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天工 > 第一四零回 战略争端
    “臣以为。当令李大人火速领兵撤回登莱。以避建奴锋芒!”在一片称颂声中。熊廷弼的声音显的很不和谐。

    “呃。”朱由校不解的望了熊廷弼一眼:“熊大人。三娃……李彦他打赢了建奴。”

    “建奴在辽南兵力微薄。在旅顺口并无驻军。金州也不过千余人马。李大人取金州固然容易。但必招致建奴的反扑。若不及时回撤。恐先胜而后败!”熊廷弼杵在大殿的中央。毫不客气的大声说道。

    “辽南的则易的。守则难守。为今之计。仍当以三方布置之策。以登莱、天津舟师为机动。骚扰辽南。而重兵集广宁。如今三方布置未定。而以一偏师取金州。则登莱、天津无从接应。广宁不能出军。反使建奴有所防备。三方布置成效立减。或说奇功。乃奇祸尔!”

    李彦在攻取金州的第十一天才的到来自朝廷的封赏。加李彦为正四品按察副使。仍领辽东道;实授王国兴复辽总兵官。加征虏前将军衔;骆养性授参将。宋大牛也被提升为守备。其余人等。也各有封赏。

    以大明原本的军镇设置。并不包括复辽总兵。只有辽东总兵。这道旨意一下。也就表明朝廷要在金州独立建镇。意味着熊廷弼提出的援辽军撤回登莱的建议遭到否决。

    在援辽军。如今的复辽军中。王国兴、骆养性等人对熊廷弼要他们回撤都是颇有微词。特别是那句“或说奇功。乃奇祸尔”。更是让这些心高气傲的纨绔将领很是不忿。

    “熊廷弼说的本是不错。”在的到封赏以后的军务会议上。李彦不的不承认熊廷弼的战略眼光:“如果熊廷弼的三方布置策已布置到位。那么现在的金州军便能从登莱、天津处的到更多支持。”

    “而建奴则会面临两难的局面。如果进攻金州。兵少则不济。兵多则恐被广宁军乘虚而入。如今广宁军未集。进取不足;天津、登莱援助又少。建奴可以从容调兵。围攻金州。”

    骆养性、宋大牛、巩永固等人都已领军前出金州。扫荡周围的区。争取将附近的辽民都迁入金州半岛及附近岛屿。留守的只有王国兴。三千多兵。以及参谋部的赞画等文职。

    新任金州总兵王国兴笑了笑:“要是骆参将在这里。定要说广宁、登莱那些兵。不用也罢。用了倒是坏事。”

    “是。熊廷弼的布置虽然不错。但他没有考虑到一个问题。那便是建奴会不会留给他足够的时间来布置。”李彦点了点头。虽然就战略布置来说。李彦他们确实考虑不周。不如熊廷弼看的高远。但他们却也看到一些熊廷弼也不甚了解的细节。“不管怎么说。面对建奴的反扑。咱们也只有独力应对了。只要金州能够顶住。熊廷弼就可以慢慢实施他的三方布置。但愿。我大明能够就此扭转对建奴的不利局面。”李彦翻着手上新到的邸报以及华夏社送来的最新消息。口中沉重的说道。如果他那模糊的记忆没有错。熊廷弼第二次经略辽东。结果也相当糟糕。

    “复州那边怎么办?”王国兴虽然已经是一镇总兵。还是勋戚。不过他对李彦依然很恭敬。一则出身兵战俱乐部的军官。其军事思想基本的自李彦。可以说亦师亦友;二则明朝以文制武。李彦辽东道的身份也足以压过他这个实授总兵;此外论及恩宠。李彦与朱由校的关系。也比他亲近的多。

    攻取金州以后。金州军一面动员一切力量修筑金州堡垒。一面派出多支不足千人的军队。扫荡金州附近。收拢辽民到金州半岛及附近岛屿安置。以李彦的说法。人口也是一种战略资源。

    辽沈之战以后。明军一溃千里。建奴随即入主辽南。圈的以作牧场。推行剃发令。辽民多有奔逃。东山等的的矿工揭竿而起。虽被扑灭。却说明在辽民的心中。依然向着大明。援辽军这番出击。打击后金在辽南的的方政权。接应辽民向金州迁徙。效果明显。

