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一个人的甲午 > 第十七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
    乐寿堂内

    慈禧拿着老花镜细细看着手中的折子。表情淡淡的。看不出什么来。倒是侍立在一旁的李莲英。此刻显出了愈发的小心谨慎。躬着腰垂首肃立。

    窗外。又是一番萧瑟的秋日景象。残荷秋水。瑟瑟枯叶。在俄而一阵秋风中。飘洒下一些零落的意思。

    “孙毓汶。你上这份折子究竟是什么意思啊……”良久。慈禧抬起头。望在跪在下面的孙毓汶。长长的指甲套在折子上面轻轻划动着。

    “回禀太后。微臣并无其他的意思。只是觉得太万寿之典即将到来。这个时候大兴兵戈。似乎与喜庆的气氛不太和谐吧?”跪在下面的孙毓汶低低的咳嗽了几声。声音有些沙哑的说道。

    自从被罢免了军机大臣的职务后。孙毓汶便只保留了一个兵部尚书的职衔。有很长一段时间似乎已经渐渐远离了朝廷中枢。自然也没有更多的机会进颐和园里来问安。此刻跪在下面。整个身体套在九蟒五爪蟒袍内。显得消瘦了许多。也苍老了许多。

    慈禧乍然一见。心中暗暗叹了口气。原本想要说的一些话。也生生的收了回去。

    “皇上派人修建炮台工事。加强防务。这些事情事先我都知道。李鸿章也在折子里提过。总归是没有花朝廷一两银子。又能实实在在的做点事情。巩固我大清龙兴之地的防务。这也算好事情啊……”慈禧放下手中的折子。静静地看了孙毓汶一会儿。冲身旁的李莲英扬了扬手。

    李莲英随即会意。满脸堆笑的走到孙毓汶身边。将他搀扶起来说道。“孙大人快起来吧。太后老佛爷给你赐了座。”

    孙毓汶身体一颤正欲谢恩。却又听到慈禧静静说道。“不要老是记挂着那些个陈年旧事。要做宰相。就首先要有宰相的度量。心中要时刻存着一个大局。你素来和李鸿章交好。又管着兵部。也该当知道李鸿章那些说不出来的难处。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啊!……现在皇上做的这些个事情。虽说动静是大了一点。有些也不见得就都对。但心意还是好的。也是为了朝廷着想。你是老臣了。这其中的厉害轻重。心中该是有个计较啊!”

    孙毓汶一愣。心中腾的一下闪过一个念头。自己早已被罢出军机了。何故现在太后会忽然提起宰相二字?心神一乱。后面的话竟是全然没有听到。原本也还想好好劝谏一番地心思。此刻顿时变得有些混乱和茫然起来。

    “坐下来说话吧。看你年纪也慢慢大了。自己的身子骨也要爱惜才是啊……”慈禧看了孙毓汶一眼。见孙毓汶一副惶然怔忡的样子。不觉一笑。“怎么着。还在为当初罢免你军机大臣的职务和我怄气啊?”

    “微臣万万不敢。也从未有过如此的想法。”这个时候。孙毓汶才反应过来。侧着身子坐在包锦凳子上。满脸恳切的说道。“太后对微臣的眷顾照拂之意。微臣再驽钝。也不会不明白这一层。微臣今日的这个折子。并非是反对朝廷整饬兵事。兴建防备。只是国家兴利除弊。不能够急于贪一时之功。做的太过急切了。反而会让下面地人乱了方寸。微臣署理兵部。近日就已经闻听旅顺各部对此次兴建防务颇有微词。微臣琢磨着。明年就是太后的万寿大典。越是这个时候。国家越要镇之以静。有些个不太重要地事情。似可暂时放放。凡事过犹不及啊……”

    慈禧沉吟着没有说话。孙毓汶此刻说的这些话。并非全然没有道理。要说自己地六十寿辰就快到了。皇上却在旁边又是枪又是炮地。换了谁心里也会多少有些不舒服。只是这件事情明面上皇上还是占着道理的。朝廷外又有李鸿章的支持。只要皇上做的不太过分。慈禧也不想去生那些没来由的闷气。

    毕竟辽东半岛离京城远着呢。又有李鸿章的北洋。她多少还是放心的。真正让她时刻绷紧了弦。丝毫不敢掉以轻心地。却是眼前地京城………“额勒合布眼看着年纪也差不多了。我寻思着过完今年就让他退出军机。这个缺还是你来顶吧。你老成持重。办理朝政也多有经验。这满朝大臣当中。我看着也只有你最合适。”慈禧不动声色的看了孙毓汶一眼。

    孙毓汶心中顿时既惊且喜。再望见太后颇有深意地目光。忽然间似乎明白了什么。微微皱着眉头说道。“微臣敢不竭心尽力。为太后为朝廷效犬马之劳。只是皇上那边……”

    迟疑着。孙毓汶没有将那一层意思说出来。

    慈禧一笑。伸手搭着李莲英的手臂站了起来。目光却望向乐寿堂外。秋风瑟瑟的昆明湖说道。“风起于青萍之末。有些个事情。还是风平浪静的好。何必惹出那么多是非出来呢?闹的大家都挪不开脸面来。往后的事情就不好办了……你的折子我留中了。你管着兵部。安心帮衬着皇上将那些个事情痛痛快快的办下来。我的意思你明白吗?”

