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只为在盛世秀恩爱 > 分卷阅读169
    督权但不能随意插手。

    既然如此,学院日常消费也不能光靠别人给钱,要自负盈亏,所以它同别的书院一样,也有自己的学田,靠学田经营支撑学院的开销。

    衙门会给予一定的财务资金帮助,但只是叶如尘在任期间。

    往后换了知州,谁知道人家怎么想,将来的事将来再考虑,主要还是靠学院自己,看能不能发展下去,有没有实力站稳脚跟。

    学院的管理方式与传统书院、学堂大不相同,叶如尘基本是将现代的教学模式搬了过来,又结合实际情况修改了一下。

    学院目前只设了小学部和初中部,共九个年纪,以教书育人为目的,首要办学宗旨不是科考。

    但也不会脱离科考,该靠拢还是要靠拢的,四书五经是基础课程,必学的。

    小学还能随便点,但初中就要全力准备科考项目了,初三结束学院会统一组织大家考童生,无论是否考过,都照常毕业,后续不会再管。

    学院的一把手叫院长。

    在这一点上,衙门还是有点小权利的,虽不能直接插手学院教学管理,但可以推选学院院长,毕竟出了钱,背后还打了官府的招牌。

    第一任院长毫无疑问是叶如尘,或者说,名誉院长。

    因为他主业是一州之首,不可能专心管理湍水学院的,所以就请了文尚书院的陈先平山长过来兼职副院长。

    副院长人选也是寻了一圈,实在找不到比陈山长更合适的了,陈山长虽然年纪有些大,但比较开明,想事情也通透,办夜学时与他接触很多,感觉是个不错人选。

    可毕竟他还是文尚书院的山长,或许忙不过来。

    本来叶如尘对这事也没报太大希望,没想到提了一嘴后陈山长立刻就应下了。

    陈山长本就看好叶如尘,听完叶如尘对于学院管理、发展的讲述之后更加支持,并表示在文尚书院的事情不多,可以试试兼任。

    他还提出了一个别样的想法,正中叶如尘心头。

    因为书院招生基本都是童生起步,或秀才往上,更有甚着只收举人,比如当年赵淮安差一点就能去的西林书院。

    陈山长提出,湍水学院这边假如真的有人能考上童生的话,那可以由学院推荐他们去城内其他几个书院读书,帮学生开条明路。

    虽然是否真有人能从他们湍水学院考上童生还不能保证,但努力努力万一成功了呢。

    叶如尘也正有此意,两人一拍即合,这事儿暂且就这么定了。

    报道这天,湍水学院进门第一进院子就是报道处,有好几名教职工在那里办理学生入学事宜。

    因为提前通知了学习的住宿制,所以学生们都是大包小包由家长送着过来的,门口热热闹闹。

    虽说招生信息是写明了要女学生的,可真正来的人不算多,不过真的有人家愿意让自己姑娘过来,叶如尘就已经感到很欣慰了。

    学生们年龄大小不一,八九十一二岁的孩子们人数最多。

    这个阶段的孩子大多都是在家中也读过一点书,但因为各种原因

    ,或家境贫寒、或调皮捣蛋等各种原因没有继续学下去的。

    本以为大多都会是穷人家的孩子,没想到其中还来了一些商人之子。

    商人并不都是大富大贵的,也都是普通百姓,可能比穷苦庄稼人要强些,起码有些小钱,能负担孩子的读书费用。

    因为社会地位名声不太好,商人家的孩子去私塾学堂读书一般花的钱也会多点。

    并没有明文规定他们要多出钱,但不知谁带的头,最初可能是为了自家孩子不要因为铜臭受到清高先生们的漠视而高价求照顾的,长此以往,就形成了这样的潜规则。

    叶如尘对此表示不屑。

    作为学院的名誉院长,报道第一天叶如尘自然也来到了学院视察工作。

    他刚一进院,就听说有几个商人在里面等着想要见他呢。

    去了之后才知道,几名商人居然在商量着送什么礼给他会好一些,完全是将私塾那一套给搬了过来。

    叶如尘拒绝地十分果断,“无论贫富,湍水学院对学生一视同仁,不需要这样的行为,几位不必如此。”

    学院在他的监管下,绝不会出现老师歧视学生身份、家庭的现象,女学生更是一样。

    他知道大家在担心什么,可能觉得免费的不会特别认真地教学生。

    其实的确有不少人这样想,但又是看到了叶如尘这一路的所作所为,对学院报了一点希望。

    眼前几位家长究竟怎么想的也说不准,要说人也不缺钱,完全可以上私塾,只不过私塾里学生年龄大小不一,孩子们可能不太适应。

    总之,基于对叶如尘的信任,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就来了。

    叶如尘直言让众人放心好了,学院肯定不会随便乱教糊弄人的。

    几名商人纷纷表态信得过大人,叶大人办的学院一定与众不同,按照招生规则,这里的学生都是年龄差不多大的放在一起,他们觉得还挺合适的。

    来都来了,就先让孩子在这里待一段时间,看看如何再说。

    第122章 上课

    报道的时间为两天, 陆陆续续来报道的有三百多名学生。

    家长带学生登记的时候,就已经说过自家孩子在什么水平,想要报几年级, 登记处也安排的有老师对学生进行口头提问, 初步判断其层次, 并大概给出建议年级。

    办完各种手续之后, 学院先根据年龄大小给大家安排了临时宿舍。

    等报道彻底结束,学院首先组织了一场入学考。

    大点的孩子都要写试卷,而年龄小、本就报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只需要一些口头上的提问,难度不大。

    这次入学考会筛掉部分人, 同时确定其余学生的年级。

    入学考的成绩出来得很快,当天考完试, 老师们连夜批改讨论,第二日名单就贴在了布告栏上,通过考核成功留下来的不到三百人。

    因为是初步实行分级制度, 学生的水平不可能一下就精准的细分为九级,这样管理不当, 教起来也十分麻烦,而且他们的师资力量还没有那么充裕。

    所以最终划了四个年级,一、三、五、七,每个年级两个班,共八个班,小学部和初中部分别在两栋教学楼。

    学院也不是完全的免费,会收部分杂费,但并不高, 大多人家都能承担,若实在困难也可申请先欠着。

    学生们按照班级重新分了宿舍, 宿舍与食堂相挨,位于学院东北角,连宿管阿姨和叔叔都给配上了。

    时间安排是上五休二,休沐的两天理论上都要回家的。

    但有极少一部分学生是家长看了报纸从县里来的,来回路程不短,所以这些学生可以申请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