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骗了康熙 > 正文 第367章 何为手毒?
    天才八六

    兵营里的丘八们,从来都只信奉一条强者为尊

    谁心狠手毒,谁能带领大家打胜仗,谁就是大爷

    至于,是不是和将士们同甘共苦,其实并不重要。

    真正重要的是,将士们跟着你,有盼头。

    霍去病,从来都是他吃大肉,喝美酒,抱美妞,从不与将士们分享这些。但是,将士们就是乐意跟着他冒险。

    其根源,其实是,将士们立下的军功,抢到的银钱和女人,霍去病从来都不屑于贪墨

    这便足以驱使将士们,跟着霍去病卖命

    别人眼里,丰台大营,乃是龙潭虎穴,重兵集结之地。

    玉柱却是不屑一顾的。

    只要八旗火器营,完整的落入了玉柱的手掌心,别说区区一万余精锐八旗兵,就算是再加五倍,他们在玉柱的新军面前,也都是盘菜

    近代化的陆军,一旦步骑炮工,四个兵种满编了,对封建军队也就形成了碾压式的代差

    八里桥之战,僧格林沁带着三倍以上的优势兵力,迎战八千英法联军,却一败涂地。

    这便是明证

    玉柱拿起帅案上的另一支燧发手枪,一边把玩着,一边冷冷的问“不服的,就站出来,免得憋得慌。”

    “老子就不服”又一名参领,愤怒的挺身而出。

    “砰。”玉柱没等这参领把话说完,照着他的胸口,就是一枪。

    “轰隆。”一座黑铁塔般的肉山,轰然倒塌,都没有抽搐一下,径直死透了。

    玉柱放下冒着白烟的手枪,又拿起了一把未发射的手枪,继续问“还有谁不服”

    塞尔弼惊得目瞪口呆,玉柱好大的胆子呐,竟然敢在丰台大营里,连杀了两名正三品的参领。

    玉柱扫视了全场一周,见众将纷纷低下头,都不敢和他的视线相遇,他不由高高的仰起下巴。

    嗯,很好,都知道怕了,这就对了嘛

    军营里的逻辑,本来就是软的怕硬的,横的怕不要命的

    玉柱以钦差的身份,故意挑衅大帐内的诸将,说白了,就是挖好了坑,等着杀人立威。

    在丰台大营里杀人,玉柱结的仇恨越深,康熙越信任他

    其中的帝王心术,不多赘述了,懂的自然懂。

    按照原计划,玉柱面前的帅案上,一共摆了五把燧发手枪,预计要杀五将。

    现在,只杀了二将,便震慑住了大营里的骄兵悍将们,玉柱反倒甚觉遗憾了

    “魏大人,此二贼藐视钦差,该不该杀”玉柱见无人再敢站出来了,便扭头看向魏珠。

    魏珠也是见惯了死人的老太监了,尽管面色很有些苍白,心却没乱。

    “当然该杀。”魏珠心里明白,玉柱是故意想杀人,却无法挑出大毛病来。

    玉柱手捧金批大令,代表的是至高无上的皇权。

    两个死鬼,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公然挑衅皇权,死了也是白死,亲属们连朝廷的抚恤银子都拿不到手。

    唉,这人呐,确实是会笨死的

    杀人立威之后,玉柱吩咐的写清楚履历的事,也就十分顺利的推行了下去。

    防止失联,请记住本站备用域名

    众将写完之后,由牛泰收到了一只锦匣之中,上了锁之后,便双手捧到了魏珠的面前。

    魏珠深深的看了眼玉柱,他的心里和镜子似的,玉柱是故意不看的,但也不许他看,只能交给万岁爷看。

    唉,好厉害的玉侯啊,万不可与之为敌

    魏珠打定了主意,一定要交好玉柱。

    那一次,梁九功挑拨离间不成,反受其辱的教训,魏珠至今记忆犹新,不

    敢或忘。

    玉柱杀了两个三品参领,却帮老皇帝搞清楚了,谁是谁的人,不仅无过,反而有大功

    混官场,只要充分站在老皇帝的根本利益之上,又令老皇帝不舍得拿你当弃子,哪怕是杀了重要的将领,也是白杀的。

    反之,老皇帝想往东,你偏要朝西去,嘿嘿,鸡蛋里也会挑出骨头来。

    老八,贤不贤甚贤也

    他能顺利当上太子么万不可能也

    等着老八的,只能是那句经典的名言辛者库贱妇所出

    玉柱带兵,押着抓来的将领们,缓缓的回京。

    魏珠则带着众将们写的自述,骑快马先走一步,提前进了宫。

    赶在关城门之前,玉柱带着大队伍,及时的进了正阳门。

    夕阳下的正阳门内,城门的左侧,站着笑眯眯的魏珠。

    “内阁奉上谕,著玉柱以礼部侍郎衔兼内阁学士,监修明史副总裁,本兼各职如旧,钦此。”魏珠念完了旨意后,哈着腰扶起了接旨的玉柱,脸上堆满了笑容说,“柱公,皇上说了,差事办得漂亮,该赏”

