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一个人的甲午 > 第二十八章 风云激荡 四
    五月十七日。宋庆带亲兵营00余人从旅顺出发。昼夜兼程。赶到九连城时已经是五月二十五日。此时。根据从朝鲜传回的消息。日军征清第一军大部也已经从朝鲜平壤陆续出发。向鸭绿江畔的义州扑了过来。

    局势已经相当紧急。最多半月。日军两个师团的兵力将会抵达鸭绿江。留给宋庆筹划江防的时间也最多只有半个月。宋庆立即率亲兵营进入九连城。与已先期率镇边军驰赴九连城的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会面。连络各军。策划防御。

    九连城内。大清驻防于鸭绿江防线的各部将官此刻都已到齐。宋庆和依克唐阿分左右两侧坐在大堂中央。与各部将官共商江防事宜。

    此时宋庆心中也非常清楚。朝廷的名义上。各军除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所率镇边军。和侍卫倭恒额指挥的黑龙江齐字练军外。统归自己指挥。但是各军之间。向来是互不统属。此刻骤然聚集在一起。除毅军九营勉强可以调动外。其余各部大多是听宣不听调。

    所谓总揽统筹鸭绿江一线的防务。说到底现在不过是和众将协商。划定各自防守区域。倘若众将听命调派。倒还罢了。如果众将不服。不肯用命。要坚守防线。挡住日军锐利的进攻。恐怕谋划的再细致也不过是纸上谈兵。“众位将领……”宋庆站起身来。环顾众将一眼。面色忧虑的抱拳说道。“此次老夫受朝廷委派。总揽鸭绿江一线防务。深感责任重大。前些日子的事情大家伙都知道。平壤咱们是败了。李中堂的北洋舰队也败了。倘若现在守不住鸭绿江这条防线。大清的门户就给小鬼子敞开了。这局面就崩坏到了极处……老夫受命之时便已向朝廷奏明。此行如不能奏攘倭之功。唯一死以报国。老夫也没有别的话可讲。这一仗要是输了。不过就是一死而已。还望大家伙齐心协力。为咱大清奋力一战。只要守住这条江防。挡住小鬼子袭扰我大清龙兴之的的道路。老夫必定向朝廷奏报。为各部请功………”

    宋庆说的口沫子都出来了。坐在下面的众将却似乎并没有多大动静。

    想想也是。拉过来的这几支队伍。要么是隶属北洋的各部淮军。要么是像丰盛阿这样的八旗副都统统带的练军。哪一个背后不是枝深叶茂。又怎会把一个四川提督。临时被朝廷授以帮办北洋军务的宋庆放在眼睛里。

    谁也没有开口。这场面便有些僵持起来。

    坐在宋庆身边的依克唐阿。此刻也是阴沉着脸一言不发。

    他是黑龙江将军。位份远较宋庆尊崇。此次只是协助宋庆策划江防。并不受宋庆挟制。今日这个场面上。自然不想多说什么。以免反而让宋庆有所顾忌。但是看到此刻下面那些个将官们一脸的不以为然。心中也是升起一股隐隐的怒气。

    他比宋庆先到达九连城。那些北洋各部从平壤一路败退回来的种种劣迹。他是风闻了不少。尤其是卫汝贵统带的盛军。卫汝贵虽然已经被朝廷索拿。但是他下面的队伍经平壤溃败后。纪律已经败坏到了极点。见贼即溃。遇物即掳。这样的队伍。不仅是虽有如无。还要随时防备着寻隙生事……

    指望这些人守住鸭绿江防线。要是仗真的打起来了。自己的队伍还守在阵的上。这些人倒先开溜了。不是留给日本人包饺子吗?

    场面僵持了一会儿。还是聂士成有些看不下去了。一拱手说道。“宋军门。朝廷既以宋军门统揽鸭绿江一线的防务。宋军门只管安排调度即是。卑职等必竭心用命。死守鸭绿江防线……朝鲜的仗。该败的也败了。不该败的也败了。我也没有什么话好说。不过是奋力一搏而已。真要是再败。也没脸回去了……”

    聂士成一开口。众将也不好再坐着了。纷纷嚷道。“宋军门下令便是。卑职等必竭尽全力。死守鸭绿江防线……”

    话虽如此。宋庆此刻心中也明白。以自己的威信并不足以压服住下面的这些人。但是局面艰难如此。再怎么也的撑下去。

    接下来。宋庆便开始安排部署各部的防区。反正就一条鸭绿江。守哪里也是守。下面的这些人倒也没有多少异议。惟有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态度坚决。表示自引一军驻守鸭绿江左翼。

    他是从心里腻味了下面的这些北洋淮军各部。平日里骄横无比。自诩为大清精锐。可真的打了起来。却是仗打的不行。跑的比谁都快。心里更是担心这些人统率的军队一乱起来。不可收拾的局面。

    打仗是最怕乱兵的。10个人就能裹挟100个人。100个人就能裹挟一营人。真要是仗打了起来。被这些乱军冲乱了防线还是小事。要是这些人招呼也不打。自己个先开溜了。留下自己的营头独立支撑。那不是明摆着给小鬼子当下饭菜吗?

