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指点江山 > 第十五章 空灵之境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

    进道若退;

    夷道若□;

    上德若谷;

    广德若不足;

    建德若偷;

    质真若渝;

    大白若辱;

    大方无隅;

    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

    通过交谈发公孙易秋现郭嘉不但知识十分渊博,在军事谋略上也十分精通,而且文学艺术、历史地理都有涉猎,再加上郭嘉口才极佳,令公孙易秋感到十分钦佩。谈笑风声的气度,清新儒雅的谈吐令帐中所有人为之倾倒。而让众人最没有想到的却是公孙易秋以如此年轻的年纪所拥有那渊博的知识,驳杂的奇艺令众人更是瞠目结舌,叹为观止。在郭嘉看来面前这位少年将军给人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年龄如此年轻,但却令人看不透。,浑身上下散发出一种特殊的魅力。谈吐之间隐约显露出浑然天成的恢弘气势令人为之臣服。

    郭嘉心中知道坐在自己面前的孩童绝对不平凡的人物,年纪虽小,却有着非比寻常的智慧与知识,以自己博文强记的能力,饱读史书的才华,平日里相当自负的自己居然在这个孩童面前占不到丝毫的上风,郭嘉心中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感觉公孙易秋神秘莫测,身上有无穷的奥秘。两人真是惺惺相惜,天南地北,琴棋书画,无一不谈,二人越谈越投缘,在公孙易秋吩咐帐内其他各位将军回去休息后,两人居然秉烛夜谈直到三更时分,萌身生倦意后才同榻休息合衣而眠,令旁边一直陪伴的众侍卫紧张一宿的神经依然没有松弛下来。

    雨后的清晨是非常爽朗,连绵起伏的山峦如同描了青黛的美丽画卷,放眼望去皆是绿意。隐隐约约、春意盎然。雨后的早晨更是迷人。只见远出的山上烟雾弥漫,犹如人间仙境,看得人如痴如醉。

    一缕晨曦透过帐帘的缝隙投落到帐内软榻睡卧的两个人身上,公孙易秋豁然而醒,多年来养成的生息规律促使自己从睡梦中醒来,丝丝倦意仍不住的侵袭而来,公孙易秋连忙起身盘膝端坐运起道门心法无为诀呼吸吐纳,正如老僧入定,进入物我两忘,极玄奥的大乘内家静坐。渐渐心定神活,丹田升起一股暖流,布运全身,四肢百骸之间,登时有一种说不出的舒适,夜间熬夜的疲惫瞬间一扫而光,精神抖擞,容光焕发。

    看了看身旁尤在酣睡的郭嘉不自觉的轻轻摇了摇头。公孙易秋心中暗想:“读书人终归是读书人,任他如何风liu倜傥,满腹经纶,夜雨的淋侵与通宵的熬夜身体也不堪重负需要休息!”思恃间,翻身下床掀起帐帘走出帐外,一阵清爽的晨风拂过,空气中散发着清新潮湿的泥土味。公孙易秋通过昨夜与郭嘉的交流,现在的心情格外的舒畅,走到帐旁空旷之处,练了几式家传绝学拓拔七式略微活动下身体。公孙易秋对于武术向来都报着强身健体的目的,对于招式的运用基本是将将达到熟练而已。始终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乃兵家上乘之选。所以对于师傅,父亲所传授的武功都仅仅是掌握而已,只有师傅传授的无为神诀内功心法公孙易秋却是极为用心,潜心苦练,已经略有小成。

    身体活动开后,接过侍卫递过的面巾擦拭尽脸上的汗水后,转身问道:“郭公子可曾起身。如果起身请他和我一同用膳”

    “少爷,郭公子依然安睡,未曾起身。”一旁贴身侍卫应道

    “哦,既然郭公子没有清醒,你们就不要打搅他休息了,现在离我们一会进城还有一段时间,我们去等山一游如何?”说罢,拔腿就往山上跑去,一阵欢快的笑声随即而出。

    众侍卫对视了一眼,摇头苦笑急忙尾随公孙易秋直奔山顶攀去。山脚松杉挺拔,浓荫蔽天;山腰绿竹婆娑,摇曳多姿;山顶杂花生树,叠翠飞红。众人登到山顶处,驻足山头,却发现这里是云海的世界,瑰丽奇幻。云从谷底冉冉升起,先是一丝丝,一绺绺,轻纱船地游移飘忽,渐渐扩展、聚会、上升,像一团团棉絮,一股股浓烟,倏忽间波翻浪涌,充塞天地之间,明净澄清的空间,顿然云腾雾绕,一片朦胧。置身其间,真有飘飘欲仙之感。公孙易秋望着这眼前如诗如画般美景,虽然自己在天柱山经常可以观赏到这奇异之景,但由于此时的心境不同以往所以观此佳境也不禁为之感叹。神州大地乾坤山河是何等壮丽无比,但如今却是战火连绵,生灵涂炭思虑间公孙易秋随着这飘忽不定的云雾不自觉的运起无为诀心法,盘膝坐好后居然瞬息进入“无视无听,抱神已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的境界之中。只觉得一股热流顺着前胸任脉直下“丹田”在“丹田”处停了一会,直下“会阴穴”,过“尾闾”,沿督脉而上,慢慢通“玉枕穴”上到“百会穴”处,完成一个周天运转。公孙易秋在这个周天运转以后醒来后猛然发现似乎这次运功与平时截然不同,闭上眼睛,耳边可以清晰感受到草丛中昆虫的欢唱鸣啼,全身每个毛孔都可以感受着空气的流动……这些平素从未发现的细微事物此刻竟然一一有感于心,宛如打开了一个新世界。整个心灵变得空明剔透,再无半点杂念。自己的心神完全进入到这种奇异的境界之中,公孙易秋知道自己在刚才调息之时无意中却达到了无为心法第三层所拥有“无为则神归,神归则万物云寂。不动则气泯,气泯则万物无生”的境界。

