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娘子,请息怒 > 第471章 太上皇安丰临朝,淮北众亟待登基
    腊月十七,大周晋王陈初同工部尚书裴蔚舒、左千牛卫大将军张多福等文武出城十里,迎接前来履新的陈景安、韩昉、陆延重。

    陈景安当年因一句不愿为贰臣始终未曾在齐出仕,如今再为周臣,至少表面上没有辱没此诺。

    两人相知多年,不必多言,陈初倒是在面对韩昉时,深作一揖,只道“韩公受苦。”

    韩昉与淮北结缘,自是因为淮北文学院的成立,在陈初心里,这位一直是淮北出钱养的喉舌。

    但多年以来,韩昉和陈初的关系并不算太和睦,这老儿隔三差五就爱在报纸上批评陈初两句,虽然从未涉及过原则性问题,可次数多了也惹人不快。

    于是在楚王嫡系心里,此人不免有又当又立之嫌。

    不过,洛阳一事,倒是让陈初对韩昉改观很大后者毕竟是有底线的,宁愿坐牢也没有受曲义先、卢应贤等人先胁迫投敌。

    毕竟,当时金夏大军气势正盛,谁也不知道齐国能不能挺过这一遭。

    陈初表现的恭谦,一跃升任御史中丞的韩昉这回也很有眼色,两人相谈甚欢。

    倒是周国大儒陆延重,或许为了显示自己从周国去往淮北并非为了求官、也或许本身就是这般脾气,面对陈初时略显倨傲

    惹得二郎小乙直皱眉头,陈初却只是一笑而过。

    用陆延重的意义,和当初淮北容忍韩昉在报纸上大放厥辞的原因一样为的是彰显淮北气度,用来邀买天下士人之心。

    丁未后,中原南迁人口中,读书人至少占了一半。

    如今齐国人口不如周国,读书人比例更是远远不如,士人多南附,便是周国政权合法性的一大原因。

    而请陆延重这种大喷子入朝,类似后世某些国家的反对派,是展示给周国士人看的民主橱窗。

    当日,三人入安丰城拜见了柴极。

    临时改名延和殿的府衙三堂内,陈初为这个刚刚搭建起来的草台班子朝廷,介绍了当下局势。

    “十六日报,右骁卫上将军韩世忠率副将焦屠,持陛下圣旨已于十四日拿下庐州城,当日城中有逆贼负隅顽抗,被迅速平息”

    接着,陈初在舆图上一一指过,“截止今日为止,淮南路的黄州、光州、安丰、庐州、滁州五府三十余县已归正陛下,壮武将军徐鹭在淮北水军配合下,正顺江而下,兵指扬州”

    柴极面露满意笑容,点头道“有晋王在,长江以北州府归正,指日可待。”

    “呵呵,全赖陛下神威,各州府主官见圣旨后无不深明大义,拨乱反正重归皇上麾下。”陈初谦虚道。

    在场的陈景安、韩昉、陆延重等人纷纷露出惊异神色。

    满打满算,淮北军入淮南不足十日,竟已拿下了五座府城这未免太快了吧

    究其原因,陈初那句全赖陛下神威并非纯粹马匹,和安丰府县官员丝滑投降的因由一样,其他州府面对刚刚大胜了金夏军的淮北军,生不出任何抵抗之意,便借着太上皇圣旨的由头顺坡下驴。

    即使有少数几位主官像寿春知县陶春来那般想要死守,也多被属下或城内商户控制、制伏。

    淮北对淮南的渗透早非一朝一夕

    柴极方才听说徐鹭和淮北水军已兵临扬州,不由起了别样心思,“晋王,想来那扬州城,三两日内可下吧”

    陈初一眼窥破柴极心思,却道“扬州乃江北重镇,未必会如先前那般顺利。”

    柴极点点头,又道“如今庐州已入我军之手,哎”

    说着,柴极环顾相对皇城逼仄了许多的冒牌延和殿,叹道“这安丰地狭,且远离前线,咱们能否迁往庐州”

    庐州乃淮南路治所,自然要比安丰繁华的多,这柴极是嫌弃安丰无趣,想要去往更繁华的大邑。

    从他开口时,陈初便猜到了柴极的想法若扬州能顺利拿下,这太上皇只怕就想要迁往扬州了。

    但陈初却没打算让柴极挪窝庐州城虽大,却距离淮北有点远了,一来当地周国遗老更多,若柴极亲临,想来身旁会迅速聚拢一帮周国旧臣,不利于陈初控制。

    二来,万一战局有变,庐州远离淮北,既不利于快速撤往淮北,也不便淮北南下支援。

    于是陈初径直道“陛下,安丰虽小,却背靠淮北,可进可退。且逆军主力此时仍驻留在荆湖路,我军不可不防”

    一句话,断了柴极的念想,正在他失望之时,陈初忽然右手虚指,将此时待在延和殿内的所有臣工都捎带上,道“如今,国君归位,忠贤云集,陛下重整社稷、谋图中兴正当其时。然,国有君,不可废其礼,陛下请看”

