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骗了康熙 > 正文 第366章 丰台惨案
    “玉柱,你带兵去丰台大营。那两个副都统的心腹部下,务必一网成擒。”

    康熙也没有料到,已经被废过一次的太子,居然对军方依旧有着这么深的影响力。

    老八的挑拨离间,成功的勾起了康熙的疑心。

    “嗻。”玉柱行礼之后,从康熙的手上接过了代表至高皇权的金批大令。

    只是,等玉柱走到宫门前时,魏珠喘着粗气的从后边追了上来。

    “柱公,柱公,请留步,请留步。”

    魏珠大声叫住了玉柱,哈着腰说“柱公,皇上命老奴,随您一起去丰台大营。”

    玉柱一听就懂,魏珠是跟着去监视他的。

    毕竟,玉柱已经掌握了步军衙门,若是再拿下了丰台大营,那就有造反的实力了。

    京城兵权,绝不可集于一人之手,这可是康熙的根本原则。

    此去丰台大营,玉柱本来就是想公事公办,并无任何杂念,更不敢安插私人。

    既然,魏珠乐意跟着,那就让他跟着呗。

    康熙是知兵的皇帝。大头兵们的野性难驯,不分满汉,他肯定是知道的。

    玉柱若是不带兵去查办,只怕是,难以弹压住那些骄兵悍将。

    但是,兵带多了,容易惹来普遍的反感。带少了,又无用,这就很考验玉柱的智慧了。

    玉柱掌握的新军,总共也就三千多人,不可能全部带去丰台。

    所以,玉柱和魏珠进了新军营地后,他只下令,亲兵标集合。

    新军之中,共分三标。其中,除了两个正经的纯步兵标,再就是步军和骑兵混编的亲兵标了,标统是牛泰。

    在康熙的眼皮子底下,玉柱一向不在乎扩编,而以培养军官种子为第一要务。

    宁可让军官等着配备编制和武器,也不能空有武器和编制,却要苦等适配的军官

    此所谓,军事人才先行的逻辑也。

    随着玉柱一声令下,短短的半刻钟内,亲兵标便已肃立于操练场的正中。

    亲兵标,属于是教导标的意思。标内的军官们,级别很高,带的兵却普遍不满编。

    除了五百名步兵之外,亲兵标里的骑兵营,也就是二百名骑兵而已。

    这二百名骑兵,打着亲兵戈什哈的旗号,才配齐了一人一马。

    魏珠就在身侧,玉柱也不好说啥,只是简单的说了几句,就带着周荃等人,启程赶赴丰台大营。

    丰台大营,又称南苑大营。营里的兵马,全是八旗兵,无一绿营。

    顺治初年的南苑大营,其实是多尔衮检阅八旗劲旅之地,并无常驻的兵马。

    到了一废太子之前的康熙三十五年,也就是玉柱才六岁的时候,为了制衡步军统领,康熙才令直隶各地的八旗兵,轮流驻于丰台。

    如今,丰台大营的最高长官,并不是所谓的提督,而是都统。

    提督,是绿营中的职务,都统才是八旗兵的正经长官。

    按照八旗兵的营制,只要有都统的地方,必无将军,反之亦然。

    有些爽文里,将军管着都统,还管的理直气壮,此大谬也

    比如说,黑龙江将军的副手,清一色的副都统。

    又比如,玉柱的阿玛庆泰,以江宁副都统的官职,署理的江宁将军。

    署理,代理之意也。

    现任丰台大营的都统,乃是兆佳塞尔弼。

    塞尔弼,满洲正白旗,前吏部尚书兆佳马尔汉之侄。

    老十三嫡福晋兆佳氏,便是马尔汉之第七女,所以,塞尔弼就是老十三的内堂兄。

    兆佳氏在本朝崛起的源头,其实是,马尔汉曾为康熙的伴读。

    康熙的伴读们,个个都是高官显爵,比他的哈哈珠子们明显更受重用。

    比如说,康熙的伴读们,大名鼎鼎的明珠、伊桑阿和马尔汉,全都是出将入阁的狠人。

    就算是,康熙身边极不出名的哈哈珠子丁皂保,因其亲爹丁应元是康熙伴读的缘故,他在仕途上的成就,也秒杀了曹寅和李煦。

    丁皂保,正黄旗包衣汉军,父子皆为康熙的近臣心腹。

    只是,其父丁应元的命不好,康熙五年,便因病去世了。

    但是,康熙也是个重感情的皇帝,他一直重用丁皂保,直至提拔为总管内务府大臣。

    曹寅的最高头衔,也就是通政使衔江宁织造郎中罢了,骨子里还是五品官,并隶属于内务府总管。

    所以,曹寅的圣宠,也无法和丁皂保相提并论。

    只是,老十三做下犯忌讳的事情,被圈禁于玉柱的家里,并牵连到了马尔汉。

    如今的马尔汉,已经被罢了职,回家吃自己的饭了。

    巧合的是,马尔汉的老生子,叫关柱。关柱虽是老十三正经的小舅子,只是,老十三很不喜欢他的小气和张扬,彼此之间的来往,比玉柱还少得多。

    巧得很,关柱和玉柱,名儿只差了一个字。

    但是,康熙却把丰台大营都统,如此重要的位置,交给了马尔汉的侄儿塞尔弼。

