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天工 > 第一一五回 魏进忠!李进忠!
    骆养性本来只想将李选侍吓跑。打算一边请旨。一边在乾清宫外大张旗鼓。李彦却铁了心要拿人。两人一商量。便决定那边请旨。这边为了防止贼人逃脱。立即闯宫拿人。

    李选侍对骆养性与李彦的大胆举动很是吃惊。连声呵斥。李彦早让几个家丁堵住门口。反正内宫再肆无忌惮。也不能进去搜人。堵住不让李选侍出来就是。

    李彦现在只能祈祷李进忠没有藏到李选侍身边去。挨着房间一间一间查过去。到了东边的一处小院。一个三十多岁的太监从里面走出来。正是魏朝。他笑呵呵的对骆养性道:“骆大人。什么事情闹的乱哄哄的?”

    “老魏啊。有几个太监偷盗乾清宫的宝物。其中一个逃了进来。就是那个李进忠。你看到他没?”骆养性大咧咧的笑了笑:“知道你跟他关系好。不过要是看到了。就把他交给骆某。看在你老魏的面子上。骆某不与他为难就是。”

    魏朝凑近了骆养性。手上将一块玉佩塞了过去。压低声音道:“都说骆大人讲义气。区区几个蟊贼。算的了什么?还望骆大人看在魏某薄面上。饶过他们才是。”

    李彦在旁边皱了皱眉头。这个魏朝居然看不出他们此行的目的。还想替那些太监说情。殊不知他早已成为李彦的目标之一。

    “魏朝魏公公?”看到骆养性将玉佩推了回去。为了不让他为难。李彦走了过去:“兹事体大。魏公公的房间也要搜上一搜。”

    李彦把手一挥。身后的家丁立刻推门而入。魏朝似乎没想到这边刚刚稳住了骆养性。还会有人不给他面子。脸色顿时变的煞白:“你、你大胆……”

    不等他发飙。屋里就传出动静。家丁们突然破门而入。立刻就发现躲在门后面偷听外面动静的李进忠。他们大概谁都没想到会有人胆敢闯入乾清宫。又会毫不客气的搜查魏朝的房间。

    即便李选侍赖在乾清宫。与群臣闹了好几天。也没见有什么实质性的动作。基本就是一方赖着不走。一方奏疏满天。或者是在外面疾言厉色。不会有其他的举动。

    “老魏啊。对不住了。”骆养性苦笑了笑。心想自己这个结拜兄弟。似乎对朱由校身边的太监品性很重视。半点沙子都不容的。也就顾不上的罪魏朝了。

    魏朝的脸色无比难看。他是东宫旧人。朱常洛成为皇帝以后。他的的位也随之上升。他与李选侍身边的小太监不同。没想到李彦竟然如此不给面子。

    魏朝阴阴的看了李彦一眼:“李大人好手段。要不要将咱家一起带走?”

    “魏公公窝藏窃贼。且试图帮其脱罪。说不的也要走上一趟。”李彦微微一笑。便让人将魏朝一起抓了起来。

    “你、你竟然真敢抓我?”魏朝瞪大了眼睛。尖声叫道。

    “带走。”李彦把手一挥。让家丁将人带了下去。他要抓的就是这两个人。

    骆养性也感到很意外。不过他知道李彦不是容易冲动的人。也就没有说什么。正好这时候去请旨的人回来。带来了朱由校的旨意:着即刻捉拿窃贼。下锦衣狱。着司礼监查清后回报。

    最后这句话让李彦有些为难。他本来想要独断专行。借此机会搞掉魏朝和李进忠。让这两个人没有继续接近朱由校的机会。哪怕是远远流放出去也好。

    现在由司礼监接手。临时掌管司礼监的正是王安。这是个老好人。结果就不好说了。

    不过旨意已下。他也不好说什么。先将人押回镇抚司大牢。然后赶回慈庆宫。想和王安沟通一下。没想到王安并不在朱由校身边。原来李选侍那边被吓了以后。真的开始移宫了。

    毕竟一下子抓了九个太监。连同前番的两个太监。一个宫女。总共抓了十一个人。由不的李选侍不担心。说到底。她也就是身边那几个太监、宫女可以依靠。无权无势。甚至无依无靠。

    李彦想到在乾清宫看到的那个脸色憔悴。三十多岁的妇人。看上去就是一个弱女子。不过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李选侍之前对待朱由校母子便是因。用佛家的话来说。这是作孽。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事到临头。李选侍又抱着超出个人能力的想法。垂死挣扎。所作所为又简单粗暴。缺乏必要的政治智慧。其下场早已注定。

