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被读心后我助始皇一统四海 > 分卷阅读244
    你说,赵高那种人,既能将我父王笼络得对他信任无比,自然是处事奸猾、长袖善舞、极擅伪装的,他又会在蒙毅眼皮子底下,犯下什么大罪呢”

    他看过的史书内容多而杂,当然没法清楚记下全部内容,但当时读到这里万分遗憾,如果赵高这时死了该有多好所以,他倒是清楚记得这事的。

    系统脑中忽然灵光一闪,“报仇为讨好秦始皇而替他手刃仇人,无论秦始皇需不需要报这个仇,都不得不承他这份人情而且,他知道就算东窗事发,这事落在古代大臣眼里,也是赵高忠心耿耿的表现,秦始皇反倒不好处罚他”

    明赫慢慢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根据史书记载的轨迹,灭赵后,我父王先是去了邯郸,又经由太原郡和上郡返回咸阳,可见他此行的主要目的,分明是去巡视刚到手的北地数郡,邯郸不过是顺路经过赵高身为中车府令为我父王掌管车舆事宜,肯定也是随行的,而他作为最贴近君王的近臣,不但知晓我父王很多私密之事,隐形权力也是极大的,如果他暗中派人去我父王幼时住过的街巷,活埋一批赵人倒也不是不可能”

    赵高这种心思缜密、能耐心蛰伏几十年的毒蛇,翻遍史书,他在始皇执政期间只犯过一件触法之事,还被语焉不详一笔带过了可疑点偏偏就在这里,作为因熟习秦律才被始皇另眼相看的近侍,赵高怎会把他最大的优势变成漏洞,行知法犯法之事

    再有,史书中连赵国母亲曾经受了什么刑罚,都记载得清清楚楚的,怎么就能刚好把他犯了什么大罪给略掉了呢

    系统听完这话,立马飞快翻起题库来,很快,它就找到了一段史记记载的原文题干,边念边嘀咕道,“秦王闻高疆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宿主你说得没错,这赵高力气很大,又通律法,这才被秦始皇重用的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说明赵高犯下大罪后,秦始皇是非常生气的,这才让蒙毅依法处置”1

    明赫接着他的话头道,“所以,我父王一开始根本就不想饶恕赵高,后来突然改口赦免他的罪行,是因为他犯下的大罪,跟普通的大罪完全不一样,在群臣们看来,赵高虽犯了罪,这罪却是因忠君而起”

    系统赞同道,“宿主说得对,在这时代,再严苛的律法也抵不过君王的威严,如果秦始皇杀了为君复仇的赵高,反会引发群臣兔死狐悲的疑心怪不得赵高会知法犯法,这奸臣真的好狡诈气死我了,人是他活埋的,锅是秦始皇背的,怪不得史书不记载赵高究竟犯了什么大罪不过,纵便这时空的赵高没因设计刺杀君王一事、被秦始皇察觉而灭族,我们也是要早早除去他的”2

    明赫听到这里倒有些疑惑起来,喃喃道,“是啊,就算父王不杀他,我也是要把他早早弄死的不过,好奇怪,这一世的赵高到底发了什么疯,竟敢刺杀我父王”

    他总觉得这事不太对劲,却根本不知道,当日嬴政正是在接待韩非的宴会上,随着他的心声看到了秦国灭亡的画面,才会寻了借口,早早除去赵高那奸贼的呢

    秦国命运转动的齿轮,早在他被抱进章台宫那一刻,就悄悄开始启动了。

    明赫想到长达两千多年的时光里,那么好的父王,那么难得的明君,却遭受了那么多的诋毁,被泼了那么多的污水,不由紧紧握紧了拳头,咬牙切齿道,

    “我赢明赫发誓这一世,我绝不会让任何人抹黑我的父王,我要让后世君臣代代跪拜我的父王我要让父王开创的大秦盛世,无论国家富强还是民心拥护,都成为他们毕生顶礼膜拜、连做梦都孜孜渴盼抵达的高山之巅,而我的父王,却站在山巅居高临下俯瞰着他们我要让他们亲口在史书中承认,这人间最强大的帝王,他们永远也超越不了的千古明君,只有我的父王秦始皇”

    系统听得热血沸腾不已,忙鼓掌道,“好好我也会全力支持宿主的,让我们一起加油”

    明赫与它幻化出来的小白猫击了个掌,眼中闪过坚毅的光芒,“加油,我们一定会成功的”

    有英明睿智的父王在,有带着金手指的他和统子在,有能力超群的文武群臣在,有勤劳忠厚的先秦万民在,我们大秦的盛世,将会超越史书中任何一个盛世

    春风煦煦暖融融的二月中旬,宽阔的六英宫亮如白昼,一场姗姗来迟的庆功宴,在大臣宗室们的言笑晏晏中拉开了帷幕。

    原本,嬴政是打算在去岁秋收之后,便设下庆功宴犒劳一番群臣的,这可是秦国第一回 真正意义上的秋收。

    哪知三国突然对集兵百万,秦国在忙完秋收后,嬴政君臣便将全副心力放在备战上,一时倒忘了这庆功宴一事,眼下赵国既灭,李牧蒙恬等人、很快便要去北地军营训练骑兵,这宴会便重新提上了日程。

    今日,殿中早早摆好了一排金灿灿的青铜投壶,眼下君王还未进殿,桓猗正拉着李牧李信投射比赛呢。

    说起来,缘分二字着实妙不可言。

    原本,桓猗屡次与李牧对阵讨不到好处,便将李牧视为必需要攻下之死敌,而在史书记载中,桓猗更因攻赵死在了李牧手上。

    谁又能想到,这对昔日之仇敌,如今成为秦国同袍之后,却发现对方的性子跟自己一般爽快,反倒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桓猗站在数丈外,瞄准壶口将一支箭精确投进去后,乐呵呵与李牧叔侄笑说着,“怪不得王上让人备下这投射之礼,今日我大秦这庆功宴,可是双喜临门呐,呵呵呵”

    在周礼之中,诸国宴客之时,皆喜设下射礼,其中又按天子、诸侯、卿大夫的身份,设下不同的规定。

    譬如,天子祭祀之时举行大射礼,天子宴请大臣时则举行燕射礼,而诸侯拜见天子却要举行宾射礼。

    这也算是贵族子弟修习骑射六艺之术的用途之一,后来,随着周王室的衰微和寒门士族的兴起,诸侯们为笼络那些不擅骑射的寒门大才,便逐渐将户外射箭、改为了室内投壶掷箭。

    当然,这投射礼仪在讲究实用的秦国,是不太常用的,而如今秦王即位后,更恨不得宴会早些结束,他好回章台宫处理奏章,更是鲜少设下投壶,也难怪桓猗能据此猜出君王今日心情甚好。

    李牧亦笑道,“是啊,此番我秦军伤亡不过上千人,便能借齐楚燕三国之手,接过他们打下的城池,真乃妙哉”

    拿三国这一趟的损失来说,算上他们自相残杀的,合计少说也死了十多万人。

    再者,这趟若是秦国率先开启攻赵之赵,除却与赵军对战的损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