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指点江山 > 第十八章 帝位之争
    回到府中,用罢晚饭后,蔡邕将公孙易秋与邴原二人请进书房之中,分宾主落座,命下人上茶后,蔡邕用极为低沉的语气慢慢道。

    “易秋贤侄,今日情形你也已经见到,如今朝野之中,官风不正,贿赂成风。以赵忠,张让为首的十常侍把持朝纲,灵帝对他们是言听计从。唉,莽莽大汉江山恐怕要断送在这些内侍阉人手中了。听宫中太医传言,如今圣上身体已经病入膏肓,回天无力了。老夫真怕着当今圣上撒手西去,这大汉数百年的基业落入一帮阉人手中,真是可叹,可悲呀。”

    公孙易秋轻轻点头,深吸了一口气略显苦恼道:“伯父所言极是,小侄真没有想到,他们居然嚣张到如此境界。当今皇上完全任他们摆布。为所欲为。难道所满朝文武就没有能与他们分庭抗礼之人了吗?”

    “哼,如今洛阳之地,天子脚下满朝文武对于赵忠,张让等人噤若寒蝉,束手无策。虽然文武百官对于他们是厌恶极深,但也毫不能奈何。唉,只能在张让等人鼻息之下苟且,只有大将军何进依仗军方势力方能与赵忠等十常侍等对抗。”蔡邕叹了一口气道。

    “哦,这何进是何来历,居然有如此大的势力,为何伯父要叹气呢?”公孙易秋与邴原见蔡邕依旧愁容满面,疑惑道。

    “那何进虽然可以与张让等对抗,但却并非我大汉之福呀。贤侄与老夫乃自家之人。老夫就详细说吧。”蔡邕顿了顿,继续道:“那何进乃屠户出身,卤莽粗俗,胸无点墨。身登大将军之职,不过是借其妹何皇后之力罢了。现当今圣上时日无多,正安排后事,但对于立太子之事尚举棋不定,何皇后之子刘辩身为长子,理应策为太子。一旦刘辩登基,那何进将独揽大权,煊赫无双。如此粗俗之人把持朝政,又怎能为我大汉之福呢?刘辩生性懦弱,浮华不实,如果为帝,恐非贤明之君。再者说,这刘辩登基恐怕也要有些难度,那十常侍又怎肯轻易将手中权利轻易舍弃呢。唉,这京城之中恐怕即将要掀起一片腥风血雨了。贤侄所来之时,真不是时候呀~。”

    “适才皇上也曾经提及太子,年岁与易秋相当吧刘辩既然是伯父所说,那皇上有几位殿下呢?”公孙易秋微先诧异,连忙问道。

    “有两位殿下,一位是刘辩,一位是刘协。刘协天赋极高,聪明好学,天性善良,如果好好调教,他日必定是贤明之主呀,可惜出身不正,难为九五之尊。,唉,这些烦心之事情,我们就不要再提了。还是请邴先生与贤侄欣赏欣赏老夫珍藏多年的字画吧,明日老夫顶要陪伴诸位遍游洛阳。”蔡邕强颜欢笑,凭窗遥望繁星闪耀地星空,叹道。

    “好。这些朝廷政事与我等无关,我等忧心也是毫无用处,还是欣赏蔡大人珍藏佳品吧。”邴原默然片晌,缓缓接口道。“好吧,那我们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蔡伯父的字帖真乃天下一绝呀!”公孙易秋望着满墙悬挂的字画,笔走龙蛇,势似凌云,潇洒苍劲。顿时将心中那丝忧心不快一扫而空。全身心投住于书画之中。

    适时,内宅深出,一阵“叮叮咚咚!”筝音遥空传来。开始几下筝音有如万马奔驰,千军杀戮,战意腾腾,但接着筝音转柔,一串筝音宛若流水般连绵不断,节奏渐急渐繁,忽快忽慢,一阵阵强可裂人胸臆、柔则能化铁石心为绕指柔的筝音,在这宁静安逸的夜空中激荡着。

