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儿,总报喜不报忧,如今虽有了林家人,但都是下人,有些事说不上话,做不得主,她担心小姑娘受了委屈,闷在心里,无从排解,又惹出病来。

    吴熳亦细细听着,比照着剧情,看看到底行进到哪一步了。

    如今见了薛宝钗,知薛家进京,又见秦可卿身子康健,不见病态,看来,剧情才刚刚开始而已。

    众人聊天说笑,只李纨一人心焦,眼见座钟指针一格格挪动,敦太太婆媳隐有作辞之意,她方才将来意说了出来,“听闻启山书院,亦收蒙童,我想问问婶子可真”

    此话一出,除了薛宝钗,几人皆是一愣,李纨此问,是为兰哥儿

    可贾门族中有义学,代儒太爷亦是有名的大儒,何须去外头的私塾

    李纨见几人一时无言,怎不知她们想法,只得心中苦笑。

    兰哥儿五岁,正是启蒙的关键时候,家中业师回家去了,宝玉倒是高兴憨玩,竟无一人替她的兰哥儿考虑,只让兰哥儿去义学先将就着。

    可兰哥儿从义学回来说,代儒太爷身子不好,三天两头不在学里,有时留对子,叫他们自己思考,有时叫温读功课,兰哥儿去了半个月,竟连两页论语都未学完。

    这如何耽搁得起,李纨只能另想他法。

    她父亲曾是国子监祭酒,李纨未出嫁时,曾听闻家中父兄对启山书院的赞扬,自是知晓书院不错,她亦知族叔贾敦的大名。

    以前家中有先生,她且不愁,如今迟迟聘不到西席,义学又实在不成,她才一改以前不露头的性子,主动寻了来。

    贾林氏虽也意外她舍近求远,还是与她说了情况。

    启山书院蒙学束脩,要比大一些的学生更多些,不过这对荣府来说,不算什么。

    只山上条件清苦,一般富贵人家都不舍得送孩子去。

    李纨听闻只能带一个小厮伺候穿衣吃饭,且一旬只能回家两天,别的时候都得住在山上,心疼又不舍,但她深知兰哥儿日后要科举,只这一条路了。

    家中义学不成,枯耗只会浪费光阴,待兰哥儿大一些,国子监怕是也进不去。

    老爷官职只能恩荫一人进国子监,宝玉比兰哥儿大几岁,定是要先紧着宝玉,她的兰哥儿没机会的。

    贾林氏和另外几人见她沉思,也不打扰。

    这头,薛宝钗又问起十五六岁书生的入学条件。

    她今日来,就是为着此事。

    几日前,薛家管事来回母亲,母女俩方知晓,哥哥整日在外闲逛,从铺子中取了不少银钱走,散了不知多少人。

    母女俩顿时如雷轰电掣,她们在这富丽堂皇的荣国府内,衣着朴素,不戴首饰环佩,就图着掩一掩财,哥哥却在外滥用,不知让多少人瞧了去。

    如今,舅舅不在,姑父不管,义学不严,再如此下去,必成大祸。

    她与母亲听闻府里丫鬟们说起敦太太,又知敦老爷来历,宝钗便想着来探探消息,看能不能将哥哥送上那山中书院去。

    不想,恰遇珠大嫂子也打听此事,心中惊喜,默默听完,思量着蒙学尚有诸多限制,更大的书生想是管得更严,遂也露了意向,问出了口。

    贾林氏不曾听闻过薛蟠的所作所为,只与宝钗说,略大的书生便要通过考试,方能入学了。

    启山书院如此盛名,入学者本身就是不凡的。

    薛宝钗一听,便知哥哥不行,心中又抱着一丝希望,问起敦太太,可有别法,自想着便是多使些银钱也使得。

    王熙凤这才明了,借着吃茶掩下嘴角哼笑,原来两人就图此事儿。

    不过,怕是一件儿都成不了。

    兰哥儿是先珠大哥的独苗,太太怎会让他到看不见的地方去吃苦。

    至于薛大傻子考试不是王熙凤瞧不起他,薛蟠认得的字,怕是还不如她这个连书都没读过的女人,能考上才怪。

    王熙凤瞬间对薛李二人失了兴趣,也不听她们白聊,拉着吴熳到一边,问起她的近况。

    吴熳先惊讶李纨和薛宝钗欲做出改变剧情的行为,也想听听,不想就被王熙凤拉了去。

    两人相对,想叙情,好像也无甚好叙的,一时竟无言。

    第四十一回

    且说吴熳王熙凤相顾无言, 僵持须臾,王熙凤方才哼哼唧唧开了口,“你在家跟琛大爷也这么冷眉冷眼, 笑脸儿都没一个”

    今儿可坐半天了,沉默少言也就算了, 连个笑脸都不给,上门作客可没这样儿的道理。

    不想, 人还真点头了, 面色平静,神色认真。

    王熙凤一时竟被噎住,满眼透着不信, 瞥着她上上下下打量。

    凭她凤辣子的泼辣程度, 对着琏二也不能没事甩脸子,吴漫要真在家也冷脸对着琛大爷,那便是不想过了, 又想回娘家那个“苦海”, 没脑子的人才那么干

    吴熳看得出王熙凤眼中划过的关心, 又忆起十年前她对吴漫的回护。

    当年, 两人因容貌被排挤, 王熙凤尚好, 出身王家, 虽父兄不显,但亲叔叔时任京营节度使, 不少人得罪不起。

    吴漫就不一样了, 不知名姓的七品小官之女, 遭了不少明嘲暗讽、小绊子手段。

    王熙凤从小性情就泼辣爽利,能言善辩, 出言帮过吴漫不少次。

    吴漫记忆犹新,甚至对带着对她的气愤恼怒离宫的王熙凤满怀歉意。

    这恩与歉意一直没还,吴熳想想王熙凤在红楼梦中凄惨的结局,欲帮吴漫了结了这段因果。

    如今,王熙凤还没毒设相思局,间接沾上贾瑞的人命,也没弄权馒头庵,害死那一对小男女,一切都还来得及。

    于是,便如闲聊一般与王熙凤说道,“琏二奶奶盛名在外,这些年我听了不少有关你的事儿。”

    王熙凤悠闲扯着手里的帕子,看看帕子又看看吴熳,挑眉嘲讽道,“那真是巧,你也不差,我也听了不少。”都是些没出息被人作贱的蠢事

    吴熳从吴漫的记忆,及红楼梦的描写中知道,王熙凤就是这么个性子,遂对她说话的口气也不在意。

    只继续说道,“人人说你模样标致,言谈爽利,心思深细,就是男子也比不得万分之一”

    谁人不喜听奉承话,王熙凤这一闻,欢喜地用帕子甩了一下吴熳的手,傲气嗔道,“那是”

    哪知,人还没说完,王熙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