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被读心后我助始皇一统四海 > 分卷阅读327
    放彪悍。

    而楚国数百年间灭掉的夷狄诸国之民,在漫长的时光中,渐渐也将自己视为了楚人,这些打着赤足亦能在山间健步如飞的夷狄后代,上了战场更是十分骁勇善战。2

    三则,楚国地形复杂、河道遍布,又早在楚威王时期就组建了专擅水战的舟兵,楚军借助对地形的熟悉,屡屡将秦军撵至水边迎战,对水战毫不娴熟的秦军为保存有生力量,只得仓皇后撤。

    毕竟,当年世人闻风丧胆的杀神白起,曾三次亲自发兵攻楚,一路取洞庭、破五渚,纵便最后鄢郢一战破楚都、焚宗庙,亦未能如愿成功灭楚。

    如此一来,这场战事便僵持了下来,虽然两军在数场小战中各有胜负,但秦军所夺城池,相对于广袤的楚地疆域而言,依然不过杯水车薪。

    但王翦并不着急,只命各地将领按原计划,继续搅乱楚军士气,同时安营筑堡耐心等候时机便可,绝不可擅自轻敌冒进。

    当日商议作战计划时,君王考虑到楚军元气仍在,楚地又地广人众,便否定了桓猗提出的速战速决之打法。

    鉴于如今秦国已灭三晋与燕齐,再无后背受敌之忧,更有巨量丰产粮食支撑,嬴政认为,打王翦最擅长的持久战,才是最稳当之道,这才制定了“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匹敌制胜方针。

    八月,两军仍在秦军的小幅攻城略地中僵持,项燕一人统领四十万大军,却并未与王翦手中的四十万大军正面交锋。

    两名老将,都在指挥着各处支线进退的无声布局中,暗暗较着劲。

    项燕虽知这场战争,必将以秦军获胜而结束,且并不欲族人为楚国和自己复仇,但他依然如往常每一仗那般,以无比虔诚的报国之心,谨慎而细致地规划着每一步战术。

    楚国虽注定要亡,但楚军既食君之禄,自当竭尽全力,将楚国灭亡的那一日,拖到拖不下去那一刻。

    项燕驻兵于淮北河岸,不肯主动率大军出战,乃是在等一个时机等冬日降临河水结冰之时,秦军押运的补给粮草,无法再顺水快捷而南下,届时趁秦军缺粮之危机,楚军便能借助本土作战之优势,冲上去击杀数支秦军偏师。

    秦军虽注定要胜,他亦绝不会让他们轻而易举夺得胜利降秦只要他还剩一口气,便绝不会降秦

    而项燕不知道的是,王翦在催着各部加固营地之时,一边也在等待一个时机一个楚将项燕主动发起进攻的时机。

    世人皆赞他从不打无把握之战,却并不知晓,他为了谋划出一场时机成熟、有把握取胜的战事,要绸缪多少钱粮兵器细锁碎事,又要反复揣摩上多少趟人心。

    王翦早已看出,眼下楚军数番故意丢弃小城,又在城中坚壁清野不留下一人一粮,大有不想与秦军鏖战、却又故意借此引诱秦军之意,此事岂不反常哉

    加之项燕一直按兵不动,想来打的正是拖延之计,想让秦军面临数月粮草不济之危。

    可如今正是夏日,楚王和强势的楚国宗室,真会让他将两军大规模会战,拖延到冬日吗

    他并不着急,只要项燕先发起进宫,项燕与楚军主力便再无生机,所谓擒贼先擒王,失去项燕的楚军,还能再有如此士气么

    果然,随着时日的推移,来自屈景昭三族、负责统领楚军支线的偏师主将们,开始对这“不过瘾”的打法抱怨起来。

    在他们看来,凶名在外的秦军,实则是一群窝囊废,在最初的数场厮杀后,后来每每两军打得正上头之时,对方便命人鸣金收兵,跑了

    而项燕以避免遭受埋伏夹击为由,要求他们不准追出十里之地。

    这仗打得,简直让人摸不着头脑,而让人摸不着头脑之事,最能吸引人胡思乱想。

    于是,在偏师主将的再三催促下,仍不肯出兵迎敌的项燕,被主将们悄悄以密信告到了朝中秦军不敢与楚军正面交战,项燕却畏敌如虎,龟缩不敢前进。

    在压根不懂战术对峙的楚王和宗室们看来,项燕唯一的价值便是为他们驱敌,既然秦军畏畏缩缩,不敢主动发起大规模进攻,眼下,不正是楚军动用全军剿灭敌人之良机么

    如此一来,在楚王接连五道诏令的怒斥下,在宗室要更换主军将领的威胁下,在项氏族人接连被接进王宫“做客”的无奈下,九月,项燕不得不主动对秦军发起了进攻。

    他选择率先攻打的对象,正是王翦手上那支四十万大军,比起分散于各地的秦军支线部队而言,无论是秦军主军覆灭,还是秦军中最稳的老将王翦战死,对楚军而言皆是大好消息。

    但项燕没料到的是,无论楚军如何击鼓叫骂,王翦并不肯派人迎战。

    这般之下,楚军只得强攻,但是,一来王翦将充作营地的城池,皆命人以坚石加固,极难攻破;二来,秦军竟有射程可达一百五十步之三弓巨弩,数日攻城之下,已有三万多楚军倒在巨弩下

    战局再次陷入僵持之态,而寿春王宫中的楚王,却在昭让的建议下,命项梁另领五千人马,暗中前去烧毁秦军粮仓。

    项梁虽在楚国权贵子弟中,颇有文武双全之美名,但他眼下年纪尚轻,并无一官半职,自然也从未领兵打过仗。

    昭让将这个任务交给他,自然是想为遏制项氏的升迁埋下伏笔纵便项燕此战果真击退秦兵,凭项梁这毛头小子带着五千人马,亦绝无可能焚烧重兵把守的秦军驻地粮仓,届时,君王本该赏给项燕的爵位,便会因项梁之败仗而抵消。

    楚国朝堂权柄,本该牢牢握在王族宗室手中,岂能让项氏再因此战获得更高的官爵

    当然,他明知粮仓定是秦军重兵箭弩把守之地,却仍劝楚王给项梁五千人马,未尝不含着几分盼对方再也回不来之意。

    项燕先前既敢劝君王废分封、夺宗室之权,他如今趁机除去项燕最在意的聪慧儿子,倒也算得上“投桃报李”之举。

    而一心想着报国的项梁,却将此举视为君王对自己的无上信任,无比激动地接过了任务,当日便带着五千人马,前往颖水河边的秦军粮仓偷袭。

    三日后,项梁全军覆没、中箭而死的消息传来,在昭让暗藏兴奋的目光中,楚王却后知后觉地懊悔不已项燕如今正在为国杀敌,若让他知晓此事,该如何是好

    昭让忙掩下心中喜悦,迭声劝楚王不必担忧,只要吩咐众人守口如瓶,此事定不会教项燕知晓,楚王这才大松一口气放下心来。

    但他们忘记了,天下并无不漏风的墙。

    值夜的秦军,斩杀了前来偷袭粮仓的楚军,按例是要将此事连同敌军主将首级一道,上呈给长官。

    而负责颖水支线的秦将,正是桓猗。

    桓猗十多年前,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