    可想而知,此乃康熙的帝王心术也。即,夺了老家伙们的权,改为重用其子侄。

    其实,老佟家的情况,也大致相仿。

    国舅佟国维,因站错了队,力挺老八,渐渐失了宠,康熙随即重用了隆科多。

    如果不是玉柱的异军突起,获得了康熙的极大信赖,在步军统领的宝座上坐着的,依旧会是隆老三。

    玉柱带兵抵达丰台大营门前的时候,塞尔弼早已闻讯,站到了营门前。

    魏珠带着张廷玉拟的旨意,玉柱手握金批大令,入营的手续完备。

    因事关重大,塞尔弼仔细验过旨和令,确认无误后,没敢多话。

    于是,玉柱带来的新军,十分顺利的入了丰台大营。

    玉柱是正钦差,自然要高坐于帅位,魏珠就坐在他的左手边,塞尔弼就只能站在下边了。

    “奉上谕,查拿良铁和端成的党羽。皇上说了,务必一网成擒,不得遗漏。”

    帅帐内,仅有三人。

    玉柱就把康熙的意思,传达给了塞尔弼。

    塞尔弼面露难色,良铁和端成的党羽,若是都拿了。丰台大营里的军官,恐怕要空一半啊。

    可是,若不交出这些人,塞尔弼心里有数,过不了康熙的那一关。

    玉柱不动声色望着塞尔弼。嘿嘿,这小子越是拖延不决,康熙对他的疑心也就越大。

    不过,玉柱,既没有兴趣提醒塞尔弼,更无义务提醒他。

    皇帝的旨意,就是如此,剩下的就看各人如何应对了。

    玉柱很有耐心的等了半盏茶的工夫,丝毫也不着急。

    抓谁,怎么抓,他心里早已经有了底。

    魏珠深深的看了眼塞尔弼,嘴巴却闭得死紧,他也没有义务提醒塞尔弼。

    帐外,全是玉柱带来的新军,塞尔弼的心理压力,肯定不是一般的大。

    只是,良铁和端成的党羽众多,其中也牵连了塞尔弼的人,这才是他犹豫不决的根源。

    康熙的用心,玉柱看得明白,魏珠更是了如指掌。

    丰台大营,竟然被已经废过一次的太子胤礽,给渗透了进来,康熙可想而知的震惊与盛怒。

    老八告的这一个黑状,算是拿捏准了康熙的心思。只因,丰台大营绝对不容脱离皇帝的手掌心。

    好在,塞尔弼很快想通了,拱手道“请天使稍待,下官这便下令击鼓升帐。”

    很快,聚将鼓便被敲响了。

    照八旗军制,鼓响三通,不到者,一律斩监候。

    斩监候,即等候刑部秋决的死刑。

    封建王朝,普遍比较迷信,认为春、夏和冬季杀人不祥,每年的秋天才会集中斩杀死囚。

    秋决,也就是刑部秋审处,审核秋季杀人的名单,上呈于皇帝。等皇帝正式勾决之后,再将勾决名单上的犯人,拖到菜市口砍脑袋。

    军中无戏言,三通鼓落之时,佐领以上的八旗军官,全都到齐了。

    这些人,瞬间把整个大帐里,挤得满满当当的。

    玉柱乃是官场老油条了,塞尔弼叫出一人,他便命牛泰带兵拿下那人。叫出两人,就由牛泰拿一双。

    只是,那些被拿下了的八旗军官,个个喊冤,没一个甘愿被抓的。

    牛泰才不管那些呢,玉柱说抓谁,他就抓谁,不打丝毫的折扣。

    魏珠瞅见军帐内,即使未被抓的军官们,也大多面露不服之色。

    嗯,万岁爷实乃高瞻远瞩也,命玉柱带兵来抓人,省了多少的麻烦事儿

    结果,抓来抓去,军帐内,竟然空了一半。

    牛泰接二连三的抓了好几十名军官,其中的大部分都是良铁和端成手下的协领、参领和副参领。

    玉柱很是沉得住气,等塞尔弼不再点名抓人之后,他这才缓缓起身,当众宣布“取纸笔来,写清楚你们的人际关系,尤其是,谁提拔你们上来的,以甄别善与恶。”

    “凭什么”一名大胡子参领,当众顶撞了玉柱。

    没等塞尔弼出言搭救他,玉柱已经抢先下令,“拿下。”

    不料,那大胡子的参领,颇有几分布库的勇力,竟然挣脱了四名新军战士的抓捕,朝着玉柱扑了过来。

    “呀”就在魏珠的惊叫声中,早有防备的玉柱,拿起就搁在帅案上的燧发手枪,迅速打开狗锁。

    “砰。”伴随着一声沉闷的枪响声,那大胡子参领随即倒在了血泊之中,四肢抽搐着,慢慢的死去。

    嗯,京营八旗兵,一半以上腐朽不堪。

    但是,此时毕竟是清初时期,有血勇,敢拼命的八旗军官依旧不在少数。

    玉柱命众军官,写清楚人脉来历,就是要甄别出隐藏在暗处的太子一党。

    说白了,只要大家在纸上写明谁是提拔的上级,哪怕是说的假话,只要仔细的盘查印证,很快也会被查清楚的。

    玉柱的手段并不复杂,但是,非常管用。

    喏,已经死透了的参领,就是看懂了,他迟早药丸,索性仗着血性,拼死一搏。

    当然了,当着魏珠的面,玉柱在丰台大营里公然杀了人,这显然是老皇帝喜闻乐见之事。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