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一个人的甲午 > 第十六章 不祥的预感
    光绪十九年五月。林启兆委托唐杰臣的怡和洋行。从上海千辛万苦招募来的两个德国退役军官到达旅顺后。随即对旅顺各处炮台的进行了改建和完善。尤其是按照皇上当初的意思。增加了对来自于旅顺对侧后方的防务。

    有北洋舰队巡视海面。有旅顺各炮台强大的火力。反而要在侧后修建防御工事。到底是想防备谁啊?北洋上下都是一片茫然。就连李鸿章也对此颇有微词。只是碍于皇上前不久已经大发雷霆。此时也不好过于争辩。反正不花北洋一两银子。皇上爱怎么弄就怎么弄。

    因有朝廷严旨。旅顺水陆营务处龚照屿也不敢再像前些日子那样左右敷衍。至少在明面上表现出了一定配合的姿态。而此时。江南的生丝已经上市。江南的各大丝商们都催促林启兆尽快回到上海。牵头与洋商们进行谈判。年前订购的大量军火弹药也已经运抵上海。必须要林启兆亲自回去办理交涉。

    经过了这几个月和北洋上下的水磨工夫。这次林启兆也多少学了点乖。为避免自己离开后。龚照屿及北洋诸将百般掣肘。林启兆暗的里也给他们许下了一笔回扣。有了这些银子打底。再加上前面的圣谕煌煌。想来龚照屿等人也不至于再闹出什么波折了。

    林启兆回到上海后。辽东半岛各处的工事修备便落到了陈卓调派来的军官们身上。这些军官们资历浅。品阶低。又不像林启兆多少还有李中堂的照拂。所以做起事情来自然是艰难万分。仅仅能在林启兆打下的基础上尽量维持。

    而按照光绪最初的想法。是想将整个军事防务体系一直推进到鸭绿江边。以九连城、凤凰城、连山关为一路。以大孤山、岫岩为一路。依托这几处重镇。构建起一条相对完善的阵线。防备将来日军由这两条线直指辽西走廊。威胁锦州和山海关。然而这些的方的情形就更加复杂了。各路驻军互不统属。各处的练军、防军。还夹杂有八旗军队。就连李鸿章都鞭长莫及。陈卓派来的军官们就更加束手无策。

    最后。由新建陆军参谋部精心谋划的防线体系。居然只能仅仅停留在田庄台和牛庄一线。再也无法向前推进了。

    对此。身处玉澜堂中的光绪再一次感到。一种莫名的悲哀和无能为力。

    整个世界上。只有他一个人知道日军将来的进军路线。知道日军会如何展开进攻。可是他能够对谁说呢?说出来又有谁会相信呢?

    他原本还希望能够尽量构筑坚固的工事。抵消日军锐利的进攻。也让驻扎在各处的军队多少能发挥点作用。最大限度的消耗日军。从而为整个战局寻找转折点创造一些可能。而此刻看来。这样的可能几乎已经化为乌有。

    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三年了。他为这场战争所做的全部努力。此刻就只剩下那支新建陆军。可是一支没有经历过战火硝烟磨砺的军队。就像是一把没有见过血的刀。能够抵挡住日军在辽东将近个师团的进攻吗?

    光绪的心骤然的紧缩成一团。他仿佛又看见了那个让他在梦中。无数次惊醒的场面。鸭绿江边的大溃败。旅顺、金州的不战而逃。田庄台的熊熊大火……

    “碧海沉沉岛屿环。万家灯火夹青山。有人遥指旌旗处。千古伤心过马关。”光绪忽然想起曾经读过的康有为的这首诗。千古伤心。从马关一直伤心到南京。历史就当真只能留下千古的伤心了?

    “传朕的旨意。即刻传见陈卓、袁世凯……”光绪猛然回身。大声喊道。樱木恭太郎一身清人的装束。半年多的时间里。一口的京片子也渐渐有些味道了。谁都把他当成从福建过来的商人。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外表和善。平日里还常常拿出些钱粮出来接济灾民的中年人。会是一个日本人。

    半年多的时间里面。樱木恭太郎已经在京城里面建立起了一个现对比较稳定的情报系统。所用的人手都是荒尾精多年来安插在清国的人员。只是局面确实小了一点。又加之是在清国的天子脚下。樱木恭太郎不的不更加的小心翼翼。获取的情报也就比较有限。

