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盛唐挽歌 > 第327章 多余之人
    第327章 多余之人

    沙州小城,府衙大堂,一张又一张桌案连在一起排好,整体呈现一个“回”字型。

    本地汉人大户的时令水果,被切盘摆好。种类繁多,看起来就很好吃。

    甘州出产的优质葡萄,送去凉州酒坊酿造出来的白葡萄酒,用波斯地区出产的翠绿琉璃瓶装好,摆上了桌案。

    酒水不提,光这瓶子就价值不菲,完全是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才能出现在这里,普通的长安权贵家里都不见得能有一套。嗯,这种东西都是按“套”来算的,单个的拎出来不稀奇。

    唐代波斯地区的琉璃玻璃工艺已经相当完善,琉璃瓶已经可以量产。

    这次酒宴虽然是方重勇请客,借用了沙州府衙的地方。但菜肴与酒水的,都是沙州本地胡商和汉人大户。

    席间负责跳舞的胡姬还有表演吹拉弹唱的乐人,也都是这些人出钱请的。

    总而言之,方节帅可以请客,但“方公子”绝不买单。

    天还未黑,宾客们就已经到齐了。坐在主座上的方重勇拍了拍巴掌,七个身材婀娜,穿着彩色花裙,蒙着面纱的胡姬款款入内。

    与此同时,还有带有浓厚西域风格的胡笳与胡琴声奏响。

    向河西本地大户筹措粮秣,几乎都成历任皇帝开拓西域的标准操作了。

    阎朝代表阎家出席,不动声色询问道。本地最大的大户张氏不吭声,那只好他站出来了。

    “王使君客气了,本节帅只是路过沙州,来看看家乡父老罢了。”

    所以本节帅想以交子债券的形式,以大唐官府的名义,向诸位借点粮草辎重与运粮的骡马牲畜。待大军得胜归来后,连本带利归还。还会颁发朝廷的奖状与勋官委任状。

    本地大户借此跟朝廷结一个善缘而已。

    他拿起翠绿色的半透明酒瓶,将其中琥珀色的白葡萄酒倒入酒杯之中,然后端起酒杯,把酒水倒在地上。

    二来嘛,也是有件事想说出来,大家一起研究研究。

    或者说今夜张弥就必须要作出表态。

    至于这些借出的粮秣与牲畜,基本上都是肉包打狗,有去无回。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今日夜宴,下官的嘴,就剩下吃饭喝酒了。一切公务与私务,您来说便是,下官就是個来祭奠五脏庙的粗人。

    还是先看看唐军手里的刀再决定比较好吧

    这年头西域兵荒马乱的,搞不好殃及池鱼盗匪跑沙州来,弄出点意外可就令人扼腕叹息了。

    什么,有人不给

    见气氛有些尴尬,无人开口说话,沙州刺史王怀亮哈哈大笑道。

    下仆们先是将五生盘、蒸梨、菹菜等冷盘端了上来,准备在胡姬跳舞跳完了,酒过三巡以后,再上热菜。

    这些债务呢,河西节度府会一半直接给交子,一半以债券抵押。

    “今天本节帅冒昧召集沙州乡亲们吃个饭,一来是远征在即,再回沙州不知道是何年月。

    到时候会把一只羊放到大堂内当场炙烤,由厨子将其烤得半熟后切盘直接端上桌。一只羊吃完了以后立刻换新的烤,保证食客每一口到嘴里都是外焦内嫩,美味在口腔内爆炸。

    方重勇摸着自己下巴上的短须,不以为意说道。

    “方节帅,您籍贯沙州,在这里土生土长。倒是王某是个外人,不过是代朝廷在此地牧守一方。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还真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啊

    大唐还没建立的时候,凉州张氏就有分支在沙州落户了,那时候还叫敦煌。大唐经历了高祖、太宗、高宗等等等等一系列皇帝,直到今日的李隆基。

    我话讲完,谁赞成,谁反对”

    有时候这位“老牌刺史”也不得不感慨,在大唐官场,有个好爹真的很重要。像他这样勤政又努力的,没有后台就升不上去,被死死按在刺史的位置上。

    仅此而已。

    以前张氏的族长张悛是鼎力支持方重勇的,可惜前几年因为纳第十四房小妾的时候因为“马上风”挂了,现在是他儿子张弥主持大局。

    方重勇来沙州当刺史的时候,他刚刚从沙州刺史变成阶下囚。后来方重勇离任回长安的时候,他在甘州当刺史。现在方重勇回河西了,王怀亮又因为“熟悉河西事务”,再次担任沙州刺史

    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若有若无的在方重勇与翩翩起舞的胡姬身上来回挪动,紧张的气氛慢慢松弛下来。