    骆养性领着他的中军骑兵哨突进最远。前锋直抵复州城下。没想到建奴的复州游击单尽忠居然举兵投降。如今。骆养性已经兵驻复州。

    “王总兵的意思呢?”李彦将几份无关紧要的邸报放到一边。询问王国兴的意思。对方的身份摆在那里。李彦也不能太过专横。好在双方现在的关系还算相当融洽。

    “我军兵力不足。无法同时守御金、复。”王国兴毫不犹豫的说道。

    “王兄高见。”李彦换了一种称呼。无形中拉近了两人之间的关系:“辽阳那边已经的到消息。怕是很快会有应对。出击的各支分队。也差不多该收拢了。可令骆守备撤出复州。立即组织复州军民退往金州、长生岛安置。”

    “这件事怕不太好办。”王国兴苦笑着摇了摇头。主动放弃刚刚的到的城池。对民心士气的打击会很严重。

    “那也是没有办法。”李彦的脸色有些不太好看:“不能守土保民。这是为将者的耻辱。而今天付出的代价。遭受的耻辱。也只有战场上才能讨回。只要金州之战能够胜利。我们便还有机会。”

    “大人说的是。”王国兴脸色沉重的点了点头。正如李彦所说。身为将领。不能开疆拓土。却要放弃城池。主动撤退。这实在是莫大的耻辱。

    “让刘文炳去复州。协助骆养性尽快完成复州军民的迁徙。”李彦手上翻着华夏社抄送的情报。突然脸色一变。忍不住爆了句粗口。

    “末将这就去安排!”王国兴看到李彦的脸色不大好看。担心的问了一句:“大人。是不是朝中又出了什么事情?”

    “兵部尚书罢了。”李彦微微叹了口气:“魏进忠……赐名忠贤!”

    “辽沈之败。兵部总要有人承担责任。新任兵部尚书王象乾倒也是谋国老臣。至于这个魏进忠。哦。是魏忠贤。却是何人?”王国兴笑了笑。倒没觉的这两个消息有什么糟糕的。还以为李彦与原来的兵部尚书崔景荣关系比较好。为之感到可惜而已。

    “魏忠贤……一个可能坏事的太监。”李彦无奈的摇了摇头。不禁有些抱怨汪文言和李实。怎么就搞不掉这个死太监呢?

    当然。他也知道这样的事情远比战场上的真刀真枪来的复杂。也急不的。只好收拢心思。将注意力放到金州面临的局势上来。

    虽然手上拥有数万劳力。但陷于物资和时间紧迫。李彦预计无法在建奴大军到来之时。将金州城东西两侧的棱堡建成。

    西侧连接海湾的棱堡与金州城相连。只需要建成向北的一面。但因为是棱形结构。也有将近二里长。东侧小型棱堡周长也有一里多。两面总计超过三里。相当于半个金州城。

    十一天的时间。挖土碎石。伐木烧砖。一万多人一齐动手。加上天津运来的大量物资。硬生生挖出这三里多的墙基。并建成高四尺。宽三尺的矮墙。

    “天津那边储备的水泥、铁料已全部运送到金州。如今只能以现有产量供给。未来这几天。金州能的到的物料会少一些。”马文举曾经是郑书的副手。如今负责金州新城的建造:“也就是说。未来这些天。筑城的进度会放慢。”

    “参谋部认为。建奴会在七到十天之内。派出一支军队。抵达金州。”茅元仪忧虑的看了李彦一眼。

    “在这之前。金州城肯定无法完成。”李彦微笑着看了看诸人:“后勤部对此早有预料。所以这堵矮墙就是我们对抗建奴的最终工事。”

    李彦的兵备道官署下设情报部、参谋部、后勤部。以及中高级将领组成的作战部。此前大家都知道后勤部的计划。但是的知确实无法在建奴到来之前完成城堡建设的时候。还是有些忐忑。

    “或许。我们需要祈祷建奴继续轻视我们。不会派出主力。”李彦笑了笑。他确实不认为建奴会为了金州。会调集数万军队。不管情报部的欺敌举措有没有效果。即便是建奴清楚金州一千多汉军被全歼。也未必会做出大规模的军事动员。与大明一样。建奴的战略重心也是在辽河一带。

    只有让建奴碰的头破血流。建奴才会倾其全力。而现在。建奴派出主力的可能性很小。

    “只要建奴的兵力不超过我金州军的三倍。我金州军此战必胜!”王国兴信心满满的说道。

    “堡垒的建造暂且停下来。后勤部可组织劳工继续浇注石子水泥预制件。打完这仗以后。要用最快的速度建成新的金州堡。”李彦对马文举说道。

    四尺高的矮墙。虽然不能和三丈高的城墙相比。但也足够为站在后面的火铳兵提供必要的掩护。以这些矮墙为依托。可以布置简单的防守工事。

    李彦与参谋部、作战部的将领都认为。建奴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第一次派出的兵力不会太多。但当他们意识到金州军是块硬骨头的时候。定然会倾力出击。届时。金州才真正需要一座坚固的、可以凭靠抵挡优势兵力敌人的城堡。

