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天工 > 第一三二回 请战辽东
    明朝当前的政治军事局势。李彦自以为并非他所能改变。他所能做的。也就是不断尝试在《华夏商报》、《华夏文学》。以及《兵战春秋》上面发表一些观点独特的文章。希望能够引起有识之士的注意。

    譬如发展工商业。发展海外贸易。并规范工商业的税收。以补充国库收入;譬如练精兵。主动进攻。争取杀伤建奴;又譬如完善法制。推行考成法。用更加客观的标准来衡量官员的是非功过。他甚至隐晦地提出一种新的投票决策机制。以取缔朝堂上的争吵不休。

    但让他哭笑不得的是。已经大权在握的东林党很难接受这种方法。反而是失势的三党。竟然用他的观点对咄咄逼人的东林做出反击。

    至于训练精兵。朝廷倒是没有什么意见。一直都在下旨意。但就是没什么效果。至于发展工商业和海贸。倒是引起了一点反响。却始终没有大的动静。

    而在辽东战局方面。李彦虽然鼓吹他的杀伤策。但也知道这个战策依靠辽东的军队根本无法达成。所以他认为辽东现在的当务之急。是练兵。如果建奴进犯的话。应该是集中兵力。守好城池。对于辽东兵的野战能力。他并不抱太大希望。

    但在天启元年的正月。辽东经略袁应泰却提出收复抚顺的作战计划。李彦也曾发文、上疏反对。不过还没等到袁应泰有所动作。后金便主动进攻。在奉集堡杀得明军大败。这个进攻计划也就此夭折。

    李彦本人对军事的了解不多。虽然这些日子学了不少。作了深入的研究。不过到了具体的战事上。判断未必高明。但也看出后金进攻奉集堡。并且多方骚扰。怕是要发动大战。

    果然。从三月十二日开始。后金军发起对沈阳的进攻。十三日城陷。紧接着又在浑河边大败援军。于十九日兵迫辽阳。二十一日破城。于是辽河以东的明军整个溃散。不仅沈阳、辽阳被占领。辽阳以南的海州卫、盖州卫、复州卫、金州卫等相继沦陷。

    李彦也想不到前线崩溃得如此之快。整个战役几乎不到十天地时间。即便是从辽东将讯息送到京城。也要好几天。此时辽东已经糜烂。

    失去辽东。对明帝国来说。是一次沉重打击。好在这片土地足够广阔。后金要完全消化。还得一段时间。并没有马上发起对辽西地进攻。但也只是时间问题。

    再次见到朱由校。这位和李彦同龄的小皇帝显得很憔悴。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却要承担起整个帝国。又偏偏遇上这样的局面。想一想都觉得头大。

    朱由校面前的塌上。摆放着的已经不再是国战棋。而是兵战棋。他哭丧着小脸看了李彦一眼:“三娃。你来帮朕灭了建奴。”

    朱由校对面跪着小太监李实。李彦告诉了他很多玩法。来讨好朱由校。看来效果不过。平常玩的时候。他也会让着。让朱由校玩得高兴。

    辽沈大败。朱由校突然就对兵战棋来了兴趣。起先在地图上将李实杀得大败。但棋面上赢得越多。他也越郁闷。为什么辽东那么多军队。花了那么多地银子。还是打不赢呢?

    孙承宗在一旁作为裁判。向李彦使了个眼色。

    “皇上。臣请前往辽东。誓灭建奴。”李彦没有看棋。而是大声说道。

    辽沈惨败。也让李彦意识到关外地形势已经很不乐观。这次失去的是上千里的河山。如果让建奴继续做大。将来再去面对时。也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虽说国内的建设刚刚起步。诸事纷繁。不过只要依着现在的道路继续便是。在几个工厂完成建设周期。取得更多成果以前。他所能做的也不多。

    “三娃。你有办法打败建奴?”朱由校的眼睛亮了起来。希翼地看着李彦。

    辽沈之战后。朝中莫衷一是。对前方困境束手无策。此时正是大家最为震惊。最慌乱的时刻。朝廷只有连下旨意。从各地调兵。并拟以王化贞为辽东巡抚。并重新起用熊廷弼为辽东经略。

    相对来说。朱由校对与他亲近地李彦更加信任。听了他的话。也不由一喜。

    “彻底消灭建奴。臣不敢夸口。但只要有一万精兵。足兵足饷。复得一城一地。大量杀伤建奴。还是有把握的。”李彦点头说道。

    辽沈之战。让李彦首次认识到后金军队的强大实力。这一次。在沈阳、浑河、辽阳三次重要的战斗中。明军皆做出了正面应战。其中尤以浑河之战最为惨烈。但最终还是全军覆没。

    再加上后金骑兵的机动能力。所以李彦也只能稳妥地这样说道。

    朱由校看上去有点失望:“宁前道王化贞上疏。可联结西虏。以六万兵进战。一举荡平。三娃以为如何?”