    刚刚站起身,一旁的侍卫连忙走到眼前禀道:“少爷,刚刚在您入定之时,太史将军派人从山下传来信息,说涿郡已经派来使者前来迎接将军您进城。请少爷您立刻回转大营。”

    “哦,好,我们既刻下山,回转大营。”公孙易秋抬头望了望远处正在逐渐散去的云海后。率领众侍卫回到大营之中,大帐外太史慈正在吩咐手下拔营起寨,准备上路。看到公孙易秋归来急忙迎上前去说道:“主公,涿郡城校尉邹靖派来使者正在帐中等候大人您,特来迎接主公您进城。另外,公孙大人派遣的一千步兵部队也已经到达。请主公接收兵符。”

    “太史哥哥,你去刚刚到达的部队中安抚慰问一番,请他们先不要休息,原地等候我的命令。我进大帐去接见涿郡城使者。”公孙易秋略微思索一下后嘱咐太史慈说。

    “末将遵命。”太史慈听到命令后转身离去。公孙易秋迈步向大帐走去,走到长口突然停下脚步,转身问身边侍卫:“那郭嘉公子可曾睡醒,如果醒转请他到帐中一叙。”

    “启禀少爷,郭嘉公子已经睡醒,正在梳洗,卑职马上去请。”一名侍卫急忙回到

    “好,你先去请郭嘉公子用膳,然后请他前来我帐中说话。”说后往帐中走去,一旁侍卫连忙撩开帘笼,公孙易秋迈步走进帅帐之中。

    大帐内主薄乐钦等人正陪着一个文官打扮的中年人闲谈,见公孙易秋走进屋内急忙起身迎接。那中年文吏见众人起身见礼,知道进入帐内之人就是自己奉命所要邀请之人后。也急忙起身紧走几步来到公孙易秋面前恭身施礼:“参见大人,卑职匡恒奉我家主公刘焉之命特来迎接将军进城共谋剿匪事宜。”说完后挺身站起仔细观看面前的将军,当看到是一位孩童之时,面上不禁微微露出轻蔑之情。

    公孙易秋对面前这匡恒的神情业已了然于心,心中也不免生起一丝不悦但面上却毫不在意,众人相互介绍一番见礼之后分宾主落座。公孙易秋轻饮了一口侍卫奉上的清茶后,对匡恒说:“将军一路奔波辛苦,请将军休息片刻,待我等一同进过早膳后,即刻前往不知将军意下如何?”说完后不等匡恒回答马上吩咐左右即可准备早餐连呼快上,孩童之气尽显无疑。匡恒看到此景面上轻蔑之情愈加浓厚。

    “启禀大人,郭嘉求见。”帐外传来卫兵禀告的声音。

    “请,快请郭公子进来说话。”公孙易秋听见郭嘉来了非常高兴,连呼快请。

    郭嘉进入帐内见公孙易秋高坐在帐中大堂之上急忙上前见礼:“参见公孙大人,郭嘉承蒙将军招待之情,礼遇之恩,奉孝感激不尽,刚才听其他将军所言,公孙大人即将起程,奉孝不敢耽搁将军上路,因急于回往家乡,特来向大人请辞,多谢公孙大人照顾之情,郭某必将永存于心,以后必将报还。”说后抱拳在手深鞠一恭。

    公孙易秋闻听后猛然站起,跑到郭嘉面前紧紧抱住郭嘉的腰后略带哭腔的说:“奉孝哥哥,你不要走,我很久没有象昨天我们聊的那么开心投缘了,如果你走了我找谁陪我聊天呢。”说后哽咽之声逐渐浓厚,将头紧紧扎在郭嘉怀中。

    郭嘉见此情景也是激动万分,看到公孙易秋至情至性的情感迸发也不禁非常感动:“公孙将军,你我昨夜深谈令郭某也受益非浅,深感意尤未尽,将军之厚爱奉孝心中感激,怎奈家中慈母病重需要照顾,此番晓行夜宿不敢耽搁。请将军谅解如果他日有缘,奉孝必将前来投效将军,在将军帐下聆听受命。到时候将军可不要嫌弃郭某愚笨不予收留哦。”

    公孙易秋听到郭嘉这一席话后,慢慢停止住悲声抬起头来转悲为喜。松开双臂拉住郭嘉的手含着眼泪笑道:“奉孝哥哥说话可要算话,我会等着哥哥早日前来,我们再好好相聚,彻夜畅谈。”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五年之内我郭嘉郭奉孝必来将军处相伴左右,请将军放心。”郭嘉也非常激动肃穆庄严的许下了这一生中最重要的誓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