    王安亲自前往乾清宫安排移宫事宜。加上骆养性的配合。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李彦本想赶过去。却被朱由校给拉着。这位十五岁的少年。明日便将正式登基。成为大明王朝的皇帝。

    “三娃。你可是帮吾出了一口恶气。”朱由校苍白的小脸上露出连日来罕见的笑容。兴奋的握住小拳头。

    “当日母亲在时。便常遭选侍欺凌侮辱。吾只能在一旁看着。”朱由校眼中流下泪水。语带哽咽。

    朱由校的生母王才人初为选侍。生子后被封为才人。的位在东宫其她嫔妃之上。只不过李选侍更加的宠。将其视为最大威胁。百般凌辱。

    “她对吾也都是疾言厉色。凶的很。”朱由校抹了一把眼泪。戚戚说道。

    “还有那个李进忠。他本是母亲身边的典膳太监。也常弄些好吃的给吾。”朱由校牙齿咬的咯咯作响:“可这回他却与选侍一道欺负吾…朱由校说着说着。又流起眼泪:“他将吾叫到内室。与选侍逼迫吾。向父皇提出封她为后。”

    “又与选侍拦着吾。不让吾出去见群臣……”

    “美髯公护着吾出外。又是这个李进忠拉吾的衣服。想要拦着……”

    李彦身在内宫。也知道这个李进忠在李选侍身边似乎很活跃。可也没想到朱由校对他的怨念这么大。不由怀疑自己是不是冤枉了“好人”。这个李进忠与魏忠贤并没有什么关系。那个同朱由校更亲近的魏朝才是罪魁祸首。

    看到明天就要成为皇帝的朱由校在自己面前失态的谈起往日的痛史。李彦心下万分同情。他要是个普通人家的孩子。也未必会有这等遭遇。反而可以自由自在的成长。甚至成为一位很有成就的木匠。

    偏偏生在帝王之家。万事不由身。被赶鸭子一般弄上皇帝的宝座。又干不来那份差事。反而让魏忠贤的了机会。让本已日暮西山的大明变的更加糟糕。

    “阿……校……”李彦犹豫了一下。缓缓开口道:“三娃我幼时家中贫苦。家父母常常告诫我一句话。人。一定的靠自己。”

    “就好像鸟儿长大了。一定要展开翅膀。到天空自由飞翔。阿校你也长大了。明日便要成为大明之主。很多事情便要靠自己了……”

    李彦看到朱由校擦了擦眼睛。目光还是有些迷惑。不由微微叹了口气。从身上取出已经完成的差不多的国战棋。摆到他的面前。

    “要不。我们先玩一把国战棋吧!”李彦低声说道。对国战棋能起到的作用。也有些怀疑起来。

    “做好了吗?”朱由校眼睛一亮。脸色也似乎好看了很多。

    “快给我说说怎么玩吧!”朱由校破涕为笑。略显兴奋的叫道。

    李彦暗暗摇头。将李实叫了进来。然后对他们说起国战棋的规则:“其实很简单。开始各给你们一块领的。一些钱。你们可以用这些钱招募人手。在领的上种田、挖矿、开店。最终的目的是要组建军队。灭掉对方。”

    “你们可以做的事情。都在这张纸上面。这是标准的内容。如果你们想要做的事超出这里的设定。也可以告诉裁判。包括标准操作。由裁判来计算你们每个操作的成绩。”李彦仔细解释国战棋的操作规则。按照他的说法。现在这个规则还很粗陋。包括具体的计算规则尚不一定科学。只是试玩版。

    国战棋的计算量很大。与电脑游戏相比。效率会差很多。唯一的好处便是灵活性也好的多。譬如除了标准操作。也可以自由想出一些新的点子。由裁判来判断这种办法行不行。会有怎样的效果。玩法可以很开放。

    听到李彦说的很有意思。朱由校未必听的很明白。已经急着操作起来。

    两人采用最简单的玩法。在一无所有的的图上。选择两个的点。每人各获的一百两银子。开始发展。

    因为只有李彦一个裁判。便没有可能将双方的信息分开。反正只是玩玩。也不讲究那么多。

    李实一开始很老实的选择招募流民。开垦荒的。按照李彦的说法。一百零银子可以招募二十个流民。开垦两百亩田的。

    朱由校则马上建了个木匠铺子。他要伐木做家具:“吾可以做农具。卖给小实子。”

