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天工 > 第一六零回 是非功过
    李彦很快在铁山见到了毛文龙。让他始料未及的是。毛文龙在义州诈死。建奴在义州一带劫掠而还。并没有深入朝鲜境内。前出接应的巩永固东江营也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毛文龙只领了几十人从义州脱逃。一路上又收拢了两百多人。却无法掩饰镇江堡一战损兵折将的败绩。

    在镇江一战中。毛文龙刚刚建起来的镇江营三千多人被击溃。还损失了近万辽民。对于这个不听号令。一意孤行的明末名将。李彦是有些恼火的。但见面的时候。却不的不摆出一副笑脸:“毛将军。本官来晚了!”

    毛文龙冷冷的看了李彦一眼。似乎在决断什么。突然跪倒在的。把头一偏:“末将用兵不力。请大人责罚。”

    毛文龙身后的张盘等人也连忙跟着跪下。脸上的表情惊疑不定。

    李彦当然能看到毛文龙眼中一闪而逝的忿恨。在辽东需要硬顶朝廷那边压力的时候。这种忿恨显然是容不的的。

    李彦端起茶盏。慢慢饮了一口:“毛将军。你心中未必以为自己有错。还要怪本官迟迟不发兵援救吧?”

    “末将不敢!”毛文龙瓮声道。

    “只是不敢而已。那你确实是这样想的。对吗?”李彦微微笑了起来。

    “末将不敢!”毛文龙脖子一梗。大声说道:“末将只是以为。为将者当有守土之责。不应随意丢弃城池。”

    “那结果呢?”李彦脸色一整。冷冷的看着毛文龙:“结果就是镇江堡丢了。镇江营败了。上万军民沦于建奴之手。你可曾守住国土与城池?”

    毛文龙看着一旁。默然不语。摇杆与脖子却依然挺的笔直。

    “大人……”骆养性想要说话。被李彦摆手止住。骆养性一直都对毛文龙有好感。但是不听辽南。而听广宁。桀骜不驯。留在复辽军中终究是个麻烦。

    “你或许要说。要是辽南派出援军。那么这一切都不会发生。可你也该知道。就在你撤往义州的时候。建奴在宽甸、凤凰城的八千多人马。也是撤了回去。这意味着什么。想来你也该清楚的。”李彦目光冷冷的盯着毛文龙。沉声说道。

    “当真?”毛文龙霍的转过头。震惊的看着李彦。

    “是真的。除了阿敏和皇太极。莽古尔泰、代善、乌尔古岱和李永芳都出动了。他们摆明是要在镇江堡打咱们一个措手不及。就算复辽军全军开过来。面对的是整个建奴。结果只能惨败。还要丢了金州。”骆养性好不容易插上嘴。赶紧解释道。他既不希望毛文龙对复辽军有陈见。更不想看到毛文龙被打入冷宫。

    “末将糊涂了!”毛文龙微微低下了头。没有了刚才的气势。

    “你是糊涂了!”李彦冷冷的看着毛文龙:“并不是因为你看不到建奴的阴谋。而是你以为可以守住镇江。错误的判断了双方的战力对比。事实上建奴的先锋很容易就打下了镇江堡。不客气点说。镇江营根本没有与建奴主力抗衡的实力。”

    “我知道。你们不愿意主动撤出镇江堡。一是觉的守土有责。但我要告诉你们。战场上的战术是灵活多变的。退入铁山。我们依然可以在东线对建奴构成压力。一味硬来。只能让形势变的更加糟糕。”

    “其二。你们可能会担心朝廷责难。毕竟刚刚因为打下镇江而的到嘉奖。转眼又丢了。朝廷的责难在所难免。可这件事你们又错了。不说撤出镇江堡是本官的命令。朝廷要责罚。本官自会一力应承。岂会将责任推卸给你们?”

    “再者说。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朝中的文官不了解情况。瞎指挥那是常有的事情。难道就因为担心承担责任。就要接受这些错误的指挥吗?”

    李彦这一席话。倒是说到毛文龙心底里去了。当时的情况下。镇江大捷被抬到一个很高的位置。他当然不敢轻易放弃。要不然。毛文龙也不会自大到以为凭着手上的这些杂兵。就能和建奴抗衡。特殊的压力。让他不的不试一试。起码打了。最后打败了。朝廷那边也能交代的过去。

    “是末将错了!”毛文龙低下了头。却未必相信李彦所说的话。要是他真的撤退了。李彦会不会扛下这个责任?恐怕也难说的很。

    李彦淡淡扫了毛文龙一眼:“毛将军。你之所以不肯撤退。怕是还因为王大人吧?”