    说罢,笑眯眯站在厅中的陈初忽然拍了拍手,两名双十年华的美貌女子抬着一支十字木桁款款而出

    那木桁上,撑着的正是一件黑底金绣五爪龙、遍布章纹的衮冕

    跟在后方的二郎和小乙各端托盘,上头放的是旒冕、玉笏

    这一套,正是皇帝祭天祭祖、登基、大朝会等重大活动中才会穿着的衮冕

    柴极自从南归以来,虽平日常着昭示皇家身份的绛纱袍,但绛纱袍终归是起居常服

    和这衮冕所代表意义完全不同。

    十几年了啊

    自丁未后,柴极也算历尽屈辱,此时忽见这庄重衮冕,往日或悲或喜的画面一幕幕从眼前闪过。

    柴极激动之余,颤颤巍巍走下御座,眼泛泪光。

    似乎,重着衮冕,他就能回到当年一言九鼎、意气风发的壮年时代

    “请陛下着衣”陈初适时道。

    正小心翼翼抚摸衮冕的柴极这才回神,忙以衣袖轻拭眼角,随后一把抓住了陈初的手,嘴唇直哆嗦,“晋王,晋王你才是我大周大大的忠臣啊”

    “陛下万岁,千秋万代”

    陈初一时嘴话,不知怎地在陛下万岁后加了这么一句千秋万代,初听,有那么一点违和。

    但这话是晋王说的,那就没问题了

    陈初话音刚落,厅内众官齐贺道“陛下万岁,千秋万代”

    柴极见屋内自晋王以下,纷纷拜伏于地,不由心神激荡。

    回来了,都回来了

    九五之尊的感觉,全都回来啦

    众臣中,只有陈景安暗自嘀咕道这衮冕工艺复杂,并非十天半月能赶制出来的,这玩意儿元章咋有的

    悄悄抬头,细细一看柴极的身高和初哥儿差了少许,却比初哥儿要胖一些,那衮冕穿在他身上,下摆稍长了一些,肚子却又紧绷了点。

    若换到元章身上,肯定更合适一些

    由此,陈景安自然猜到这衮冕的来历了怕是淮北某些人早已等不及,提前偷偷做好了一应衣物,却被元章拿来借花献佛了

    想清楚这些,陈景安觉着好笑,目光不由自主看向了陈初。

    恰好,陈初也看向了他。

    视线交触时,初哥儿竟还调皮的挤了挤眼睛。

    哟,晋王,请你稳重

    当日,柴极不但得了衮冕,晋王连带仪仗一并准备好了。

    像什么玉辂、十二龙旗、鸾旗车、辟恶车、指南车、记里鼓车一应俱全。

    惹得柴极又数度落泪。

    夜戌时,陈景安漏夜来访,被二郎引到了陈初暂住处的书房内会面。

    却不想,书房内不止陈初一人,铁胆正端端正正坐在书桌前,由陈初指导练字。

    陈景安不由失笑元章哪都好,但那手字,确实没有资格再教旁人,这沈娘子跟着他练字,能练出个甚来

    不过,当初沈再兴在东京城外临死前将铁胆托付与楚王一事,在淮北高层已不是秘密。

    陈景安刚好借着此事,找到了话题切入点,“元章,准备何时办事啊”

    说办事时,陈景安仿似无意的扫了铁胆一眼。

    陈初也转头看向了铁胆后者完全没意识到两人是在说自己,依旧稍显笨拙、却异常认真的抄写着字帖。

    “先生又不是不知眼下情形,我也正在为此发愁啊。”陈初揉了揉脑门。

    为了不提起铁胆的伤心事,陈初说的隐晦沈大叔刚刚阵亡,按规矩铁胆又需守制三年,待三年过,真就把她拖成老姑娘了。

    陈景安却道“还不是怪元章自己”

    “怪我”

    “嗯当初去往大凌河时,元章曾言,待北地事了,便行大事月初,在东京城外是多好的机会挟大胜金夏之威,元章若穿了那身衣裳,齐国朝堂内外,谁敢多言”

    陈景安明显有些不满当时在东京城外确实是好机会,但陈初去往金国时,明明说的是北地事了,再议此事。

    怎么到了陈景安嘴里,就变成了北地事了,便行大事

    不过,东京城一战胜之,的确让淮北系有些按捺不住了。

    陈初理解整个团伙的心情,他自己进步了,大伙才能有更广阔的进步空间嘛

    是以,他并未辩解此事,而是问道“此事和我办事有甚关系”

    这里的办事说的是和铁胆成亲。

    陈景安却理直气壮道“你若做了大事,此时你与她便是君臣,君臣之间可以夺情起复嘛”

