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一个人的甲午 > 第三十六章 碧血长天 三
    听说皇上又去了新建陆军大营。慈禧的心中也是有些捉摸不定。

    对于这支摆放在京城门口的新建陆军。虽然说眼下是让世铎掌管着。但是慈禧一直都是花了很多心思的。去年末把荣禄调回来。也是为了将来接替世铎掌管新建陆军。

    而皇上从新建陆军成军后。向来都是很少涉足新建陆军的事情。也正是因为如此。慈禧才稍微放心下来。想着平平缓缓的把荣禄推上去。彻底把心头的这块石头搬掉。可自从中日开战过后。皇上却一改往日的样子。一再的到新建陆军大营去。他到底是存着什么想法呢?

    “世铎。新建陆军那边你还是要多花点心思。这个时候。外面都已经闹的天翻的覆了。京城这里再闹出什么乱子来。这天下。这朝廷还不彻底乱了!”慈禧看了一眼满脸惶恐的世铎说道。

    听太后忽然提到新建陆军的事情。世铎有些不明究里看了一眼站在太后身旁的李莲英。也不知道刚才李莲英给太后说了什么。此时便愈发小心翼翼的说道。

    “回太后的话。自陈卓率新建陆军第一镇出征辽东后。第二镇都是由袁世凯掌管着。依奴才平日的观察。袁世凯虽说功名心急切了些。对朝廷还是忠心的。军中大小事务都是据实呈报。并无不妥之处。近日微臣也特意叮嘱过袁世凯。让他小心督察军务……”

    见世铎那副诚惶诚恐的样子。慈禧也不免在心里暗暗叹了口气。世铎虽然可靠忠心。可朝务能力上终究还是欠缺太多。想到此。她不露声色的说道。“军营当中的事情要小心留意。京城内的治安也要更加用心。传一道旨意给荣禄。让他把步兵统领衙门看好了。出了什么乱子。惟他是问。”

    世铎等人慌忙答应了一声。心中却都是暗暗的琢磨着太后忽然说出这一番话后面的意思。

    “这场战事。皇上看来是想要打下去了。今天把你们三个叫进来。也是要听听你们的意思。按理说。小鬼子欺人太甚。我也是赞同皇上的主张的。可是眼前大清一败再败。我就是闹不明白了。洋人的坚船利炮我大清也有了。李鸿章的淮军也是久经历练的。怎么就会闹到今日的局面呢?”一提到眼前的战局。慈禧便是说不出的怒火和烦闷。

    坐在下面的三人当中。要说最能体察慈禧心思的。莫过于孙毓汶了。刚刚听慈禧忽然提到新建陆军的事情。此刻又把话题转到眼前的战局上面。他在心中把两件事情连起来一想。慢慢的琢磨出一些味道出来。

    太后并非是不赞同和日本人打。究其实还是担心打败了如何收场。眼前的朝局。皇上一力主战站在最前面。倒也还符合太后的心意。将来战局万一有不测。太后这边也好有个后退的余的。可又担心着皇上借着这场战事把兵权拿了过去。所以太后才会对新建陆军的事情那么上心。这一层意思或许才是太后心中最忧虑的事情。

    朝局政治。从来都是含而不露。意思都在话外。从来不会说明白的。孙毓汶想明白了这一层。心中一动。躬身说道。

    “回禀太后。眼前的战事虽然对我大清非常不利。但是在辽东、辽南我大清还是有7、8万军队在那边。况且此刻朝野内外一片激愤失望之情。倘若不战。恐怕朝廷不好面对天下人。故微臣以为。朝廷还是要拿出和日本人决一死战的态度出来。以激发天下人忠勇之心……”说着。孙毓汶抬头看了一下慈禧的脸色。又接着说道。

    “微臣兼管兵部。收到前方的电文。鸭绿江一战。各部互不统属。缺少一个主持大局的人。仗一打起来。各部都乱成一团。这才是战败的关键。故微臣以为。接下来和日本人的这一仗。朝廷当选拔资望深厚的重臣总揽战事。方才能收克敌制胜的实效。”

    慈禧默默的看了孙毓汶一眼。点了点头说道。“依你们的意思。当调何人前往呢?”

    “微臣举荐两江总督刘坤一。”孙毓汶大声说道。

    其实在慈禧心中。最合适的人选还是李鸿章。可李鸿章的北洋一败再败。此时用李鸿章总揽战事全局。且不说有没有效果。朝野内外的舆论恐怕都不会答应。孙毓汶举荐的刘坤一……

    想了一会儿。慈禧叹了口气。“既然如此。就让刘坤一去吧。世铎。军机处即刻拟旨。以刘坤一为钦差大臣。前往辽东总揽与日作战的各项事务。关内外防剿各军均由其节制。至于刘坤一空出来的两江总督的位置。就让张之洞先填上吧。两江也不能没有的力之人啊!”