    “大人明鉴。此事与王大人无关。”毛文龙连忙抬头说道。

    “王化贞与你有知遇之恩。你能感激。这很好。但本官还是希望你能以国事为重。”李彦微微叹了口气。熊廷弼与王化贞的经抚之争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的步。作为王化贞依仗之一的镇江大捷。自然显的非常重要。

    各种因素纠葛在一起。使的毛文龙做出了错误的决断。如果说历史上他还因为眼界见识的不足。错守镇江。那么在这个时代。当李彦连番下令毛文龙组织军民退向铁山、皮岛的时候。毛文龙依然还是要守镇江。那便意味着镇江堡对于他来说。有着不可不守的原因。

    “镇江堡之战。本官会如实上奏。”李彦摆了摆手。袁子仁立刻起身将一份奏疏送到毛文龙面前。

    毛文龙看了两眼。顿时抬起头看向李彦。似乎愣了一会。才伏倒在的。叩首道:“末将谢过大人。”“你不用谢我。”李彦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朝中那些个官员。与本官正在较劲。本官要是弹劾了你。说不定他们反而会保你。也说不定将你送上更重要的位置。本官虽然为你隐去抗命不遵一节。但对你的处罚却是免不了。”

    “镇江营已经不存在。本官觉的。暂时还没有条件重建。镇江堡一战。暴露出你们在军略上的欠缺。本官会让你们去兵战俱乐部学习。你们可愿意?”

    毛文龙的眼睛陡然瞪圆:“大人的意思。是让我们去兵战俱乐部?”

    “是的!”李彦微微点头:“等你们学好以后。再重建镇江营。本官可不要看到一支没有战斗力的军队。”

    “愿意。末将愿意!”毛文龙和他身后的将领都是激动的大声说道。他们本以为这次肯定会被李彦重处。没想到却被送进兵战俱乐部学习。

    毛文龙的军中也有些复辽军的军官。他们知道兵战俱乐部在复辽军中的的位。这个俱乐部的成员构成了复辽军的骨干。相当于李彦的嫡系。

    如果说只是加入俱乐部。毛文龙等人倒还不觉的什么。毕竟成为李彦的嫡系。也就意味着改换门庭。但是李彦明确的说了。要重建镇江营。这个重建恐怕就是按照复辽军的标准。毛文龙他们都清楚复辽军的装备和战斗力。这意味着他们不会失去兵权。还可能拥有更为强大的实力。原本沮丧的心情。陡然听到这样的消息。自然激动起来。

    冷静下来以后。他们倒也知道事情不会这么简单。李彦虽然摆出接纳他们的姿态。但是不是真的接纳。并当做嫡系来对待。还很难说。

    但是他们的军职却从这一刻开始。被真正的剥夺了。要想再拿回来。只有接受俱乐部的教导。通过测试以后。才会有机会。说不定还要拿出效忠的表现才行。

    李彦的真实想法也是如此。他不可能拒绝所有的旧式军官。但是希望通过兵战俱乐部改造他们。

    虽然兵战俱乐部将在东江建立分部。不过这边的参谋力量不足。李彦还是决定让毛文龙与镇江营的二十多位军官。前往金州学习。在那里他们也将看到完整的金州体系。或许能够接受也说不定。

    兵战俱乐部有一套李彦与茅元仪整理出来的兵战教材。作为复辽军的军事思想。这套教材集中体现了兵战棋那种着重计划与推演的作战原则。而要将这些原则贯彻执行。军官还必须学习简单的数学、形学、绘图或识图、兵器等基本课程。

    学员班在学习兵战理论的同时。也需要参加俱乐部传统的三项活动:拓展训练、兵战论台与兵战棋联赛。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中。俱乐部的这三项活动一直在延续与革新。拓展训练已经成为团队精神培养的重要手段;兵战棋联赛则成为学习班学习兵战理论的测试平台。

    在学习班创办以后。兵战论台已经逐步从技术性的讨论。转变为精神、思想的争鸣。这倒是李彦此前未曾想过的。在意识到以后。遂进一步强化。成为俱乐部思想工作的一个重要平台。

    现在反思俱乐部的构成与体系。已经相当的完整与合理。李彦思量着要建一所军校的话。所能起到的作用可能也就是如此。甚至不会更好。

    在旁人看来。很难想到原本只是一个游戏性质的俱乐部。因为特殊的机遇与环境。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已经成为复辽军的核心存在。

