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被读心后我助始皇一统四海 > 分卷阅读114
    竟在何方啊

    第49章

    赵王阴森森盯着李牧的背影消失在殿门前, 暗怒不已,看来相国所言不差,这李牧, 着实心术不正呐。

    一则,他借镇守雁门之机大肆收买人心,令我赵国边关之民、只知李牧而不知赵王。

    二则, 先前因秦军攻打赵国之危, 朝廷才将他召回中原,可眼下秦军早已撤军,他却迟迟不提回雁门之事, 不但继续在邯郸收买人心,还妄图以秦国再次发兵之危言、掺和列国之朝政。

    眼下是形势所迫, 寡人不得不忍着,待来日灭了秦国, 寡人定要除去他

    想到这里, 他又记起方才魏无知所言、秦国采黑石之事, 脸上总算重新露出了笑容秦王果然有“先见之明”, 待秦国粮仓被赵魏搬空后, 他便可带着秦人,慢慢啃那些黑色“黄金”充饥

    真乃大快人心之举

    不过他难得脑中闪过一道灵光按秦王之狡诈, 秦国耗费如此人力挖那些破“金矿”,莫非是早为今日开荒而布局, 准备到秋收之时, 拿那些被他称作“金矿”的破石头, 来忽悠我赵魏白白出力

    为慎重起见, 他立刻唤来宫人吩咐道,“即刻派人前往秦国, 言明我赵国今岁秋收之后,只拿秦王承诺之粮食,不要任何黄金珍器,得到秦王承诺之信方可回来。”

    魏王那老东西被骗便随他去了,寡人定不会上当

    在李牧一腔悲愤再次奔赴雁门之时,秦国派往各地挖煤的将领,也陆续快马加鞭赶回了咸阳。

    前些日子,他们获悉秦国不战而先灭了韩国之事,在万分惊喜之余,又不免生出种种揣测,眼下回到宫中,难免想问个明白。

    按理说,此番回宫,众人该先向君王叙职,说说自己所在煤场的情况,但桓猗是个急性子,起身后便急急问道,“王上,那韩国众人,究竟为何要开门献城”

    嬴政看着比往日更黝黑许多的众将,目光渐渐柔和起来,将宁腾叛变借粮种、地动预言、韩王与昌平君的借刀杀人之计,一一说给他们知晓。

    桓猗听完,恨不得将牙齿咬碎,“气煞我也狗日的熊启,受我秦国这般多恩惠,竟敢背叛王上我等纵便养条狗,都比他忠诚数百倍”

    隗状忙蹙眉提醒道,“桓将军,此乃朝加入 疼训q 群吧148乙流963看更多连载付费文不迷路堂之上,君王在上,岂可污言秽语”

    桓猗此刻正在气头上,闻言顿时觉得隗状也颇有几分像卖国贼,遂怒目道,“我等军营武夫,自然不如尔等文绉绉的满嘴仁义道德,但我大秦武将,对王上的心是亮堂堂、干干净净的”

    隗状岂能听不出他言下之意顿时颤巍巍指着他道,“你这话说得莫非我大秦文臣,对王上之心便不亮堂了老夫侍奉四代秦王,对秦国之心,日月可鉴”

    文臣们闻言倒并不介意,因为这桓猗是个直爽性子,平日里并非计较之人,唯有涉及秦国与君王之事,方可戳他命门让他蹦起三尺高,此刻,他定因熊启叛君一事怒火攻心,这才顺着隗丞相的话迁怒文臣

    王翦父子与李信等人忙出来劝解了一番,无果,最后嬴政肃色批评了他几句,桓猗这才立刻歇了怒火,朝隗状和文臣们道了歉,一场风波总算歇了下来。

    而诸将之中,最冷静想得最多的是王翦,身为秦国当今武将第一人,性格沉稳的他,凡事讲究个“先谋而后动”。

    譬如此刻,他并未如长子王贲和桓猗那般,当真相信大巫能预测出地动。

    而是第一时间,便将秦国轻松灭韩之事,想到了数月前莫名听到的稚子之声身上事出反常必有妖。秦国近半年得到的反常之好处,实在太多了,甚至连君王接连下的数道诏令,都隐然有与商君之法、背道而行之深意

    当然,身为智谋双全的武将,既有军功爵位制倚仗,王翦便无意掺和朝堂律法细则之事,只暗暗揣测上古传说之中,邪者为妖,正者为仙,若果真是妖物,岂会这般好意

    他很快就猜出,暗中帮助大秦的仙人必是九公子无疑

    一则,当日在场之人,唯有九公子是稚童;二则,他是长公子道旁捡来的,身世不明;三则,大秦的一切反常,都是从九公子进宫开始的。

    如此一来,他不得不想到另一件事按照秦国先前的军事计划,是先灭掉赵国再攻韩,如今,既然韩国提前灭了,君王突然召他们回咸阳,是否要准备再次攻赵之事

    想到这里,他便正色道,“王上此番召臣等回宫,可是要趁着如今军心大振之际,待春耕后便要着手伐赵”

    他其实并不太倾向于立即伐赵,尤其在桓猗接连被李牧打败后,他便知晓,秦国若要伐赵成功,必须先除掉硬骨头李牧,不然,纵是出兵,亦只能落个两败俱伤。

    他正想劝君王先定下计策除李牧、再行攻韩之举,桓猗却兴奋道,“伐赵好哇王上,臣愿请缨率我秦军,再与那李牧大战八百来回,定提着他的人头来见您”

    嬴政却摇首道,“李牧既是御匈奴之良将,杀之着实可惜。再者,眼下秦国各处人手皆不足,寡人前些日子,刚朝赵魏借了些庶民来开荒,此时不宜兴兵,伐赵一事且待明年再议。”

    王翦与李信闻言,眼中皆有亮光一闪,看来,王上有收拢李牧之意

    他们的激动是有原因的,莫说这一时期,即便到了后世数千年,中原王朝的边疆,亦时常被匈奴犬戎屡屡骚扰,不胜其烦。

    中原诸国打仗多是步兵出击,即便以马代步长途跋涉,到了战场之上,也要下马对打,不然很容易被对方击杀,究其根源,还要从马的稀贵说起。

    马虽然与牛一样是食草动物,但马只有单胃,无法像四个胃的牛那般反刍,故而食量更大,而中原历来是农耕之地,水草本就不如塞外丰茂,到了秋冬缺乏草料的时节,只能用粮食来喂马。

    所以,这年头能养得起马、学习骑射之术的,只有极少数的贵族子弟。而出身平民阶层的普通士卒,如果上马后,能保持奔驰之间不摔下马背,已称得上骑术良好。

    但低头便能见牛羊马匹的草原各国却不同,那些自幼在马背上长大的游牧士卒,仗着一身娴熟的马背打仗技术,在边境抢完杀完就跑,机动性远胜过列国步兵,让中原列国无可奈何。

    至于追出去击杀对方,更是可能性微乎其微、又九死一生之难事,偌大的草原无边无际,并不像中原有固定的行军大道,待骑兵一哄而往四处散开后,本就不擅骑术的中原士卒,此刻面前只有两条路可选分兵追击,被对方突然冲出来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