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浮在眼前的雏菊 > 分卷阅读2
    两人吃完后孙立昆就带着她往建设路骑去。

    建设路是条小商街,虽说不是很大,好在热闹,里面有着做各种生意的店铺和老居民区。

    没多久,摩托车停到了街里的一家修车铺门口。

    孙立昆进了门,就见一个中年男人弓着身子,正在修齿轮。

    “我不是说了不用你修车,记好哪位客人哪辆车就行,”孙立昆一面去拿他手里的拿螺丝刀,一面盯着他胳膊说。

    何建平说着把胳膊并到了背后,“没事,修修自行车还是可以的。”

    一位穿着破旧的机修外套的中年男人慢慢站了起来。

    何媛笑了笑,喊一声“爸。”

    “小媛回来了”何建平朝着孙立昆的身后看,笑容满面,“爸今天忙,刚给客人修完车去买了菜,今天家里来人,就让你孙哥去接你了。”

    何媛不甚在意地摇摇头,回他“没事,我先进屋写作业了。”

    “不着急,爸先给你做饭。”何健平喊住她。

    “昆哥带我吃过了。”何媛想起什么,莞尔笑笑“还有明天周六,我陪你去医院透析吧。”

    何建平连连应声,说“好。”

    何媛没在停留,转过身往后屋走。

    三个人都住在这小小的修车铺里,只有两间睡觉的屋子,前面是一块空地,何建平就把这小院子用来修车,后面走两步就是三人吃住的地方。

    何媛现在住的房间原本是孙立昆的,不大,只有六七个平方。

    自从一个月前,何媛从贵州来到卢城后就把这间屋子给了她,而他搬去了何建平的房间,又搞了个单层床就这么住了下来。

    何媛放下书包,平躺在床上发愣,心里想着是不是和爸疏远了,可又一想到在这十一个年头里,自己见她爸的次数十个手指头都能数得过来,又觉得这是正常的了。自从奶奶走过以后,她就只剩下何建平这一个亲人了,所以抛开既往,好像也没什么。

    屋外,何建平对正修着车的孙立昆招招手,问他“今天何媛怎么样,有没有和你聊聊学校的事”

    孙立昆咧着嘴笑“她一小孩儿能跟我聊什么,再说她有点怕我的样子,估计话都不想跟我多说。”

    “为啥怕你,你凶她了”

    “欸,你可别冤枉人师傅,也就你让我接她才能单独说几句话,平时在家里你看我们讲过几句”

    何建平叹了口气“她之前都在老家,我怕她刚来这边不适应,有什么话也憋在心里头不和我说,明年就读六年级了,不知道这边的上课模式她能适应不”

    孙立昆多多少少了解点何媛的事,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他随口宽慰了几句“别担心了,有空我问问她,你好好照顾自己就成了,明天我带你去医院复查,这病肯定能治好的。”

    “行,有什么事你就跟我说,” 何建平摇摇头,知道这小子是安慰他,刚走两步又回过头,说“还有你,二十四五的人了,别整天嬉皮笑脸的,出来也有小半年了,好好学修车,学个技术比你整天混日子强。”

    孙立昆笑着点头,等那抹身影背过去后,嘴角又淡淡放下了。

    他懂何建平的好意,也感谢他在半年前的收留。

    看了看时间,没再多想,起身摘掉手套,跨上摩托车就往汽车站赶。

    到了车站,就见到一个瘦瘦挺拔的男人叼着根烟,背着个行李包在站牌底下等着人。

    孙立昆朝着那男人挥挥手,喊了一嗓子“东子,这儿。”

    李维东寻着声看过去,蓦地笑了声。

    男人掐掉烟大步跑了过来,抡起拳头往他身上捶了拳“高了,瘦了。”

    孙立昆挑挑眉,不置可否。

    两人七八年没见过了,比起年少时,此刻都成稳了不少。

    李维东把行李甩他身上一个,男人没接住,往后退了两步。

    他笑了声,往孙立昆脸上看,故意道,“怎么回事,看起来挺沧桑啊”

    两人许多年不见了,再见面也依然熟络。

    “滚蛋。”

    李维东朗笑出声,跟着他后面走。

    孙立昆回头看一眼,漫不经心说“怎么穿那么多,把你那外套脱了吧,这地儿那么热。”

    “青海可比这地儿冷多了,在这过傻了吧。” 李维东心直口快,也没多想话就说出口了。

    车站口人头攒动,挤出来时已经满头大汗。

    李维东后知后觉到点什么,转了个话题“呵,就开这车来接风怎么着也得搞个四轮的吧。”

    “四轮没有,只有俩轮的,不坐就跟屁股后面跑。” 孙立昆这句倒回得挺快。

    耳边又是一阵笑,掺杂着点风声。

    路灯昏暗,这条路人多,孙立昆右手松了点,把车速降了下来。

    良久,李维东才开口说“叔和婶子还不知道你出来”

    话没说明白,但彼此都懂指的什么。

    孙立昆在前面摇了摇头“不知道,还没跟他们说,再过段时间吧。”

    “那就好,没说漏嘴,我来之前去看了他们,婶子张口就问我你出来了吗我没多说,聊了两句就出来了。”

    “嗯。”

    李维东还未出声,就听到他问“你见着立山了吗”

    “见了,门口做风筝来着。”

    孙立昆笑了笑“他还跟小时候一样不说话吗”

    东子笑笑“个倒是长高不少,就还是不说话,见谁都不理。”他停了停,又继续问“立山之前上特殊学校的钱都是你出的”

    孙立昆在前面点了点头。

    东子蹙眉,没再说话。

    晚风夹着热浪,直冲冲地灌进大脑。

    孙立昆是青海人,不过从十六岁就来到了这个城市。

    那时候听县城里的人说,沿海地区正发展,潜力大,有机会挣大钱,对于十几岁正值刺头的青少年,孙立昆和李维东就是两个代表,两人年龄差不多,他比李维东大了几个月,调皮捣蛋事也没少做,掏个鸟窝,怂恿隔壁村小孩去地里偷个西瓜,晚上特意去村里鳏夫家门口偷听墙角,故意弄出声音,吓得屋里办事的人不敢吭声。在学校也可谓是难兄难弟,吊儿郎当的,成绩成绩不好,老师老师看着烦,一听到能挣大钱的消息就什么也不管了,回去就要把想法告诉爹妈。

    “妈,我是真上不下去了,没意思,我走了你和爸还能少受累点,等我去了到时候挣钱来接你们。”

    纵使家里人不同意,他也毅然决然地做出了决定。

    但那时候从来没有人跟他说过,什么样儿的人能挣到钱,有文化和没文化的,运气好的和没运气的,只是一股脑地就想离开这穷地方,最后一家四口闹得不欢而散。

    前后闹腾了俩月,孙母又做着中间人,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