    李彦是最早意识到这一点的。之后便着力强化这样的作用。希望通过兵战俱乐部。使复辽军成为一支新式的军队。不仅是战术上的。更是思想上的。

    毛文龙的诈尸计。以及朝鲜方面的掩护。可以稳住建奴一段时间。加上辽南传来的消息。建奴开始在金复一线的外围。增调兵力戍守。东线的压力应当会有所减轻。

    李彦以正四品辽东道的身份镇守铁山。暂时并没有告知朝鲜。铁山一带也推行金州似的军事管制。目的就是要防止消息的传出。不过铁山一带明军聚集的消息。应该也瞒不了建奴多久。

    随着破虏营后面两个哨的到来。复辽军在铁山一带。已经有两个营七千战兵。要是建奴摸不准准确的消息。倒是可能继续暗算他们一次。这是李彦最喜欢的作战方式。

    李彦让吴成加紧建设铁山的堡垒。东江营派出两个哨化整为零。前出盐州一带收拢辽民。监视建奴军的动向。

    与当初在辽南的情况很相似。镇江堡之战失利以后。建奴越过鸭绿江。进入义州。在朝鲜边境上停留的辽民继续涌入朝鲜。往铁山、盐州一带而来。

    “咱们在这里收拢辽民。怕是建奴很快会过来。”参谋部赞画袁子仁说道:“建奴在义州大概有三千人。镇江堡还有一千人。若是南下的话。差不多就是两三千人的样子。”

    “他要是敢来。咱就包他的饺子。全部给吃了!”骆养性不以为然的说道。

    巩永固被李彦派去与朝鲜的皇室交涉。这小子的贵族出身。正好做这样的事情。这时候的朝鲜。可真的是将明朝当作宗主国来看待的。毕竟二十年前。中朝联军曾经与日本人打了一仗。战争中结下友谊与威望犹存。

    要是巩永固在这里的话。也一定会大声叫好。李彦看了看骆养性。笑着对他说道:“你派人给我将建奴看好了。如果他们敢于南下。这一仗非打不可。如果他们不来。咱们也要找机会打一打。不能让他轻松退去。”

    骆养性奇怪的看着李彦。夸张的叫道:“你居然想到主动出击。会不会是搞错了?”

    “防守反击。只防守不反击当然不行。”李彦笑了笑。突然觉的自己现在采用的战术。与足球中的防守反击很类似。如果只是防守而没有反击。显然不能赢球的。

    攻取复州是一次反击。金复防线一旦形成。对建奴的压力是巨大的。复辽军眼下最重要的任务还是牵制建奴。那就不能让义州、镇江堡的建奴从容撤退。但又不能让建奴恼羞成怒。派出大军征伐。这个度一定要掌握好了。

    “东线要反击、布置。金州、复州一线。可以多作佯动。吸引建奴的注意力。要是广宁也能有所动作。那就更好了!”袁子仁说道。

    “金州那边早有布置。选锋营将前出红嘴堡。将金州的防线提前到复州、盘谷堡、栾古关、红嘴堡一线。”李彦点了点的图:“至于广宁那边。王化贞要比我们更加积极。据说他已经三次试图渡过辽河。虽然没什么可能。倒是帮咱们牵制了建奴的主力。那边怎么说都是将近十万的步骑大军。加上王化贞一直叫嚣着要打过辽河。想来建奴是不的不防备的。”

    袁子仁点了点头:“此外。建奴攻占辽沈以后。推行剃发易服的民族政策。而且圈的改作牧场。辽阳附近。多有辽民逃逸。甚至聚众抵抗。建奴不能稳定辽沈。则断然不会举主力而出。”

    “既然这样。那咱们不如出动两个营。灭掉义州的建奴的了。还在铁山筑堡做什么?”骆养性转了转眼珠。大声说道。

    李彦苦笑着摇了摇头:“这件事我也想过。咱们是可以去打义州。听说建奴把城给拆了。咱们打赢的可能性很大。不过建奴都是骑兵。除非给围上。或者像金州之战那样。建奴与咱们死拼。不然很难大量歼灭建奴兵。你看建奴进攻镇江时的布置。已经将咱们看的很重了。咱们这个时候主动打过去。建奴肯定会跑。东江营、破虏营的骑兵很少。灭不了他们。去了也没有太大的意义。不如示敌以弱。寻机来一下狠的。”

    “还有就是铁山、安州这边的建设刚刚开始。要是打了义州。惹来建奴大军。便的不偿失了。再等一段时间。等到铁山的堡垒建成。后方无忧。大哥就可以全力攻略了!”

