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指点江山 > 第十七章 将军何进
    公孙易秋默然无语,于宫门前来回踱步时,脚步声响起。程旷来到二人面前。皮笑肉不笑道:“圣上适才忽感身体不适,不方便召见您们。请二位大人还是明日再来吧。”说完眼角一撇,拂袖转身往宫内走去。

    “程侍郎且慢,下官公孙易秋尚有事情与大人相商,请大人进前一步说话,不知道大人是否方便呢?”蔡邕与公孙易秋面面相觑,同时明白这程旷分明是为难自己二人,才故意不为通报。两人对视苦笑,蔡邕一咬牙刚要开口说话,公孙易秋却抢先开口叫住程旷道。

    程旷闻声转身,干咳一声,以那太监独有的尖窄嗓音道:“哦,不知道公孙小将军找本官何事。”

    “请大人近一步说话。”公孙易秋紧走两步,来到程旷面前,伸手自怀中摸出一方玉匣,递自程旷手中压低声音恭敬地道:“程大人,这是下官自辽东所带产自高丽雪岭天参,特此孝敬大人,可否麻烦程大人再通报一声呢?”

    “哦。高丽雪参天下知名,乃具有功能却除百病。延年益寿,起死回生。不知……嘿!,难道这就是吗?”程旷仔细打量着欲匣,面容立时由阴转晴,阴沉之色一扫而空,笑呵呵接过玉匣,惊讶问道。

    “不错,这正是正宗高丽雪参,请程大人笑纳。进宫时匆忙,另外还有些特产未曾携带,如果大人…………,下官必定登门拜谢。”公孙易秋暗自咬牙,心中厌恶但面容之上依旧春风满面,笑呵呵回道。

    “这如何舍得,真令公孙将军破费。下官再走一趟,定叫两位大人面盛,您们在稍等片刻,我去去就回。”程旷喜上眉梢,心想没有想到这少年小小年纪却比旁边那老古董蔡邕识时务,稍微点拨立知其意,有前途。吩咐蔡邕二人两句后转身离去。

    少顷,程旷兴匆匆疾步返回,摆出慈和的样子,呵呵笑道:“如今圣上已经同意二位大人觐见了,圣上吩咐养心殿晋见,请二位随本官来。”

    蔡邕与公孙易秋再次对视苦笑,无奈的跟在程旷身后。

    几人穿廊过殿,一座毅峨宏伟壮丽的大殿呈现眼前。两排甲胃鲜明的禁卫军由殿门的长阶直列而下,那肃杀庄严的气象足可令胆小者胆寒。

    面对如此派势,公孙易秋深吸一口气后,提起勇气,跟随蔡邕与程旷登阶而上。

    “中郎蔡邕与辽东襄平公孙易秋晋见。”门官唱喏声中,两人跟程旷来到汉灵帝龙座所在的石阶下,三跪九叩,礼毕时门官又唱:“平身!”

    二人挺身站起来,公孙易秋定神一看,不禁大吃一惊,这难道就是大汉皇帝,当今圣上吗?只见到面前高踞龙坐上之人,脸色灰败,眉宇间团团青气隐约浮现,年纪约只有三十多岁却一副酒色掏空暮气沉沉的姿态,虽身着九龙皇袍,头顶高冠,却给人种穿了寿衣的颓废感觉。分明时日无多,气数已尽的样子。

    刘宏强打精神,往阶下瞧来,对蔡邕与公孙易秋似视若无睹般,望着程旷道:“程卿家,朕正有要事找你,你为何出出近近,阿父等人都到齐了,只等你一人了。”

    程旷恭身谄笑道:“回陛下,蔡中郎偕同辽东公孙将军求见陛下……。”

    “哦。原来是蔡卿家也来了,好,这位小将军是何人?”刘宏闻程旷所言,这才将目光转移到蔡邕与公孙易秋身上,有气无力的问道。

    “卑职乃辽东郡守公孙宏德之孙公孙易秋,奉圣上谕旨,前来面圣。恭祝我主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公孙易秋见皇帝刘宏问及自己,连忙再次跪倒,恭恭敬敬叩了三个头,高声叫道。

    “你就是辽东公孙宏德之孙,屡立战功,大破鲜卑番族的那少年英雄吗?你的事迹,朕到是早有耳闻,真不亏将门虎子。英雄出少年,你公孙一家为我大汉江山出生入死,立下不世功勋,如今如斯少年横空出世,哈哈。辽东公孙后继有人呀,不错,公孙卿家快快平身。”灵帝刘宏原本灰暗无华的双眸,听到公孙易秋报名之后蓦地迸发出一丝振奋之色,略微欠了欠身,欣然笑道。

    “陛下过誉了。为我主效命乃我辈职责所在,为我大汉江山末将等愿肝脑涂地,万死不辞。”公孙易秋起身后恭身继续回答。

    “素问小将军机智过人,聪颖不凡。幽洲刺史刘虞刘爱卿也时常于奏折中赞誉公孙小将军。公孙小将军早令朕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今日一见果然少年英雄气概,如此人物,真乃我大汉之幸呀。”刘宏出神地瞧了公孙易秋好一会后,眼里闪动着笑意。点头夸赞。忽然叹了一口气,似忽然衰老了几年般,颓然道:“朕身为天下至尊,却无法与天地命运对抗,真令朕懊恼。恨煞。”刘宏的情绪攸然变化,灰败地面容更加阴暗,说话间一阵剧烈干咳,令侍立旁边的太监宫女急忙上前服侍,安抚。