    李彦看了孙承宗一眼。见后者微微摇头。便道:“皇上何不用兵战棋演示一番。不知建奴兵力几何。我明军战力又如何?”

    朱由校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身子垮了下去。噘着嘴道:“可你不是也说。以一万精兵。即可克城杀敌么?”

    朱由校不仅对玩棋很有兴趣。也似乎很有天赋。他只用了几天的时间。便将兵战棋玩得纯熟。也知道明军与建奴兵的战力、机动能力地差距。建奴骑兵也有十万左右。六万步兵发起进攻。要想一举荡平。似乎不大可能。“臣所说的一万兵。乃一万精兵。而非广宁的溃兵。以及各镇临时抽调的班军。且臣也以为。当避实就虚。攻敌薄弱之处。不断骚扰之、杀伤之。”李彦道。

    “精兵?从何而来?”朱由校直起身子。认真地看着李彦。即位半年以来。小家伙多少也有了些帝王的气象。

    “可从京营中抽调。臣请调神机二营、神机四营。以及臣统辖之京滦厂卫营。集兵一万。泛舟直取辽东腹地。以为牵制。并伺机出击。”李彦在来之前已经和骆养性、王国兴等人讨论过。他要征调的一万兵。也就是王国兴地神机二营、骆养性地神机四营。以及他自己的京滦厂卫营。这三营新近打造出来地“精兵”。

    “神机营?”孙承宗与朱由校对这个答案都有些意外。

    李彦点了点头:“臣与王参将、罗游击相熟。二人立志效忠皇上。勤练精兵。臣以为这二营可用。再加上臣最近编练的厂卫营。集兵一万。足可进取辽东。牵制建奴不得西进。”

    “三营一万兵。不知战力如何?”孙承宗有些疑惑。在他的印象中。京营兵似乎并不如何。

    “臣有信心。”李彦笑了笑:“至于到底如何。那要等上了战场才知道。”

    孙承宗点了点头。指着地图道:“你想打哪里?”“金州。辽东半岛。”李彦拿起一只棋子。放在了辽东半岛的最南端。

    辽沈之战失败以后。辽河以东。包括海州、盖州、复州、金州等地尽皆沦陷。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辽东半岛如一个楔子般插入大海。与山东半岛的登州、莱州隔海相望。如果走海上。从盖州至登州。三日可到;从旅顺到登州。仅半日之程。而其西北又直通天津、京师。

    孙承宗手捋长须。点头说道:“皇上。前番臣已指出。辽东既失。则山海关、天津、登莱皆要提防。如果能以一营兵攻取金州。进而取复盖。则登莱、天津。方可为安。”

    “你们是说。建奴会从海上偷袭天津、登莱?”经常习玩国战棋和兵战棋。朱由校也已经不是原来那个懵懂不知的少年。

    “建奴取辽东半岛。一则可从海上威胁登莱、天津;二则更威胁我海上粮道。故不得不防。”孙承宗道。

    “朕知道。海上运粮要更划算。”朱由校点了点头。这个想法却是国战棋中的设置。

    “臣取金州。则可反过来威胁建奴的后方。”李彦补充说道。他并不认为建奴的水军也能对明军造成威胁。首先想到的还是进攻。之所以选择金州。也确实是因为它距离登莱较近。而要从天津补给。也很方便。“嗯。这个办法好。”朱由校显然也不喜欢整天防守。李彦这个反攻的说法很对他的胃口。不过很快又露出为难的神色:“可是。三娃你要亲自领军吗?朕让别人去好了。自从你去了天津。咱们已经很久没下棋啦。朕、朕舍不得。”

    孙承宗在一旁苦笑摇头。他也曾主动请缨。也是被朱由校以同样的理由给留了下来。

    “臣也想日日看到皇上。”李彦也颇有些触动地看了朱由校一眼:“等臣砍了建奴老酋的脑袋。便可与皇上日日对弈。”

    “臣这次来。还给皇上带了一样新玩意。”李彦说着。示意李实将自己的东西拿上来。这也是一套棋具。规则和国战棋、兵战棋差不多。也可以说是一个系列的不同内容。甚至数据也可以通用。这一部分是关于练兵的。李彦称之为练兵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