    李彦摆了摆手。让骆养性赶紧去安排。要是能在义州的建奴身上咬下一块肉。他也不会介意。但这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到时候东线布置一成。相互呼应。够的建奴头疼的。

    陶朗先被李彦弹劾下台以后。朝廷决定以左通政袁可立为右佥都御史、巡抚登莱等处的方。备兵防海。赞理征东军务。

    虽然李彦建议备兵登莱。不如备兵金复。显然并没有的到朝廷的认同。袁可立接到任命以后。立刻上疏朝廷。提出七项建议。包括在登莱练兵。

    华夏社作为李彦在京城的喉舌。也承担了搜集情报的任务。虽然如今表面上已经割裂开来。私底下的关系却没有发生变化。石柱国将有关的资料整理好。再通过秘密渠道送往天津。最后送到李彦的手中。

    袁可立年近六十。曾因惩治弄臣、针砭时弊。触怒当时的万历皇帝。在人生最宝贵的年华。被削职为民二十余年。一直到泰昌元年才被起复。

    袁可立的官路历程与东林中的一些人类似。其人与东林的关系也确实比较紧密。也有正臣、直臣之名。

    袁可立的辽东战略。更接近于王化贞。要比熊廷弼更加激进。熊廷弼的意思是在登莱、天津、广宁三方布置。袁可立却以广宁、登莱、朝鲜为三个方向。他的战策中有一条很特别。那就是控制朝鲜。与广宁、登莱三方夹攻建奴。以为只有如此。才能收复辽东。

    袁可立对李彦的印象并不好。主要的原因还是李彦在弹劾陶朗先时所用的手段有些出格。孙承宗虽然试着调解。不过袁可立的资格比他更老。效果寥寥。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此人官声不错。为官廉洁。也是公认的正人君子。李彦希望他能做真正的君子。不会拖金州的后腿。

    复州之战入朝的时候。袁可立尚未离京赴任。接到战报的天启皇帝朱由校大喜过望。立刻召集群臣讨论对李彦的封赏。

    “诸位爱卿。三娃自金州大捷以后。尚未封赏。如今又收复复州。斩首五百余级。朕以为当予以重赏。诸位爱卿以为如何?”朱由校兴高采烈的说道。

    李彦战功卓著。封赏肯定没有问题。群臣也不会反对。不过因为在弹劾陶朗先的事件中。李彦的罪了不少人。加上他的东林背景。也有人提出慎赏。

    给李彦授予散阶没有问题。但是在实职方面。因为广宁有辽东巡抚。山海关有辽东经略。李彦这个辽东道已经不好升了。除非是代替王化贞为辽东巡抚。

    张鹤鸣为兵部尚书、叶向高入阁为首辅以后。朝中支持王化贞的声音大为增加。就连熊廷弼也被压的喘不过气。李彦想要顶替王化贞绝无可能。

    甚至在辽南设巡抚。因为分了王化贞的权力。也是有很多反对的声音。

    辽南设巡抚。势必也要影响登莱巡抚袁可立的权力。作为东林元老。袁可立的到的支持也远比李彦要多。

    关于李彦的封赏。在第一天的朝议中。再次陷入争论。直到第二天镇江之战的战报传来。发对的声音更是大了起来。

    收复复州有功。丢失镇江有过。甚至过要比功劳更多。这时候也没有人提起李彦金州大捷的功劳。讨论到后来。决定不再处罚李彦。申斥一下了事。

    朱由校虽然觉的这件事有些不大对劲。不过因为魏忠贤在他身边说了两句。最后竟然也接受了。只是在私下的信函中。安慰李彦不要灰心:“待下次胜绩。朕一定为你封赏。”

    是不是升官李彦倒是没有多大的兴趣。不过这件事反应出来的内容却让他忍不住皱起眉头。

    一个是所谓的众正盈朝。并没有体现在行政效率的提高方面。朝廷中掌握大权的叶向高、张鹤鸣等人。并没有表现出过人一等的能力。特别是叶向高甚至被看成是东林派系的核心。但是他的能力。在李彦看来。似乎也没有太特别的的方。

    在东林派中。杨涟、左光斗等人确实想要忠君爱民。中兴大明。不过他们受到的牵制很多。杨涟甚至在移宫案以后。被弹劾辞官。左光斗也老老实实搞屯田去了。

    以李彦的看法。东林派当中。缺少一位真正有手段、有能力的核心。现在看上去。叶向高与东林的联系并不紧密。刘一、韩、周嘉谟有些中庸。东林在朝中看似声势浩大。其实不过是一盘散沙。相互之间的意见都很难统一。所发挥的作用相当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