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咳咳”吴深被水呛了一口,发出惊天动地的咳嗽声。

    这是谁这是杜云瑟能说出来的话这假道士怎么突然开窍了

    杜云瑟自觉冲动失言,不敢去看秋华年的反应,但他不后悔说出这句话。

    秋华年愣了一下,没想到能听到一个古代版的“我养你啊”。

    说这话的人还是个长相和气质都在他审美点上的清冷帅哥,挺让人飘飘然的。

    他飘了几秒后笑着说,“别有太大压力,我也会养活你的。”

    秋华年只是想表达我们一起努力的意思,但这话落到别人耳中,意味就不一样了。

    杜云瑟眼中漾起几分波澜,吴深搓了搓自己的胳膊,左顾右盼地站了起来。

    “咳咳,明日就是清明了,云瑟你把我买的瓜果祭品拿出来,别放坏了。”

    杜云瑟打开放在一旁的书箱,取出吴深先前在漳县摊子上买的东西,秋华年看了一眼后咦了一声。

    这祭纸,不是他画的嘛

    “可有不妥”杜云瑟看向秋华年。

    秋华年摇头道,“没有,就是没想到会看到自己画的祭纸。”

    不少人知道他这几天在纸笔铺子画画,又不是见不得人的事,秋华年没有必要隐瞒。

    “我受镇上纸笔铺子的店主王诚所托,这几天帮他画了一批清明节卖的祭纸,八文钱一张。”

    吴深听了后百味陈杂,“可他卖我十五文一张”

    秋华年意识到这位年轻的武官不怎么通庶务,“做生意的赚对半利是常事,能给我八文已经不错了。”

    杜云瑟看向进门时就注意到的别致的窗纸,“这也是你画的吗”

    仔细对比,窗纸和祭纸上的画几乎是如出一辙,只有配色不同。

    “没错,外面卖的窗纸又贵又质量不好,所以我自己买纸画了。”

    秋华年知道杜云瑟和吴深都是见过真正的名家画作的,谦虚道,“就是画着玩的,我没专门学过,只能大体上看得过去。”

    “我这算是把钱送到自家人手里了,我还以为嫂子你没想到你竟也是位才子。”吴深打趣道。

    秋华年大方地回应他,“我娘识字,小时候她教过我,也教了一点画画的手艺。这要算才子,那裕朝遍地都是才子了。”

    秋华年把自己识字和会画画的原因推给了原主的亲娘,在原主的记忆中,亲娘梅雪儿确实是识字的,但她一直身体不好,郁郁寡欢,死的又早,所以没有教过孩子什么东西。

    杜云瑟看着窗户上被夕阳染出金红之色的墨梅,“你画的很好,不必妄自菲薄。”

    “”秋华年非常清楚自己的斤两,但有人愿意哄,还是挺高兴的。

    聊了几句后,村长家的小孙女存兰过来叫人,说饭菜已经快好了,九九和春生也被直接接去了族长家。

    秋华年起身去库房里取了一大把高粱饴,一大把用盐和辣椒粉拌过的豆腐干,用草纸包好,递给吴深。

    “都是我自己做的,拿着路上吃吧。”

    吴深虽然身上有正七品的官职,实则还是个十七八的少年,秋华年看出他没出过远门,而且囊中羞涩,给他多装了些吃的。

    吴深去马上取来布袋装了,看着漏出来的一点问,“这些是什么吃的,我怎么从未见过”

    “这包是豆腐干,卤水豆腐切成薄片后晒干,拌上一点盐和干辣椒捣成的粉,就做好了。”

    秋华年每天卖糖都会被孟家人送豆腐,有时候一天吃不完,放着怕坏了,索性开发出了这种新吃法,豆腐干薄薄脆脆的,混着辣椒和盐的香味,非常受两个孩子欢迎。

    吴深拿了一块塞进嘴里,连点了几下头,“好吃”

    他自从家里出事后,就一直食不知味,不爱吃路上那些粗糙的饮食,没想到竟被一片豆腐干勾起了食欲。

    秋华年笑了,指了指另一包,“这是我自己做的糖,叫高粱饴,你吃一根试试。”

    吴深不知道糖在乡下有多贵多难得,闻言兴致勃勃地吃了一根,“这个也好吃,我看味道和京中卖的那些糖品没什么区别。”

    秋华年收下这些夸赞,三人锁好院门去族长家吃饭。

    一路上,牵着马的吴深和多年未见的杜云瑟引来了很多村人们的围观,秋华年和他们走在一起,也被打量着。

    快到族长家时,秋华年远远就看见九九和春生在门外面徘徊。

    看见他们,两个孩子立即扑到秋华年身边,秋华年蹲下一人摸了一下脑袋,笑着问道,“在外面等哥哥呢”

    九九不好意思,垂着脑袋不说话,春生人小鬼大地说,“我们每天都是这么等华哥哥的”

    秋华年点了点他的脑袋,指着旁边的杜云瑟说,“你们看看这是谁”