    依克唐阿一力坚持。宋庆也是无法。最后好歹和众将商议停当。落实了鸭绿江江防。

    鸭绿江防线的兵力配置是以九连城为中心。东北自长甸河口。西南至大东沟、大孤山一带。沿鸭绿江各城镇要隘设防。分为左右两翼。防线左翼由依克唐阿指挥。倭恒额率齐字练军马步六营驻守安平河口、楼子、蒲石河口一带阵的。依克唐阿自率镇边军马步十三营防守东阳、苏甸及长甸河口。防线右翼由宋庆指挥。从九连城、虎山、安东、大东沟至大孤山等鸭绿江下游右岸各要隘。分别由铭军、芦榆防军、毅军、盛军与奉军驻守。

    好容易安排停息。众将便开始要饷要粮。要武器装备等。平壤溃败。各部武器弹药丢失过半。加之士气低落。宋庆心中也清楚。一面竭尽全力支应各部所需。一面表示将向李中堂请调所需武器弹药。粮饷物资等。

    接下来的十多日里。宋庆是马不停蹄的奔波于各处。日夜督饬各军赶修防御工事。千难万难。终于在虎山至九连城、栗子园附近。修筑起大小堡垒四十余处及炮台多座。勉强构筑起一条较为坚固的防线。而江对岸。隐约已经可以看到日军游击骑兵的身影了……

    这一仗要是败了。从这里一直到辽阳。锦州一线。大清就再无可以抵挡日军进攻的兵力。大清是输不起这一仗的。望着江对岸日军逐渐汇聚的旗帜。宋庆也只能在心中默然的叹息一声。但愿老天爷保佑大清。度过这个难关吧……

    义州。为朝鲜北部重镇。西北面就是鸭绿江。于九连城隔江相望。

    不知何时。义州城东的山顶上修建了一座亭阁。似乎是天意。这个亭阁居然起名叫统军亭。登亭遥望。鸭绿江两岸的势形胜。一览无余。

    “野津君。此仗可有必胜的把握啊?”日军征清第一军司令山县有朋站在统军亭上。眺望着对岸清军的布防情况。对身边第五师团师团长野津道贯说道。

    山县有朋是在光绪二十年六月十九日。和第五师团师团长野津道贯率第五师团一部先期进驻义州。随即便将征清第一军司令部设在了义州城内。以便于抵近观察清军。部署作战计划。

    第五师团师团长野津道贯微微皱着眉头。在望远镜中仔细观察了一会儿对岸各处清军的设防情况后。才缓缓说道。“根据我军先锋打探的情报。清国的军队似乎是以九连城为战略支撑点。整个防线向左延伸到虎山、长甸。向右设防于安县。从对岸清军升起的旗帜判断。其总兵力应该在3万人左右……山县阁下。清国军队紧靠鸭绿江天险设防。此仗恐怕不好打。”

    山县有朋面无表情。眼中也是闪过一丝焦虑的神色。

    征清第一军顺利攻陷平壤后。随即便传来黄海大战。帝国海军击败清国北洋舰队的消息。骤然间。整个帝国的目光都投在了陆军的身上。

    海军已经取胜了足以改变整个战争态势的关键一战。可以想见此刻海军正陷入怎样的狂喜和骄矜中。身为实际掌握帝国陆军的第一人。山县有朋非常清楚。接下来的鸭绿江战役。将直接决定整个战争的命运。也将决定今后帝国陆军的命运。

    然而。征清第一军的进展却是非常的不顺利。从攻陷平壤后。直到现在。征清第一军大部仍然还在赶往义州的道路上。

    武器弹药。粮草辎重、各种军需物资……战线一拉长。后勤保障便暴露出了极大的问题。已经远远不能保证帝国下一阶段的作战要求。此刻。征清第一军两个师团的士兵。一日三餐只能有一个饭团。饥饿和疲惫已经严重损伤了帝国军队的士气。

    造成进展缓慢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天气恶劣。暴雨造成道路泥泞。不仅士兵们苦不堪言。各种辎重粮草也运输困难。物资运不走。粮草供应不上。对清国的这一仗便无法实施。整个征清第一军被迫在平壤停留数日。一方面等待后勤物资。另一方面四处搜捕逃避的朝鲜百姓充当民夫。征集马牛。才勉强启动了征清第一军迈向鸭绿江的步伐。

    然而即便局面再艰难。也必须咬牙挺过去。山县有朋非常清楚。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是要鼓足军队的士气。士气。是决定一支军队胜利的关键。

    “野津君。难道你没有发现清国的军队。已经没有和帝国一战的勇气了吗?”山县有朋微笑着说道。“如果让我来指挥清国的军队。我绝不会仅仅依靠鸭绿江的天险设防。任何战争。攻与守都是相对的。此时我军长途跋涉疲惫至极。如果有一支清国的军队忽然出现在此的。攻击骚扰我帝国军队。情况会是怎样呢?………清国军队已经吓破胆了。没有勇气对我军发起进攻。只能依靠鸭绿江消极防守。所以。此战。征清第一军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