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直播鉴宝,恭喜大哥喜提牢饭 > 第213章 跳广场舞的小人儿
    第213章 跳广场舞的小人儿

    收藏化石的宝友走后,张扬面前,一位中性打扮的年轻女子坐了下来。

    这位女宝友拿藏品的风格,非常的粗犷,全都一股脑儿的、装在一个黑色的双肩包里。

    “这些是我爸爸,十几年前在湘省做生意的时候,从乡下收的。”宝友介绍道。

    “他人在国外,我替他来鉴定一下。”

    这解释了,为啥她这样草率的对待这几件藏品。

    张扬点点头,拿起宝友这几件藏品里,看起来最贵的那一件一块方形的金锭。

    体积比麻将小一圈,有两个硬币那么厚。

    在金锭的正面,印有像印章一样的款

    方九霞昌天足赤。

    “这是好东西啊”

    张扬把金锭的正面展示给直播间的宝友们看,顺便给大家讲解

    “方九霞,有些盛海的朋友应该知道,这是近代盛海九大银楼之一。”

    “天、足赤,都是对这个金条的评级,就想相当咱们说的纯金、一等品。”

    这也是时代的眼泪了

    现在金价550一克,宝友发财了啊

    竟然没有被融成首饰,相当难得

    一看就是传世品,都摸出包浆了

    张扬把金块拿在手里掂量了一下,二三十克应该还是有的。

    这意味着,这么小的一块金锭,单纯计算金价,就已经一万起步了。

    “东西是老的。”张扬告诉这位宝友“这种近代的老金锭,现在拍卖市场很吃香。”

    “基本在普通金价的基础上,溢价20左右。”

    除了金锭,宝友还有两块银锭。

    虽然也是老东西,但上面就印了个囍字,没什么太大的说法。

    看完值钱的东西后,张扬开始鉴定宝友那些,看起来不那么值钱的宝贝。

    首先是一件铜锣。

    看的出来,她是真的不懂,以为这是什么容器,翻过来放在桌面上。

    但其实看一看锣的正面,中心那一个圆形的、金灿灿的小凸台,就知道这是用来敲的了。

    而且是实用器,不然凸台早就氧化变黑了。

    「名称阴锣」

    「材质黄铜」

    「生产时间1873年」

    「详细信息古代湘西道士用的赶尸阴锣」

    话越短,事儿越大。

    道士

    宝友说,这是他爸在乡下收的。

    但谁会把这东西卖了呢

    虽然是封建迷信,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道士的出场费还是很可观的,尤其是办白事的时候,基本要两三千才请的动。

    也许,宝友理解错了他爸的意思。

    这其实是他父亲,在乡下做生意的时候,用的。

    张扬有这个想法,是因为还有另外一件物证。

    就是摆在铜锣旁边的两块小木头。

    张扬坦诚的提问

    “宝友,令尊以前做生意的时候,是不是都是晚上出去干活啊”

    “不记得了,小时候的事我没什么印象。”宝友回忆着答道。

    “那这件东西他有用过吗”

    张扬拿过来两块月牙型的木头,合起来像牛角。

    这也是晚清的老物件了。

    去道观、寺庙求过签的人应该都见过,叫“爻杯”。

    源自周易,是占卜用的。

    道士用这东西来测吉凶,好判断该不该行事。

    宝友看向张扬手中的木头,犹豫的点了点头

    “上初中的时候见他玩过,后来摔出来一个裂纹,就不敢再用了。”

    “然后呢”张扬追问道。

    摔出裂纹,那是大凶之兆啊

    “什么然后”宝友不解。

    “就是摔出来裂纹以后,你爸有没有做什么事比如搬家、改行之类的”

    “诶老师你怎么知道我们搬家了”

    我好像听懂张大师在问什么了

    这位宝友的父亲,可能是斗法失败了

    连道场都要输,说明输的不是一般的惨

    那些金锭银锭,其实是他爸干活的报酬

    弹幕的联想能力,张扬是服气的。

    他都没想到“报酬”这一茬。

    看宝友懵懵懂懂的样子,张扬嘱咐说

    “都是些民国的老物件啊,不要便宜卖了,好好收藏。”

    “像这个锣、爻杯,应该是一套东西。”

    “这一套家伙事儿,可能你父亲还没有打算传给你,耐心等待。”

    “是吗”宝友听得有点迷糊,但还是点点头“那我回去再问问他。”

    “宝友贵姓”张扬最后问了一个问题。

    “我姓许。”

    “那对了,我姓张。”张扬笑道。

    张、许、萨、葛,道教四大天师

    可能是因为张扬立的牌子起了作用,虽然也有宝友拿赝品来鉴定,比如把创汇的东西当成文物,但国宝帮,他还真没见着。

    这就很让人心情舒畅了。

    等下一位宝友往外掏宝贝的时候,张扬抽空看了看身边几位老专家的情况。

    有两位已经红温了。

    专业鉴定陶瓷的窦老师面前,摆了一个超级大的青花水缸。

    估计司马光砸的缸也就这么大了。

    上面的纹饰竟然还是鬼谷子下山。

    估计是因为纹饰的照片放大了太多倍,导致很多细节的地方有缺失,整个东西看上去很模糊。

    猛地一看,还以为是自己导多了,眼花。

    就这么一个“大关门”的东西,宝友竟然还在尝试说服专家,实在是有梦想啊。

    这也直接导致窦老师变身托马斯火车头,一直在用深呼吸来平复心情。

    张扬目之所及,唯一没红温的,是鉴定玉器的白老师。

    但估计也坚持不了多久了。

    因为刚才教张扬“看玉先看沁”的宝友,现在正开始折磨他。

    张扬看到这一幕,心里已经决定,晚上聚餐的时候,得敬白老师三大杯。

    不然实在说不过去。

    “老师,我这边准备好了。”

    宝友殷切的呼唤,把张扬的注意力叫回了台前。

    “陶俑”

    张扬有些期待的搓了搓手。

    终于等到你

    先看哪一件呢

    在他面前的桌面上,摆着七座陶俑,每件的高度、和手机立起来差不多。

    其中有三座陶俑,都戴着同样的红帽子,跪坐在地上,手里拿着不同的乐器,像是在吹奏舞曲。

    剩下有三座,则是左摇右晃,一副正在跳舞的样子。

    最后一位,应该是观众,因为既没有戴帽子,也没有拿乐器,而是在挠自己的后脑勺。

    好像在说你们这跳的是啥啊

    古代的广场舞

    让我一起摇摆,一起摇摆

    哈哈哈,这些小人跳的好嗨皮啊

    有个人不合群,你们发现没

    还有两个跳舞的小人好像没穿衣服

    弹幕的话提醒了张扬,他赶紧看宝友说的那几个小人。

    果然三位舞者,不仅赤着上身,还挺着小肚子,身下穿的裤子有点像大号的喇叭裤。

    脸也大的离谱,张扬猜测是戴了面具。

    这就是汉代贵族的审美观么

    “宝友,给咱们介绍一下东西的来历吧。”

    张扬延续了自己直播的习惯老东西,先问来历。

    这七尊陶俑,都是东汉早期的物件儿。

    而且几乎可以肯定,是陪葬品。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