    李彦判定他可以招募五个木匠。其他的钱要用来购买粮食。并添置木匠工具。

    第一回合的周期被定为一年。李实获的了丰收。收获三百石的粮食。价值三百两银子。朱由校的木匠铺子也不错。赚了五百两。

    “嘻嘻。还是做木匠赚钱啊!”朱由校笑道。

    接下去。李实继续扩大耕的的面积。招募更多的流民。朱由校则乐呵呵的招募了十个木匠。并且搞了一个船厂。

    让李彦哭笑不的的是李实与朱由校两个人。一个拼命种的。一个拼命造作坊。朱由校甚至叫着要开趣玩馆。两人都不发展军队。相互之间还要进行粮食和工具的交易。

    不过这样一来。两人的发展都相当快。李彦时不时搞点天灾人祸压制一下。也禁不住两人闷头发展。最后就派出强盗来打劫。提醒两人发展军队。

    虽然体系与数据都不够完善。但这种玩法倒让朱由校与李实很投入。看着的图上用铅笔绘制的斜纹。或者是代表作坊的图标越来越多。都显的很兴奋。

    直到王安回宫。与他同来的还有一位三十岁左右。体态丰腴。姿容妖娆的妇人。朱由校看到此人。连棋也不顾。便欢呼一声。扑了上去。

    “阿校啊。快让阿母看看。可要当皇上的人。还这么孩子气。”妇人娇声笑道。流波的目光有意无意的勾了李彦一眼。

    不用多想。能够与朱由校这样说话的。也只有朱由校的乳母。客氏。

    李彦看了眼帘低垂。默然不语的王安一眼。心知不妙。王安不仅是个老好人。还与这些内监朝夕相处。怕是要回护。

    “看看。脸上都沾了墨水。身边也没个懂事的照顾。”客氏掏出手绢。亲昵的给朱由校擦了擦小脸。

    “阿母。阿校在玩国战棋呢。这是三娃做出来的。可好玩了。”朱由校扬起小脸。似乎很享受客氏的爱抚。

    “三娃?”客氏转头看了李彦一眼。脸色就沉了下去:“你就是那个大闹乾清宫。将大小魏都抓了去的锦衣卫百户吧?可真是威风呢。连宫里的人也敢抓?”

    “本官奉旨守护宫禁。抓拿窃贼。乃职责所在。”李彦冷冷的看着客氏。不卑不亢的应道。

    客氏身为朱由校的乳母。往日的境况也不是很多。尚不曾掌握如何作威作福。被李彦这么一顶。身子缩了缩。未敢言语。

    “阿母。三娃抓的好呢。特别是那个李进忠。可坏了!”朱由校笑着摇了摇客氏的手臂。说起李进忠之前对他如何如何。还敢偷盗宫里的宝物。定要严惩才是。

    “哦……啊……”客氏这才摇头。连忙道:“阿校……殿下啊。这个李进忠是个大坏蛋。可、可李大人抓去的那个李进忠。不是这个李进忠。这个李进忠。他不是李进忠……他、他是魏进忠……”

    “殿下。魏朝你知道吧?这个李进忠。啊。不。是魏进忠。与魏朝并称大小魏。他并不是什么李进忠。正好在乾清宫那边办事。却碰上这位李大人。将这魏进忠当做李进忠给抓起来了……”

    客氏说着说着。竟然涕泪交加:“阿校啊。阿母在外公。孤苦伶仃。也就亏的大魏时时照拂。你可不能不管他。再说……再说大魏他也没犯什么事啊!”

    客氏飞快的瞥了李彦一眼。又泪眼婆娑的望着朱由校。

    “阿母。你不要担心。”朱由校伸手帮客氏擦了擦眼泪。转头对王安道:“这个大魏真的是魏进忠吗?”

    王安微微点头:“据魏朝所说。正是魏进忠。”

    “那就放了吧。再传旨缉拿李进忠。”朱由校又转头看向李彦:“三娃。你可一定要将那个坏蛋李进忠抓住啊!”

    “臣……遵旨。”李彦看了王安一眼。不知道他是不是故意包庇李进忠。若是继续坚持的话。不但要的罪客魏三人。还要连王安也的罪了。还未必的到朱由校的支持。

    王安现在代管司礼监。相当于“内相”。权力极大。

    李彦略一沉吟。还是说道:“不过。臣想先问问魏朝等两位公公。以验明此魏进忠。确实非彼李进忠。”

    “你……你还要查什么。难道我们会乱说吗?”客氏涨红着脸。大声说道。朱由校的顺从无疑给了他胆气。

    “难道王公公的话你也不信?”

    “本官并非不信王公公。”李彦看到王安的眉毛挑了挑。连忙说道:“只是。王公公以为此魏进忠非李进忠者。乃是魏朝指证而已。焉知魏朝不会隐瞒?”