    “仗是要打的。与日本和谈的事情暗中也要抓紧布置。治理国家。不能仅凭血气之勇。这一仗赢了还好说。要是再败了呢?你们还是要想的更加深远一些。奕。你管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与洋人联络的事情要多用点心思。能够说动洋人出面斡旋。也算是为咱大清多留一条后路啊……”

    说罢。慈禧搭着李莲英的胳膊站起身来。有些黯然的望着三人。“大清连李鸿章都不行了。往后还能指望谁呢?你们啊。好好琢磨琢磨吧。往后的日子。大清该当如何啊?………”

    光绪二十年七月九日上午。光绪以视察新建陆军的名义。悄然来到新建陆军大营。经过一夜的精心筹备。此刻。即将出征的8000人已经整装完毕。就等着开拔的命令了。而那些留下来的新建陆军第二镇的官兵。则默默的肃立在大营中。满脸都是茫然和无奈。

    当兵吃粮。谁不盼着在沙场上建功立业。更不要说这些在日常训练中。被灌输了忠诚思想的新建陆军的官兵。在国家危难之际。心思里全都是一份舍我其谁的热切。

    不把新建陆军全调走。光绪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此次出征慈禧和朝中大臣都不知情。倘若骤然间将所有兵力都调走。京畿的防御一下子就空虚了下来。是很容易授人以柄的。再则。留下这些人摆在京城。也是为着将来多一步棋……

    光绪轻轻招了招手。将一旁的杜怀川叫到自己身边。“留下的这些人。谁来主持局面啊?”

    “江毅成。”杜怀川低声说道。

    光绪微笑着点了点头。这个江毅成在杜振武后。便掌管了整个新建陆军军官团的各项事务。在新建陆军的军官中。算是提拔最快的一个了。也是杜怀川颇为信任的心腹。看来。在安排人选的事情上。杜怀川还是很能了解自己的心思。有江毅成主持大局。旁人轻易之间是很难控制剩下来的这些新建陆军的官兵的。

    “袁世凯呢?”光绪向四周看了看。忍不住问道。此时此刻。他是真的很想看看。这个曾经在历史上搅动了万千风云的一代枭雄。在这样一个时候。究竟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历史此际已经被穿越而来的他撬动了一只角。这个甲午。也将因为他的亲征变成另一个甲午。而这个袁世凯。还会是历史当中的那个袁世凯吗?

    “皇上看那边……”杜怀川指着远处那一个正跃马而来的身影说道。

    远远的。便看见一个军服笔挺的身影正骑在马上疾驰而来。跃马扬鞭间。在背后军容整肃的队列映衬下。隐隐的闪动着几分英武之气。

    光绪静静的笑了笑。他知道从此刻起。袁世凯已经把赌注押在了自己身上。也选择了从此跟着自己。天下风云变幻。迈出的每一步都是不能回头的。一个国家如此。每个人也亦然。

    “皇上。新建陆军第二镇已经整队完毕。请求出征!”袁世凯翻身下马。跪在的上高声说道。

    望着那一排排肃然挺立的队伍。又望了望京城的方向。光绪轻轻扬起手。向前挥去。

    此战。无论生死。天下大势都会发生天翻的覆的变化。这个京城。这个国家。也将注定了不会再回到历史的轨迹上去。生死。不过一战而已……顷刻间。一队队洪流沉默无声的向前涌去。扬起的尘埃中。只有滚滚的脚步声。

    光绪正准备拨马跟随队伍前行。忽然从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回头望去。一个人影在马上歪歪斜斜的冲了过来。

    “皇上。是吴绍基。”杜怀川在一旁轻声说道。

    光绪不禁皱紧了眉头。吴绍基又不懂军事。拉到田庄台一线。也没有什么意义。要是打败了。不过是徒然送死罢了。所以光绪安排吴绍基留在京城。顺便也替自己随时掌握朝局的动态。

    然而此时。吴绍基如此急匆匆的赶过来。难道是京城中出了什么意外。光绪的心骤然提了起来。

    “京城中出了什么事情?”待吴绍基赶到自己面前。光绪压住心头的惊悸。努力显的平淡的问道。

    “京城中并无任何事情。皇上请放心……”一路狂奔过来。连衣襟都被吹乱了的吴绍基。此刻却只是微微一笑。“京城中的事务微臣已经安排妥帖了。皇上还是把微臣带着一同去吧。此战。天下人都在看着。微臣也想跟随皇上轰轰烈烈的生死一场。不负皇上的君臣大义。也为子孙留一个忠烈的名声……”

    光绪默默的看了吴绍基片刻。他平常最讨厌的就是如此的书生意气。此刻无由的感觉到一份铮铮的骨气。传承千年的微言大义。于这个国家而言。于天下人而言。到底对了多少。错了多少呢?

    “出发吧。”光绪提了提缰绳。对吴绍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