”

    陈科长不答反问,“你听谁说的”

    李雪瑶主动承认道“我听厂愅委会办公室的人说的。”

    “咱们厂要减少不必要的批转、呈报手续,节约人力到生产第一线。”

    “办公楼这里要合并好些部门科室,精简的人员充实到车间参加劳动。”

    陈科长手拿扇子扇风,“其他科室怎么样,我还不清楚。我们科这次不用精简。”

    “我们办了养殖场已经算是在劳动了,来回运输物资那也是参加生产劳动。”

    胡来放心的笑道“原来是这样。我们以前的辛苦也是值得了。”

    陈科长说了个坏消息,“不过,科里的活动经费会再次降低。”

    “厂里号召大家勤俭节约做工作。”

    提前降低了预期,减少补助的坏消息听起来也不是那么坏。

    采购三科的一群人去年合伙建了温室大棚,大棚菜都是自产自销,天寒地冻的时候赚了不少。

    胡来无所谓道“减就减呗。降了好几次了,本来就没剩几个钱了。”

    拿死工资的登记员李雪瑶更无所谓,“我听人说要精简一半的人去车间劳动。科长,力度真有这么大吗”

    陈科长确定的说“有的部门三分之二,有的部门三分之一,差不多要精简一半以上吧。”

    胡来提醒道“咱们科一个人都不用精简,会不会引起其他科室的嫉妒啊”

    陈科长早想到了,“在所难免。”

    “你们低调点,最好是多去乡下、去养殖场呆着。”

    胡来应声道“好的科长。”

    秦淮茹竖着耳朵听了好一会,没有多嘴。

    她现在相当于是李铭的半个秘书,肯定不用精简。

    要是没有从人事科调出来,她可能就要跟人争夺留在办公室的名额。

    陈科长询问秦淮茹,“小秦。李科长那里有没有说,新招的人什么时候开始上班”

    秦淮茹回答道“陈科长。李科长他好像还没有安排。”

    “有第一批的人做榜样,岗前培训应该要不了多少时间。估计很快可以上岗吧”

    陈科长点点头,“有上班了,记得告诉我一声。我才好让他们和外地的单位联络置换事宜。”

    秦淮茹回话道“好的。”

    李雪瑶好奇问道“科长。现在都要联络外地的单位了吗”

    “火腿肠加工厂扩产后不是一天也才4000斤吗咱们京城都不够分的吧”

    陈科长闲着也是闲着,解释道“石璟山的那些大院打了电话到李主任那里,要走了一半的产量。”

    “过些天4000斤的时候要走2000斤,剩下2000斤确实不够分的了。”

    “但是后面的扩产比从头开始的容易多了,不提前联系好的话,到时候就会来不及的。”

    李雪瑶惊讶道“已经被要走了一半啊”

    陈科长随口说“李主任说的,我也不清楚具体情况。”

    胡来问对桌的秦淮茹,“小秦,加工厂的新厂址找到了吗”

    秦淮茹是有问必答,“有两三个人出去找,还没有找到。李科长好像想去找农科院借一块地。”

    农科院的关系,胡来转头问陈国栋,“科长您知道吗”

    陈科长带李铭去看的地方,知道得一清二楚,“那块地在北三环外,大钟寺的附近,差不多有一百亩上下。”

    “小铭好像是准备找部队的人帮忙打招呼借地盘。我也不知道他想具体怎么操作。”

    李雪瑶嫌有点偏僻,“那够远的啊离咱们这里快20里路了吧”

    陈科长耐心说道“离咱们一分厂不是很远。一分厂往北直直走四五里路就到了。”