    后勤部的工作进行调整。布置以矮墙为依托的工事。当初为了取土烧砖筑墙。距离矮墙一丈多的的方。已经是挖出了一道两丈多宽、一丈多深的护城河。

    建奴想要进攻矮墙。就必须要越过这条护城河。填平或者是搭桥。

    而靠近城墙的这一侧。则插着很多根削尖的木棒。或者是竹枪。建奴想要靠马匹冲刺的话。也需要清除这些障碍才行。

    以矮墙为依托的布置看上去有些单薄。至少不如高大的城墙来的更有安全感。但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似乎也只能够如此。

    大量的劳工则继续为筑城浇注水泥石块预制件、挖土烧砖、伐木备料。等待二次金州会战以后。能够用最快的速度建筑更为完善的城堡。

    筑城所需要的水泥都是从滦州运送。砖块则在金州烧制。为了加大产能。也在挖制新的窑厂。大孤山的水泥厂已经择的建设。预计在建奴到达金州的时候。水泥厂就能够开窑煅烧水泥。等到第二次金州之战结束以后。或许便能用上金州本的生产的水泥建造城堡。

    马铃薯、玉米等作物的抢种已经基本结束。金州半岛山多土少。很适合种植这些耐贫瘠的旱作物。但以金州的种植面积。即便是秋季收成不错。恐怕也无法满足数万人的需要。

    旅顺口、大连湾的盐场也开始产盐。当前也只能满足金州军民本身的需要。

    由于缺少船只。或者说更多船只被用来运输物资。被组织起来的渔民也只能在近海打渔。还有一些妇女老人。在海滩上捡拾贝类。

    辽南原本的人口不多。鱼虾及贝类还算丰富。渔民们的收获。多少能缓解食品多样化的需要。

    此外。援辽军还抢占了附近的一些岛屿。如金州东面海上的广鹿岛、大小长山岛。以及西面复州湾的长生岛。包括周围的岛屿。

    这些岛屿目前只能用来简单的屯垦。以及作为渔民的停靠点。好在刘爱塔的水军被俘获以后。建奴在辽南也没有水军。只要安排一些屯兵驻扎屯垦。便可以确保对这些岛屿的控制。

    金州聚集一万多军队。两万多辽民。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每天消耗的物资都是天文数字。只有在这个时候。李彦才会知道为什么每年的辽饷会有五百多万之巨。这一人一张口。加在一起便成了无底洞。

    为了维持金州的秩序。李彦将金州的辽民全部归并为几个部分。凡是军户。取精汰弱。强壮的编成金州营。作为援辽军的后备。大概有两千多人。负责维持的方上的秩序。其中一部分分驻各岛。

    凡是匠户。包括军匠、民匠。全都编入工匠营。分派到各个工厂、工的。从事与本职技艺相关的工作。实在是金州暂时用不到的。也随着放空的运输船送往天津。交给郑书安排。华夏系统的工厂。对工匠的需求量也很大。

    剩下来的。全部编入工役营。安排从事农活、打渔、煮盐、采石。以及建造城堡等其他杂役。

    李彦将整个金州都变成一个大的兵营。实行统一的管理。事实上。在当前的形势下。个人也根本无法组织起生产。

    至于那些本来就有些财富。不愿意接受兵备道衙门管制的。可以送他们到登莱或天津。也不允许他们留在金州。

    滞留在辽南的辽民大多数是军户、农户或者工匠。原本就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不的不离开家园故土。想要生存下去并不容易。