    在场所有人都心中犯嘀咕,就是阎朝,也是忍不住苦笑。

    哈哈哈哈哈哈哈”

    换做从前,那都是威逼利诱,直接让大户们掏钱掏粮,连个借据都不给的

    其实也不算是研究,算是大家帮我一个忙。讲白一点,本节帅这次去西域,想做点前无古人的大事。可是苦于朝廷所给的兵员、补给与支持都有限,不太能玩得转。

    来,这一杯先敬那些血染沙场,埋骨西域的大唐好男儿。”

    他这么说,大堂内的气氛顿时肃穆起来。其他人也都有样学样,将一杯酒洒在地上,顿时浓厚的酒香弥漫在空气中,弥久不散。

    方重勇环顾大堂内众人询问道,目光锐利如刀。

    不断在挪动地方,却依旧是在当同一个官职。

    这个人跟方重勇没什么交情,是不是依旧延续其父的政治路线,还要两说,值得观察。

    “大军出征在即,虽然大丈夫纵横疆场,马革裹尸亦是快哉,但某难免还是有些感怀。

    “方节帅,您这次召集沙州本地良善之家夜宴,所为何事呢”

    借粮啊这游戏,前人可玩过太多次了

    不过方重勇还算好的,他说的是“借”,还肯给交子发债券。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将来方重勇得胜而归,携带大量西域珍宝回沙州,然后将这些珍宝赏赐给在场之人。

    方重勇敢送,他们敢收么

    收了是交易,不收这笔账就是人情,谁比谁更傻呢要不就别借,既然借了就不要寄希望于对方还钱。

    “某赞成砸锅卖铁也支持方节帅远征西域

    不管方节帅要什么,兵员也好,粮秣也好,牲畜也好,我们阎氏有人出人,有力出力”

    阎朝一脸激动拍胸脯保证道。

    其实他这么积极没什么不好理解的,因为阎朝本人也要随军出征,这个时候不多出点力,难道要等自己战死西域的时候,才会想起钱乃身外之物这句话么

    阎氏出钱,只当是自带狗粮了,好歹也是便宜自己人啊

    “某也赞成,别人的话,老朽不信。但是方节帅在沙州为政多年,人品和能力都信得过。”

    说话的这位来自敦煌宋氏,在敦煌本地深耕两百年以上了。

    周成王时封微子启于商朝发源地商丘,建立宋国,以奉商祀,宋国被齐国灭后,宋国子孙遂以国为氏,此支来源为宋姓正宗。敦煌宋氏便是自东汉末年那一波人口迁徙,最后到河西走廊定居的。

    万事开头难,有人捧场了,自然是不乏跟随之人。一时间,大堂内沙州各大户派来的代表,都纷纷表态,支持安西远征军,愿意出钱出力。

    其实,方重勇要他们那三瓜两枣的,也只是有备无患而已,并不是说缺了这点粮秣,在西域那边就玩不转了。

    不过是担忧这些人成事不足,败事绝对绰绰有余罢了。

    这帮人要是不入伙,万一他们想不开,被人怂恿一下,在后方捣乱怎么办

    他们当然不可能被吐蕃人收买,可是如果是朝中的政敌呢

    方重勇不想去猜人心,也不想去“考验忠诚”。他只想在前方厮杀的时候,可以后顾无忧。唯有利益联系起来的纽带,在没有更大的利益将其打破之前,能保证没有人会背刺

    不过,已经到了这个节骨眼,敦煌张氏的张弥还没有表态,像是在思考什么一样。

    在场众多本地大户的代表,已经有不少人若有所思的看向他,像是想从这张波澜不惊的脸上,看出什么花来一般。

    “张弥,你不表态,是因为收了吐蕃人的好处,故意给本节帅难堪么”

    方重勇冷不丁的问了一句,语气极为不善,隐约带着怒气。

    他这句话,如同惊雷,在府衙大堂炸响

    “方节帅说笑了,某视吐蕃人为仇寇,又怎么会收吐蕃的好处。”

    张弥强笑道,只是笑容很是勉强。

    “噢张氏乃是沙州第一大户,首善之家。

    你父张悛可是本节帅的老朋友了。

    如今在场诸位都表态了,你却不表态。

    还说不是对本节帅有所不满”

    方重勇皮笑肉不笑询问道。

    张氏当然不可能跟吐蕃合作,这点方重勇是知道的。

    但是换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似乎也说得通。

    因为在河西,并不是所有人都对方重勇领兵出征西域持拥护态度,也不是所有人都会从中受益。

    比如说,凉州就有人觉得方重勇不该当这个远征军统帅,而是应该由他们家的人来当

    “不敢不敢,在下对方节帅是非常尊敬的,没有半点不满。

    只是支持远征这样的事情,事关重大某年轻不懂事,要回去与家中族老商议一下。”

