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天工 > 第一四二回 兵临城下
    “建奴号称八千。实质不过五千左右。其前锋已抵复州。后队尚在海、盖一带。建奴分兵沿海各城堡。似乎要将沿海的辽民强制迁往内陆。”

    得到建奴前锋已到复州的消息。复辽军马上召开军务会议。茅元仪站在挂着的地图前。分析建奴的动向。

    “长生岛送来的消息。建奴骑兵已经在对岸的羊官堡出现。并向他们发出了招降书。长生岛守备郭振明接了招降书。并没有立即回绝。佯作要考虑。打算拖上一阵看看。”

    郭振明的父亲是博平候。原来在神机二营作把总。现在担任长生岛守备。他当然不会和建奴妥协。

    “建奴没有船只。应该也不会攻打长生岛。”茅元仪说道。

    “郭振明这是自作聪明。”李彦苦笑着摇了摇头。看到诸人多是露出不解的神色。便用手指在地图上方作势点了点:“他想迷惑建奴几天。殊不知这也是建奴想要的。建奴不会在复州停留多久。而是会先攻金州。回过头再去决定复州的未来。”

    “他应该摆出一副强硬的姿态。随时会渡海攻击复州。那建奴为了照顾后路。必然要在复州驻扎军队。这才是为金州分担压力。他想要拖上几天。这个想法本身就错了。”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他们确实缺少战场上的经历。有时候想问题不免还是有些简单化。

    “那现在通知郭守备。让他摆出进攻的姿态?”茅元仪出声问道。

    李彦点了点头:“可以。估计效果不会怎么样。同时严令他不得随意出击。”

    知道建奴差不多都是骑兵。李彦就知道随便出击很容易被各个击破。也只有将战场放在金州。硬碰硬打上一次。

    复辽军三营主力全部集中在金州城。总兵力超过一万人。李彦相信五千建奴全部扑上来。也无法打下金州。他甚至在想。到时候是不是要悠着一点。不要打得太猛。以至于将建奴一下子给吓跑了。

    “两营骑兵都抽调出来。灭虏营也抽出来。”李彦盯着沙盘。慢慢说道:“三面城墙。东面西面各放一个哨的火铳兵。中间金州城布置两个哨。随时准备增援。西面两个哨长枪兵。中间一个哨。东面也是一个哨。骑兵放中间。灭虏营布置在东城……”

    “大人的意思。要伺机出击?”王国兴眉头挑了挑。兴奋地说道。

    “是地。建奴五千。我军一万。并且占着守城的优势。不打一打。实在有些说不过去。”李彦微微笑道:“参谋部有相应的计划。大家都熟悉起来。并看看到底用哪一套办法比较好。我总觉得。缩在城里并不是最好的办法。虽然这样做最为稳妥。”

    “灭虏营放在东城。既可以再合适的时候出击。也能够防止建奴从东侧迂回。”茅元仪补充道。

    “参谋部认为。建奴总要先在城下打一打。试探我们的兵力与火力。我地意思。刚开始打要忍着一点。不能把建奴吓跑。”李彦的话音刚落。议事厅中顿时响起一片轻笑。

    “要我说。咱们直接冲出去。保证将建奴打得落荒而逃。”骆养性大笑着说道。

    “是不是可以迂回包抄?”崔石头沉吟着说道。作为选锋营营官。只有守备衔的他平时显得很沉默。难得在议事中发言:“建奴都是骑兵。到时候想跑可抓不住。咱给他包了饺子。让他想跑也跑不掉。”

    “如果要包抄。那也是灭虏营的任务。”李彦转头看向刘文炳:“虽然我们总兵力占据优势。但防守是优势也是劣势。防守正面太大。也不可能抽调更多的兵力。以灭虏营独力抄截建奴后路。很可能遭到夹攻。我军能不能在野战中正面对抗建奴的骑兵。毕竟还没有战场证明。”

    “那便让灭虏营来证明吧。”刘文炳微微一笑。转过头对王国兴道:“王总兵。你说呢?”

    “可以。”王国兴一巴掌拍在大腿上:“建奴既然如此轻视我们。不给他们一点教训。也实在说不过去。我猜他们多半不会侦察周围地形。”

    “敌人可以轻视我们。我们决不能犯同样的错误。刘参将。你同参谋部一起。尽快拿出更为完善的抄截方案。原则是该打的要打。但要尽量为自己创造有利的条件。而不是去硬拼。但也不怕打硬仗。”李彦道。

    金州之战以后。复辽军从上到下心气都很高。在建奴请看复辽军地同时。复辽军未尝没有轻视建奴的想法。

    “这一次。我们遇上地将是建奴骑兵。这支骑兵曾经赢得了抚清之战、萨尔浒之战、开铁之战、辽沈之战的胜利。在建奴骑兵面前。我大明在辽东先后丧师数十万。失地数千里。”李彦看着诸将。认真地说道。

    “而现在。我们将有机会击败这支所谓地无敌铁骑。”李彦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像在兵战俱乐部时一样。抬起右手。握成拳头。放在左胸前:“我复辽军。必胜!”