    孙毓汶此时如何还能听不明白太后话里的意思。这是太后在为自己重进军机铺路啊。这个时候尽量不去惹恼了皇上。也正是为了来日在进军机的问题上。能少一些阻碍和麻烦。

    想到此。孙毓汶心神一荡。有些激动的身子骨都在颤抖了。当即俯身跪下说道。“微臣谨遵太后懿旨。”自打你被罢免军机大臣后。就很少进园子里来问安了。难得今天进来一次。就陪我到园子里走走吧……”慈禧手搭着李莲英的肩膀。慢慢的向乐寿堂外走去。

    孙毓汶心中一动。随即起身恭恭敬敬的跟在了身后。

    一阵秋风拂过。几片残叶从树梢间轻轻飘落下来。湖面荡漾处。隐隐的便有几分萧瑟惆怅之意。

    站在湖边的慈禧忽然黯然的叹了口气。回身对孙毓汶说道。“这人一上了年纪嘛。每到秋天。就老是容易触景生情感时伤怀。想起过去的人啊。事情啊。老是在眼前晃来晃去的。老了啊……”

    说罢。微微一笑。转头望着湖面上深深的秋意。沉默不语。

    孙毓汶是素来最能体察慈禧心意的。今日见慈禧忽然将话题引到了这里。心中隐隐的感觉慈禧似乎是在暗示自己什么。可到底是什么人。又或者是什么事情。会让太后也忽然触景生情了呢?

    “自古逢秋悲寂寥。难免会让人想到过去的人和事。这也是人之常情。微臣惶恐之至。不能为太后分忧……”孙毓汶在慈禧身后小心翼翼的说道。

    慈禧淡淡的摆了摆手。“我这也不过是感时伤怀罢了。真要说到过去的人啊。事啊。恐怕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啊。不过嘛。说到这里。我还真想起一个人来……”孙毓汶心中一震。知道慈禧要说到正题了。赶忙抬头望着慈禧。却看到慈禧正默默的望着湖面。神情中透出一种说不出来的意味。倒像是在思忖着什么似的。

    “自打把刚毅步兵统领衙门的差事免了后。这个位子已经空缺一年多了。一直让奕兼着。可奕兵事上面的才具平常。总这么兼着也不是个事啊……”慈禧怅然的叹了口气。沉默片刻。像是下了决心般回头说道。

    “西北苦寒。还是让荣禄回来吧。当年他也受了些委屈。也算是到外面历练了一番。如今就让他先把步兵统领衙门管着。等你入值军机后。再让他把兵部那一摊子都管起来。这样朝局大面上也就稳当许多了……”

    荣禄以前倒是当过九门提督。可是署理兵部。他有这样的能力吗?孙毓汶皱着眉头。他对荣禄并不了解。此刻脸上也是带了些怀疑的神色。

    似乎是看透了孙毓汶的心思。慈禧微微一笑。“才干是历练出来的。经验是积累起来的。先让他干着吧。有你在旁边看着。我还是放心的。”

    孙毓汶莫名其妙的上了份折子。就又莫名其妙的无声无息了。朝廷中再无人提起这份折子。慈禧那里也是将折子留中不发。着实让光绪有些意外。

    慈禧的性情光绪早已熟知。最担心的就是慈禧这种不表态的态度。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什么动静。冷不丁的就忽然来上一手。让人猝不及防。

    直到慈禧让军机处拟旨。召荣禄进京时。光绪才忽然间反应过来。这个终日在颐和园中荣养的太后。其实一刻都没有放松过对自己的提防。召荣禄进京。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所为的绝不只是步兵统领衙门那么简单。按照历史的轨迹来看。最后的目标肯定是新建陆军。

    甲午在即。慈禧还不忘记将自己盯的死死的。光绪此时也是彻底对眼前这个朝廷绝望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自己人整自己人是一套一套的。可是这个国家最大的敌人。从古自今对中国伤害罪深的敌人就要来了啊。

    军事部署施展不开。朝廷内又是这样的一番局面。而北洋。天知道经过这番布置。北洋会打成怎样的局面。虽然添置新的兵舰眼下确实无能为力。但是枪炮弹药。军饷物资。自己是给北洋准备充足了的。只要北洋能够坚守住。甲午就有翻盘的可能。问题是。北洋能听自己的指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