    “陛下,您身体不适,还请早早休息吧。今日就到此为止如何。”一阵尖窄嗓音自内殿门口处传来,随着声音鱼贯走出二名身着内侍服饰的官员。

    “哦,原来是阿父来到,朕身体不要紧,今日朕见到公孙小将军非常高兴。再稍留片刻无妨。”刘宏抬头见到所来二人,眼中射出欣喜的神色,喟然道。

    “既然如此,那请陛下尽快安排,臣张让还有要事与陛下相商议。”为首被刘宏尊称为阿父之人,傲然点头,催促道。

    “公孙小将军,军功卓著,希望得到朕的什么封赏呢?尽管提出,朕一定尽量满足小将军要求。”刘宏对着张让微笑点头后,转头对公孙易秋问道。

    “臣之所为乃臣之本分,并无要求陛下封赏。今日能得瞻我主龙颜,已经是莫大荣耀。心愿已足,并不他求。”公孙易秋急忙翻身再次跪倒刘宏面前,恭声回道。

    “哈哈哈。公孙爱卿,朕愈来愈欣赏你了。”刘宏愕了一愕,哑然失笑。笑罢后面容一整继续说道:“既然如此,公孙易秋听封。”

    “臣公孙易秋聆听侯旨在。”

    “朕加封卿家为乐浪郡守之职,传位世袭,永世传承,保卫边疆,拜“义勇将军”。钦此。”刘宏欣然开口传旨道。

    “谢主龙恩,臣必定鞠躬尽瘁,誓死守卫边塞,永保边塞安康。”公孙易秋连忙叩头谢恩领旨。

    “陛下,老臣有事与陛下相商。”张让见刘宏如此封赐公孙易秋,眉头微蹙,走到刘宏身侧低声道。

    刘宏微一错愕,讶声问张让道:“阿父,有话请讲。”

    “此人可是那刘焉曾经提及的辽东公孙易秋吗?如果真的是他,那刘焉所言之事,陛下可要谨慎处理。陛下给予此人如此官位恐怕不妥呀。”张让嘴角露出一丝嘲讽的笑意,目光落在公孙易秋与蔡邕处,闪过森寒的杀机,轻声低语淡淡道。

    “哎呀,多亏阿父提醒,朕的确已经忘记此事了,但这如何是好呢?君无戏言。阿父您看可有补救办法吗?”刘宏嗫嚅着道。

    “事已经如此,结果无法改变。不如这样,先将此人羁留京畿之中。再派人仔细考查,如果真有丝毫不妥,也好迅速解决,陛下以为如何呢?”张让两眼寒芒一闪阴声回道。

    “如此甚妙,朕就遵照阿父之言。”灵帝刘宏愁苦面容为之一喜,喏喏点头称是。开口对公孙易秋道:“卿家初入京师,蔡卿家要多多陪伴游玩一番。但要切记没有朕手谕不可远离京畿,赴乐浪声任之事并不急促。太子时常感到寂寞,他与少将军年岁相当,公孙卿家就先陪伴太子一段时间如何。事情就如此说定,朕身体不适,你们退下吧。”门官适时开口宣唱:“退庭。”

    “臣等遵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蔡邕与公孙易秋急忙领旨,公孙易秋依蔡邕教下的礼节,恭敬叩头后,躬身退出养心殿,偕同蔡邕回转中郎府中。

    望着二人离去背影,刘宏心神一阵恍惚,猛然感觉到天旋地转,强打精神问张让道:“阿父有何事情,现在可以说吧。”

    “陛下,关于立太子之事,陛下可曾考虑清楚了吗?”张让神色略微紧张,急促问道。

    “唉,朕的身体已经无法坚持了,恐怕时日无多了。因此关于立谁为太子之事,朕的确已经考虑,前几日朕也曾经问询过护国将军何进,但最后尚未定夺,朕正要与阿父等人商讨一番。”刘宏憔悴面容更加灰败,颤声道。

    “陛下,那何将军可是劝慰皇上您立长子刘辩吧,此事万万不可呀陛下。”张让身旁之人连忙扑倒地上,慌声道。张让与程旷也跪地同声连呼不妥。

    刘宏见三人如此所为,显是乱了方寸,睁大迷离混淆地双眼,愕然问道:“众卿家快快请起,有话慢慢道来,蹇硕你说说为何立刘辩为太子不妥呢?”

    蹇硕等人并不肯爬起来,叩头哭述道:“陛下,臣等人服侍陛下多年,对于两位少主品性可以说了若指掌。那刘辩举止轻浮,对人接物乖张跋扈,对于老臣等丝毫无敬重之意。时常训斥臣等,堂堂一国储君怎可如此品行操德。臣等与何进将军素来不和,那何进乃辩少主亲舅父,如若陛下执意立辩少主为储君,那何进必定权顷朝野,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专横跋扈之人,恐怕再没有办法遏止何进势力膨胀了,请陛下三思,那二少主刘协仁义忠厚机灵聪慧,乃少年老成典范,如果立协少主为君,天下必定永固太平,社稷万世流长。皇上您今日也已经见到那公孙易秋如此年纪,却有如此风标,协少主与那公孙易秋年纪相仿,但资质却远胜于他。如若协少主为君,虽然年纪弱小,但由老臣等十常侍鼎力扶持,必可胜任请皇上考虑。如果何进得势,臣等必不容于他眼中,不能活矣。皇上体恤老臣等人,乞求皇上准臣等回还故乡,保住残命吧。”

    ”哦。蹇爱卿此言极是,看来关于立太子之事还要重新考虑了。但刘辩乃长子如果强行立刘协为储君,恐怕满朝有非议之言,此事要谨慎考虑。这样吧,您们也回去休息,仔细商议,明日再商议此事吧,朕已经非常疲惫了。你们如果商议出妥善解决办法就马上通知朕。”刘宏点头称是,劝慰众常侍,表示定要采纳张让等人意见,心中天平已经逐渐向刘协方面倾斜着。

    ;