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基地崛起 > 正文 第1113章 这就是科举制!
    这官阶是凌冽特地为无法继续上战场的伤员们准备的。

    所以也没啥品级,纯粹是混口饭吃。

    只不过

    虽然这俩哥们都属于官阶等级的最底层。

    但是晋升之路却也是从他们开始的。

    像底层司员若是混好了,要么可以选择调回京城跟直隶县继续当司员然后走副司长、司长的晋升路线。

    要么可以按照自己的特性,在当地一步一步的往上爬。

    比如有个司员是联合大学商贾毕业的。

    那他就能从一个管县城钱财的,升到副县里管钱财的,然后升到郡丞里管钱财的,再升到府丞里管钱财的,最后竞争州牧或是直接被空降回户部当尚书或者侍郎。

    至于衙役也是这样。

    但他要想往上爬,得先去联合大学拿到文凭证明。

    等拿到文凭后,再开始逐级往上爬,并且他爬的肯定比司员快

    因为每一个衙役都是有军功的

    他们为桃源村立过功、洒过血。

    所以如果是同样条件下,他们晋升肯定比对手要快。

    总的来说,这套制度虽然和近现代的行省制度没法比。

    但仔细看就能发现,这套东西绝对比大汉目前的三公九卿以及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令官要简洁多了。

    且晋升方向清晰。

    每一个基层员工都有多条晋升路线。

    这就保证他们如果在一道南墙前被挡住后,还有更多南墙等他们去撞。

    万一瞎猫碰上死耗子,撞开一个,这不就平步青云了吗

    而村长和郭嘉他们在看到这份详细的官阶表后也是对凌冽搞出来的这套三省六部制度赞不绝口。

    如果非说有什么问题的话。

    那就是在荆州牧和荆州知府上。

    廖化和李儒这两个名字确实是让所有人都有些意外。

    但凌冽对此却有自己独特的考量。

    尤其是让廖化做荆州牧上。

    其实这是他很早之前就已经有过的想法。

    首先他对自己忠心耿耿,资历在村里堪称是肱骨之臣也不为过。

    其次这次改革制度,荆州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地方。

    伤筋动骨那是肯定的。

    而廖化学习过侯君集兵书。

    这让他既拥有不错的军事能力,也拥有不错的政治能力。

    派他过去,可以既守住城池,也能协助知府处理政事。

    堪称一举两得。

    至于为什么要派李儒去担任知府

    其实凌冽也犹豫了很长时间。

    毕竟这货投靠时间短不说,忠心确实是很堪忧。

    之所以最后选他。

    完全是因为荆州的政治局势实在是太过复杂。

    蒯家、马家、蔡家势力纵横交错。

    各郡各县更是拥有门客上千,政客数百。

    这个时候凌冽要推行全新的政治制度,无疑是在动他们保命求生的平安符。

    可以想象,这三大世家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所以派李儒这么个极其擅长阴谋算计的知府。

    不为别的,就是去针对蒯马蔡三大世家的。

    而郭嘉则在听清凌冽和他们的解释后。

    也是忍不住笑道“主公,这下热闹了廖化当了那么多年副手,一封官就直接是荆州牧,再加上李儒,安稳了那么多年的荆州,怕是要电闪雷鸣喽。”

    “哈哈哈,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还是那句话,重病下猛药,咱们既然要改制度,就必须一鼓作气,否则藕断丝连,到头来遭殃的只能是咱们自己。”

    把整个局势看的一清二楚道,凌冽不搞则以。

    一搞就要搞个天翻地覆

    他要把这腐朽大汉的进士推举制彻底掀翻

    让没有普通老百姓也有机会当官吏,治国家。

    这个,就是科举文凭制

    一夜无话。

    次日,清晨。

    伴随太阳从东方升起,汴京城内。

    由于全新的官阶制度被张表出来。

    所有最底层的文官和司员们见后纷纷欣喜若狂。

    因为他们终于看到了自己晋升的方向。

    不用像以前似的,天天呆在底层混吃等死。

    什么时候晋升不知道,晋升的方向在哪不知道。

    这次的官阶制度一出,显然所有人都有了努力的方向。

    再加上由于荆州那边极度缺乏干吏。

    有许多本来生存在刑部内最底层的司员,因为曾经有幸毕业的是桃源联合大法学中的政法系。

    直接摇身一变。

    成为知县,瞬间跟其它京城内的司员一样平等起来。

    有三个人更是由于毕业成绩优异。

    破格被提拔成了知郡

    直接跟自己的司长平起平坐了

    此等如同坐火箭般的上升速度,顷刻间所有人都为之趋之若鹜。

    甚至不光是他们。

    许多迁徙进汴京城内的文人们见到这套官阶制度的选拔条件居然只看学历,不看资历。

    纷纷疯狂的向桃源联合大学涌入。

    卢植也没有放过这么好的一个招生机会。

    命人临时搭建起好几个大棚,专门就收这些主动送上门来的文人学员。

    一时间,整个大学门口是门庭若市。

    而其中最为热闹的,当属于法律系的招生处。

    没办法,谁叫这个系的学生毕业后前途最好呢。

    出来一个就是知县、出来一个就是副县。

    这要是不选,那他们岂不都成了傻子

    到最后还是由老文书带着衙役强行介入。

    利用学法需要遭受的挫折劝退一大帮学员后。

    这才堪堪稳住了大学前混乱的局势。

    而卢植也带着辛苦一天后招生的名单。

    来到桃源村中,向凌冽汇报道“主公,自从你早晨发布了村子的官阶制度后,联合大学那边已经有超过五百七十三名新生了。

    其中学商贾有一百零十七人,数学五十人,建筑一百二十三人,学法的最多,足足三百九十三人

    要不是老文书亲自去镇场子,老夫估计,等下次开学时法律的学堂都装不下了”

    “哈哈哈,可以理解都想平步青云嘛,很正常,等开学后真正让他们去学政法这帮人就知道了,在桃源村上学,可远没有那么简单。”

    大笑三声,别人或许不知道。

    但凌冽却很清楚。

    在桃源联合大学里想要学政法,那就是母猪过独木桥,挑肥拣瘦。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