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干爹 > 分卷阅读2
    共同语言。

    结婚时,两口子就在家属大院合作社里,请人给捏一张黑白小照。工会送了脸盆暖壶和牡丹花图案的床单。仪式简单,厂内技术骨干先进分子孟建民送给老婆一本“红宝书”,说“祝你革命到底”,马宝纯接过小红书,照例回答一句“毛主席万岁”。

    孩儿他妈还没出院时,在医院里喂奶,俩儿子抱不过来,喂了这个那个哭,喂完那个这个又饿起来了,奶都不够吃。

    孕期缺乏营养,又怀的双胞,俩儿子生下来都有些羸弱。哥哥甚至比弟弟还要瘦小。

    大的那个因为脑袋点过地,从胎里滑出先给土地爷磕了个响头,脑门儿留了一道疤。医院里又没暖箱,条件奇差,厂领导过来说情,给喂了高级乳粉和营养液最终喂出了院。

    给娃起名字时,孟建民一胳膊肘抱起一个,把俩儿子抱怀里看着,想了想,说“这个腿稍微长些的,是弟弟,叫孟小京。”

    “这个半路掉出来的,腿脚贼快,性格活泛,脑门磕过,命还挺大就叫孟小北吧。”

    他抬起左胳膊,亲了孟小北,亲在红通通的额头

    孟建民是老孟家唯一的儿子。

    他初中念的八十中,是班里尖子生,班长。朝阳区两所重点校,男“八十”,女“朝阳”,是当时特好的学校。倘若没有十年浩劫,他初中毕业应当留校,顺理成章念完高中,能考上首都很好的大学。

    八年离乡,与世隔绝,孟建民这时还惦记着,有朝一日他还能回去,下半生携带妻儿家小重归故土。

    当年主持西北三线建设的是林彪。林彪都成反动派了,早就从天上掉下来摔得粉身碎骨灰飞烟灭,山沟里这些制造厂却还存在,荒山中如同被朝代更迭湮没遗忘的遗迹,一段历史的见证。厂房生产日以继夜,机器声隆隆,此间人心浮躁,度日如年。他们这批人什么时候才能回家、能上学,这辈子能重新来过

    孟建民做梦都想回北京,因此为一对宝贝儿子起名“北京”。

    第二章 皮孩子

    孟小北这皮实孩子,在兵工厂家属大院内一直长到五六岁,从小额头带煞,疤痕醒目,像从正中豁出一道天眼。

    这娃从娘胎里就特会“钻营”,明明他是那个个头稍小的,会钻,竟然钻成了哥哥。用他亲妈的话说,老大好动,精,贼精贼精的,从小蔫儿有坏主意。

    别人家养一个孩子,奶水尚且可能不够吃,孟家一下子养俩,别说奶不够,什么都不够,全靠厂里工会同事接济。

    牛奶凭票领,限量供应,谁家有新生孩子才给奶票。奶粉更是难得一见的高级珍贵东西,有钱都没处买。物资物品极度匮乏的年代,什么都限量,而且国家的政策风向标忽地一转,从“人多力量大”一转眼就变成鼓励少生,厂里还开始给独生子女发每月两元钱的营养补助。

    孟家就因为一不小心生出俩儿子,不是独生,结果就没营养补助了

    越是缺口粮,越不给优惠政策,还没处讲理去。

    那年恰好有一批城市青年支援大三线,厂里新来十几个学生,被当成宝贵人才加以优待处理,每人给打一针胎盘球蛋白。

    外面运来的“特供”给学生的胎盘球蛋白。剩下几只针剂拆装了没用完,卫生室一个大夫跟马宝纯私下很熟,悄悄给开个后门,说,“你家两个娃,不好养活吧哪个娃身体弱长不壮的,傍晚下班你悄悄领来,我给他打一针。”

    马宝纯问“这什么蛋白,好使吗”

    那大夫眼一翻“这就是你不懂吧,新来的年轻人才给打呢。这是给国宝打的针,咱们刚刚赠送国外那对儿大熊猫,听说出境前每只熊猫给扎三针,增强免疫力,打完就不得病”

    马宝纯“哪能那么管用”

    大夫那语气特在行,特牛“你给孩子试试就知道管不管用。”

    马宝纯还真当回事,转脸摸家去领孩子去了。她从床上一手扯一个,瞅瞅孟小北,又看看孟小京,愈发觉着哪个孩子都瘦弱,都是自个儿身上掉下来的肉,都疼得紧,俩孩子都需要国宝熊猫的待遇

    她拎着俩都去了,人家一看说不成,剩下那几针都给别的“后门”了,你家就趁一针,多了哪有啊,你又不是领导子女那一小瓶针剂,珍贵得跟液体黄金似的。

    马宝纯跟人好说歹说,然而只有一针。

    就一针给哪个打

    当天恰好这工夫,马宝纯临时让他们科长叫出去干个活儿,临走丢下一句“算了,拉倒给那个矮的、小的打。”

    她走得急,大夫其实没听得太确实,到底是给哪个娃。

    或者是当妈的哪个都舍不下,故意没讲清楚,从心底不愿分出孰轻孰重。

    最后是大夫抱过娃儿,那一针戳进孟小京胳膊上,因为孟小京是“小的”那个,是弟弟。

    打完针,孟小京照例咧嘴哇哇哭了半晌,孟小北在一旁坐着看,也不吭声。

    大夫拿棉花球给孩子揉“不哭来不哭了打高级蛋白针喽。”

    “就这一针,当弟弟的多美,瞧瞧,就给你,不给他”

    卫生室另一个大妈搭茬,故意逗孟小北“弟弟打针,你没的打,乐意不你乐意不不高兴了吧”

    一群上岁数的大妈,就是闲得无聊,嘴欠,不停地逗,以为孩子听不懂,可以随意编排。

    孟小北坐凳子在一旁盯着,突然问“这个针特好吗”

    大妈说“可不是特好么,新来的学员和领导子女才给打,一般人都捞不上,没那个资格”

    孟小北嘴一撇,眼皮下闪过明显的落寞和不悦,别过脸去,不吭声了。

    孟小北当年没打上这针宝贵的胎盘球蛋白。

    在后来若干年间,他一直惦记这事,耿耿于怀,这针是给大熊猫打的,他妈妈偏心,给弟弟打了,没给他。

    后来他也确实爱生病,隔三差五闹个小病痛,生病难过时就更加记仇。孟小京上臂留下一块针疤,他自己胳膊上没有,疤痕嵌在他的脑门上、在心里。

    从小吃东西要抢,穿的恨不得劈两半。

    一条绒布新裤子小哥俩儿轮着穿,这个穿上另一个恨不能就光屁股了。孟小北再时不时把裤子尿脏,就哥俩都没得穿。

    他别看那时年纪小,话都说不利索几句,可有心眼儿了。他从外面玩回来,该把新买的裤子换给弟弟穿,他不乐意,又必须得换,咬着下嘴唇跟他妈较牛劲,在最不高兴处,突然下身一湿,直接把裤子给尿了

    尿脏了洗掉,孟小京就也穿不着新裤子,不能出去玩儿。

    孟小京蹲在床上,委委屈屈地盯着小哥哥“哥哥、尿、尿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