    秦淮茹对于李铭能找部队的人帮忙,没有疑虑。

    石璟山那些大院要换走那么多火腿肠,帮个忙也挺正常的。

    其实是两码事。

    打招呼,李铭是想找周晓白的父亲。

    火腿肠的好处,肉眼可见,周镇南之前就很支持。

    农科院也軍管了,要农科院的一块地,这个时候就是一句话的事。

    石璟山的那些大院会找上门,是张海洋、罗芸回去显摆的缘故。

    不需要票的肉食品,搞后勤的人就找上了张海洋,李铭给安排了一些火腿肠。

    一家单位的食堂有了新菜,吃过了的人会说,隔壁单位的也就会打听两下。

    从公主坟到西山的脚下,方圆十多公里,一大片区域有各种单位、大院、家属区。

    这些人的工资都是很可以的,即使每天1万斤火腿肠都不够看。

    要不是京城的大单位众多,火腿肠加工厂的产量可能都会被包圆了。

    当李铭知道有一半的产能已经被人要走了。

    他立马加快了加工厂的建厂速度,申请调拨计划内猪肉的报告也提前交上去了。

    一个星期后。

    6月24日,上午。

    海淀,大钟寺旁边一片刚收割完的小麦田。

    李铭指挥轧钢厂职工楼工程建设组的人,挖土打地基,火腿肠新工厂的选址就这了。

    城东想找一片无主的大片土地很困难,想在东直门火车站附近找,那就更没有可能了。

    京城火车站那里同样没有。

    南边的永定门火车站,离轧钢厂有30里路了,太远了,不合适轧钢厂家属上下班。

    丰台火车站离得还更远,更不合适。

    大钟寺附近这块地,不仅离西直门火车站很近,离石璟山的那些大院家属区也不远,以后可以节省调拨猪肉、运送火腿肠的运输费用。

    环境也更好,在石璟山发电厂、水泥厂、钢铁厂等重污染企业的东北方向,除了少见的西南风,平时可以少吃好些灰尘。

    选中后,李铭找周镇南帮忙招呼了农科院軍管小组,加工厂是准备给石璟山那些大院、家属区供货火腿肠,很快就搞定了。

    7月、8月算是京城的雨季,李铭是想抢工期,先建成两间厂房和冷库。

    这两间厂房和冷库的建材还是从鲁家山建材厂截留来的,本来是要给别家供货的,只能让别人多等一等了。

    建厂规划里剩下的厂房的建材,他就不好再截留了,还得想办法从各处挪腾。

    杜副组长快速蹬着自行车前来报信,“李科长,陈国栋副处长打来电话,他已经跟电力公司谈好了线路施工。”

    李铭笑呵呵道“杜副组长辛苦了。”

    “还是陈副处长厉害啊。咱们都不知道该找谁,陈副处长一出马就搞定了。”

    邱组长捧哏道“陈副处长的人面儿广,那是出了名的。”

    杜副组长没有多停留,“我先回学校,还得继续守着电话。”

    李铭客套道“骑慢点,这破路不好走。”

    南边500多米处有一所中学,建厂指挥部对外的联系暂时借用中学的电话。

    邱组长手指公路两旁,“李科长,您瞧这一片路的两边,都有积水的痕迹,看来地势偏低。”

    “咱们还得把厂区填高一些,以防下大雨的时候出现内涝的情况。”

    李铭称赞道“邱组长观察挺细致的。”

    “那就厂区中间原先预留塑像的位置挖一个小湖,挖出来的土用来垫高地面。”

    大工程都喜欢挖个湖,除了国人喜欢池塘、湖泊的缘故,解决土方问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邱组长觉得没问题,“这样也好。”

    此时,有一群貌似大学生的人经过。

    领头的高个子上来质问道“你们要做什么干嘛破坏这些农田”

    “建工厂给后勤部供应食品。伱打听这么多是有什么企图么特务”李铭不想跟他们多废话,大帽子先扣过去。

    高个子学生没想到有这么不讲武德的,急忙辩解道“你不要诬陷好人。我们以为你们是在搞破坏。”

    李铭直接开大招,“你们是好人那我问你们,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问得突然,高个子等人一时没反应过来。

    李铭鄙夷道“看来你们的思想学习非常不行”

    “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记住咯”

    都是有看过读过的,别人一说就晓得不是来乱的。

    碰上高手了,这一群学生赶紧溜之大吉。

    邱组长竖起大拇指,钦佩道“李科长的思想学习是一点也没放松呐”

    之前在轧钢厂职工楼工地同事过,邱组长就知道李铭能全文背诵,觉得李科长现在工作更多了,也没有落下,平常肯定是下了苦功的。

    李铭笑呵呵道“多读多领悟。”

    这片区域的四周全是大学,几十年后来讲,地理位置很优越。

    此时嘛,算是深入虎穴,是一个小小的弊端。

    不过,也就一年时间,明年7月份之后,就不用再担心这些大学了。

    李铭琢磨着要树立几个吓唬人的招牌,免得横生事端。

    同样是上午。

    城西,创新技术研究所。

    周镇南的小汽车刚好路过研究所,顺便看望他的宝贝闺女。

    周晓白也想显摆,把周镇南带去看她精心培育的香菇。

    “爸爸。木屑种植的香菇,很厉害吧”

    出口香菇换取外汇进口棕榈油、塑料制品的计划书,李铭没有用周镇南的路子,但也给了周震南一份。

    周晓白在家也说起过,周镇南知道有这么回事,夸奖道“嗯。做得不错。”

    得到称赞认可,周晓白满脸笑容藏不住,“明后天就可以采摘了,我带回家煮汤给您喝。”

    周镇南老怀大慰,“那我要仔细品尝,看这样种出来的香菇跟山上采的有什么区别。”

    周晓白自信道“我种的每一朵香菇都是圆滚滚的,吃起来肯定更香。”

    人的味觉其实不是很灵敏,要是没有提前说,绝大数人是察觉不出其中的区别。

    外观倒是比较容易分辨出来。野外采摘的香菇,什么鬼样子的有,香菇伞盖很薄,颜色深浅不一。

    人工种植的香菇,为了保证产量、品质,会尽量在伞盖未开之前摘下,香菇伞盖厚实,大小、颜色等都很相似。

    周镇南蹲下身仔细查看小蘑菇,“卖相是挺好看的。味道嘛,等我吃过了再说。”

    周晓白继续卖力推销,“这是第一茬蘑菇,是营养最丰富的。后面的会一茬不如一茬。”

    周镇南不置可否道“到时候让你妈好好煮汤。”

    感谢您的订阅

    感谢您的投票支持

    请您多提宝贵意见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