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状元家的卷王小夫郎 > 修房计划
    又是清晨,前一天做好的高粱饴还够卖两天的,不用干活,不用做糖做淀粉,秋华年第一次早上无所事事,吃过早饭后就开始研究家里的草房。

    作为一个在现代长大的人,秋华年这几天能睡着觉,全凭一股毅力,他觉得草房很有必要翻修一下。

    首先是窗户,他们住的左耳房的窗户破了半扇,夜里总吹凉风,虽然现在天气已经不算特别冷了,但终归不舒服。

    其次是地面,屋子里没有铺砖,裸露在外的土地崎岖不平,一不留神就会绊脚,还让屋里所有地方都布满灰尘。

    然后是炕,小炕一边已经陷下去了,三人只敢挤着睡在另一边。

    炕上铺着一层稻草,一张草席,没有其他东西,睡觉时每人从柜子里拿出自己的褥子,铺在炕上睡。

    褥子是至少二三十年的老东西,里面的棉花经过多次拆洗,已经又薄又结块,睡在上面依旧硌人,被子和它差不多,保暖效果堪忧。

    春寒天气,万一哪天下个雨,以他们现在的体质,怕是一夜就得躺倒三个。

    另外杜云瑟马上就要回来了,秋华年没忘记自己现在穿成了个哥儿,能怀孕的那种,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他们肯定得分房睡。

    那正房也得收拾一下,总不能厚此薄彼。

    秋华年盘算了一下手里的钱,觉得可以先修好窗户,解决下雨就会生病的当务之急,其他的日后再慢慢来。

    秋华年站在小凳子上研究窗户,发现是上面的窗棂断了好几根,没有窗棂支撑,风稍微大点,窗纸就被吹破了。

    这不算难修,正好时间充裕,秋华年把这扇窗户整扇卸下来,放在院里,拔掉断裂的窗棂,用库房里的边角木料对照着做出大小一致的新窗棂,一根根重新插好。

    在这期间,不时有人来敲门卖甜菜根,秋华年让九九和春生帮忙接待和称重,九九很聪明,秋华年稍微教了一下,她就会看秤和算钱了。

    甜菜根压秤,一颗就差不多两斤重。杜家村的人种甜菜种的不多,卖得多的能拿来二三十颗,少的只有聊胜于无的几颗。

    一整早上,秋华年一共收了一百多颗甜菜根,按一百来条高粱饴用三颗甜菜根的用量算,如果销量不增加,够用一个多月。

    看见秋华年在院子里做木工,来卖甜菜根的人都十分惊讶,夸他手巧能干。至于会木工的理由,秋华年推给了已故的杜宝言,说自己是看着杜宝言留下的工具和图样自学的。

    杜家村只有几十户人家,消息传的快,一天内大家都知道华哥儿不仅会做糖,还会做木工了。

    傍晚村头,终于闲下来的一群妇人和哥儿聚在一起聊家常。

    “当初在饥荒年间李寡妇拿高粱换华哥儿,大家都说她糊涂,给在外面游学的神童找个哥儿当童养夫郎,还是个瘦成猫崽子的哥儿。”

    “结果你瞧,华哥儿不仅模样越来越好,还聪明能干,关键是孝顺有良心,李寡妇去了两个多月了,他把九九和春生照顾的多好,一点也没亏待。”

    “何止是没亏待,据说这两孩子现在天天有肉吃,像地主家的孩子似的,脸上气色都好了。”

    “这是华哥儿有本事,咱们羡慕不来,两个孩子命好,虽然爹娘早早没了,却有个好嫂子。”

    “可惜他男人前程没了,好在华哥儿厉害,回村后啥都不干就能过上好日子。”

    “这不是吃软饭吗”

    “嘘可不能这么说”

    “上梁村卖了华哥儿的秋家,知道华哥儿的本事后,指不定要怎么后悔呢。”

    “说起这个,我记得华哥儿和他男人没拜过天地,没摆过酒当初卖童养夫郎的时候,好像也没签什么文书,万一”

    “华哥儿不像有那心思,只是怕秋家人使坏。”

    秋华年下午卖完糖回来,又用草木灰水把缸里的高粱全泡了,待明天继续制作高粱淀粉。

    和九九与春生吃了晚饭,打发两个孩子出去玩后,秋华年烧了点浆糊,给窗子糊下午新买的窗纸。

    镇上一张印着图案的窗纸要卖八文钱,质量还不怎么好,秋华年嫌贵,去纸笔铺子里以三文一张的价格买了四张白亮的绵白纸,又花两文借了笔墨,在纸上画了简易的墨梅、墨竹、墨菊与墨兰。

    秋华年的画技同样是速成的,当初做纸灯笼选题时,他花了个把月,照着名家画作学了怎么画梅兰竹菊和锦鲤仙鹤。

    只得其形,不得其骨,远看像样,近看凌乱,反正糊在窗户上肯定够用了。

    纸笔铺子的老板王诚看得啧啧称奇,没想到一个村里的哥儿会画画,请他过几日快清明的时候帮忙画一批写经文的纸,画一张给八文钱。

    秋华年正愁赚钱慢,自然是答应,约好过两日早上去。

    家里中间正房有四扇窗户,两边耳房各有两扇窗,一张纸能糊两扇窗,四张纸刚好把所有窗户都糊一遍。

    只换一扇新旧不一样太难看了,秋华年索性一步到位。

    他正在院里悠闲地糊窗纸,突然听到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此时天已经半黑了,按理说不该有人来拜访。