    公孙易秋放下手中字帖,静听筝音,眼中神色渐转温柔,以往一幅幅图画在脑海逐一浮现。心神随着筝声节奏,一会仿佛回到铁马金戈的战场,一会似于暖意融融的家中与父母兄弟们嬉戏。公孙易秋的身心完全被这如同魔力地筝音所操纵迷醉征服。一时间仿佛漫星辰已经失去颜色光亮,筝音忽转,宛如天悲地泣,缠绕纠结,公孙易秋回想起灭门惨祸尚未报,亲生父亲拓拔慕天身世未明,一路自辽东行来。着眼处这千里江山却均是一片浪籍,民不聊生。念此,一时间公孙易秋心中掠过一阵凄伤,嘴角牵出一丝苦涩的笑容。缓步来到书房窗前,望向那深邃难测地夜空,陷入沉思之中。

    “叮!”筝音悠然而止。公孙易秋自回忆中骤然醒觉。讶然出声问道:“蔡伯父,适才这天籁之音是何人所奏,真可以绕梁三日,乐之极至。太精彩了。”

    ”不错,此曲恐为天上有,人间那能几回闻,真是美妙绝伦,与那鱼儿小姐不相伯仲,难分高下呀!。真是令邴某饱听耳福了。”邴原也急忙点头,开口连声称赞。

    “呵呵,此乃小女文姬抚筝,叫贤侄与邴先生见笑了。小女自幼喜爱音律,所以时常弹奏。”蔡邕谈到自己的女儿蔡文姬,双目立时亮起来,笑呵呵道。

    “厉害。蔡姐姐真是厉害,易秋没有想到蔡姐姐的音律之技竟达到如此境界,改日定要好好讨教一番。”公孙易秋满脸仰慕神色,坚定地说道。

    “哦,如此说来,易秋贤侄也精通此道了?文姬知道一定非常高兴。闲暇之时定要多多切磋才是。”

    “伯父,小侄只不过是略知一二,不过,来往洛阳路上,易秋所遇到一名女子,她的音律之技方可与文姬姐姐一较。如得闲暇定要她们合奏一曲。”公孙易秋面带愧色,讪讪一笑,接口道。

    ※        ※        ※        ※        ※        ※

    “蹇硕你对于这立太子之事,有何良计么?如今事情紧急,如果不尽快想办法。恐怕大势去矣。”张让与赵忠等十常侍见蹇硕踏步走进房中,急忙追问道。

    “唉,虽然皇上对于立刘辩为太子之事已经动摇。但碍于大将军何进权势与军方势力。恐怕对于完成我们的心愿是极大阻碍。我们必须想办法将这眼中钉拔去方可图谋我等心事。诸位认为如何呢?”十常侍之一蹇硕咬牙切齿道。

    “不错,我等必须将这何进铲除,大幅削弱这何家势力,我们才有可能立刘协殿下为帝。此事情要尽快解决才行,我们要仔细商议规划,一会我等一同面圣商议此事。”众常侍点头赞同,张让眼珠又转道:“来人,传新乐府许虔入宫。”一旁早有小太监应着,领命而去。

    一边的中常侍侯览不禁皱眉:“张公公,许虔乃是清流一党。要他作甚?”“清流一党早已没落,只要能打击得了大将军什么势力不都在我们手中?”

    “换储?”

    秘密商议规划如何诛杀国舅将军何进后。一同面见灵帝陈述利害,灵帝对于十常侍言听计从,点头应允,待一切准备妥当后,借口商谈后事,就下谕旨召大将军何进进宫,就近诛杀,以绝后患。一场阴谋在酝酿之中。

    何进将军府内宅书房。坐在椅子上的将军何进有些心不在焉,粗犷黝黑地脸颊上流露出不耐烦地神色,催促着立在自己面前汇报情况的人道:“潘隐,我的司马大人,你适才所说事情可真属实吗?你可不要扑风捉影,那十常侍果真正图谋立那杂种为帝吗?真是痴心妄想,白日做梦呀~哼,何某军权在握,如今就算那皇上谕旨,也要看何某脸色。区区几名阉人也想兴风作浪,真是不知死活。等他日,我外甥称尊为帝,何某定叫这些阉党死无葬身之地。”