    “”陈初愣了好半晌,才明白陈景安的逻辑。

    冷酷点说,君王之家没有亲人,老婆孩子都可算作臣属,陈初若当了天子,便可给铁胆下旨夺情。

    入宫为妃,生儿育女也是效力皇家,夺情可勉强适用。

    铁胆似乎察觉两人的话题和自己有关,懵懵懂懂抬起头看向了陈初。

    陈初对她笑了笑,随后对陈景安道“先生想说甚便说甚,何故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

    陈景安洒然一笑,这才进入了正题,“元章,齐国你暂且不取尚有说法,但今日又高高抬了太上皇一手,却是为何”

    “柴极虽恼柴崇这么多年来不曾设法救他出囹圄,但那柴崇毕竟是他儿子,若不将柴极已被金人磨灭的野心勾起来,紧要关头,柴极未必会舍得将柴崇置于死地。”

    陈初的解释,陈景安并不算太认同,只道“当年刘齐东京内乱,元章还看不出天家哪有半分亲情在再说了,以我淮北之势,便是不用太上皇为傀儡,也有鲸吞周国的一日”

    “齐周将士皆为我汉家儿,能少死些人总好些再者,周国士绅阶层可要比经受过丁未之乱的齐国士绅根深蒂固,待日后田改,怕是又要有不少人头落地。有柴极在前头顶着,咱也能少背些骂名”

    陈景安认为,谋图霸业,自然少不了死人。

    但陈初的后半段话却得到了陈景安的认同,甚至短时间内便脑补出了接下来的流程待淮北吞了周国,一切田改政令都要出自柴极、裴蔚舒这些周君周臣。

    民间士绅反抗,再以柴极之名平叛待周国良田尽归国有,陈初就可以跳出来,打着为天下士绅伸张正义的名声,逼柴极退位

    名声落了,良田自然也不会再还回去。

    两人用了半个时辰,沟通了接下来如何消化周国的长远战略,陈景安心定,起身告辞。

    只是,刚走到了房门处,陈景安却忽然回头,罕见的露出了一抹谨慎神色,提醒道“元章,齐国之事也不可久拖万一底下弟兄等不及,恐殿下有难”

    “”

    原本脸带淡笑的陈初,脸色渐渐冷了下来,只道“底下底下是谁”

    “我是说万一”

    “哈哈哈”陈初放声大笑后,倏地严肃道“若无有心人撺掇鼓动,底下兄弟做不出这般事”

    所谓恐殿下有难,说的是,若陈初迟迟不肯取而代之,恐怕有心急兄弟会铤而走险加害嘉柔嘉柔若死,陈初黄袍加身再无任何阻碍。

    毕竟,齐国此刻局面,除了他谁也镇不住。

    看来,淮北系内部确实有些人真的着急了,或许是陈景安听到了某些风声,也或许,这本就是他代表文臣做的一次试探。

    “也是,禁军有刘统领辖制,殿下应无大碍。”

    陈景安往回找补了一句,陈初却盯着陈景安,似笑非笑道“先生,底下等不及的兄弟里不包括您吧”

    “呵呵,元章多虑,我陈家全族自阜昌八年孤注一掷押宝淮北以来,可做过任何损坏淮北利益之事到了如今,天下局势已有七分明朗,更不会去冒险”

    陈景安表情柔和,语气淡然,却极具说服力。

    他没拿两人多年默契的感情说事,而是站在了利益角度我陈家在你还未成一方诸侯时便倾力支持了,当下局势已大利淮北,更不会背着你去做违背楚王意志的事。

    陈初点点头,回道“我与先生亦师亦友,与阿瑜夫妻一体,与纬廷、英朗多年相交,自是希望两家百年交好。先生应该已看出来了,我与嘉柔并非简单君臣,我俩已育有一女,你不必帮我遮掩,若先生听到了什么风声,只管将此事告知那些有心之人”

    说罢,陈初顿了顿,声音平淡道“齐国之事,我自会处理。但嘉柔已是我王府家人,谁若动我家人,莫怪祸及妻儿”

    一旁,铁胆早已察觉气氛不对了,不知何时已弃了毛笔,藏在桌案下的手紧紧握着一支短匕。

    似乎陈初一声令下,便要冲上去将陈景安宰了

    陈初发觉后,赶忙用手摁住了铁胆的手,连道“不至于,不至于”

    翌日。

    身穿衮冕柴极于安丰府衙二堂垂拱殿召开首次大朝会。

    因二堂狭窄,新任各级官员站的前胸贴后背,看起来有点滑稽

    场地虽逼仄,但整个朝廷框架还算完整。

    除了陈景安、韩昉等北来官员,已归正了这个新朝廷的淮南周官几乎统统有所升迁。

    总之,齐宣庆三年、周绍兴十五年腊月十八,大周淮南流亡朝廷,于安丰城正式成立。

    当日,柴极便颁旨一道,命临安柴崇前来安丰觐见父君。

    来,他是不敢来的,但旨意却一定要发

    天地君亲师,柴极占了君、亲两重身份,且看临安朝廷如何应对。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