    众人也都跟着李彦站了起来。全都做出了同样的动作。将右拳按在心口处。大声道:“我复辽军。必胜。”

    看到大家脸上充满斗志的表情。李彦满意地点了点头:“还是那句话。战略上轻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望诸君继续努力。”

    建奴军既然已经出现在复州。那么两三日间。便可能兵临金州城下。

    辽东兵备道衙门发布了紧急动员令。要求金州所有的辽民服从工匠营、工役营和金州营的统一安排。如果有不服从军令的。将以“汉奸”论处。

    汉奸这个词。因为巩永固地到处宣扬。已经成为金州城曝光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虽然有很多辽民通过各种渠道。往辽西、往登莱、往朝鲜。以避免成为后金的农奴。还有的揭竿而起。做出反抗。但还是有很多人投到建奴那边。转过身来对付自己的族人。所以辽民对这样的人异常同行。都以“汉奸”称之。

    辽东的汉奸并不少见。原本地金州参将刘爱塔就是一个“汉奸”。他甚至已经投降建奴很多年。据说刘爱塔地妻子。还是努尔哈赤某个儿子的乳母地女儿。也算是一种“荣宠”。

    当情报部放出风声。说是刘爱塔主动投降大明。才让明军重新占有了金州以后。努尔哈赤大怒。刘爱塔的兄弟大乱。有几个跑了出来。有几个则被建奴给抓了起来。马上给砍了脑袋。

    跑出来的那几个刘姓兄弟还真以为刘爱塔投降了。巴巴地跑到金州。被金州军给抓了起来。

    知道了真相的刘氏兄弟也知道。他们如今已没有别的路可走。只有真正投降明朝。

    不过李彦对刘氏兄弟还是不太信任。这些汉奸之所以能归正。说什么民族意识突然觉醒。于是就决定归顺大明。一看就知道是假的。

    无非是在建奴那里受到了委屈。又想着从大明获得更大的好处。或者就是像刘氏兄弟这样。走投无路。不得不降。

    当然。李彦本来也没觉得这个时代的民族意识能够让汉奸反省。每个人对于人生道路的选择。无非是利益。

    刘爱塔降了建奴。是因为这样做可以逃脱他犯下的罪行。很多老百姓宁肯被建奴奴役。是因为他们觉得活着就行。至于那些反抗者。是他们不能接受剃发、圈地这样的事情。真正涉及到忠义感召、民族意识的。可谓少之又少。

    后世的李彦对汉奸深恶痛绝。但在明末。他就要用这个时代的视觉来看待、分析问题。所以他并不排斥那些被动接受了建奴征服。而后又反正的普通辽民。

    但他对那些投降了建奴以后。反过来欺压自己民族的百姓的“汉奸”。还是不会有什么好感。

    刘爱塔在金州做了不少坏事。就在覆灭之前。还准备进攻广鹿岛。对于这样丝毫没有民族意识和立场的“汉奸”。李彦并不打算重用。

    李彦总觉得这样的人没有原则。又有前科。很容易反来反去。当然。如果他们以后确实表现出坚定的立场。以及杰出的才能。李彦也会考虑给他们机会。

    至少刘氏兄弟目前为止。还不能让李彦信服。虽然他们一再声称。可以联络建奴中的一些汉人。拉拢一些辽民和汉军过来。李彦还是决定等等再说。

    另外一名降将。复州参将单尽忠则又不同。单尽忠是主动投降。可见其心中确实早有归顺大明的心思。这样的降将。李彦是打算使用的。毕竟要给建奴那边的汉人一点希望。只要他们是真心归顺。便能得到不错的待遇。

    至于这一次建奴征讨金州的统帅之一李永芳。他的妻子是七皇子阿巴泰的女儿。真正的嫡系额驸了。

    李永芳原是明军抚顺游击。抚顺是建奴进攻大明的开始。李永芳也是第一个向建奴投降的明将。作为建奴的额驸。副将。李永芳可以说死心塌地为建奴效力。而且他还是建奴竖起的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汉奸”两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