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只为在盛世秀恩爱 > 分卷阅读135
    让叶如尘等人畅行无阻地进去。

    叶如尘拉着缰绳控马停下,罗旗长眉飞色舞从城门上快步下来,走到叶如尘面前抱拳道“恭喜大人旗开得胜。”

    “本以为大人今夜不会回来了,是我们孙百户专程交代给大人留门的。”

    叶如尘微微一笑,也抱拳回道“多谢。”

    “嘿嘿”罗旗长摆摆手,“应该的应该的。”

    州衙里谢同知四人还守着呢,他们也提前收到了叶如尘大捷的消息,激动不已,只等叶如尘赶紧回来。

    全判官不住说道“周词,能不能别转了,绕得人头晕。”

    周判官背着手,在厅堂来回踱步,“唉,千户所的都回来好久了,大人呢,不是都结束了吗,怎么还没回来。”

    谢同知说“这后续事儿还多着呢,大人可能耽搁了。”

    王吏目问“大人不会住县里了吧”

    “回来了大人们回来了”

    一名差役跑的飞快前来报告,四人连忙起身,“回来了,哪儿呢”

    “我一听见马蹄声就赶紧跑过来了,该都到门口了”

    四人兴奋不已,快步往外衙走去,穿过大堂、六房、二重门,一眼就看到了闹哄哄的人马。

    “大人”

    谢同知叫了一声,走向人群,目光一扫没见叶如尘,稍微有些气喘地问道“大人呢”

    被问的人一愣,“啊”

    全判官急忙道“大人呀,知州大人呢”

    “哦”那人后知后觉,指了指天,“走了”

    “啊”这又轮到四人呆愣住。

    张一龙推开人群过来说“知州大人直接回内宅了。”

    王吏目眨了眨眼,缓缓回神,“刚才在二重门就是有东西闪过,我说呢,还以为眼花呢。”

    谢同知等人一腔热情被浇灭,等了大半夜,连个人影都没见着。

    除了王吏目。

    张一龙尴尬一笑,“知州大人不知道诸位大人在等他呢,我们也都不知道。”

    “也对。”

    周判官哭笑不得,“我等是没说。”

    谢同知幽幽吐了一口气,“回来就好,大家也早些休息吧。”

    第94章 上任大典

    这一日跌宕起伏终于结束, 吊着的心放下,众人回去倒头大睡,一夜好眠。

    翌日, 虎头山匪的案子先放一放, 整个衙门开始准备新官上任大典。

    衙门前的公告墙上贴出红告示, 昭告百姓陇州换了新知州。

    礼房负责准备车马轿夫、灯笼彩盏、三牲祭礼, 挑个良辰吉日,叶如尘要坐着马车重新进城。

    衙差挨个去通知城内大小官吏、下属县令、富甲乡绅,和有功名的书生学子。

    这天所有人来到城门口接新知州进城,街道两侧挤满了围观的百姓。

    “唐大人才干了一年吧, 怎么突然

    换人了”

    “管那么多作甚,谁当都一样, 跟咱又没什么关系。”

    “怎么没关系了那好官坏官能一样吗我家大黄唐大人还没给我找回来呢,不知这位大人能不能找到”

    “找个屁,都半年了, 不是死外面就是被人吃了半月敲十次鼓,唐大人不是赔你了一条狗吗”

    “那小短腿能和我家大黄比我要的是狗吗我要的是大黄呀你们根本不明白大黄对我有多么重要”

    “哎哎, 虎头山山匪被剿了你们知道吗昨日从石乡县押过来的,那群人被打得老惨了,听说是新知州带人剿的。”

    “真的假的”

    “啧,昨日下午我亲眼见着呢,好多人都看见了。”

    “好像是两天前被剿的”

    “我知道是不是那天晚上,一群衙差策马出城那次那阵仗好大”

    “对对,肯定是,那天领队的公子好俊朗, 不会就是新知州吧”

    “很有可能,但他好年轻”

    “都剿匪了, 肯定是好官。”

    “我家大黄”

    “一边去”

    叶如尘跟着一众本地有头有脸的人物,绕城一圈,先去城隍庙里祭拜,再回衙门祭拜。

    穿过甬道走过仪门,叩首叩首再叩首。

    接印拜印,入大堂升坐大堂,结束,无关人员退场。

    好繁琐

    翌日正式上班,叶如尘一早穿着朝服坐在二堂,衙内大小官吏也穿着朝服过来,排着队一个个点卯签到。

    签完到再回去脱朝服换常服,哈哈,有点搞笑

    叶如尘绷着脸忍住了,他今天不用换,因为一会儿下面的县官要来拜见。

    可能是从石乡县令那里大致摸清叶如尘的秉性,知道他不好惹,各县官态度极好,有问必答,过程同前面一样顺利。

    叶如尘也提前打听过这几人,通过本次深入沟通,对他们有了几分了解。

    幸运的是,没有坏种。

    不幸的是,全是咸鱼。

    叶如尘震怒,整顿整顿整顿

    这下所有官吏都认全了,但还少了两个重要岗位人物长随和师爷。

    长随一般都是知州的私人手下,在衙门的地位独特又重要,方便替知州处理一些特殊、隐秘的事务,必须是信得过的人。

    可叶如尘除了夫郎谁都没带。

    再就是师爷,师爷不是官,是幕僚,是智囊团,专替官员排忧解难,地位很高。

    俗话说,无幕不成衙。

    一个大点的衙门往往有好几个师爷,类型职责还不同,有写写画画的,有管理钱粮的,还有处理刑事案件的。

    他们一般都是当地有功名的书生,文化水平极高。

    叶如尘问“咱衙里没师爷吗”

    谢同知闻言露出几分为难之色,“以前是有的。”

    “什么意思”

    叶如尘疑惑,现在没有了

    谢同知不好意思的笑笑,“都被唐大人带走了,就是你前面那位。”

    “共有三个,一个本就是随唐大人过来的,其余两个是本地的,在衙里干了四五年,就,也跟着走了。”

    叶如尘

    走了也好,像这种幕僚、门客的风气叶如尘并不提倡。

    不是因为他们没有俸禄,工资要让用人官员负责,绝对不是。

    主要是长此以往,官员空有虚名不干实事,而幕僚的权利、职责、能力则会越来越大。

    不在编却能把控朝政,用脚想都不合理,而且还会加大贪污腐败程度,被查了跑得也很利索。

    目前幕僚制度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作为过来人,历史老师告诉叶如尘,该消失了

    话说回来,能省几个人的工资真不错,感谢前任之恩,省的他舍不得出钱,又找不到理由辞退师爷。

    智囊不要,助手还是要的。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