    内阁满学士,从二品,共六人。皇帝参与御门听政时,例由内阁满学士呈上奏章。

    按制,本朝的内阁学士均兼礼部侍郎衔,并由钦命满、汉各1人掌稽查中书科事,或命于各书馆兼总裁、总纂等官。

    监修明史的诸官,从上到下,依次为总裁官、副总裁官、总阅官、总纂官等。

    且不论别的,单单是玉柱的明史副总裁官,就秒杀了四库全书的总纂官纪昀。

    纪昀,连玉柱都比不过,凭什么敢与和中堂斗智斗勇

    在封建王朝之中,修史的官儿,比修书的官儿,重要十倍不止。

    原本,主持监修明史的,其实是老八的门人,王鸿绪。

    一废太子之时,王鸿绪站错了队,被康熙罢了职,遣返回乡。

    如今,康熙年纪大了,整日忙于防范儿子们篡位,哪来的心思修明史

    所以,监修明史的班底,名存实亡也。

    这么一来,玉柱所谓的明史副总裁,不过是个荣誉性的职务罢了。

    满洲状元郎,以内阁学士之职,监修国史,这可是极其难得的荣耀,足够吹几辈子了。

    一言以蔽之,康熙甚为满意,不仅升了玉柱的官,还给了极大的荣誉。

    魏珠的故意示好,玉柱自然是要感谢的,他扭头看了眼吴江。

    吴江心领神会的凑到魏珠的跟前,借着扶他胳膊的机会,将一张两千两的银票,不动声色的塞进了魏珠的袖口。

    规矩就是规矩

    玉柱的做人做事风格,从来都是一贯性的,绝不前恭后倨,更不过河拆桥。

    梁九功已经摇摇欲坠了,继任乾清宫总管的,必是魏珠。

    防止失联,请记住本站备用域名

    客观的说,天天伺候在康熙身边的魏珠,确实有能力坏玉柱的事。

    说白了,魏珠混的是宫里的太监圈子,玉柱是外臣,走的是纯臣兼宠臣路线。

    魏珠和玉柱之间,并无根本性的利益冲突。

    与其成仇,不如持续性的交好,互相得利。

    再说了,没根的太监,图的不就是个扭曲的尊严,和实惠的银子么

    这年头,能用银子解决的问题,算得什么大事

    魏珠本就不打算与玉柱为敌,见玉柱晋升之后,不仅没有丝毫的骄狂,反而一如既往的很尊重他,岂能不满意

    “刚及弱冠的红顶子阁学,即使是年亮工,也远不如柱公您呀。”连皇帝身边的红人魏珠,都要当众大拍玉柱的马屁,这是何等的了得

    众所周知,康熙重用的年轻二品重臣,内则必是玉柱,外则四川巡抚年亮工。

    此时的二人,已经并驾齐驱矣

    偏偏,玉柱还比年亮工,小了十一岁。

    一旁的周荃,不由露出浅浅的笑容,情不自禁的想起了那句名言周公恐惧流言日。

    只是,玉柱面临的形势,比王巨君那时,要险恶得多了。

    所以,玉柱故意当众杀了两员三品大将。

    这种不图虚名,只做纯臣的做法,就完全避免了,政敌们很可能的,引向王巨君的攀诬。

    望着与魏珠敷衍的玉柱,周荃不禁轻摇了两下折扇,故意收敛了笑意,免得被人瞧出了破绽。

    只要清廷不倒,整个周家的子弟们,都要背着已革举人的恶名,永无出头之日。

    不客气的说,周荃和清廷之间,杀父之仇,深似海。挡路之恨,亦是不共戴天

    把抓来的八旗将领们,都送进了步军统领衙门的大牢之后,玉柱和周荃并骑回府。

    “阁学,为何不速审诸将”周荃不怀好意的问玉柱。

    在外面,人多嘴杂,周荃便舍了主上的犯忌称呼,而改为阁学。

    在读书人的心目之中,内阁学士的头衔,肯定比步军统领这种武夫,荣耀得多

    玉柱没看周荃,却反问道“你说呢”

    周荃轻轻摇了摇手里的折扇,笑眯眯的说“今上只命阁学抓了人,却只字未提及审讯之事,阁学自然不方便越权了。”

    玉柱依旧没看周荃,这小子啊,话里始终有话,总想和他打机锋。

    用人之道,在于收放自如,玉柱不想一直惯着周荃,免得惹出大祸。

    直到隆府门前,玉柱也没和周荃再说半句话。

    周荃才不怕遭了冷落呢,玉柱进了垂花门,他便很自然去了外书房。

    等玉柱在秀云的服侍下,换好了衣衫,正在谈家务事之时,吴江来报。

    “回老爷,周先生的兴致很高,不仅点了一桌上等的席面,还说是要一醉方休。”

    听了吴江的回禀,玉柱心里有底,周荃这是邀他过去喝酒了。

    “嗯,他若不问,你尽管装糊涂。他若是问起我的去向,你便说,我已在内书房里,用过了膳。”

    玉柱的内书房,如今已是晴雯的地盘了。

    只要吴江这么一说,以周荃的聪明劲儿,必然不可能再来打扰玉柱。

    防止失联,请记住本站备用域名

    八六86 ,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