    张弥努力辩解道,只是怎么描怎么黑,傻子也看出来有问题。

    方重勇也猜出来一个大概,于是板子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他很是随意的摆了摆手道

    “张弥你虽然年轻,却也是老成持重呐,本节帅很欣赏你

    那你就先回去等通知吧,接下来要谈的事情,你与张家的人,就不必知道了。

    来人啊,送客。”

    在一众复杂的目光下,张弥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不得不悻悻的离开沙州府衙。

    “节帅,是不是凉州安氏那边搞鬼啊他们不是一直提议让安重璋当安西远征军主将么”

    何昌期凑到方重勇耳边不动声色的询问道。

    “你丫闭嘴”

    方重勇没好气的低声呵斥了一句,他如何不知道是安氏那边对他挂帅出征不满呢

    安氏的人认为,他们来自西域,跟那边关系熟络,自然好办事,也是利益攸关退无可退。

    在那些人看来,方重勇是“西域经略大使”,总揽大局就行了,军事上没必要当主帅。

    其实安氏的想法也不能说错,毕竟方重勇太年轻了,西域那边的情况也很复杂,并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

    还是要找个能打的,也熟悉西域事务的人来办,反正也不耽误大事。

    更何况赤水军还出了那么多兵员呢

    他们的想法,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凉州大户的想法,其中自然也包括凉州张氏。

    敦煌张氏的人,被凉州张氏的态度所影响,不愿意支持方重勇,看起来是意料之外,实际上也是情理之中。只有懂行的人,才看得懂方重勇这一趟的好处有多大。

    凉州安氏出自昭武九姓,他们自然是懂的。

    张弥走后,方重勇微微一笑说道

    “现在多余的人已经走了,开始说正事吧。

    刚才本节帅谈的是伱们付出了什么,现在本节帅就来跟你们讲一讲福利。义务与权力是一枚铜板的两面嘛,本节帅找你们要了粮秣,自然不会不给你们好处。

    比葱岭以西更远的原波斯都护府,以及更远的地方,听说那里可是遍地都是黄金的,货物到了长安价格要翻十几倍。

    之前河西不是有商队嘛,等唐军打通了葱岭,攻克了小勃律后,这商路就彻底通了,而且我们掌控了大局,不必再看某些胡商的脸色。他们再也不能垄断西域货物的定价权

    本节帅会发许可证给你们经营,而你们集体入股,风险兜底可控。

    以后只要本节帅在,就是军民一体。有唐军一口饭,自然少不了你们一口吃的。”

    方重勇侃侃而谈,变成大忽悠,宣讲“经营许可”与“股份所有制”。唐军数量有限,去了再回来,经济利益便无法保证。只有发动河西的大户与商贾一起去冒险,才能动用“看不见的手”,来经略西域。

    一手商贸,一手刀剑,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在场众人呼吸都沉重了几分,没有谁是傻子,毕竟以前都是合伙玩过走私的。

    而现在,方重勇是要把以前的走私,变成现在摆在台面上的“许可证贸易”,顺便在西域推广交子。

    这也就意味着,西域传统的胡商,如果不入局,那么将会成为被唐军打击的对象下场可以预料

    那些人会不会入局呢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越是早入局,能够得到的好处就越多随着唐军在前面开路,他们这些河西大户就可以跟在后面去摄取自己的利益,并且还可以得到唐军的保护。

    这里头有多大利益,还需要多想么

    “方节帅,鄙人康居亭,我要鼎力支持您我要入股全部身家都给您支配”

    坐在靠门位置,一个围着头巾的胡商高喊了一句,语气激动说话颠三倒四的。

    在他看来,支援唐军粮饷,这件事意思意思就行了,别人随礼随多少他就给多少。但是现在方重勇说的这个事情,不仅要搞,而且还要大搞

    只要唐军在葱岭那边能打赢,他就会血赚,赚到他妈都不认识

    “方节帅,别卖关子了,您这个到底什么个章程,快告诉我们吧”

    阎朝大喊道。

    他对这个其实不是特别关心,更想用军功往上爬,现在叫嚷不过是给方重勇捧场而已。

    场面顿时热络起来

    方重勇看到大堂内沙州本地大户代表,像是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般躁动起来。他微微一笑,双手摆了摆手示意众人稍安勿躁。

    “放心放心,到时候某会派人去你们府上详细说明。

    现在不谈公事了,是要吃好、喝好、玩好

    胡姬呢乐师呢

    接着奏乐,接着舞今日不醉不归”

    方重勇心中已经乐开了花,脸上却依旧是一副风轻云淡的表情。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