    “将军所言极是,但那宦官如今势力极大,滋长蔓延极广,朝野上下尽皆阉人耳目。将军也不要掉以轻心,小心为上。卑职只怕他们会暗中下手。将军小心为妙。还是从长计议,召集我们亲信,商议商议如何呢?”司马潘隐忧心忡忡劝道。

    “好了。司马之言,本座会酌情考虑的,如果没有其他事情,请潘大人请回吧,送客。”何进打断潘隐话语有些不耐,说完话后起身站起,回转内宅。潘隐望着何进背影,无奈摇头,施礼拜别。

    “叮咚”之声响彻厅内。蔡文姬依旧一方白纱面巾遮住了眼以下的部位。摇曳生姿步履轻盈来到筝前坐下,伸出洁白纤润的玉手,习惯性地调教着筝弦。旁边大小双儿侍立两旁。三人身后墙壁之上悬挂着几幅画轴,其中一幅山水虽是寥寥数笔,但笔精墨妙,气韵生动,尽显大家丰采。

    公孙易秋与鱼儿跟随侍女双儿来到后,目注屋内陈设几屏桌椅,字画书法。莫不非常考究,充分显示出主人非比寻常的品位身份。

    “二位请坐,不要拘谨。妾身如果有何招待不周失礼之处,还望这位姐姐与公孙公子毋怪。”蔡文姬深沉如梦的眸子闪起两点星光,凝视着公孙易秋与鱼儿二人,欣悦地娇声招呼道。

    “姐姐太过客气,前日初闻姐姐天籁之音,令易秋留恋往返,今日能当面聆听,真是易秋天大福气,姐姐不用刻意招呼易秋,小弟是专程来欣赏姐姐筝曲的。”公孙易秋汗然一笑,迳自来到近窗的椅子坐下,继续道:“请恕小弟为姐姐引见,这位姐姐就是小弟曾经提及的鱼儿姑娘,冒昧至此,望姐姐见谅。”

    “小女子鱼儿拜见这位姐姐,冒昧造访,望请毋怪。”鱼儿一袭白裳,俏立屋中,躬身道。

    “这位姐姐不要多理,昨日听父亲提及姐姐,正欲登门拜访,今日得见,文姬怎敢怪罪,妾身还礼了,请姐姐落座。双儿赶紧奉茶。”蔡文姬连忙起身还礼,抬头将梦幻秋水般双眸倾注到鱼儿亭亭玉立的纤美娇躯上,面前这丽人脸貌和身材的线条若山川起伏,美至令人目眩。蔡文姬娇躯一颤继续道:“姐姐真是天生丽质,我见尤怜,姐姐真是绝代佳人。”

    “蔡姐姐说笑了,妹妹蒲柳之姿,怎敢妄称绝代,到是蔡姐姐婀娜多姿,似若广寒仙子飘逸出尘,虽白纱罩面,但隐隐绝色之姿又岂是我这凡俗女子可比呢?”鱼儿不好意思地赧然道。

    公孙易秋左右环视二女,见二人互相倾慕恭维没完。不禁挠头苦笑道:“两位姐姐都是人比花娇,美艳绝伦,气质清雅。这明眼人都可以看出,你们二位就不要互相谦让了,还是欣赏姐姐们天籁仙音吧。”

    二女闻公孙易秋之言,两张如玉娇魇顿时均红霞罩面,俏脸上升起两朵似不胜酒力的红晕,娇羞万分各自归坐。心中埋怨公孙易秋出言无状。两道娇嗔目光同时投注至公孙易秋身上,气氛甚为尴尬,公孙易秋愕然发楞,不知为何二女对自己如此,心中迷惑,看着二女意态醉人丰姿,心神俱醉,迷失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