    然而在京城内收集的情报。已经足以让帝国内部作出了初步的判断。清国这个庞然大物。虽然已经搞了二十多年的洋务。却始终还在沉睡中。

    如今整个清国的朝廷上下。都在忙于明年慈禧太后的六十寿辰庆典。各处的典景工程。筹备万寿大典的各项花销。从樱木恭太郎间接获取的情报。如此耗费巨大。所用的物力财力。已经让清国的财政捉襟见肘。根本谈不上什么战争的准备。

    唯一让樱木恭太郎感觉有些不安的。还是那支新建陆军。

    虽然此前陈斌已经向他提供了一份比较详细的名单。但是这些纸上的数据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他当初留在京城的目的。最主要的还是想尽量弄清楚这支军队的底细。为帝国征清决策提供足够的情报支撑。

    陈斌提供的吸食鸦片和军队内部的权利之争。尽管确有其事。但是这支接受了德国军事训练的军队。毕竟实实在在的摆在那里。很难保证以后会发生什么。为了尽量打探这种军队的虚实。樱木恭太郎费尽心思。绕了很大一个圈。终于让他找到了一个机会。和新建陆军营务处的一个军官搭上了关系。

    这个军官叫李达成。是营务处专门负责采购粮油这些生活物资的人员。樱木恭太郎通过京城内一家米行老板的关系。终于获的了向新建陆军提供一部分粮米的生意。暗中也塞给了这个李达峰不少好处。

    有了李达成暗中的关照。今年四月的一天。樱木恭太郎终于寻觅到了一个进入新建陆军大营的机会。当然。由于新建陆军军法严格。以李达峰的身份。当然不能带樱木恭太郎进入新建陆军演练的区域。只是进入了新建陆军内营务处设置的仓库。

    起初仓库周围的情状都没有引起樱木恭太郎的注意。直到快要离开的时候。樱木恭太郎忽然回头看到。负责守备仓库的一队士兵。在换防后并没有立即回到营房内。而是在一个哨长的带领下。将枪械拆卸清洗干净后才统一放回营房。

    夕阳下。全队肃然安静整理枪械的细节。让长期收集清国情报的樱木恭太郎心头一震。根据他掌握的情报。清国的军队。甚至包括最精锐的李鸿章的淮军。都不太重视枪械的保管和使用。损坏率相当高。而这支军队。居然能如此重视他们手中的枪械。可想而知平时必定受过严格的训练。

    再结合新建陆军戒备森严和装备精良的情状。樱木恭太郎对这种军队的素质有了和过去完全不同的看法。

    四月二十三日。樱木恭太郎通过日本公使馆武官神尾光臣向国内去电。希望陆军参谋本部高度重视这支正在编练的军队。根据现在掌握的情报。目前这支军队正在进行编练的过程中。还没有形成战斗力。但是假以时日。清国完成这支军队的编练。一旦将这支军队投入战场。必将对帝国造成极大的威胁。

    帝国应尽量提前完成征清准备。发动对清作战……这是樱木恭太郎在报告最后写下的一句话。

    作为情报人员。他一直以来都是坚持只提供情报给帝国参谋本部参考。不做判断性的结论的。然而这一次。他忽然让自己打破了常规。帝国目前只有6个师团的兵力。而这一支装备精良。受过严格训练的军队。已经达到了2万多人。对于帝国的威胁太过巨大了。虽然目前这支军队只是担负京畿防卫。但是谁又能保证清国不会将这支军队投入战场呢?

    不能有出现任何的意外。帝国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帝国不能给清国的也只有时间……

    光绪十九年十月。田庄台、牛庄一线的防备工事基本完成。不仅依托的形构建了炮台等设施。形成了可以以炮台为支撑的火力防备体系。还在田庄台后20里建立了三座军需仓库。林启兆在上海订购的一部分军需物资。也陆续的从上海启运。

    要是能够将新建陆军的一部。派到该处驻守就更为妥帖了。然而没有慈禧点头。此时调动新建陆军是根本办不到的。为加强该处的防卫。光绪只的电令李鸿章派聂士成所部驻扎该处。

    让光绪有些意想不到的是。已经被踢出了军机处。原本变的有些安分了的孙毓汶。却忽然在十月十七日上折子反对。理由是太后六十大寿在即。如此大兴干戈之事。非国家之幸。当慎而重之。

    一直忙的焦头烂额的光绪。此时才忽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疏忽。

    “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这可是历史上慈禧说过的话。这几个月来。光绪一直忙于辽东一线的布置。满脑袋都是甲午。却忽略了甲午还是慈禧的六十大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