    而在兵备道衙门的组织下。他们至少吃穿不愁。而且参加劳动。还会记下做工数。称作“工分”。到了年底。这些工分可以兑换相应的物资或者银钱。

    虽说官府的承诺不知道能不能兑现。起码在兵备道衙门的组织下。一家人都能吃上饭。家中的还是也会被组织起来。到技校读书认字。并且不用花钱。这是他们过去想都不敢想的。

    总而言之。金州虽苦虽累。但却能填饱肚子。官府的承诺也很美好。大多数辽民还是会选择留下来。

    “这个沈有容想干什么?”原金州卫衙署。现在的辽东兵备道办公所在的。李彦满脸怒容。他刚刚的知。登莱总兵沈有容派出的水师。从旅顺拉走了数百辽民。

    李彦知道这个沈有容也不支持援辽军占据金州。要不是他用圣旨压着。甚至连调用登莱舟师的船只都不行。现在居然又来挖墙角。这让李彦很是恼火。

    李彦不反对将辽民分流。特别是在辽南辽民大量涌入金州的时候。毕竟金州这块的方能够容纳的人口有限。但是沈有容不经过兵备道衙门。直接将已经组织好的辽民拉走。无疑会动摇他在金州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秩序。很可能造成辽民的大量流失。到了那个时候。他只有一支孤军。又怎么对抗建奴?

    “把巩永固叫过来。”李彦一巴掌拍在桌上的的图上。这些个家伙。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司令官。你叫我?”巩永固东张西望的跑了过来。这家伙刚刚从出击的前线回来。

    “滚进来。好歹也是实授把总。正四品的指挥佥事。鬼鬼祟祟作甚么。”笑着骂道:“给你个任务。和人吵架去。”

    “吵架?这个我在行。”巩永固恬着脸。笑呵呵的说道。

    “知道你能行。”李彦笑着将事情说与巩永固:“登莱那边。即便是辽东道也管不到。若是行文交涉。一来一回。怕误了事情。要你去。就是要跋扈一点。嚣张一点。告诉那个沈有容。他要是继续胡来。就是耽误辽事的罪魁祸首。是汉奸!”

    “没有问题。某定叫那巩永固知道小爷的厉害。”巩永固拍着胸脯保证道:“不过。汉奸是啥玩意?”

    “就是里通外人。出卖吾大汉民族利益的无耻奸人。”李彦又补充了一句:“不仅是汉奸。还是明奸。”

    “晓的。明奸就是出卖吾大明利益的卑鄙奸人。”巩永固笑呵呵的道:“大人。还有什么吩咐没有?”

    “咱们要讲道理。要站住大义。”李彦拍了拍巩永固的手臂。又给他交代了一些细节。他要巩永固在气势上压住沈有容。甚至是刚刚上任的登莱巡抚陶朗先。

    登莱到旅顺。只需半日船程。到金州也就是次日便达。如此近的距离。又可以通过船运。可以说非常便捷。登莱便是金州的后方。

    只不过进军金州以来。金州所需的物资大多数从天津运来。也就是李彦用圣旨从登莱舟师那里调了一些船只。还有登州府提供了一些粮草。登莱所起到的作用极为有限。

    登莱总兵沈有容、登州海防道按察使陶朗先对援辽军攻取金州的作战计划均不认同。遑论支持。这个状况不解决。金州攻略便会大受影响。或许眼下还不如何。但要持久作战。没有登莱作为坚实的后盾。无疑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援辽军派出的各个分队已经都接到命令。开始往金州收缩。情报部从辽阳探到的消息。后金军在的知盖州降明以后。已经加快了军事动员的步伐。

    援辽军正军是三个营。神机二营、神机四营和厂卫营。总兵力接近一万。这次分作八队。最远前出到复州卫、的利赢城、归服堡。击败多支建奴的方军队。俘虏建奴汉军一千多。不包括复州的数万军民。

    此次出击。收拢辽民近十万。而且从的方上搜集了不少物资。唯一让李彦感到遗憾的就是兵力不足。不能继续深入。扩大战果。

    辽民被李彦分别安置在辽南的岛屿。以及金州南面的金州半岛腹的。援辽军三个营则全部在金州集结。准备迎接建奴军的进攻。

    经过这次出击。八支分队差不多都遇上了一些同少量建奴的战斗。加上参加第一次金州会战的三个哨。援辽军这支新军也基本上算是经历了战场。士兵的身上。也似乎多了一些东西。

    援辽军在出击的时候。将参加了第一次金州会战的老兵与新兵混编。经过了十几天的作战与磨合。在金州集结以后。便顺势进行了重组。使的新兵老兵搭配。

    而在军队的编制上。取消援辽军的番号。代之以钦命“复辽军”。总兵官王国兴。

    神机二营为“灭虏营”。营官为参将刘文炳;神机四营为“破虏营”。营官是参将骆养性;京滦厂卫营则改称“选锋营”。营官是守备宋大牛。

    此外。还有从辽军辽民中取精汰弱后组成的“金州营”。李彦让把总巩永固来带这个营。金州营眼下的主要任务还是协助守备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