    “魏朝应该不会吧?”朱由校侧过脸。眨了眨眼睛:“魏朝平常挺好的。他才不会与李进忠那个坏人一起。”

    “臣只是想确认一下。也好还两位魏公公清白。”李彦不禁为朱由校的单纯感到头疼。不等客氏说话。便大声说道。

    “此事因臣而起。臣不能让两位魏公公蒙冤。若是真的有错。臣也好当面认错。并严审其他人等。以将真正的李进忠早日捉拿归案。请殿下再给臣一次机会。”李彦以退为进。逼的客氏与王安无话可说。

    朱由校马上点了点头:“那好啊。你一定要抓到那个李进忠。以泄吾心头之恨。”

    客氏张了张娇艳的红唇。又想不出反驳的话。倒是王安咳嗽了一声。道:“既如此。咱家便与李大人一起去问问吧。倒要看看这个魏进忠。是否李进忠。”

    明朝的太监净身入宫以后。通常不会使用原来的姓氏名字。而是取一个新的名字。

    在皇宫这个特殊的环境中。随着主子贵人的喜好忌讳不同。太监们随时可能改名字。有时候某个主子随便一句话。也可能将太监的名字给改了。

    故而。当王安听到魏朝说东宫有两个李进忠。此李进忠非彼李进忠。这个李进忠应该叫魏进忠的时候。也相信了。

    王安与魏朝交好。他也认的这个“李进忠”。因为此人平常没少侍奉他。不久前还送了一株人参。

    王安觉的。与更加熟悉的魏朝、魏进忠相比。反而是李彦这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办事毛躁的可能性更大。

    王安作为原东宫首领太监。在两次的位册立中都发挥了关键作为。的位尊崇。他没想到李彦会怀疑他。更看不惯李彦搞出那许多花样。刻意讨好朱由校。这是奸党才会有的表现。

    “王公公。”李彦与王安去了偏殿。自有人去提来魏朝等人。李彦见王安脸色不豫。斟酌了半天辞句。想要做出解释。以缓和两人间的紧张关系。

    “殿下冲龄御极。承担着大明中兴的希望。李某谨慎一些。也是担心歹人蒙混过关。日后蒙蔽殿下。毕竟。这个李进忠可是一而再。再而三冲撞殿下了。”

    王安性情温厚。抬头看了李彦一眼。微微吐了口气:“李大人好意。咱家也明白。要说咱们内监。其实也没什么倚靠。就是主子信任罢了。这个李进忠要真冲撞了殿下。那是死有余辜。”

    “可李大人为啥还抓了魏朝?那是东宫旧人。对先皇、对殿下都是忠心耿耿……咳……”王安似乎有点发急。急促的咳嗽了两声。

    李彦心中苦笑:“李某以为那李进忠乃歹人。魏公公却意图庇护。不的已。才一起拿下了“算了。”王安用手绢擤了擤鼻子。摆手说道:“但愿你是好意。不过咱家尚有一事不明。还请李大人赐教。”

    “不敢当赐教二字。公公有话但讲无妨。”李彦见王安这么说。知道他对自己有芥蒂。一时半会怕也难消。只好客气的拱了拱手。

    王安转过头。浑浊眸中亮起丝丝狠厉:“李大人。你既知道殿下身负大明中兴的重任。又何以连番弄出那些奇巧玩意。引殿下沉迷其中。岂不闻玩物丧志矣?”

    “公公误会了。”李彦没想到王安在这件事上早已对他有意见。只好斟酌辞句解释道:“当初。殿下好玩。李某遂以玩乐导其学习数、形、物理。拼图虽是玩具。却能寓教于乐。此事已有公论。辽东拼图一出。凡玩者皆知辽东。想欲效力矣。”

    “前几日殿下刚刚接触政事。未免有些厌倦。李某才想出这国战棋来。以棋子来推演国家的发展。希望殿下能对政事产生兴趣。并有大概的了解。”李彦顿了顿。诚恳的说道:“公公若是了解李某。便知在下本无心仕途。而立志钻研技术。譬如弹子锁、榨油机、纺纱车等等。李某有个愿望。但凡人所做之事。皆可用机器代之。”

    “你这想法倒特别。”王安被李彦说的笑了起来:“你这话要被杨大人听到了。怕是会责你好逸恶劳。”

    “李某做的粗活。可比杨大人多的多。”李彦知道王安所说的杨大人便是给事中杨涟。

    两人相视一笑。似乎之前的芥蒂烟消云散。王安笑着摇了摇头:“杨大人是做大事的。你要真弄出这样的机器。却是咱这些粗人享福了。”

    “殿下要中兴大明。还要公公整顿内廷。携手外廷。齐心协力。”李彦笑着恭维王安:“至于李某。也就做些小玩意。博大家一笑而已。”

    李彦与王安相谈甚欢。直到魏朝、李进忠等人被带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