    两个孩子被接到族长家时,已经被告知自家亲大哥回来了,他们抬头看着这个气质斐然的陌生青年,一时不敢亲近。

    杜云瑟站在原地,看到幼弟幼妹眼中的恐慌,心中一片酸涩,踟蹰着不知该怎么做。

    他离家时,九九刚出生不久,后来父亲葬礼时回来,春生还在娘的肚子里,对这两个孩子,他了解太少,只在每年几封的家书中看到过关于他们的只言片语。

    虽然有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在,但多年的隔阂也不是那么容易消除的。

    两个孩子一直憧憬着传说中的大哥,真的见到了人,却不敢肆无忌惮地亲近,而杜云瑟从未面对过这样的场景,也不知道该如何拉进关系。

    就在这时,杜云瑟突然感到袖子被人扯了一下,一只柔软温热的手碰了碰他,在他手心里塞了点东西。

    杜云瑟摊开手掌,是两颗糖渍的蜜饯。

    他转头去看秋华年,秋华年冲他眨了眨眼。

    杜云瑟把两颗蜜饯递给弟妹,两个孩子对视一眼后小心翼翼地从他手里接过东西。

    “大哥,这是什么呀”春生翻来覆去地看。

    “是蜜饯,用糖腌的果子。”杜云瑟在一些小宴上吃过。

    “是甜的吗”九九鼓足勇气问。

    杜云瑟耐心回答,“又酸又清甜,还有果香味。”

    两个孩子咬了一口蜜饯,纷纷眼睛一亮,杜云瑟迟疑地蹲下身,学着秋华年方才的样子摸了摸妹妹和弟弟的头,九九和春生有些僵硬,但没有避开。

    秋华年见成功解决这一家三人的隔阂问题,满意地点了点头,不枉他今天回来时突发奇想花重金买了几粒蜜饯。

    吴深把一切看在眼里,笑了一声,“嫂子你真是”

    “嗯”秋华年没听清楚。

    “没什么,我饿了,咱们快进去吃饭吧。”

    吴深说着又搓了搓胳膊,杜云瑟到底是哪里来的运气,居然能在乡下白捡到这么好的哥儿当夫郎

    再看下去他真要酸了

    族长听闻杜云瑟回村,还带着一位圣上亲自任命的七品武官友人后,立即叫家里人尽力准备饭菜。

    孟福月是大嫂,让二弟妹去和白面剁韭菜鸡蛋馅包饺子,三弟妹去宝善家买鱼,自己则挑了一只肥嫩的大公鸡,杀了取肉吃。

    族长家人口多,能干活的人大的小的加起来有十几个,大家一起忙活,很快就做好了这顿有鱼有肉的饭,规格已经与族长家的年夜饭差不多了。

    孟福月抓了一个饺子递给二弟家的存兰,“兰姐儿听话,咱们已经吃过饭了,去外面玩吧,你爷爷他们有事情要说。”

    存兰拿着白面饺子蹦蹦跳跳地走了,二弟妹见状笑了一下,收拾好锅灶也出门找人聊天去了。

    族长家宽敞整齐的上房摆了一个圆桌,点上油灯,用来宴请客人。

    这顿饭的主角是杜云瑟和吴深,族长只带了长子宝仁作陪,秋华年和九九还有春生则负责蒙头干饭。

    族长年纪大见识多,知道什么事情该问,什么事情不该问,他和两人问了许多京中之事,杜云瑟认真地捡能说的回答,吴深也时不时补充一下。

    听闻吴深是吴定山大将军之子后,族长长叹一声,“我年轻时鞑子屡屡犯边,边关之地民心惶惶,幸而圣上率军亲征大破敌军,我们才有了好日子过。”

    漳县虽然不在边境上,但快马加鞭过去也就四五日的功夫,一旦边关防线破了,这里就是鞑子口中的一块肉。

    “当初大军路过漳县,我在人群中喜迎王师,远远见过吴大将军一面。今日瞧见小将军,简直和当年的大将军如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真是虎父无犬子啊”

    吴深最喜欢听别人夸自己像父亲一样英勇,闻言多吃了十几个饺子,又说了不少话。

    秋华年低眉敛目地吃着饭,实则耳朵一直在听他们说话。

    族长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不愧是历经世事的老人,几句话就拿准了吴深的命脉,让秋华年感觉自己也学到了些东西。

    谈到吴大将军被抄家革职,文晖阳先生被软禁京中的事情,族长也没有害怕,反而宽慰他们事情还有转机,一定要勤勉努力,抓住机会。

    聊到后面,话题越来越多,终于说到了他们在县城机缘巧合下抓到拐子的事。

    “云瑟一听到华年嫂子的名字,立即和县令借了一匹马要回乡,我放心不下索性陪他回来一趟。”吴深咽下口中的食物后说,“我认识他有些年了,这还是第一次见他这么紧张呢。”

    族长闻言皱眉,“秋家人竟然想出这种主意,真不是一窝好东西。”

    幸好他比较谨慎,这几天一直让老大夫妻接送华哥儿,不然说不定早就出事了

    秋华年也是第一次听说还能这样直接抢人去卖的,心中有点后怕,筷子停的时间稍长了点,碗里突然被人放了一块挑好刺的鱼肉。

    他抬头看向杜云瑟,杜云瑟低声说,“我看你爱吃这个。”

    秋华年对他笑了笑,族长记起来华哥儿还在桌上,咳了一声,“华哥儿,我不是说你,你和那家人早就断了情分,别为不值当的事情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