    秋华年打开门,蹙眉回忆了一下,记起门外的人竟是赵氏的大儿媳。

    魏榴花趁天半黑偷偷出来,见秋华年皱眉,本就提着的心更是紧成一团。

    但柚哥儿饿成那样,她不能后退,只能努力堆起笑脸开口,“华哥儿,我想给你说两件事,能不能先让我进去”

    原主的记忆里,这位赵氏的大儿媳非常勤劳能干,从不跟着婆婆耍横欺人,和原主也没有过节,秋华年看她脸上的紧张和恳切做不得假,让开门来。

    “嫂子请进。”

    魏榴花松了口气,和秋华年一起坐在院子里,把昨晚云湖听到的话学了一遍。

    “你云湖哥只听到赵氏说已经找了你娘家人,给你使坏,具体怎么做的她没说。”魏榴花边说边在称呼上拉近关系,表明自己的态度。

    秋华年糊窗户的手顿了一下。

    原主的身世,他是记得的。

    原主出生在离杜家村步行需三个多小时路程的上梁村,六七岁上死了娘,亲爹很快娶了后娘,他一个不是亲生的哥儿不受后娘待见,一天一顿饱饭都吃不上,饿到脱了衣服能看见一条条凸起来的肋骨。

    六年前漳县闹饥荒,原主的亲爹被牙婆说动心,想卖了十一岁的小哥儿换粮食,但他实在是太瘦弱了,看上去随时都有可能咽气,根本干不了什么活儿,牙婆带出去一圈又一圈,都没人愿意买,每次回去还要挨一顿毒打。

    最后路过杜家村时,抱着遗腹子在村头闲逛的李寡妇看见他,觉得他实在可怜,才拿两斗高粱把他换回了家。

    无论是原主还是秋华年,都和上梁村的秋家毫无关系,恩断义绝了。

    秋华年一时想不出赵氏打的什么算盘,他毕竟是个现代人,就算有原主的记忆,思维模式也没法这么快转化过来。

    “多谢嫂子提醒,我会注意的。”秋华年道了谢。

    魏榴花见他态度软和,放下心来,把自己想回娘家村子收甜菜根的事说了一遍。

    “我想华哥儿你做糖要用不少甜菜根,我正好有门路,不如挣个跑腿费,还是一文钱两斤的价,华哥儿你要多少”

    秋华年看了眼魏榴花,猜到对方是瞒着赵氏干这件事的。为了让他不计前嫌,魏榴花还主动透露了赵氏的阴谋,看来杜宝泉家里不是很太平啊。

    秋华年在心里快速算了一下。

    今天收到的甜菜根够用一个多月,但杜家村的甜菜根已经差不多收完了,总得做长远打算,万一以后有门路提升销量,也不至于被原材料卡住手脚。

    秋华年对魏榴花说,“先收一百斤,让那边的人都知道甜菜根能卖钱,留着不要吃,等需要时再收。”

    魏榴花欢天喜地答应了,她打算以一文钱三斤的价格去收甜菜根,三十几文的本钱,在娘家多借一借还是能借出来的。

    魏榴花悄摸摸地走了,秋华年继续糊窗户纸,心里一直思索赵氏的阴谋。

    到底是什么阴谋,能让远在上梁村多年不来往的原主的家人威胁到自己

    秋华年陷入思绪之中,连九九和春生回来都没发现,被叫了几声才回神。

    他发现窗户已经在不知不觉间糊好了,起身就着皎洁的月光把它们一一安上去。

    晚上睡觉前,他突然灵机一动,问两个孩子,“九九,春生,你们有没有害怕过哥哥出什么事啊”

    他本只是抱着开拓思路的想法试一试,结果两个孩子听了,竟齐齐脸色大变。

    难道真有什么事是我忽略了的秋华年赶紧宽慰孩子们,引导他们慢慢说出来。

    “村里有人说,华哥哥还不算我们家的人,可能被抢走。”

    “华哥哥不是我们的哥哥吗他们为什么说不算”

    “我不许华哥哥走”

    九九和春生说着玩耍时无意中听到的村人们的闲聊,泫然欲泣。

    秋华年愣在原地,如遭雷劈,终于解开了卡在脑子里的死结。

    他想到了原主和杜云瑟还不算夫妻,但他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在古代,人是可以当做货品被买卖的,那么所有人都有一个“货主”

    李寡妇买原主时没有签文书,原主也没有正式嫁给杜云瑟,秋华年这件货品现在的所有权依旧属于原主生父

    这怪不得秋华年,作为一个现代人,不经提醒,他很难想起一个远在几十里外、非富非贵也没见过面的恶人,对他有绝对的支配权。

    原本原主在秋家人心里是个半死不活的赔钱货,所以他们一直没有来找,但现在他展现出了足够多的能力,秋家人听了难保不会动心。

    虽然他们不一定敢冒着和杜家村彻底交恶的风险乱来,但只要有足够多的利益,就会有人愿意铤而走险。

    秋华年深深吸了口气,双手紧握成拳。赵氏早就将消息递了出去,现在阻止已经来不及了,只能想别的办法。

    他意识到,自己穿越后第一件事关生存的重大挑战,终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