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指点江山 > 第十章 世袭城守
    《老子》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

    灰色的天穹,天脚处略呈现乳白色,这关外的冬天,满目的萧然肃杀之情,雪是停了,但是地上己铺着尺深厚雪,好一片银色世界。公孙易秋站在襄平城楼上,注视着这关外雪后的景色。雪后的夕阳射出了它最后的一线光芒,带着那蒙蒙的光影恹恹地落向天边。,天边的落霞,也一分分的褪去,只剩下一抹淡淡的色彩。心底间恍恍痴迷,月前宣誓接掌辽东襄平城守以来的一幕一幕都浮现在自己的眼前。

    五年前爹爹的样子始终浮现在眼前,在自己接掌了城主的位置以来,才知道自己的爹爹公孙康给自己留下的是什么。原来公孙康在五年前在左慈与公孙易秋走后不久,就已经在自己的父亲公孙宏德的口中得知自己只还有五年的生命。所以公孙康在这五年中发挥了自己最大的能量,与拓拔慕天合作,在公孙世家本支与拓拔家族中选拔出二十名忠心耿耿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经过这五年的训练,由拓拔慕天亲自传授武功,由公孙康专门聘请名师传授这些孩子读书识字,研读兵法,还聘请各种人才来传授这些孩子特殊的技能,基本上都已经达到预期的目标。现在这些人就是我的近身护卫,这些人除非有我的命令,否则其他的人包括我的父亲拓拔慕天都没有权利指挥他们。由于这些人是我的父亲爹爹应师傅的要求组建的,所以师傅也做了一些安排,当年临走的时候也留下锦囊,内中装有两本秘籍都是可以合作的阵法一本是十绝刀谱,另一本是天罡剑法,希望在充足的人手选择后潜心修炼这两本秘籍,师傅他们在这些人的身上投入了很大的心血。他们对于这些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如何保护好我公孙易秋的生命安全。面对着这无时无刻不在的关怀,我深深的被感动着,听大娘他们说爹爹临逝世的时候还在说:等秋儿回来,我要交给他一座富饶美丽雄伟的襄平,要让秋儿在人生的道路前段走的平坦一些。

    想到这些,公孙易秋面向公孙康埋葬的方向缓缓的跪下心中念道:“爹爹,您所说的一切您都做到了!您交给孩儿的的确是一座富饶美丽繁华,而且雄伟坚固的襄平城,您对师傅的承诺您已经达到了·请爹爹在天之灵保佑孩儿,不畏艰辛,可以坚持到底。”

    黑夜即将来临。黑暗中此时的我并不象一名八岁的童子,更象一位智者,明亮的眼眸之中闪烁着睿智的眼神。转过身面对着灯火阑珊的襄平城内,心中对面前这繁华的景象即感到兴奋又对未来襄平的命运感到迷茫。因为这样的繁华还不知道能坚持多久,目前摆在我们面前就有一件事情令我们十分头痛。

    只因为辽东地界风土妖娆,不似关内各地十年九旱,各处天灾人祸不断,苛捐杂税繁重,各地贪官污吏强抢豪夺,搜刮民脂民膏,强盗横行,令天下黎民百姓苦不堪言纷纷背井离乡。在此情况之下,关外成为大批流民的理想避难之所,而辽东重镇襄平由于这几年在前任城主公孙康的精心修建,努力治理之下,家家丰衣足食,富足安康,民风安定,城防坚固,成为辽东郡中城镇的龙头,当然也吸引了大量的流民投奔而来,超负荷的流民涌入造成了城防的高度紧张,也给城市带来了大量不安定因素。

    连续几日,流民迁入成加速递增之势,流民中十流九贪成为城市中重大隐患,近几日中连续发生本城居民与流民之间发生摩擦,所幸并没有流血事件发生,这件事情为公孙易秋等带来极大困扰,如果派重兵把守要塞,不允许流民涌入又于心不忍,但如若在继续放任自流,这个小小的襄平却也不堪负重。在这个万般无奈的情况之下,公孙易秋只好接受父亲拓拔慕天的建议,在城外三十里处建立两座流民大营,可供六千流民的起居。另打开仓库,分发工具,传授耕地与耕种,但由于正值冬季,北方耕地一年一搽,冬季无法耕种,只好靠城府补贴,给养救济,尽量给予工作机会。尽管如此却依然是杯水车薪,库房紧缺入不敷出。城吏近日来,连续汇报各类不乐观的消息,令公孙易秋苦恼不已,愁困万分,给爷爷公孙宏德去信求援的知辽东各地具都如此,他也没有好的办法。最后依然是派人前去父亲的部落鲜卑部落求援,以度难关。

    “小少爷,夜冷风寒,天色以晚,我们还是早些回去吧,不然,夫人们会担心您的安全的。”公孙易秋的面前闪过一位十五,六岁的劲装少年,来到他的面前后躬身问道

    “好吧,我们回去吧,凌风大哥,是娘亲她们派你来找我的么?”公孙易秋看看面前的少年开心一笑后问道

    “少爷,是大夫人派小的前来,请少爷回府有事情相商。”拓拔凌风依然一脸严肃恭敬的回答

    “哎呀,你们几个真是顽固啊!我都说过多少回了。你们就叫我名字多好,你们就是不听,真是气死我了,这样的日子真是无聊的很,走吧,我们回去吧。”公孙易秋嘟起掉嘴,气哼哼的说完后,往城楼下跑去。

    拓拔凌风急忙陪伴左右,跟随而去。左右暗影之处,几道黑影也纷纷闪出,尾随而去消逝无踪。

    “娘,孩儿回来了,听说您找孩儿有事,是吗?”公孙易秋兴匆匆的跑进城守府的大厅之内。进入屋中才发现,原来屋内三位娘亲具在厅中落座,旁边的座位上还端坐一老者,老者的身后站立一位少年。那老者正是自己的老管家毕道凡,而那位少年生的十分彪悍,身材高大,面若银盘,鼻直口阔,虽然年纪不大,但嘴角边的胡须隐现,一副豪气冲天的少年气概。公孙易秋打量了半天却并不认识连忙对着毕道凡问道:“毕爷爷,这位哥哥是谁啊,好高的身材,比秋儿可高多了。真有气派。”

    屋内诸位夫人与老管家正在闲聊,看见公孙易秋进入屋中,毕道凡连忙站起身来迎接公孙易秋,听到公孙易秋的问话急忙回道:“少爷,这个是老奴的外孙,他复姓太史单名一个慈,今年年满十六岁,尚未有字,是东莱郡黄县人氏,今晚刚刚来到辽东,因此老奴特来带他拜见小少爷与众位夫人。来啊,慈儿,过来见过城守大人。”说话见唤过太史慈给公孙易秋见礼。

    “参见公孙大人,卑职给大人见礼了。”太史慈说话间拱手见礼,太史慈在公孙易秋进屋后就一直在仔细的打量着这个八岁接掌襄平城守之位,未来的郡守大人,凭借自己的眼力[评判与外祖父毕道凡临来是的介绍,以及在自己进入关外以来,结合种种关于公孙易秋的传闻观察,此人绝不是一般的人物,面前之人那炯炯的眼神中充满着活力,浑身散发出神秘的气息,给人一种轻灵飘逸的感觉。令自己的心情非常的清新爽快,非常的舒服。所以在见礼时丝毫没有轻视无理的举动,反而是非常的恭敬,太史慈的这种表现也令毕道凡毕管家颇感意外,平日里性情高傲,从不服人,而今天太史慈如此拘谨的表现令毕管家感觉不可思议。

    “哦,太史慈将军免礼,不知道太史将军是从何处至此,听将军的口气似乎也应是身有官职之人,不知道在那里高就?”公孙易秋上下打量着面前这位英俊挺拔的太史慈随口问道。

    “回公孙大人,卑职原籍东莱郡黄县人在东莱郡军中任职,因为不愿卷入州府大人与郡守大人之见的矛盾只中所以得罪了州府大人,我的母亲害怕州府大人会暗中加害与我,于是就命我前来投靠我的外祖父,这个就是卑职的来往的经过。”太史慈跟随公孙易秋来到凳子面前坐好后仔细的把自己的经历说了一遍。

    公孙易秋与众位夫人听后也是十分的气愤,公孙易秋转过头来对大夫人哀求道:“大娘,我们收留太史哥哥好不好,就让他天天陪我好吗?我想他可以陪我,好吗?”

    秦夫人听后微微一笑说:“秋儿,你可知道刚才为娘派拓拔凌风找你何事呢?就是要把这太史慈与你认识,让他也可以保护你的,你毕爷爷也就是想把太史慈留在你的身边保护你的,这位少将军可是厉害无比,武艺超群,可比你强上百倍的,呵呵,是不是呀,小易秋?”

    “娘,你明明知道我不喜欢练武,当然没有太史哥哥厉害了,以后太史哥哥会保护我的是不是呢?太史哥哥。”公孙易秋不好意思的撒娇后对太史慈问道

    “请夫人放心,以后公孙大人的安危,末将负责一定万无一失,公孙大人有丝毫损伤,卑职提头来见。”太史慈听见夫人与公孙易秋的对话后急忙站起抱拳拱手答道

    这是太史慈做出的承诺,他的一生也是始终坚守着这个承诺,在他在公孙易秋身边的日子里,公孙易秋真的没有受到过任何的伤害。这年冬天,太史慈16岁,而公孙易秋依然是八岁,在这一年中公孙易秋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也结交下了对公孙易秋以后生涯有很重要影响的两个人赵云与太史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